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目标:1、重视学生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能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从问题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
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学校同学参加了韵律操表演,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还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课件出示表演中的各种图片)。
当时老师给同学们买了一些漂亮的书包和帽子。
今天同学们都来做一回小主人,一起到体育用品店去看看。
1、出示信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可能回答衣服130元,鞋子108元。
电脑出示:一套衣服的价格一双鞋子的价格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衣服和鞋子一共多少钱?衣服比鞋子贵了多少钱?提问:要求衣服和鞋子一共多少钱,你可以用到哪个数量关系?(板书贴:数量关系)引导:衣服的价格加上鞋子的价格等于一共的价格电脑出示:一套衣服的价格一双鞋子的价格= 一共的价格提问:谁来列算式?学生列式。
提问:要求衣服比鞋子贵了多少钱,又要运用哪个数量关系呢?引导:衣服的价格减去鞋子的价格等于衣服比鞋子贵的价格。
电脑出示:衣服的价格—鞋子的价格=衣服比鞋子贵的价格。
提问:谁来列式计算?学生列式。
小结:刚才看来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
2、(增加条件)出示信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有两套不同的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这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同桌一个人提问,一个人说说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小结:课件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再增加条件)出示信息,引导学生思考。
谈话:体育用品店可不止这么多商品,瞧,现在给你这么多信息,你觉得可以提的问题多么?为什么?生:因为条件很多,或者信息很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三年级的数学课程,课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有三个:一是要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二是要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三是要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找到关键信息,并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今天的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彩笔、练习题和一些小奖品。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用白板笔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的步骤和答案,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过程。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
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答案,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策略。
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数学课程。
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大家能够学会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找到关键信息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问题的关键信息被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中,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关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找到关键信息。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等方法帮助理解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画图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画图,更好地理解问题。
(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索新知(1)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步骤一:观察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步骤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步骤三: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步骤四:检验答案,确认是否正确。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小明有10元钱,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8元,他还差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步骤,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部分中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练习四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练习四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本节课中,我将带领三年级的同学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练习四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3.3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练习四”。
在这一节中,同学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灵活运用这些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练习题、卡片、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练习:同学们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问题1: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问题2:小华有一些糖果,他先给了小明8颗糖果,然后又给了小红12颗糖果。
请问小华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答案:问题1的答案是2个苹果,问题2的答案是20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但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同学们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课件

在时间计算问题中,学生需要掌握时 间的基本单位,如1小时=60分钟,1 分钟=60秒等,并能够进行时间加减 运算。例如,计算两地之间的时差、 计算某活动所需时间等。
案例三: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总结词
图形面积计算问题涉及到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详细描述
在图形面积计算问题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并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土地面积、计算某个图形的周长等。
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了数学思维能力。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 略,能够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分析问题时,有时对已知信息 和未知信息的理解不够准确,需
要加强分析训练。
在解题过程中,有时思路不够清 晰,需要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和
指导。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缺乏创新思 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加强
未知信息。
数学题目解答
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学生可以先明 确题目要求,然后逆向思考,寻找 解题的突破口。
日常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运用从 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各种问题,例 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制作物品时计 算所需材料等。
如何从问题想起
03
分析问题
总结词
明确问题要求
详细描述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问题的要求和目标,把 握问题的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了解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数 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024三年级数学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所求问题想起画线段图课件苏教版

探索新知
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 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元
48×3=144(元) 144-48=96(元)
3-1=2 48×2=96(元)
答: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 96 元。
探索新知
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
已知条件相同, 问题不同。
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 2 课 时 从所求的问题想起 (画线段图)
课时导入
洋鸡蛋4.58元一斤,每斤 土鸡蛋的价格比洋鸡蛋多 2.5元,土鸡蛋多少元一斤? 你打算怎样表示?
