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煤炭燃前脱硫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煤炭燃前脱硫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二、煤炭脱硫的方法
为了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脱 硫方法。以下是几种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炭脱硫方法。
1、物理洗选脱硫:这种方法是利用煤和硫的物理性质差异,通过水力旋流器 等设备将煤和硫进行分离。虽然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由于 煤和硫的物理性质相近,难以实现有效的分离。
2、生物法
生物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煤炭中的硫转化为其他形态的方法。微生物可以将 煤中的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并将其从煤炭中分离出来。生物法的优点是操作 简单、成本低,同时对环境友好。但缺点是脱硫速度较慢,需要经过长时间的 反应才能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
3、物理法
物理法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段将煤炭中的硫从其结构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浮选法和重选法。浮选法是利用不同矿物的密度不同,通过浮 选药剂的作用,使煤和黄铁矿等矿物分离。重选法则利用不同矿物的密度不同, 通过振动等手段将煤和黄铁矿等矿物分离。物理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从煤炭中 分离出硫,工艺简单、成本低。但缺点是无法脱除煤中所有的硫,且对含硫量 较高的煤炭效果不佳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煤炭燃前脱硫 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各种脱 硫工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情况;其次,结合实地调查,了解现有工艺在实 际运行中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专家访谈,对各种工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结果与讨论
应用现状:
目前,化学法和物理法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化学法虽然可以脱 除大部分的硫,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物理法 则无法脱除煤中所有的硫,且对含硫量较高的煤炭效果不佳。生物法则处于研 究阶段,尚未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脱硫方法的选用需要考虑煤炭的含硫量、脱硫成本、设备投资 等因素。对于含硫量较低的煤炭,可以采用简单的物理法进行脱硫;对于含硫 量较高的煤炭,可以考虑使用化学法或生物法进行脱硫。此外,还需要考虑脱 硫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问题,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希望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煤炭转化为更清洁的能源或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探讨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现状进展。

一、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背景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作用,将煤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能够被利用的产物。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背景源于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旨在开发新的煤炭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对煤中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代谢的机制和途径,以及利用微生物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或有机化合物的技术方法。

二、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进展1. 微生物对煤中有机物质的降解代谢微生物对煤中有机物质的降解代谢是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和鉴定煤中微生物,揭示了微生物在煤中有机物质降解代谢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系统。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煤降解微生物,揭示了它们在降解煤中有机物质时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系统,为研发高效的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难点当前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煤中有机物质降解代谢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系统尚未完全明确,利用微生物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或有机化合物的技术方法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

2. 发展方向为了克服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面临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是加强对煤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发现新的煤降解微生物,揭示其降解代谢机制;二是开展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的工程化研究,探索高效的煤微生物降解转化工艺和装备;三是加强与煤炭生产和利用企业的合作,推动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我国煤炭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煤炭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6 . 0 5 5 中图分类号 : F 4 0 7 . 2 1 ; T Q 5 3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6— 0 0 8 7— 0 2
错 应 蜘
3 F e S 2 +3 H2 O +O2 :
F e S O 4+3 H2 S O 4

F e 、F e & 有机硫 化物 嚷吩类有 机硫化物 S 。 F e S : 有机硫化物一
弩 由 秆状 . } l 状, 球状一 杆执
2 - ∞p 2 O 一 3 0 . 3 O 下 0 2 B
1O 一


