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生物脱硫方法概述
煤炭生物脱硫技术

! !""
Y, : ‘
w
t ��
4"
[ 4] � ‘� � w t � Q> � ? ./ � :� �b � : � R y 352}j N 。 � >? z � [ #] w� � Q#i t3 # Q> ? 。 � \ ] ‘ w t3#0\]~ Q>?,@aQR>? N � tQ � w� op � � tQ � @\]Um, M �, � g g= {、 :}jv OQ3# b :: j+� � ; �� � U� tQ � w: 2 2 � � t � \ P t 。 �b � j � w , aj \ � 、 2� 2tt � � E� 9 � ; j+ :;tQ P 3 #a], \] tQ �~ U N 。 � � � w� +0 �p ) :; 3 JQ $ 9 , �,\ P� oJ , /� %=_ v��, �6A ./:� \ �m � d、 #� d � �� 。� 、 �� ��。 g~ �& ‘ t �$, + ‘ � < Q � � E� � � � < t 2 t \] \P vQ {~ U0 *g / , , [74 8 7<] ( $%&’(&()%*+,-.(,+&.+/-%*) G� ;t, -� w|6Q>? }j ��� g �� 。,U5 :;t 。t+� � � w :|} �oJ, �, ��, J w| �� \ U w : 3 N < � =~ U %"� 、 01 { : � Q: q � , � ~ } w| w��。 Uw | w��./>?| Vw | j�[� , i[ � � 2 &� � t � 、 j� 3]� A 2 |2 pj U 5� wQ w� } t9 t &� Q3] � � � ^�&� n Q j‘ {。 \]v~ U5 |V �, J � Q�[I w# [ 2] [79 ] � � Ir � , � �\ j�i�Q> \�] c�。 #E }、 #x� ~, |2p \] � � Xf[��%, \ SZ �Y f Z, iJ [ ’Q �22��t� ’+ 65 6#<:: �\ \]X fQ Er � � \] � ‘ �� �2QR Q a\P4Q. Q� t$ ( 295 79= ) : � >? , N�^ x, > \ �] X aX f[ �� %r Q M �� UtQ��。 � � �� 2 � ‘� Q�+ S � + Er , ���2 ^ �� 。� w^� � t �r +� [ 3] $/ &P S � �� U �。 � � % J ZE c wp U w^ � � o � @a � p j �c# P U � Ue � 2 � �\ Q� � ) 01 {g 45 6 Q22�� �, U wQ^� y � � wQ^ � y�c t� X � [Xf~U、 w# ir \�) 01 �w)�。 @a �bc� q] "B �f Uw^ {g 75� 4� 8 45 6、 ��, � � � 01 {g 65 9 ’ JQ �QwU26 y。 nm wd i wi � Yf Z, � ZX a~ � � p r2 2 6 。 ~5 。 [76 ] � � ":-; wd i 。J� w��\ 8 Qd i3 # /� j��~U22��t� \ Y [7#] N<� ~ U��� iU � 。 , di ��, . f Z, � Z � t $� 945 <= , q� ! j "6> � � /�, i �6 F/’b \ � w k� , � 2� 2� �\] s X f 4:-;, �Y f 9#5 2= ; Z t$� � k��>?� wP�,�� U , M � ^ � � , P? ^ �,x [ "] ( � ?@A � ) � � � � , �� U ^ � f = � � x ? i*� ^� #iP m�Q� w Z � Z � < , ?@A$A , (g � � � R :; t: � $ Q � T p Q�� 。, k� Q� c’ , ? d� ��U P? ( � "6:-; ^ j, G� \:;t � <, - � � B C $ ., M � ’T, 0�d �� U U N, �o� , ,q� 2 )U , � � Qy � � :;tQ � �$� & 37= 。 