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之美
大学美育绘画之美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3. 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潜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绘画艺术的历史图片、著名绘画作品等。
2. 绘画教材:包括绘画技巧、创作方法等方面的资料。
3. 绘画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吗?二、讲授新课1. 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绘画艺术的起源,如岩画、壁画等。
- 讲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如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等。
2.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介绍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色彩、构图、线条、质感等。
- 讲解绘画艺术的分类,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著名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等。
2. 分析作品的风格、技巧、主题等,引导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强调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和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欣赏绘画作品吗?二、讲授新课1. 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 讲解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如观察、分析、联想等。
- 强调欣赏绘画作品要关注作品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
2. 绘画创作- 教授绘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学生展示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描写绘画的唯美句子简短(精选100句)

描写绘画的唯美句子简短(精选100句)绘画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情感和思想。
下面是一些描写绘画的唯美句子,简短而又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绘画艺术的美妙。
1. 纷繁的色彩在画布上舞动着,如诗如画。
2. 笔尖在画纸上跳跃,勾勒出一个个精妙的画面。
3. 绘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想象力的梦幻乐园。
4. 色彩的交织与融合,如同音乐的和声,美妙动人。
5. 每一次创作都是我与绘画之间的一次灵魂交流。
6. 画笔在画布上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有力有血有肉,如同舞者的肢体语言。
7. 画家的眼神里闪烁着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他们用画笔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8. 画布上的色彩和画家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9. 绘画是一种语言,通过线条和色彩讲述着无尽的故事。
10. 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家心灵的一段旅程,化成了艺术的永恒。
11. 眼睛凝视着画面,灵魂与之融合,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
12. 画笔的挥舞间,物象在画布上瞬间复活,宛如魔法般的力量。
13. 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绘画的诗篇,俘获了无数个灵魂。
14. 色彩的魔力让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每一笔都是对生命的赞美。
15. 画家的心灵是一个灵感的花园,源源不断地孕育着奇思妙想。
16. 绘画给予人们一种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感知体验,如同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17. 每一幅画作都是画家思想和情感的映射,触动着观者的心弦。
18. 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拂去生活的尘埃,让人们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19. 画布上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可以随时穿越进去与之亲密交谈。
20. 绘画是对现实生活的重新诠释,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神秘。
21. 画家的创作过程就像是一场心灵的冒险,每一笔都是一次勇敢的探索。
22. 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画家用心打磨出来的,如同一个完美的谜题。
23. 画作是画家思维的倾诉,每一个笔触都是情感的诗篇。
24. 画家的创作充满了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将无限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探索艺术之美

探索艺术之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从古至今持续演进的创造力的体现,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艺术之美被广泛地表现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美以及它们如何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绘画之美绘画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组合来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
绘画可以是写实的、抽象的,也可以是象征的。
笛卡尔的《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和逼真的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梵高的《星空》则通过大胆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表达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绘画之美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还能为观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用心和灵感,进而引发我们自身对审美的思考与理解。