7 . O 一 &£ 7 . O 2 O一支


T . O 一 &5
铁、 镁 和钡 的硫 酸盐 类形式 。 1 . 2煤 中硫 的分布 情 况 我国煤主要 以中、 低硫煤为主 , 不 同地 区, 不 同种 类煤 中硫 分含量 具有 较 大差 异 。中 国煤 炭硫 的平 均 含 量约为 1 . 4 0 %, 其 中华南聚煤 区煤 中硫含量总体 水平 明显 高 于北 方 各 聚煤 区, 中 高 硫 煤 和 高 硫 煤 比 例 ( 4 6 . 5 %) 要 高于低 硫煤 的 比例 ( 3 9 . 0 %) 。东 北地 区是 硫含量最低的地 区, 以低硫煤和特低硫煤为主 , 高硫煤 主要 聚集 区为华 南 和华东 各省 。 2煤 炭脱 硫微 生物 种类 目前人 们 主要 利 用 氧化 亚 铁 硫 杆 菌 、 氧 化 硫 硫 杆 菌、 氧化亚铁微螺 菌等脱除 以黄铁矿 为主 的无 机硫 。 利用假 单胞 菌 、 叶硫球 菌 、 红 球 菌属 、 芽孢杆菌属、 不 动 杆菌属、 根瘤菌属以及埃希 氏菌属等脱 除煤 中的有 机 硫。据报道美国气化工艺研究所培育的混合菌种 I G T s 8 , 处理磨细到 2 0 0目以下的粉煤时, 可脱 除煤 中有 机硫的 6 4 %; 中国科学 院微生物研究所 的钟 慧芳利用 从油 田分离 到 的二苯并 噻 吩 ( D B T ) 菌 株 去 除煤 中有机 硫, 在1 5天 内可脱除煤 中有机硫 2 2 . 2 %~ 3 2 . 0 %; 中 国科学 院谢 作晃 等利 用高 硫 煤培 养 基 中 的硅 酸 盐 细菌 实验 可达 到 3 6 . 7 0 % 全硫 的脱 除率 ; 中 国矿业 大 学 的谢 广元等利用草分枝杆菌作为絮凝 剂 , 选择性 的与煤粒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为了减缓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通过这种技术,煤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目前,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已经成为煤化学和生物技术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煤炭转化为甲烷;另一种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将煤炭转化为有机酸、酒精等小分子化合物。

其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将煤炭转化为甲烷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该过程主要通过生物降解煤炭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常见的微生物有甲烷菌和挥发性脂肪酸菌。

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将煤炭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则需要在实验室中控制好氧和厌氧条件,并加入适当的微生物。

该过程可以产生丰富的小分子化合物,如乙醇、丁醇、丙酸等,这些化合物可以进一步转化为高级燃料或化工原料。

近年来,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人员在杂交微生物、基因突变、微生物群落工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为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传统的化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如热解、水化等方法,这也为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对比。

然而,煤微生物降解转化技术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如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生物反应过程的建模和分析、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优化等方面。

其中,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

由于煤中的有机物质复杂多样,微生物生长条件也比较苛刻,这使得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变得十分困难。

同时,生物反应过程的建模和分析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生物反应过程常常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这也使得生物反应过程的分析和优化变得十分困难。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浅析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浅析

煤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浅析摘要:生物脱硫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机理,以及研究发展情况。

关键词:煤;脱硫微生物;无机硫;有机硫;黄铁矿1.前沿众所周知,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耗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内对煤炭的利用主要包括煤的直接燃烧、煤的干馏等方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利用,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SO2,H2S等含硫化合物,而现阶段对煤气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来进行。

利用化学方法脱硫大都需要特殊的脱硫设备和催化剂,能源消耗较大,脱硫效率不高。

就目前比较流行的HPF湿法脱硫技术而言,一套脱硫设备主要包括一台煤气预冷塔、两台煤气脱硫塔(一开一备)、两台脱硫再生塔(一开一备)以及两座反应槽,整套设备都是采用特殊的钢材分段焊接而成,由此带来高昂的设备基建及维修费用。

此外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氨源,反应槽中需要定期添加脱硫催化剂,再生塔需要连续鼓入大量的压缩空气,带来较高的运行成本。

湿法脱硫技术仅仅能脱除煤气中的无机硫化物,而对于煤气中有机硫化物的脱除一般需要引进新的设备和工艺。

干法脱除有机硫可分4类,即吸附法、热解法、水解法和加氢转化法。

无论哪种工艺,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贵重金属催化剂,且催化剂容易永久失活,整天而言运行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果能将煤气脱硫步骤提前至燃前阶段势必能减少后期煤气净化过程中的成本与压力。