I) � w, G� 2p j [ #] , 。 � g~ � �& ‘ t Q}j � � �[ j� 3 � pj M Y + > ? �, >? ( B>R ) � ] � �A t & �Q3] =g Ev>?Q <�, ^� � ta]M , ajtUg 4= 8 "= 、 , �~+ � � ;UQ � � � � ] �, : �\ :g 。# t, ) Ug 76= �� Q X 7:-; � [77] D+,,-&%* *%)E-&-*、 F*,GH/-,G-+ � � � � a j� �Q9 { ~U , 2 ~ #6= Q �� U 96= Q [ "] [ 72] ,(&、 I H/J: (;+* GK./(0G-&+ 、 L G(.(E(/(&+ M&%E-;-* 。 � � � � U )U IQ � [ 、 #� JzU�� j\ A5 ’H//((N-.+;* 4 y p <Q b �f 2 pg Qdin U \]{~U, ,� � QR , � #6= 2 � � �t � � � Q� T � ; � � J �" 。� & ’, �t $ )U $Uj [73] ’H//((N-.+;*� D5 *%)E-&-* <9 ] Q J � #<= 。 #x �、 ^ � x A5� /� X>?�g ���U , , DO "x� � � @ai [ � � 2a] � � aj uXv nUw��U:� qQ�d , j� w ,� 。 �\�� Z Q w{ � b� �� �� � p �0� : q��。 QR � ‘ t35 d , J� � " � 4 � Z � 7 P " 8 7 P 4, \ U� oz 4 i aj> \ � ] Q � ��� U \] ~ 7 P "。 � � � w diQ tQR>? , � g> \ � ] � "! ���{=�6��� 46= � � ����U Q d $ ^ , d $ Q6= �� , Ev , j� � wi � U、 cU、 xU Q� �� 01 {、 � � oQ b: , w �� /�" b 352。 � � j � w\] ‘ tQ ~+ QRSQ :, ��U �� b �, d $�’ � 4<= �
微生物煤脱硫技术(煤炭脱硫) WangPD; 120; DZ.Li; Yang SG;

煤 脱 硫
燃烧前(原 燃烧前(原煤) 煤)
燃烧中 燃烧后(烟 燃烧后(烟气) 气)
添加吸附剂(如石 灰石颗粒)吸收 SO2; 缺点:受制于温度 增加排灰 量
浮选法
烟道内脱硫
浸出法
坎萨尔弗技术
燃 烧 前
表面处理法
微生物絮凝法
燃 烧 后
微生物催化化 学反应
煤堆积或 搅拌
分 析
注入菌液、 营养物、 水
[3] 李浪, 李潮舟,屈建航,陈允. 一株高效脱硫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12(12J) [4] 强鹏翔,蒋富歌,李永改,陶秀祥.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 山西煤炭,2010,5(5)
[5] 昔建威, 杨洪英, 巩恩普. 煤中硫的赋存特征及微生物脱硫. 选煤技术,2004,2(1)
化学方法
• 在高温高压、强氧化等激烈条件下进行 • 需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 易破坏煤的结构, 造成热值损失 • 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
微生物方法
• 微生物氧化煤中的含硫化合物如黄铁矿 • 将硫转化为水溶性 • 将微生物作为捕集剂, 用于原料表面改性, 然后浮选脱硫
烟 气 微 生 物 脱 硫 优 势
2.以碳代谢为目的的kodama途径:不直接 作用于DBT的硫原子, 由于氧化分解碳架, 把不溶于水的DBT变成水溶性的 分解碳架会影响煤的热值,
影响供热效果,因此本方法
D B T 降 解
对于有机硫的脱硫 主要研对象是: *有机硫的典型化合物 二苯并唾吩(DBT)
Figure3. 4S pathway of DBT degradation(Bressler et al., 1998)
煤脱硫的工业车间流程
Figure 5. Process flow sheet of a plant for coal biodepyritization (Klein, 1998).
