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题目再现:(小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
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例文:在我看来,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功能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
一方面,点赞是对他人分享内容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可能导致虚荣心的滋生,甚至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用它来传播真相传递公平正义,而非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
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
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例文:选择绍兴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理由如下: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的故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环境以及思想形成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其次,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绍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游览东湖、鉴湖等自然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我建议将“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例文:月的独白我是那高悬夜空的明月,静静洒下银白的温柔。
我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只能默默无言,静静守望。
我在夜空中独自轮转,穿越云层,历经风霜。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
克洛普以登山为生,为了这次攀登珠峰,他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若前功尽弃,将损失惨重,贻笑大方。
可是,在距离珠峰仅剩下300英尺时,他却转身而返。
原因在于他得到信息:天黑前将有暴风雪。
虽然再用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却无法在暴风雪降临前下山。
事实证明,克洛普是对的,虽然另外的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顶峰,但最终都因错过了返回的时限而葬身于暴风雪中。
而几周后,克洛普等待天气好转、条件合适时顺利登上了珠峰,并毫发无损地返回。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珠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骑自行车回家,由于想着工作的事情走神闯了红灯。
一位老交警面带微笑走过来说:“同志,骑车想事可不行啊,多危险!”而另一次他闯了红灯,一位交警黑着脸大声呵斥:“找死啊,你!”按理说,他们都是善意的劝告,但表达方式不同,就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俄国人最近在莫斯科开展了一场“百万人微笑”活动,他们的口号是:“微笑是无价之宝,是催生幸福的永动机。
”有一首英文歌曲唱道:“微笑意味着对每一个人的友谊。
审题立意分析参考示例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例文一】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2018.10.)

例3: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审题分析: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 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 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时两方面都要注 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 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环境的 关系。据此可拟题为:出身并不决定人生;命运之舵 自己掌控。
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 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 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 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 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 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 立意 拟题
阅读分析材料: 先圈定话题(写作范围), 再审定立意(观点主张), 然后根据立意拟两个标题(简练醒目), 最后根据某一个标题,找一个论据,写成 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每题共20分, 话题2分,立意2分,两个标 题各3分,论据语段10分。
1、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 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 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 色香兼有则带刺。
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
“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
“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 “ 挑战人生的极限”、
“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材料】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 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 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 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 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 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 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 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 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 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 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 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 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 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 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 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 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 一下,无言以对。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
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 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 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 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 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 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 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 “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 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典型示例】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下面根据这则材料确定的观点你认为哪几个不合适,为什么?1、“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2、“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3、“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4、“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5、“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6、“学会舍弃,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你来试试】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最佳观点:②多角度原则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典型示例】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范文】“创新尝试与坚持”材料作文审题与示例作文

