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试行)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

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F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Epilepsy,ICD10:G40) (二)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临
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至少有一次无固定诱因的癫痫样发作(epileptic seizure),对于仅有单次或者单簇的发作(seizure),如难
以证实和确定脑部存在慢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诊断须谨慎;
2. 脑部存在将来出现癫痫发作可能性的结构或功能改
变,这种改变可能是以后出现癫痫反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
础;
3. 慢性脑功能障碍除了造成患者癫痫反复发作以外,
还会对患者的躯体、认知、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
产生不良影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
1.根据患者既往发作病史和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制定
用药原则:既往未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根据发作类型
选择单药治疗;已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用药种。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

(二)诊断依据。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措施(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

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生理盐水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头颅CT、心电图、胸片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控制癫痫发作: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3.脱水降颅压。

4.后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请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癫痫药物。

5.病因治疗:对病因明确的患者,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需要病因治疗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病。

2.同时合并或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患者。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药浓度监测(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心电图、头颅CT、脑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头颅MRI、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脑电图实时监测和AEDs血药浓度监测。

(七)选择用药。

1.静脉输注:快速达到治疗血药浓度,迅速终止癫痫持续状态。

2.静脉输注注意事项:注意药品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群体。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P450肝酶诱导药物的作用。

(1)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2)肾功能损害患者和老年患者适当减少剂量。

(3)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口服抗癫痫药物。

脑病科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脑病科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颞叶癫痫的门诊患者。

一、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痫病(TCD 编码:BNX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颞叶癫痫(ICD-10编码:G4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痫病(颞叶癫痫)临床常见证候:痰气郁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痫病(颞叶癫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心电图;(4)头颅影像学检查(MRI或CT);(5)视频脑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DSA或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超声心动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理测评、智力测评等,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40):部分性癫痫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二)诊断依据。

1.临床上至少发作一次以上。

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外伤、发热和动脉硬化等因素。

3.伴随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问题。

4.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药物治疗。

2.药物控制不佳或其他特殊癫痫综合征者可请神经外科会诊进行相应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40癫痫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脑电图,心电图;4.头颅MRI(包括Flair相)或CT;5.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七)药物选择。

1.常用口服抗癫痫药物:(1)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2)二线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3.药物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禁忌证、可能的副作用、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

(1)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全面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3)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4)肾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

(6)育龄期妇女患者:可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孕前3个月和孕初3个月每日加用叶酸5mg。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试行)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病学》(第 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

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F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路径(1)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路径(1)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长期住院临床路径表单一、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病种:第一诊断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ICD-10 F06.80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ICD-10 F79.100)(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

3、精神障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相关。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在个别性智力测验时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两个标准差,一般说智商在70以下。

2、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表现在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缺陷。

3、起病于18岁以前。

4、智力障碍患者须合并精神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癫痫伴发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及抗癫痫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所致精神障碍(ICD-10 F06.8)、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ICD-10 F79.100)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危险性行为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癫痫临床路径表单(1)

癫痫临床路径表单(1)

癫痫临床路径表单(1)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4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C 7天
时间住院第1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
□ 初步诊断,初步明确发作形式
□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其治疗目的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口服药物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血乳酸、感染性疾病筛查
□ 脑电图,心电图,智力测定□ 头颅MRI或CT
□ 酌情行血药浓度测定
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 指导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书写护理病历
□ 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
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
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

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
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 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脏B 超、腹部B 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 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

(2)抗精神病药物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
癫痫药治疗的同时,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合并使用对惊厥阈影响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2. 药物种类(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妥吡酯等;
(2)抗精神病药: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奋乃静也可作为一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

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所选用的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量。

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剂量,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量,以求进一步的疗效,避免症状复燃或病情反复。

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八)出院标准
1.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 t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暴力冲动等危险行为明显减少;
3.对医疗护理合作;
4.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住院期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二、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