生物脱硫工艺的方法及问题

生物脱硫工艺的方法及问题背景燃煤是一种主要的能源,但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在大气中聚积,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净化烟气愈发重要。
传统的二氧化硫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但这些方法在运行成本、能耗和脱硫效率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
因此,生物脱硫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脱硫工艺的方法生物脱硫技术主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菌来降解和转化二氧化硫。
其中常见的菌种有嗜酸性和嗜碱性硫氧化细菌等。
生物脱硫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烟气处理前的预处理环节,如有效地降低烟气中尘埃和氧气含量等。
2.在生物反应器中,将烟气通过微生物滤膜进行净化,同时生物反应器中的嗜酸性菌群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
3.在加氧区中,将氧气引入反应器增加氧气含量以增强生物反应器的脱硫效果。
4.在沉淀池中,处理反应器出口的水和化学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硫酸盐沉淀并回收。
经过以上步骤,烟气中的硫含量可被有效降低。
生物脱硫工艺的问题尽管生物脱硫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低成本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笼罩在反应器表面上的粉尘和化学污染物容易阻碍生物反应器和嗜酸性菌群的正常运作。
2.反应器中嗜酸或嗜碱菌群的生存环境比较苛刻,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酸碱度。
3.反应器的运行需要较好的维护,比如细菌培养和废液处理等,需要合适的技术和人力保障。
4.生物脱硫处理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条件,但其硫酸盐所生成的废弃物是一种新的问题,化学副产物的改进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结论生物脱硫技术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尤其在推行“绿色能源”政策的趋势下更为重要。
总体而言,生物脱硫沿着可持续、低成本、化学副产物减少等方面的方向发展,将可以成为烟气净化领域的重要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煤中硫的脱除方法

2024/3/13
2
5.1 煤的物理脱硫法
煤的物理脱硫包括煤的重选脱硫、电选脱硫和高梯度强磁磁选 脱硫。煤的物理脱硫法是脱除煤中的硫铁矿和硫酸盐。
2024/3/13
3
5.1.1 煤的重选脱硫
重力分选的依据是目的矿物(这里即指硫铁矿)与非目的矿物
具有差别较大的密度。由于煤中的无机硫(即源于各种硫化物和硫酸
5 煤中硫的脱除方法
2024/3/13
1
煤中硫的脱除方法按照燃烧前后的顺序可分为燃前脱硫、燃烧 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即烟道气脱硫);按照脱硫过程的机理可分为 物理脱硫法、物理化学脱硫法、化学脱硫法和微生物脱硫法。这里 所说的物理脱硫法、物理化学脱硫法、化学脱硫法和生物脱硫法均 属于燃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又称炉内脱硫)和燃烧后脱硫(即烟道 气脱硫)其实质上是将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即SO2和SO3) 固定下来的过程。
2024/3/13
7
图5- 滚筒型静电选装置示意图
2024/3/13
8
(3)煤的高压静电选脱硫 其分选装置与静电分选的相似,静电极改为电晕电极。给料被
接地的旋转滚筒带入电离电极(电晕电极)的电场中,给料颗粒因 受离子轰击而荷电。矿物质由于导电性较好,很快地将电荷传给接 地滚筒而失去电荷,并借离心力离开滚筒而进入尾煤箱中;导电性 很差的煤颗粒不能较快地分散给滚筒,由于本身的径向力而吸附在 滚筒表面,当滚筒带动其表面上的颗粒继续运行时,附着颗粒表面 上的电荷进一步消失,中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滚筒表面,进入 中煤箱中,精煤最后落入(或被刷子刷入)精煤箱中。
下面介绍微生物脱除硫铁矿的原理。
2024/3/13
17
微生物脱除硫铁矿的作用开始时,微生物附着在硫铁矿的表面
煤脱硫工艺流程

煤脱硫工艺流程煤脱硫是指将煤炭中的硫分离出来,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
煤脱硫工艺流程是指将煤炭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过程,以达到脱硫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煤脱硫工艺流程。
煤脱硫的常用工艺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其中,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将煤炭中的硫分离出来,如煤浮选法、重介质分选法等。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炭中的硫转化为可容易分离的化合物,如石灰石法、氧化法等。
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煤炭中的硫转化为无机硫化物,如微生物法、石膏法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煤脱硫工艺流程示例:1. 破碎:将原料煤进行破碎处理,使其颗粒大小适配后便于后续的处理操作。
2. 煤浮选:使用煤浮选机械设备对煤炭进行浮选处理,通过煤与空气的接触,将煤炭中的硫分离出来。
3. 重介质分选:将经过煤浮选后的煤炭再次进行重介质分选处理,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对煤炭进行分选,使得硫分离出来。