课时总览
1 课堂探究点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索新知
探究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 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探索新知
画出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并在图中表示出问题。
48元 裤子
上衣
?元
探索新知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一套衣服的价格 等于上衣的价格 加上裤子的价格。
上衣的价格不知道, 可以先算买一件上 衣需要多少元。
探索新知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 48×3=144(元) (2)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144+48=192(元)
探索新知
(2)要求“康乃馨和玫瑰一共有多少株”,可先求出( 玫瑰 ) 的株数,列式是__9_6_×__4_=__3_8_4_(_株__)___,再求出“康乃馨和玫 瑰一共的株数”,列式是______3_8_4_+__9_6_=__4_8_0_(_株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从问题想起,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如“小明买饮料”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为例,讲解如何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类似“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以及一些需要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题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买饮料”的问题板书解答过程:1. 发现问题: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解决问题:3瓶饮料× 5元/瓶 = 15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5元的书和一支2元的笔,他够钱吗?(2)小红有8元钱,她想买一件3元的玩具和一包2元的零食,她够钱吗?2. 答案:(1)不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方法。
- 能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培养耐心和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 能够将所学策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难点- 理解问题与解决方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 灵活运用策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案。
-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提问:“你们在遇到问题时,通常是如何思考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一策略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从问题想起,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找到解决方案?”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进行讨论。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分享(10分钟)- 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 引导学生总结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5. 练习与应用(2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 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重要性。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运用这一策略。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进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1.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从问题思考的需求。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
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体验、经历和形成从问题思考的策略。
进一步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已有经验:能根据给出的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
学生要积累的经验:从问题想起的分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下列问题各需要哪些条件来解决?并说说数量关系。
(1)松树和柏树一共有多少棵?
(2)松树比柏树多多少棵?
(3)平均每人摘苹果多少个?
(4)还剩下多少米路没有修?
师:根据问题思考数量关系这是我们今天要用的方法。
二、情境引入
师:天气越来越暖了,我们脱去冬装换上新的春装。
星期天爸爸带着小明来到商场添置新衣。
你看:(课件出示)师: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从中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你想怎样提?
师:还有好多小朋友想提问题,看来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很多很多的问题。
二、教学例1,初步体验策略 1.读清题目,理解题意
师:现在茄子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把问题小声地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2.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师:现在咱们已经读清题目了,要知道剩下多少元,就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师:你会用数量关系来表示一下吗?板书:()的钱-()的钱=剩下的钱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师:用去的钱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吗?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课件:根据问题我想到的数量关系是:
()的钱-()的钱=剩下的钱
()已经知道了,()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3.解决问题
师:最多剩下多少元,你会解决吗?
(1)学生独立在书P28完成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一共用去多少元?
(2)130+85=215元
(3)(2)剩下多少元?
(4)300-215=85元
4.回顾反思
师:为什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要选择130元的一套运动服和85元一双的运动鞋?
师:原来,我们是抓住问题来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的。
(板书:抓住问题想)
师:接着我们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抓住问题——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列式解答
师指着板书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想想我们前面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怎样一步步分析?再看看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带着学生根据板书,再次回顾策略)这样的解题策略你掌握了吗?
三、尝试使用策略
PPT出示:1.想一想
小明穿着新买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很开心,这时爸爸给小明提了个问题:(1)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1)学生根据PPT和同桌说说分析思路。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已经知道了,()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指名学生回答。
(2)在练习纸上写下你的解答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业。
(3)比一比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我们都是先从什么想起的?
师: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呢?
四、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现在我们就从问题想起,看看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
PPT出示题目。
学生口头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师:看清了题目,接下来请你像刚才分析例题的两个问题一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同桌互说。
指两人口答。
(3)生独立列式解答。
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再解答。
(1)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学生口答,并说说数量关系式,根据( )已经知道了,( ) 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 ) 。
(2)1个热水瓶比4个茶杯多多少元?
学生口答,并说说数量关系式,根据( ) 已经知道了,( ) 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 。
分组练习:男生完成第(1)题,女生完成第(2)题。
集体交流。
(3)比较总结
师:这两题都要先算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上。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策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是怎样一步步思考的?
五、出示创编题:根据问题找出所需要的条件,并说明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