近10年来,利用微生物来脱除煤中的含硫化合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已取得重大突破。

煤中硫化物的种类煤中的硫通常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状态存在。

有机硫是指与煤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其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主要存在形式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态的硫醌和噻吩等。

所以硫分在0.5%以下的大多数煤,一般都以有机硫为主,煤中的有机硫不易清除。

煤中的无机硫主要赖在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硫化物硫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元素硫的存在。

硫化物硫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黄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

煤炭脱硫的研究现状

煤炭脱硫的研究现状

煤炭脱硫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煤炭物理脱硫、化学脱硫、生物脱硫以及燃烧中固硫、燃后烟道气脱硫等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重点说明了煤炭微生物脱硫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分析了煤炭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物理脱硫;化学脱硫;生物脱硫1引言煤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之一,也是我国的最主要能源。

但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平均含硫量偏高,其中全硫含量大于2的高硫煤储量约占煤炭总储量的1/3,在采出的煤炭中约占1/6。

高硫煤在加工利用时产生大量SO2和氮化物,是形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

酸雨使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死亡,也使大面积森林死亡;酸雨还会加速许多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动力和通讯设备等的腐蚀;酸雨还会导致地面水成酸性,地下水中的金属含量增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煤炭中硫的存在还会影响煤炭加工后的产品(如冶金焦、合成气等)质量。

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加工利用的煤炭中全硫含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已把煤炭脱硫列为洁净煤技术(CleanCoalTechnology,简称CCT)的研究项目[1-6]。

所以,煤炭脱硫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解决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煤中硫的分布及其脱除方法2.1煤中硫的分布煤炭脱硫与硫在煤炭中的赋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煤炭中硫按照硫的赋存状态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有机硫包括硫醇、硫醚和噻酚硫,约占全硫含量的60-70;无机硫包括黄铁矿硫、硫酸盐硫和单质硫,约占全硫含量的30-40,黄铁矿(FeS2)是煤炭中硫的主要组成部分。

2.2煤中硫的脱除方法按照脱硫工序在煤炭利用过程中所处阶段的不同,煤碳脱硫可以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

煤炭燃烧后脱硫又称烟道气脱硫(FlueGasDesulphurization,简称FGD),是指对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

按产物是否回收,烟道气脱硫可分为抛弃法和回收法;按照脱硫过程的干湿性质又可分为湿式脱硫、干式脱硫和半干式脱硫;按脱硫剂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再生法和非再生法。

微生物法脱除煤中硫的发展现状与方向_图文.

微生物法脱除煤中硫的发展现状与方向_图文.

第5期(总第114期煤化工 No.5(Total No.114 !!!!生!!星垡竺坐g堕旦里堡坐!翌堕翌!!翌竺竺!:!唑微生物法脱除煤中硫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罗道成胡忠于罗娟(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201摘要介绍了微生物法脱除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机理,以及它的研究发展现状。

同时指出了该法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时间长,废液处理技术尚待开发,实验误差大,难以满足放大试验以及微生物生长慢,培养基成本高等,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煤微生物脱硫无机硫有机硫文章编号:1005—9598(2004一05—0053—03中图分类号:TD925.5文献标识码:A煤是地球上贮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约为8000亿t[1]。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硫对环境的污染是人所共知的,煤炭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消耗大国,我国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一般在0.38%~5.32%,平均为1.72%,并且高硫煤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6,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我国主要矿区煤的含硫量都有增加的趋势 [2]。

因此,煤的脱硫已成为我国洁净煤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和煤炭“2010”计划的重要内容,开发经济有效的脱硫技术己成为煤化工领域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对于大幅度地减少s0。

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幅度地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使能源生产和消费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1微生物脱除煤中硫的机理1.1煤中无机硫脱除机理煤中无机硫大多以黄铁矿硫的形态存在,以微生物对煤中黄铁矿硫的氧化过程表征无机硫的脱除机理。