绘画可以引导我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二、雕塑之美雕塑是通过刻划材料来表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形象的艺术形式。
与绘画相比,雕塑更具立体感,可以在空间中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
大卫雕像、自由女神像等经典雕塑作品通过其雄伟的形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艺术珍品。
雕塑以其真实的材质和形象给人以直观的冲击力,使我们能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受艺术作品。
正如大卫雕像的柔美线条和紧张身姿给人的艺术享受,雕塑的美不仅仅在于静态的形象,更在于一种由空间、材质和创作手法共同塑造出的视觉冲击力。
三、音乐之美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通过节奏、旋律和和声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让人们在聆听中体验到情感的起伏和意境的变幻。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等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达方式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音乐之美不仅在于旋律的和谐与动听,更在于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当我们感到喜悦、悲伤、愤怒或者幸福时,音乐可以成为我们情绪共鸣的载体。
通过演奏、创作和欣赏音乐,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自由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渠道,并从中汲取力量。
浅谈绘画之美

咚作 响清 澈见底 的小溪 中偶 尔几只蝌 蚪
悠然而过 、 一片树 叶作别枝头在风 中做经
久的徘徊最终依依不舍地 归根成肥、 蔚 蓝
胜 的美 , 又 是 出于 自然 、 不 见丝毫 斧凿之 痕 的。 《 米罗 的维纳斯》 《 塞里尼 的维纳斯》 ( 残像 ) 的形体 结构或姿 态 比常人更优 美 更 自然 , 甚 至能让观 者产 生一种感 觉 , 即
溪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 , 他去探寻
记, 不能 留在 时 间的轮盘上 , 甚 至会成 为 绘 画创作 的 一大累赘 。艺术 家必须做 到
构造之美 , 也可 以是 情到 深处 时的水到渠
成, 艺术不应该做作虚假 , 更不能“ 为赋 新 词 强说愁” 。 艺术 只有显得 自然 , 才有 真 实、 完美可言。 绘 画作 为艺术的一个分支 , 它的基 本 元 素也应该 是效 法 自然 、 水 到渠成 , 绘画
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 出, 艺术家在 创 作过程 中必须控制住 自己的情绪, 才能 调度 千军万马为最初 的感 动服务。 绘 画美 的标 准是什 么, 何 为美 , 油画
的天空漂浮着几朵 白云 、 一排大雁匆匆划
过天 际、 银装 素裹的大地上渐渐被 落雪覆 盖 的两对脚 印绵延 远去 ……这 些是 大 自
雕成 的大理 石雕 像作 品。傅 雷在《 傅雷谈
然之美 , 是 时光 更迭之美 , 是人 与 自然和 谐相处 之美。大 自然就是 艺术 品, 自然之 美就 是艺术 , 把 大 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壮
美术 时 空
ART E DUC AT1 0N RE 5 EA RCH
浅谈 绘画 之美
绘画之美

Wheat Field with Crows,1890
梵高,《麦田上的乌鸦》
梵高:生命的灿烂与死亡的压抑
尽管如此,不论是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的作品色彩艳丽,不同于莫 奈的作品;梵高的画作中天真得 就如同儿童的涂鸦,但又不同的 是其中展示的生命的灿烂。 中展现的灿烂的生命还是星夜中 的深邃与冷静,其背后都透露着 压抑与不安,其中以《麦田上的 乌鸦》最是直白:阴沉的天空, 辽阔的麦田,群飞的乌鸦。
莫奈最有名的画作 《日出 · 印象》
莫奈的印象主义
• 莫奈凭借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天中光影的奇妙变化,眼前的景色 因为光影而时刻改变,但是画家使她成为永恒。 • 莫奈的画作中,色彩浓重而绚丽,富有层次,而色彩带来的意境 使人陶醉其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NTENTS
2 梵高与他的《麦田上的乌鸦》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888
绘画之美
Aesthetic Practice Report
目录
莫奈与他的印象主义
1
梵高与他的《麦田上的乌鸦》
2
3
LOREM IPSUM DOLOR
结尾
4
CONTENTS
1 莫奈和他的印象主义
La Manneporte, 1883
莫奈,《大岩门》
(Impression, soleil,1873)
THANK YOU
绘画中的美学

绘画的 色彩美
目录
一、色调美
1. 色调是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绘 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
2. 以美国画家惠斯勒的《第二号白色交 响曲:小幅的白色女郎》为例。
这幅画是以白色为色彩和主色调的。白 色的裙子,白皙的皮肤、白色的壁炉、蒲扇 中白色部分、粉白的花朵、蓝白色的花瓶。
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莫奈的光影
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莫奈运用印象派的 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
画家以幽暗的树荫为背景,衬托着前 景白布上的男人、女人及食品,体现 了夏日消闲的假日午餐。一片片绿叶 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透亮, 不仅点明夏天的炎热季节,也增添了 画面的颜色。 景物、人物都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 外光的运用,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 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白色给人一种唯美、纯洁、纯真之感。
色调的分类 冷暖色调
一、色调美
从色相上可以分为:红色调、绿色调、蓝色 调等; 从明度上可以分为:亮色调、暗色调、中间 色调; 从色彩冷暖上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 中性色调;以荷兰的霍尔玛《林荫道》为例 从色彩的纯度上可以分,可以有鲜艳的强色 调和含灰的弱色调等。
绘画的 比例美
目录
什么是比例 绘画中的比例 绘画比例美的
表现形式
01
什 么 是 比 例
任何具有表现力的技术都有某种不成文 的规律,比例是所有造型艺术入门的基 础技巧,例如适合于多大开本的插图、 布景、墙画、马赛克等,都要考虑确定 画面的尺寸。范围就是比例,而形成艺 术品大小的差别、明暗的配置、建筑艺 术的四周空间,都有比例问题,在作画 时画笔也必须确定线条间的对比关系, 在画面总体上的比例、间隔强弱等的对 比都有其比例问题。
绘画记叙文细节描写精彩段落

绘画记叙文细节描写精彩段落细节描写精彩段落:绘画之美如同一首悠扬的音乐,在画布上跳跃着,绘画之美令人陶醉。