“创新尝试与坚持”材料作文审题与示例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60分)鸟柏是一种珍稀树种,每到傍晚时,树叶收拢成团,似小鸟卧满枝头,树干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均自然形成鸟的图案,非常奇特。
但鸟柏树苗的培育十分困难,林业专家用了很多方法研究了三年都没有成功。
河南内黄二帝陵文管所所长乔金山,了解到鸟柏树籽要在恒温中才有发芽的希望,他决定用体温“孵”树种。
他把种子装进小布袋,白天系在腰间暖,晚上拿进被窝暖。
一个多月后,种子竟真的发芽了。
他建了一块小苗圃,把幼苗种了进去.经过七年的努力,他先后培育出了三代鸟柏树苗。
老乔有个愿望,若干年后,二帝陵周围能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鸟柏林。
他这一生完不成的任务.就让子子孙孙去完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分析】一类立意:既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又敢于坚持;寻求方法与持之以恒;理想(梦想)与执着。
二类立意: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寻求方法;坚持理想、梦想、信念;执着;持之以恒。
三类以下:保护环境;呵护;温暖、用心(真情);辛苦付出;等待;责任;自强不息;天道酬勤;文化(精神)的传承;做事要专心致志;人力无穷;播种与收获;我们是炎黄子孙;抓住关键;实践;简单;适宜的环境;【优秀题目】《做有心的人》《用心灵开出花朵》《坚持的力量》《思行合一方能成大事》《用坚持铸造成功》《找到方法并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毅者不休》《等待梦想的花开》《世无难,有心则成》《用努力与坚持浇灌梦想之花》《摆渡执着,梦至彼岸》《梦想需要执着》《恒心恒力恒成功》《有梦想就有远方》《有志者,事尽成》《勇于尝试,敢于坚持》《坚定的信念,卓越的人生》《勇于坚持,甘于付出》《以信念之泉浇灌成功之花》《有心栽花花便开》《信念与坚持》《怀创新之心走坚持之路》【高分作文】勇尝试肯坚持艳阳当空,群蝉相鸣。
陶醉于悦耳的蝉鸣中的你是否知道,为这几日的绝唱,蝉儿竟经历地下四年的黑暗等待?凉风习习,花香蝶舞,歆羡于蝶儿曼妙的舞姿的你是否懂得,为在阳光下伸展翅膀,蝶儿破茧时的焦灼与痛苦?所以说,要想有机会歌唱,有机会飞翔,有机会看到那珍稀的鸟柏发芽生长,我们必须用于尝试,敢于坚持。
哲理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 隐喻点:面包水仙花 2 寓 意:面包即食物,是用来饱
肚子的,象征物质享受, 水仙花即美的事物,象 征心灵的享受精神需要, 3 化虚为实 带入原句 : 就是人在物质生活得到 满足后就应追求精神生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 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阅读下面的,按要求作文,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 里经常放两纸条,一写的是‘我只是一 颗尘埃’,另一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 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 劝学中曾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河,华罗庚说过天才在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份才,由此可见,脚踏实地,一 步一步打牢基础是多么重要,
• 长路漫漫,跌宕起伏, 我们应该不浮不躁,稳稳 当当走好每一步,人生中总会遇到成功与喜悦,而 我们应该冷静淡定,不会被喜悦所冲昏头脑,不做 那个在云端跳舞的人,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暴虐凶残,
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 做好;
②铁棒 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阅读下面的,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 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 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 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 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人生不能没有远大的理想,这是社会进步的动 力,要将远大的理想变为现实,需要靠脚踏实地的 努力、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宁静致远的心境,
•
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
梦想,体现乐观、积极的心态, 化虚为实 带入原句 :活在春天里就是活在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
及发榜,竟名落孙山。
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
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要求: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文字,描写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②以这则故事为话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①描写心理活动:这是一道续写片断的练习。
应当反复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其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偏颇作法:只重知识、重读书作文,不培养孩子料理日常事务的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上,想象、推测出其父面对孩子落选的现实,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或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反思,重新认识;或仍执迷不悟,无端地抱怨考场没有书童磨墨;或片面地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给儿子带足墨。
只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围绕落选这个中心都可。
描写的方法,可直接刻画和交待,也可用人物的自言自语即戏剧性的独白,还可通过梦境或幻觉进行描写。
但不必交待、重复材料中的情节,不能穿靴戴帽,用赘言冗语去占用宝贵的200字篇幅。
②写议论文:首先读懂材料,深入理解故事所体现的全面培养孩子生存能力这个主旨。
在这个基础上选取角度,立意论述即可。
若从父亲的角度立意,可议论教育子女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重视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够正确处理人生旅途上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人。
时下,不少家长只看重孩子的书本知识,不让他们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让他们参加家务劳动,不支持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结果是,有的上了高中这还不会订笔记本,有的进了大学却不会整理床铺、洗衣服。
这样的人,即使大学毕了业,能有多少生存能力?发达国家的家长,孩子18岁以后就放手让他们走入社会,若不从小培养,他们18岁怎能独立生活?若从儿子的角度立意,则可议论从小学会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性。
这位“世家之子”连墨都不会磨,文章写得再好有什么用处?这样的人名落孙山值得庆幸,如果他考中了当了官,只会指手划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社会的负担。
青年同学应当从这位世家子弟的落选受到教育,严格履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
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父母,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绝不依靠别人去做。
美国总统的儿子也可以领救济金,还不是为了独立生存?例如某区作文题:“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个题目,都交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
所有的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就是。
———鲁迅《两地书》”要求“以上述材料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不少考生不细读材料,仅凭粗粗一读而得的印象,就谈起“自己的感受”。
有写“希望将来”的,有把过去、现在、将来的重要都罗列一下的,有的虽然能看出三者的重点是“现在”,但仅仅理解为要“把握现在”……所有这些都没有把握住材料蕴含的本质意义。
如此成文,焉能得高分?其实,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是必须读懂材料。
而读懂材料的关键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该材料共有两句话,前一句中,一个“而”字就将重心移向后半句,而后半句又是一个因果倒装句,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强调这个后置的“因”,即“药方”。