4. 石灰石法:将经过重介质分选后的煤炭与石灰石进行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水进行反应。
石灰石中的氧化钙会与煤炭中的硫形成硫酸钙沉淀物,从而将硫分离出来。
5. 氧化法:将经过重介质分选后的煤炭与氧和气体进行反应,氧化硫化物成为二氧化硫。
将二氧化硫与适量的氧进行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与适量的水反应生成硫酸。
6. 微生物法:将经过重介质分选的煤炭浸泡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细菌可以将硫形成硫酸盐。
再经过其他的处理方式将硫酸盐分离出来。
7. 石膏法:将煤炭与石膏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水进行反应,石膏中的硫酸钙会与煤炭中的硫形成硫酸盐沉淀物,从而将硫分离出来。
8. 净化:最后对分离出来的硫化物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为其他有用的物质,例如制造肥料等。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煤脱硫工艺流程示例。
不同的煤炭性质和脱硫目标可能使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但整体来说,煤脱硫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煤炭中的硫分离出来,以减少环境污染。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浅析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浅析摘要:生物脱硫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机理,以及研究发展情况。
关键词:煤;脱硫微生物;无机硫;有机硫;黄铁矿1.前沿众所周知,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耗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内对煤炭的利用主要包括煤的直接燃烧、煤的干馏等方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利用,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SO2,H2S等含硫化合物,而现阶段对煤气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来进行。
利用化学方法脱硫大都需要特殊的脱硫设备和催化剂,能源消耗较大,脱硫效率不高。
就目前比较流行的HPF湿法脱硫技术而言,一套脱硫设备主要包括一台煤气预冷塔、两台煤气脱硫塔(一开一备)、两台脱硫再生塔(一开一备)以及两座反应槽,整套设备都是采用特殊的钢材分段焊接而成,由此带来高昂的设备基建及维修费用。
此外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氨源,反应槽中需要定期添加脱硫催化剂,再生塔需要连续鼓入大量的压缩空气,带来较高的运行成本。
湿法脱硫技术仅仅能脱除煤气中的无机硫化物,而对于煤气中有机硫化物的脱除一般需要引进新的设备和工艺。
干法脱除有机硫可分4类,即吸附法、热解法、水解法和加氢转化法。
无论哪种工艺,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贵重金属催化剂,且催化剂容易永久失活,整天而言运行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果能将煤气脱硫步骤提前至燃前阶段势必能减少后期煤气净化过程中的成本与压力。
近10年来,利用微生物来脱除煤中的含硫化合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已取得重大突破。
煤中硫化物的种类煤中的硫通常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状态存在。
有机硫是指与煤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其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主要存在形式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态的硫醌和噻吩等。
所以硫分在0.5%以下的大多数煤,一般都以有机硫为主,煤中的有机硫不易清除。
煤中的无机硫主要赖在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硫化物硫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元素硫的存在。
硫化物硫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黄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
四种脱硫方法工艺处理概述

四种脱硫方法工艺处理概述脱硫是指将煤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气体、溶液或固体形式,减少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
目前,常见的脱硫方法工艺主要有湿法烟气脱硫、干法烟气脱硫、等离子体脱硫和生物脱硫四种。
湿法烟气脱硫是目前最常用的工艺,其主要原理是将炉内烟气与脱硫剂进行接触反应。
常见的湿法脱硫工艺包括喷雾吸收法、石膏法和氧化吸收法。
喷雾吸收法利用喷雾剂将脱硫剂喷入烟气中,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反应将SO₂吸收到脱硫剂中,然后与其它气体成分一起排出。
石膏法是将石膏作为脱硫剂,将煤燃烧后生成的SO₂和石膏中的CaCO₃反应生成CaSO₄沉淀物。
氧化吸收法是将硫化物氧化为SO₂,然后利用脱硫剂将SO₂吸收并转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
湿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适应能力强和废渣可利用的特点。
干法烟气脱硫是一种将烟气与固体脱硫剂进行接触反应的方法。