在有水和氧存在的条件下,黄铁矿可被氧化为S0i一和Fe3+,但是反应很缓慢,当有脱硫嗜酸菌微生物存在时,能通过生物氧化还原作用n],大大加快黄铁矿氧化成可溶性的硫酸和硫酸铁的过程,从而去除黄铁收稿日期:2004—07—21作者简介:罗道成,男,1967年生,198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副教授,现从事煤化工及化学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1. 引言1.1 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现状进展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但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煤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在降解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煤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将其转化为更环境友好的产物。

目前,关于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揭示了微生物如何利用酶系统降解煤中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质。

在应用领域,微生物降解煤被广泛应用于煤的清洁利用、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为实现煤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微生物转化煤的研究进展也十分值得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反应机制,设计并构建了多种高效的微生物转化煤的生物反应器。

这些生物反应器不仅可以提高煤的降解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煤产物的精准控制和分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在降解和转化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将有助于实现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

2. 正文2.1 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研究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研究是煤微生物降解转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探究微生物如何分解煤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揭示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为进一步的应用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与微生物产生的酶类和代谢产物密切相关。

微生物如放线菌、细菌、真菌等能够分泌多种酶类,这些酶类可以与煤中的各种成分发生作用,促使煤的结构发生改变。

微生物在降解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也可以参与到煤的降解过程中。

研究发现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还与微生物与煤之间的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微生物可以利用煤中的矿物质作为能量和营养来源,从而促进煤的降解过程。