画家的笔触如精灵般轻盈,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在这幅画中,一片广袤的草原展现在眼前。
细细观察,可以看到草叶上的纹理,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的拂过。
画家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将草地的绿色变得丰富多样,从深绿到浅绿,仿佛一片碧波荡漾的海洋。
在远处,一群羊群悠闲地吃着青草,它们的毛发细腻而有光泽,仿佛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柔软。
绘画中的细节描写精彩,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草原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而在另一幅画作中,绘画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朵盛开的花朵。
花瓣娇嫩而柔软,仿佛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质地。
绘画家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的对比,让花朵更加生动真实。
花朵的颜色从淡粉红到鲜艳的红色,渐变而又和谐。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花瓣上的纹理,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质感。
绘画家将花朵放置在一个简洁的背景中,使得它们更加突出。
细腻的细节描绘令人惊叹,仿佛花朵在画布上绽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而在另一幅画作中,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崇山峻岭的山水画。
画家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和层次感,将山峦的高低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峰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感受到山峰的高大和威严。
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可以看到云雾轻轻地在山间飘荡。
绘画家巧妙地运用了明暗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细腻的细节描绘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这片壮丽的山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细节描写精彩的绘画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世界中。
绘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色彩运用,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细腻的线条和明暗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通过细节描写,绘画作品传递出了画家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引发人们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绘画之美让人陶醉,仿佛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灵魂在画布上跳跃。
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之美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
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
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的中国绘画。
一、中国画与西洋画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的欧洲绘画作品被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
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
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工笔就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起源(前言)无名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穴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的一些人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之所以在卷首写下这些,是为了读者对艺术史有正确的理解,并对不同时期的作品现象能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认知。
还是让我们从艺术的起源开始谈起吧。
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实例可以追溯到人类使用工具的旧石器时代的后期。
在那些原始人中,就实用而言,建筑和制像之间没有区别,他们搭建夏季的屋舍;在没有岩洞的地区,冬季的屋舍半埋筑于地下。
他们建造茅屋是为了遮身避雨,挡风防晒,为了躲避操纵这种现象的神灵。
制像则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他们把那些超自然力量看得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样的实有其物。
除非我们能设法体会原始民族的心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经历使得他们不把画当作美好的东西去观赏,而是当作富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否则我们就不能指望会理解艺术奇特的起源。
也许举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解释离我们有数万年之遥的人们的心理。
当我们手捧一份印刷精美的杂志时,是否会随意揉搓它?尤其是当杂志中有自己喜爱的明星。
试问又会有谁拿利器去刺戳?尽管我们清楚的知道,此举措并不会对当事人造成什么伤害也一样会心有抵触;而当嫉恨存心时,最可能的举措又是什么?而原始人不知道是什么一种荒唐心理,认为对相形图的所为,就是对实体的行为。
换句话来说,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施巫术的。
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
原始人与我们不同之处不是他们的技术水平,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局限,使他们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
而巫术思想的产生同时就是宗教思想的萌芽。
艺术起源之旧石器时代无名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261万年前,但最古老的艺术实例却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第一千年期。
