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试行)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

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F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癫痫护理临床路径

癫痫护理临床路径

癫痫护理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日:7天
住院第1-2天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制度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了解发病史及服药史
□协助行脑电图或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视频脑电监测需提前预约,检查前一天要洗净头发)
□头颅MRI或CT
□根据医嘱督导服药
□健康教育:
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根据医嘱介绍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
2.告知患儿家属24小时陪护,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标识
3.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过饱,忌碳酸产气饮料
4.若出现先兆时应自行就地躺下,防抽搐时摔倒跌伤。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血常规、血乳酸、感染性疾病筛查),大小便常规
住院第 3-4天
□根据医嘱督导服药,避免自行减药及停药
□做好安全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发作情况
□健康教育:针对具体情况作个体化指导
住院第5-12天
□根据医嘱督导服药
□做好安全护理
□记录发作情况
□健康教育:针对具体情况作个体化指导
住院第6天
□做好出院指导
□完成出院病历书写
□健康教育: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选择适合的锻炼方法及工作,避免危险活动,防止意外伤害
住院第7天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特殊护理指导
□安全指导
□指导定期复诊
□征求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意见。

癫痫性惊厥临床路径

癫痫性惊厥临床路径

癫痫性惊厥临床路径简介癫痫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本文档介绍了癫痫性惊厥的临床路径,包括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内容,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该疾病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管理。

定义癫痫性惊厥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短暂意识丧失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嘴唇发紫、尿失禁等。

癫痫性惊厥可以分为部分性和全身性两种类型。

病因癫痫性惊厥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

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性惊厥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症状部分性癫痫性惊厥:- 局部肌肉抽搐或异常行为;- 意识状态可以完全丧失,也可以保持清晰。

全身性癫痫性惊厥:- 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抽搐;- 意识完全丧失,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诊断临床表现和病史:-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发作的类型、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 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脑电图(EEG):-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性惊厥的关键检查方法;- 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异常放电的位置和类型。

治疗方案抗癫痫药物:- 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情况和药物副作用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用药。

外科治疗:- 对于抗癫痫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包括癫痫灶切除、癫痫灶刺激等手术治疗方法。

结论癫痫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管理。

通过了解临床路径,医务人员和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ICD-10:G40.3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07年)和》国际最新癫痫持续状态指南》(2010年)。

经典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癫痫发作超过30min或两次/两次以上间断发作,发作间期无意识恢复。

但GCSE按实际操作定义执行,即发作超过5min以上或两次/两次以上发作,发作之间无意识恢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措施(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

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生理盐水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胸片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GCSE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终止GCSE措施(1)一线药物:首选地西泮,首次负荷剂量10mg–20m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2mg/min。

发作未终止者,15-30min后重复注射一次。

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二线药物治疗。

(2)二线药物:选用丙戊酸钠,首次负荷剂量15mg/kg–3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3mg/kg/min–6mg/kg/min;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1mg/kg/h,24小时后口服丙戊酸钠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选用苯巴比妥,首次负荷剂量10mg/kg–2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50mg/min,发作仍持续者可追加5mg/kg–10mg/kg,此时须进入具有监测与救治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2mg/kg/d–4mg/kg/d,24小时后口服苯巴比妥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三线药物治疗。

(3)三线药物:首选咪达唑仑/异丙酚。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Epilepsy,ICD10:G40) (二)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临
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至少有一次无固定诱因的癫痫样发作(epileptic seizure),对于仅有单次或者单簇的发作(seizure),如难
以证实和确定脑部存在慢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诊断须谨慎;
2. 脑部存在将来出现癫痫发作可能性的结构或功能改
变,这种改变可能是以后出现癫痫反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
础;
3. 慢性脑功能障碍除了造成患者癫痫反复发作以外,
还会对患者的躯体、认知、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
产生不良影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
1.根据患者既往发作病史和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制定
用药原则:既往未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根据发作类型
选择单药治疗;已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用药种。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

(二)诊断依据。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措施(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

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生理盐水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头颅CT、心电图、胸片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控制癫痫发作: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3.脱水降颅压。

4.后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请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癫痫药物。

5.病因治疗:对病因明确的患者,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需要病因治疗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病。

2.同时合并或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患者。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药浓度监测(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心电图、头颅CT、脑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头颅MRI、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脑电图实时监测和AEDs血药浓度监测。

(七)选择用药。

1.静脉输注:快速达到治疗血药浓度,迅速终止癫痫持续状态。

2.静脉输注注意事项:注意药品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群体。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P450肝酶诱导药物的作用。

(1)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2)肾功能损害患者和老年患者适当减少剂量。

(3)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口服抗癫痫药物。

脑病科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脑病科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颞叶癫痫的门诊患者。

一、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痫病(TCD 编码:BNX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颞叶癫痫(ICD-10编码:G4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痫病(颞叶癫痫)临床常见证候:痰气郁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痫病(颞叶癫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心电图;(4)头颅影像学检查(MRI或CT);(5)视频脑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DSA或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超声心动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理测评、智力测评等,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中 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

中 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癫痫的临床诊疗,提高诊疗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完整内容。

一、癫痫的定义和分类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

根据发作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癫痫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等)、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不能分类的发作。

准确的分类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癫痫的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的病史询问是诊断癫痫的关键。

包括发作的症状、频率、诱因、发作前的先兆、发作后的状态等。

家族史、出生史、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脑炎、脑血管病等)也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等可以帮助捕捉到癫痫样放电,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脑电图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癫痫的诊断。

3、影像学检查头颅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的结构性异常,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外伤后遗症等,这些病变可能是癫痫的病因。

三、癫痫的治疗1、药物治疗(1)治疗原则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综合征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2)常用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药物副作用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异常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脑部有明确致痫灶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癫痫灶切除术、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临床路径
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40):部分性癫痫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上至少发作一次以上。

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外伤、发热和动脉硬化等因素。

3.伴随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问题。

4.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2.药物控制不佳或其他特殊癫痫综合征者可请神经外科会诊进行相应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40癫痫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脑电图,心电图;
4.头颅MRI(包括Flair相)或CT;
5.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七)药物选择。

1.常用口服抗癫痫药物:
(1)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
(2)二线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3.药物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禁忌证、可能的副作用、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

(1)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全面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3)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4)肾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

(6)育龄期妇女患者:可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孕前3个月和孕初3个月每日加用叶酸5mg。

(7)老年患者:酌情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8)儿童患者:按公斤体重计算抗癫痫药物用量。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方案确定,可门诊随访。

2.有手术指征者转入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癫痫发作可能为非癫痫性发作,经住院检查和观察确认后,中止抗癫痫药物治疗并让患者出院。

2.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转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