干法脱硫工艺通常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干碱法和氨喷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烟气中的SO₂,然后再经过再生处理使其重新可用。
干碱法是将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与SO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酸钠或硫酸钙。
氨喷射法是将氨气喷射到烟气中与SO₂反应生成硫酸铵或铵化物,然后与除尘设备中的降氮剂一起脱除。
干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废渣排放量小和设备结构简单的优点。
等离子体脱硫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将烟气中的SO₂转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
等离子体脱硫工艺基于等离子体技术,通过电离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然后与脱硫剂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
等离子体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能耗低和产物易处理等优势,但目前尚未在工业应用中广泛推广。
生物脱硫是一种利用生物菌群将煤中的硫化物转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的方法。
生物脱硫工艺主要有细菌脱硫法和微生物脱硫法两种。
细菌脱硫法是通过培养一定的脱硫菌群,使其转化煤中的硫化物为不溶性硫化物。
微生物脱硫法是通过采集和培养天然微生物来进行脱硫,利用其代谢产物将SO₂转化为硫酸盐。
煤中硫的脱除方法

煤中硫的脱除方法简介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它也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
燃烧含硫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这是一种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气体。
因此,研究和开发煤中硫的脱除方法对于减少硫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煤中硫的脱除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粒度分选粒度分选是通过物理力学原理,根据煤中硫的粒度大小进行分选,将含硫煤和不含硫煤分开。
常见的分选设备有摇床、离心机和磁选机等。
通过粒度分选可以实现对含硫煤的初步脱硫,但对于细颗粒煤的脱硫效果较差。
引入惰性气体利用惰性气体进行煤中硫的脱除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
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与煤中的硫反应。
可以将煤暴露在惰性气体中,通过加热或其他物理手段将其硫氧化物转化为易挥发的硫化物来实现脱硫。
磁选磁选是一种通过磁性力将煤中的硫化物和铁磁物质分离的方法。
在磁场作用下,磁性硫化物和铁磁物质会被吸附在磁性材料上,而不具有磁性的煤炭会通过磁场而分离。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煤中硫的含量。
化学方法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来促使煤中的硫和其他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硫从煤中脱离。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等,而还原剂则包括氢气、亚硝酸钠等。
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溶剂将硫从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方法。
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等。
通过将煤与溶剂混合,硫会与溶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化合物,从而实现硫的脱除。
酸洗法酸洗法是指将煤暴露在酸性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硫从煤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盐酸、硫酸等。
酸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煤中的大部分硫,但需要注意对废液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方法生物堆生物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煤中硫进行脱除的生物方法。
在生物堆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煤中的硫作为能源进行生长繁殖,并在代谢过程中将硫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从而实现硫的脱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生物脱硫方法概述学校:中国矿业大学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2017.5.15煤的生物脱硫方法概述【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煤炭脱硫的生物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这种方法在煤炭脱硫中的具体应用,具体分析了生物脱硫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煤炭脱硫微生物【引言】我国基本的资源状况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3/4的份额,在未来30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能源,其中,约有80%的煤炭作为燃料燃烧。