第二句紧承前句,再次突出了“药方”。
可见,作者这段话的思想性很强,不仅要我们重视“现在”,而且要善于为已经“病”了的“现在”开“药方”。
有的考生就抓住了“药方”做文章,针对“交通拥堵”的“现在”,指出:一味地留恋“过去”路况通畅自然于事无补,而空喊“希望将来”也无异于画饼充饥。
当务之急是为“现在”诊脉,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开出对症的“药方”……该考生得高分的启示,对我们写好材料作文难道不是一剂很好的“药方”吗?[材料分析1]刘吉同志是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以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而闻名,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人的生命意义不在活的时间长短,年龄的大小,而在对人类的贡献大小。
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诗,其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人来到世上都应想到为人类贡献点什么,那种来到世上为了享受,为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那不是人的生活。
做人的工作,就是教育人,对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还可以从另一角度看这段话,就是怎样做人的思想工作。
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论时间的长短,没完没了,而要了解对象,不论时间长短,解决问题就行。
[联系实际]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李向群,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们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事迹永远光照人间……[参考文题] 最长与最短光照人间[材料分析2]何为企业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把领导层制订的方针、策略、意图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贯彻执行是全体人员的事,那么执行得怎样,怎样更好地执行,就要求管理人员深入下去了解情况,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要踏踏实实地干。
大企业家克罗克之所以成为美国巨富,可能就是由于他有这种实干精神吧。
他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享受清闲,而是“走动管理”深入基层。
他为所属公司的经理作出了榜样,要求他们也要下基层去“去动管理”,不让他们长期在办公室,让他们到下面去干实事,发挥了他们的管理作用,这样调动了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企业也必然会搞好。
[联系实际]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起决定作用。
一个企业搞得好坏,关键在于干部、管理人员。
我国不少国有大企业为什么垮台、倒闭。
有不少就是由于管理人员只顾自己享受,不深入基层干实事,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而有不少民营企业为什么搞得红红火火,就是企业家在真干实干,一切想的做的,都是为了企业。
[参考文题] 从克罗克锯椅子靠背谈起成绩是干出来的[材料分析3]这则材料内容,是读书人读书经验的科学总结,使人豁然开朗,了解到知识的魅力,了解到知识的力量和对人的影响,指出了人的成才之路,从这里可以看到,“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知识也能改变人的命运”。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胸中无学,犹手中无钱也。
”你要想摆脱愚昧吗?你就读书吧!你要想摆脱“贫穷”吗?你就读书吧!尤其是现在社会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习一切知识,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看到有些信仰邪教,愚昧得很,就是因为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科学知识的结果。
[联系实际]我国的粮食产量年年都有提高。
养活12亿人民还有富余。
就是搞科技下乡,农民科学种田,不再靠天吃饭。
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多种经营,收入增加,改变了自己贫穷的命运。
在城市里谁的收入最高,是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他们凭自己的知识技术,为国家、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多,自己取得的报酬自然也就越多。
[参考文题]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使人变得聪慧[材料分析4]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没有完全学到秦青的技艺,就告辞回家,这是薛谭的不对。
当他听到秦青激越高亢的歌声,深感自己之不足,于是向老师道歉,并表示终生不再提起回家的事了,这表示他知错必改的决心,是真心实意地向秦青学习技艺,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薛谭应当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当自己还没有完全学到技艺时,就匆忙决定是错误的。
秦青对薛谭学艺很认真负责,当薛谭向他告辞时,他知道薛谭并没有学好,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歌声来教育他,没用简单的说教,或批评的方式,而是用事实说话,使之幡然醒悟。
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也说明让事实说话来教育人这种方式好。
[联系实际]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平时很不爱学语文的同学,临近高考的时候,他感觉到这样的语文成绩,肯定影响他高考的录取,于是他求助于一位老教师帮忙。
上了几次课后,他就不去了,认为语文已经学好了。
等他拿到高考成绩的时候,他后悔莫及,只差一分,未能考取理想的重点大学,他的语文成绩一般。
他对老教师说:等我考研的时候,还来请您帮助。
[参考文题] 用事实教育人好诲人不倦[材料分析5]动物的本能是为了求得生存,为了求生存,就得有食物。
猫以捕鼠为生,所以它要行动敏捷,善跳跃。
这大猫得到某君的精心喂养,不需要去捕鼠觅食,这种捕鼠的技能也就会随之消失。
再说大猫膘肥体壮,行动必然迟缓,如何能再捕鼠?而小猫则不然,出世后不久,就要去捕鼠觅食,因为没有人去喂养,自己不去捕鼠觅食就会饿死,生存不下去。
小猫主动觅食,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成为捕鼠能手。
[联系实际]我们国家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进竞争机制。
改变了过去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而要人们在竞争中求生存,有的人很不习惯,想靠“等”、“靠”、“要”过日子。
不能改变旧观念,不去学习新东西,主动觅食。
大事做不了,小事还不做。
这种人应该认清形势,国家不再喂养了。
现在有的青年则不然,他们学完了本科去考研,跨门类学习,跨专业学习,这叫“知识储备”、“技能储备”,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进取,不断攀登,这是国家的希望。
[参考文题] “喂”与“觅”在竞争中求发展[材料分析6]一个人总是有长处和短处,有优点和缺点的,这是客观的存在。
但不同的人对这两者态度是不同的。
聪明人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善于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
而另一些人看自己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不足用显微镜,自以为是,高人一等,永远处在停滞不前的地方,这是糊涂人。
同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管理者应善于发现自己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向科学要办法,或外出取经、作及时调整。
这是聪明的企业家。
[联系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虚心向外国学习的“洋”为“中”用,大量送出人到国外培养,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大量请外国人进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使建设少走弯路。
多种形式办企业,就是引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的具体办法之一。
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向外国学习,如企业股份制,实行企业破产法等。
[参考文题] 取长补短,发展自己敢于揭短[材料分析7]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哪一种好,衡量的主要标志是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其次应看对人才的培养是否有利。
从这两点看,日本松下电器企业的做法好,新聘入厂的高学历人才,他们的长处是有书本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从工人做起,就是让他们的书本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去检验、去充实、去提高。
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这样厂领导能从长远利益看问题,对厂里培养人才有利,对新聘的人的培养也有利。
其次还应看到厂里的工作人员的职位和待遇,不能仅凭学历的高低,主要看你的能力,能否为企业解决问题,带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