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课题,需要综合利用生物学、化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加深对微生物降解煤的机理理解,为煤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污染 ,但是 只对 无机 硫有 效 , 无法 脱除 有机 硫 。 微 生 物 浮 选 法 中 ,对 含硫 物 质具 有 选 择 吸附能 力的 菌种 培养是 技术 的核 心 。这 些 菌种 一般 来 自传统 的生物 浸 出法所 使用 的菌 种 ,并且 一般 会用 目的矿 物对 其进 行诱导 驯 化 ,再用 于浮 选操 作 。例 如 , 日本 电 力工业 中央 研究 所研 发的微 生物 浮选 脱硫技 术 ,微 生物 在实 验室 条件 下只需 几秒 钟就 可以发 挥 作用 使黄 铁矿 硫沉 降下去 ,处 理后 煤炭 的黄
2 . 公安部 天津消防研 究所,天津 3 0 0 3 8 1
摘 要 煤 炭是 我 国最主 要 的 能源 ,而其 中 高硫 煤 占 很 大一 部 分。煤 炭在提 供 能量的 同时 ,还会 对环 境 造成 严重 污 染。 因此 ,煤 炭的脱 硫不 仅是 我 国能源产 业 发展 的需要 ,还 是环境 保 护 的迫 切要 求 。本 文对微 生物技 术在煤 炭脱 硫 中 的应 用进行 了综 述 ,分析 了煤 炭微 生物 脱硫 技 术存 在 的问题 和 发展 前 景 ,对进 一 步 展 开相 关 的研 究工作 具 有重要 的 意义 。 关键 词 微 生物 ; 煤炭; 脱硫; 环 境 污染 和 良好 的 效 果 ,通 过 对 煤炭 的 微 生 物 处 理 可 以降 低其 硫含 量 ,从而 大幅 度减 少燃 烧 过程 o o s o 等大 气 污 染物 的排 放 量 ,对 社 会
2 . 2微 生物 脱硫 工艺研 究 目前 的 生 物 脱 硫 工 艺 研 究 热 点 主要 集 中在 生 物 浮 选 法 和生 物 浸 出法 的研 究 创 新 上 ,并且 已经 取得 了一些 成果 。 ( 1 )生物 浮选法 生 物 浮 选 法 即 利 用 不 同 颗 粒之 间 的表 面润 湿性 差异 ,将 微生物 对物 质 不同 的吸附 作 用 放 大 ,从而 达 到物 理 浮 选 的效 果 。例 如 ,对于 黄铁 矿硫 来说 ,微生 物可 以 降低黄 铁矿 例子 的疏 水性 ,然后 通过 浮选 ,将 疏水 性 的煤上 浮选 出 ,而 降低 了疏 水性 的黄铁 矿 硫 则成 为灰分 下沉 分离 。该方 法 工艺 简单 、
与环境 的可持 续发 展具 有非 常重要 的意 义 。
1煤炭 脱硫 方 法
经 过 人 们 多 年 的 研 究 , 已 经发 展 出 多 种煤炭 脱硫 的 方法 。按 照煤炭 脱硫 的基 本 原 理 ,基本 可以 分为 化学 脱硫 、物 理脱硫 和 生 物脱 硫法 等 。 化 学 脱 硫 法 即通 过 发 生 化 学 反应 ,将 煤炭 中的所 有 无机 硫和部 分 有机硫 脱除 ,主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1 7 . 0 1 2
微 生物技 术在 煤炭脱硫 中的应 用现状
石 琛 ’王 璐 1 . 天 津现 代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天 津 ;  ̄ 0 0 3 5 0
要 包括热压浸出脱硫法、溶剂法脱硫 、 常 引言
当今 社 会 主 要 面 临 两 大 世 界 性 难 题 , 是 能 源危 机 ,另外 就是 环境 保护 问题 。对 于我 国来说 ,整 体情 况是 多煤 少气 少油 ,目 前 的煤 炭储 量 已经超 过 1 0 0 0 0 亿吨 ,远 远 多于 石 油和天 然 气资源 。可是在 煤 的利 用过 程 中 ,它在 为人们 提供 能量 来源 的 同时 ,又 蕴藏 着 一些 危机 。煤 炭在 燃烧过 程 中可 能会 产 生 很 多有 毒 有 害物 质 ,包 括S O , 、C O , 、 NO x、 固体 颗 粒物 等 ,这 些 物 质 不仅 会 造 成酸 雨 、大 气变 暖 、光化 学烟 雾 、空气 质量 下降 等 危害 ,还 为我们 脆 弱的环 境 带来 了不 可逆 转 的伤 害 [ 1 - 3 1 。 以酸 雨为例 ,其 定义 是指p H低 于5 . 6 的 降水 ,酸雨 污染 不仅 会对 金属建 筑 物 、车辆 设备 造成 腐蚀 ;还 会影 响生 态环 境 的化 学组 成 ,改 变大量 水生 生物 、植 物赖 以生 存 的 自 然 环 境 ,使 它 们 生 病 、死 亡 ,破 坏 生 态 平 衡 ;更加 可 怕的是 ,酸 雨还 会对 我们 看不 到 的地 下水 、土壤等 生态 环境 造成 污染 ,导 致 水体 和土 壤 中的 营养物 质遭 到破 坏 。在 世界 范 围内 ,酸 雨 已经成 为一个 亟待 人 们解 决的 环境 问题 。 近 年 来 ,随 着 我 国 工业 社 会 的 飞 速 发 展 ,工业 用煤 、 民用用 煤量 都呈 现 出大幅 度 增加 的趋 势 ,每 年 S O 的排 放 量 都 在 以 1 0 0 万吨 的速 度 增加 。与此 同时 ,随 着 煤炭 储量 的不 断 消耗 ,优 质煤炭 比例 逐步 降 低 , 目前 我 国煤 炭 已探 明 储量 中的 1 / 3 属于 高硫 煤 , 每年 高 硫煤 的 生 产量 占总 量 的 1 / 6 ,这 些 煤 中的 含 硫量 普 遍 达N O . 3 8 %~5 . 3 2 %,并 且 都有逐 年 增加 的趋 势 。 如 上 所 述 , 目前 我 国煤 炭 领 域 环 境 污 染 问题不 容乐 观 ,大 多数情 况下 ,煤炭 必须 通过 燃烧 才能 提取 能量 ,这 样就 不 可避免 的 造 成 大量 污染 物排 入大 气 ,最终 对环 境造 成 酸雨 等形 式 的污染 。据 有关 部 门保守 估计 , 目前 我 国4 0 %的国土 面 积受 到 酸雨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每年 仅 由于酸 雨而 造成 的 经济损 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