我国全硫大于2%的高硫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1/3,每年燃煤所排放的SO2占全国总排放量的90%,约50-70 Mt,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煤中硫按赋存状态区分,可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通过常规的煤炭分选技术可以脱除煤中90%左右的无机硫,但对于有机硫目前仍没有很好的分选技术。
【正文】1 煤中硫的形态煤中硫的形态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
全硫含量在0.5%以下的煤中硫多以有机硫为主,主要来自于成煤原始植物中的蛋白质;全硫大于2%煤中硫多以无机硫为主,硫酸盐硫的含量在1%-2%。
对煤中有机硫的认识至今不够完全,大体上测出以硫醇、硫化物或醚类、含噻吩环的芳香体系、硫醌类、二硫化物或硫蒽类等形式存在。
煤中的无机硫主要以硫化矿物形式存在,多为黄铁矿,也有少量的白铁矿、砷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硫酸盐矿物主要是石膏和绿矾。
2燃煤脱硫技术燃煤脱硫技术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固硫和燃烧后烟气脱硫。
燃烧中固硫加入的固硫添加剂会影响煤的热值并增加煤耗,且高温下易分解为SO2;燃烧后烟气脱硫工艺基建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燃前脱硫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并可实现在源头治理SO2燃烧前脱硫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是根据煤和煤中硫物理性质的差异而采取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黄铁矿硫;化学法是通过加入可与煤中硫反应的化学物质脱除硫的方法,有机、无机硫均可脱除,能耗大、成本高,甚至会破坏煤的分子结构;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无机硫的氧化而脱除硫的方法,能脱除结构复杂、粒度很细的无机硫及部分有机硫。
3 煤的生物法脱硫3.1微生物脱硫机理3.1.1无机硫的脱硫机理微生物脱硫的反应机理主要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
直接作用的机理在于依靠微生物的直接吸附效果,氧化矿物质上的黄铁矿,直至溶解,黄铁矿硫直接氧化成Fe3+和SO42-;间接作用主要为微生物吸附在矿物的上面,代谢之后产出高价铁离子,在这种离子的作用下,微生物继续氧化黄铁矿,直到全部溶解,通过微生物作用后,铁离子由二价变成了三价,三价铁离子进一步使黄铁矿硫氧化成硫酸根或单质硫。
通过研究发现,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同时出现在脱硫全过程。
3.1.2有机硫的脱除机理以DBT作为模型的有机硫脱除[1]的基本原理主要可分为4-S机理和kodama机理。
4-S机理讲述的是,微生物依靠自身的4步反应,把DBT结构中的C-S键氧化断裂,进而实现有机硫的脱除。
kodama机理是微生物分解和去除结构里的C-C键,促使有机硫变成其他结构,在这种方式下,一方面,微生物分离了芳环结构,另一方面,其中的有机硫原子不会遭到破坏和分解。
3.1.3 主要微生物菌微生物脱硫方法的研究有脱硫工艺研究和微生物菌的筛选两方面。
适宜脱硫的微生物菌[2]主要有硫化叶菌属,硫杆菌属,细小螺旋菌属。
微生物脱硫可以有效脱除黄铁矿硫,同时脱除部分有机硫,但是要求条件苛刻,脱硫速度较慢。
3.2 微生物脱硫的基本方法3.2.1微生物浸出脱硫微生物浸出法[1]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把黄铁矿进行氧化,最后形成铁离子和硫酸两种物质。
微生物氧化的重点是黄铁矿。
微生物氧化黄铁矿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装置,只要合理科学的按照水浸透原理,在煤矿中加入微生物水溶液。
目前我国已经研发了空气搅拌时、管道式、水平转筒式等反应器,这些反应器的出现令我国微生物脱硫的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由于我国对微生物浸出脱硫的开发较早,已经积累了众多经验,并且,在技术层面上,我国也掌握了各种技术要领,能够有效的实现脱硫。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在煤矿脱硫之前,优选微生物,就能够高效脱硫。
但同时,这种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处理的时间较长,因为硫杆菌作为一种,他们的生长速度非常慢。
3.2.2 表面处理浮选法微生物表面存在脂肪酸基等官能团,若微生物体和矿体表面能通过某种作用产生吸附,矿物表面性质就将被微生物的表面性质所影响或取代。
通过该方式可不同程度的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疏水性、表面电性、吸附性、表面元素的氧化-还原等。
微生物作为煤的浮选抑制剂,要求其表面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或带有一定的电性,且能在煤浆中对疏水的黄铁矿表面快速、选择性吸附和表面改性的特点。
抑制黄铁矿的可浮性,从而强化浮选过程黄铁矿的脱除和分离效果。
表面处理浮选法[3]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那就是处理效率高。
由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专一性很好,所以,当使用它来作用黄铁矿的时候,几秒钟之内就可以马上有效果。
从而避免了黄铁矿的悬浮,脱硫全过程一般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而且脱硫的效果较好。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够保证煤炭被100%回收3.2.3微生物-絮凝法微生物-絮凝法[4]采用的絮凝剂是本身就疏水的细菌或微生物代谢产物。
在煤浆中,絮凝剂选择性的吸附在煤粒表面,使煤粒的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
