陋室铭(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添加标题
作者介绍:刘禹锡生 平、成就、思想
添加标题
背景介绍:唐代社会 背景、文化背景
添加标题
注释解析:对文章中 重点字词、句子的注 释和解析
添加标题
拓展阅读:与《陋室 铭》相关的其他文章 或诗词
添加标题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 课堂互动环节,如 问、讨论、小组合作 等
添加标题
课件美化:使用美观的 课件模板,添加适当的 图片、动画等元素,使 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件内容:包括《陋室铭》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等内容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陋室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件内容
课程目标:理解《陋室铭》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内容: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初中语文优质课比 赛一等奖《陋室铭》 课件 汇报人:PPT
目 录 CATA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4
教学内容
02
课件简介
05
教学过程
03
课件设计
06
教学效果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
比赛名称: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
参赛作品:《陋室铭》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赛级别:一等奖
教学目标达成度
学生能够理解 《陋室铭》的 主要内容和思
想感情
学生能够掌握 《陋室铭》的 写作技巧和语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陋室铭》,该文出自《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作者刘禹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古代散文”中的第三节“唐宋八大家”,详细内容为对《陋室铭》的解读、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陋室铭》的背景,掌握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熟练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教学重点:《陋室铭》的文学价值,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全唐文》选读、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陋室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话题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刘禹锡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朗读《陋室铭》,逐句解读和分析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写陋室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文章《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修辞手法:对仗、排比、设问5. 主题思想:安贫乐道、志存高远七、作业设计2. 答案:(1)翻译:《陋室铭》全文翻译。

(2)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刘禹锡安贫乐道、志存高远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全唐文》其他篇章,了解唐代散文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唐代散文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陋室铭》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2024年度陋室铭(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PPT课件

2024年度陋室铭(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PPT课件

2024/3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2024/3/24
9
原文全文及注释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 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25
CHAPTER 06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奖 作品展示
2024/3/24
26
获奖作品介绍及特点分析
作品名称
《陋室铭》PPT课件
获奖等级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02
01
03
深度解读文本
通过对《陋室铭》的深入解读,挖掘 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创新性的教学设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 设、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4/3/24
陋室铭在古代文人雅士中流传广泛,成为他们互相交流、彼此慰藉的精神纽带,对 于形成和传承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3
民间信仰、习俗中体现
陋室铭中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在民 间信仰和习俗中得到了广泛体现,人 们常常以此来表达对简朴、自然、和 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陋室铭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和理念也被 融入到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中,成为 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陋室铭(全国优质课大 赛一等奖)PPT课件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陋室铭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陋室铭中的生活哲学 • 陋室铭在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影响 • 陋室铭在文化传承中作用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展示

初中语文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发 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04
课后作业
基础练习
总结词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详细描述
提供与《陋室铭》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旨在帮助 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
总结词
拓宽学生视野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高尚 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 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唐 代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 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 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活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推荐与《陋室铭》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思考题
总结词
启发学生思考
详细描述
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对《陋室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 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05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发挥自己的优势。
讨论内容
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积极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倾听
他人的意见。
教师指导
教师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 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讨论顺
利进行。
课堂活动
活动设计
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参与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 神和创造力。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陋室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解析、主旨理解和应用练习。

通过对《陋室铭》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词句和主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位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物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与语调。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并组词造句。

4. 文章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讲解文章的主旨。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主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作者情感态度的练习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交流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等5. 主旨: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我的陋室”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点。

组织一次关于“安贫乐道”主题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如何设计一份有趣、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评选出一等奖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安排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陋室铭》。

《陋室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是一篇以描述陋室的简陋环境为主题的散文。

通过阅读《陋室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从而思考什么是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流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一句与《陋室铭》相关的名言或谚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预习(15分钟)让学生预习《陋室铭》,并提前思考一些问题,如:作者对陋室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陋室的价值?等等。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意见交流和辩论。

4. 观摩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互动交流。

5. 教师点评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对《陋室铭》的深入思考。

6. 评选一等奖(10分钟)制定评选一等奖的评分标准,并邀请学生进行投票,选出一等奖获得者。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观摩展示法:通过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拓宽思维和视野。

教学手段:1. PPT展示:通过PPT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便于学生展示和交流。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等。

重点章节为全文,详细内容涉及作者刘禹锡的身世背景、陋室的特点、文章所表达的深远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陋室铭》。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够翻译关键句子。

3.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胸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体会文章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查找字典,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句子翻译:教师选取关键句子进行翻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所表达的淡泊名利、高洁品质等思想。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和感悟。

8.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生字词:若干4. 句子翻译:关键句子5.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6. 主题思想:淡泊名利、高洁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 以为陋的品质。
引导探究
让我们化身为陋室的主人,描绘一下室 外景、室中人、室内事的画面并赏读。
二赏读,享受其画面美
室外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幽雅
室中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友高雅
室内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情趣清雅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课题导入
陋室铭
刘禹锡
独立自学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了解文体知识及作者。
提示:可借助课下注释。 3分钟后期待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 偶句,整散结合,读来音律和谐,朗朗上 口。
引导探究
面对淤泥,陶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 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片净土。
而周敦颐的选择是生长,哪怕是淤泥 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
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 的呢,还是周敦颐式的?(注意不要空谈, 紧扣铭文的关键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走进刘禹锡心灵深处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当堂诊学
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句的?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手法?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 己德馨。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手法.
2.作者既写陋室为何又写诸葛庐和子云亭?
以“庐、亭”类比“陋室”,以“诸葛、子云”类比自己。 意在表明自己也 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一朗读,享受其韵律美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目标升华
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 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豁达和高洁傲岸;依然有 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铮铮 傲骨和满腹豪情;依然有着“暂凭杯酒长精神” 的安贫乐道和坚守理想;他自喻仙龙,自比诸葛 子云,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文学上 流芳千古的高远志趣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