煤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絮凝成团,而不吸附细菌的硫铁矿物及其他杂质分散在煤浆中,从而强化分离效果。
煤表面吸附的絮凝剂越多,接触角越大,符选择效果越好。
3.3研究现状美国匹兹堡能源研究中心使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BF)对无机硫的脱除进行研究。
在pH=2.0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小于0.074mm的煤粉进行处理,无机硫经两周脱除80%,30d后脱除高达95%。
美国矿业局研究所研究显示,在pH=1.8的酸性条件下,对不同粒度煤进行试验252d,可脱除黄铁矿硫61%~68%。
美国爱达华工程试验所生物加工技术部,利用伊利诺6号煤的破碎样,0.15mm以下的粒级达到74%,在充气水煤浆生物反应器内进行试验,经10~40d黄铁矿硫脱除率可达70%。
国内进行的煤炭生物脱硫研究也同样取得了一定进展,徐毅等利用从松藻煤矿分离的细菌处理黄铁矿,8d黄铁矿硫脱除率达70%。
钟慧芳、张东晨用菌株脱除南桐煤中黄铁矿硫86.11%~95.16%。
何德文[7]等用真菌在常温下对温度、pH值、煤浆浓度、煤粒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45℃、pH值6、煤浆浓度10%、粒度0.15mm条件下,2d内全硫最高脱除43.75%,无机硫脱除率最高达54.84%。
张东晨[6]等用草分枝杆菌选择性吸附煤表面,实现了煤的絮凝,并有效地脱除了煤中黄铁矿硫。
张明旭[3]等通过对实际高硫煤中的黄铁矿和较纯净低硫煤配制的人工煤样进行了不同菌种和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研究,证实了黄铁矿解离的重要性,解离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
3.3存在问题煤中有机硫的脱除要比无机硫困难[2],这是因为煤中有机硫本身是碳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对碳网结构进行破坏就很难实现脱除;有机硫本身结构形式多变,脱硫代谢机理不同;另外煤中的其他成分可能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生物法脱硫对无机硫和部分有机硫都能氧化,能脱除结构复杂、粒度很细的无机硫和部分有机硫,且成本低,脱硫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生物浸出法来说,突出的问题就是其所需时间较长,处理能力差。
选煤厂每天的处理量很大,而且需要连续工作;浸出液需要进一步处理,对设备也有一定侵蚀作用,因此该方法多用于金属矿的处理,对选煤来说还有待改进。
对于后两者也有一些问题,微生物预处理能够改变矿粒表面性质,但对于不同煤样其效果也不一样,其效果受到很多因素[5]的影响,例如环境温度,处理时间,菌种类型,煤样粒度,形态硫的含量和分布状态等,这些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选煤中的应用和推广。
4 结语随着经济发展,世界范围内对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以重视。
煤炭脱硫技术将是煤炭利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燃前脱硫中的传统的物理脱硫方法[8]虽然经济、简单,却只能把煤中的硫脱除 50%左右,即只能把煤中的部分无机硫脱除掉,对于极细的黄铁矿硫(一般指100μm 以下)和有机硫却无法脱除,目前微波脱硫法[9]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化学法[10]虽能有效脱除有机和无机硫,但需要或强酸或强碱或高温或高压的苛刻条件, 并需要充分碾碎煤, 这样不仅处理费用高, 而且会破坏煤本身;微生物法效果理想但效率低,操作条件苛刻等。
燃中固硫和烟气脱硫成本高,运行费用也高。
从成本方面考虑,燃前脱硫最经济,燃后脱硫成本最高。
从我国国情分析,燃前脱硫无疑是最好的发展方向,燃中固硫、燃后脱硫作为辅助手段予以补充。
因此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把燃前、燃中、燃后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是未来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选择合理的脱硫手段相互结合进行脱硫,才能让煤炭的利用更为高效和洁净。
【参考文献】[1] 顾明朗. 微生物在无机化工工艺及燃煤脱硫中的应用[J]. 化工管理,2014(2):17-21.[2]袁鉴. 煤炭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 洁净煤技术, 2015(4):99-103.[3]陈强, 陈帅. 煤的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技术研究现状[J]. 洁净煤技术, 2015(3):118-120.[4]陈占, 刘奇. 关于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介绍[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6):142-143.[5]张杰芳, 桑树勋, 王文峰. 贵州高硫煤的微生物浮选脱硫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 15(14):16-23.[6]张东晨, 张明旭, 陈清如,等. 草分枝杆菌选择性絮凝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J]. 煤炭学报, 2004, 29(5):585-589.[7]何德文, 柴立元, 宋卫锋. 真菌煤炭脱硫的试验因素与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27(1):5-6.[8]焦东伟, 胡廷学, 金会心,等. 高硫煤脱硫技术及展望[J]. 能源工程,2010(4):55-58.[9]夏支仙. 微波煤脱硫的关键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14.[10]程建光, 薛彦辉, 张培志. 化学脱硫方法初探[J]. 选煤技术,200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