他们的自然主义岩石艺术--岩石上的雕刻、线描、彩绘和镂刻,集中地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
这一时期的艺术仍是以动物为主题。
艺术特征: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或镂刻在石壁上,或以赭石色土料绘制于壁表。
在中石器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气候的转暖,人们从洞穴搬至洞外的山岩脚下。
大量岩画的出现代替了洞穴壁画。
而生产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增长,而细石器的广泛使用,进一步促使采集业和渔业的发展,原始人从此转入较稳定的生活。
而表现题材也开始由狩猎转向采集活动,人物活动的大量出现,由以动物为主发展到以人物生活景象为主。
艺术起源之新石器时代无名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光石器的普遍使用和陶器的发明,人类发展了建筑的初步形式,有时其效果是令人难忘的。
这种巨石纪念碑建筑,通常用巨大而笨重的石块建成,做殡葬或典礼的用途。
墓室用每块重达数吨的直石砌成,作为横贯其上的石板之支撑,整个墓室最后覆以泥土或碎石的小墩。
无论是陶器或进入原始时期的金石器,上面的几何图纹皆源自大自然的回馈。
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创立了一系列精细的方法,用这种装饰性的样式去表现他们的神话中的各种人物和图腾,艺术家在敏锐的观察自然形状的同时却又无视我们所谓的事物真实外形,他们将通过各种抽象,概括来表现实物的派生物。
由于表现手法的一致性便也就使当时的陶饰、金石器装饰保持了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
艺术起源之上古艺术文明无名地球上处处都有某种形式的艺术,艺术发展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那些奇特的起源时期跟我们今天之间出现一个断期,没有一个直接的传统能把他们联系起来。
这似乎也便成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谜。
一提起埃及,最直接的印象恐怕就是金字塔了,这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
金字塔棗岩石之山像饱经风霜的里程碑一样,遥遥的耸立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不管他们看起来多么遥远,多么神秘,他们还是向我们述说了许多自身旧事。
埃及人继承了原始时代对巨大规模的崇尚,巨大规模体现了人类创造物的强大及张力。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字塔在那些国王及其臣民眼里自有实际的意义。
国王被认为是掌握权力统治臣民的神人;在他离开人间以后,他就又升天归位。
金字塔高耸入云可以帮助他飞升。
在埃及人看来,如果灵魂要在冥界继续生存,就不能不保留遗体。
他们所以要精心设法防止尸体腐烂,在身上涂药处理,再用布条缠起来,垒起金字塔是为了保存国王的木乃伊,以便把他的遗体盛在石棺里,放到高大的石山的正中央。
他们还在墓室里写满符咒,帮助他到另一个世界里去。
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古老的信仰在艺术史上所起的作用。
在三千年的尼罗河流域文明中,雕像始终未摆脱正面式法则。
头部总是按在胸部的轴上,双臂紧贴身侧,雕塑完全被作为建筑的附属物或组成部分。
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条法则,理脉贯通。
一条法则似乎成为整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所共同遵循,而这种风格的确立,大概跟他们的绘画必须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有关系,当时,最关紧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
艺术家的任务是要尽可能清楚而持久的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来。
他们也并不打算将自然绘制成从偶然碰到的角度所看到的样子,无论那一个事物,他们都是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
他们遵循着一条规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而这样严格的遵守规则恐怕是与他们想行使巫术的初衷脱不开的。
艺术起源之希腊艺术的演变无名在那些伟大的绿洲之国中,太阳无情地燃烧着,只有得到河水灌溉的土地才能出产粮食。
也正是在那里,在东方暴君的统治下,产生了最早的艺术风格。
那些风格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几乎毫无变化。
然而东地中海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还有希腊和小亚西亚各半岛的港湾纷呈的海滨,虽毗邻东方帝国,却处于海洋的温和气候之中,条件就大不相同了。
那些地区不由一个君主独霸。
而是敢于历险的水手的栖身之地,是海盗头子的藏身之地。
在那,积蓄起巨大的财富。
那些地区的主要中心起初是克里特岛,由于岛上的国王能够派出使团出使埃及,所以他们的艺术甚至在埃及还产生了影响。
古希腊艺术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其起始和成熟,受到两个对抗性原则的支配:多里安(倾向于严格地和精确地遵循比例)的和爱奥尼亚(崇尚优美风雅,好装饰)的,古代民族从中亲眼目睹希腊的男性和女性的标准。
几何形阶段:从迈锡尼衰亡延续至公元前八世纪棗五百年的黑暗,被称为希腊中世纪,多里安人入侵统治了希腊以后,最初几个世纪里的艺术看起来相当粗糙、相当原始。
他们的陶器是用简单的几何图案来装饰,在相当表现一个场面的地方,这种场面本身就是这种严格图案的一部分。
确切的说之所以被成为几何形的,是由于在雅典城邦、维奥蒂亚、拉科尼亚和爱琴海沿岸发现的陶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及在基克拉季斯发现的雕刻偶像的"立体主义"样式。
古风阶段:从公元前七百年延续至五百年,显示出亚西亚希腊人的优势,在陶器及雕刻中是十分显著的。
希腊艺术家开始雕制石像时,是继续埃及人和亚述人的旧业干下去。
但这种学习已经不再是用一个现成的公式去表现人体了。
希腊雕刻家人人都想知道的是他应该怎样去再现一个个别的人体。
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这场革命一旦开始,就无法遏止。
古典时期:我们要想对希腊绘画的真面目略有所知,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看陶器上的图画。
此时期画家已不再认为只要他知道场面上确有其物就非画出来不可。
一旦这一古老的规则被打破,一旦艺术家开始信赖自己看到的情况,一场真正的山崩巨变就爆发了。
画家有一项压倒一切的伟大发现,即发现了短缩法。
希腊化或亚历山大时期: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
到公元前五世纪临近结束时,艺术家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具备的力量和技巧了,当时公众也是如此。
在石建筑中,希腊人有意用列柱遮蔽墙壁的光秃,列柱看起来轻巧得多,并以垂直的效果,柱上的凹槽更加加强了这种效果棗打破了光秃秃墙面的单调。
他们以立体和空间、被支撑和支撑成分的交替,创造了纪念碑建筑表现形式的全音阶;同时使相关的方面(高度、宽度、厚度)在各组成成分诸如支撑(柱)、间隔(柱间)和被支撑的面(顶层)中运转自如;他们的天才能够取得那些节奏和和谐的效果,这些效果完全使建筑成为真正的建筑,即希腊人所认为的数的科学。
全部希腊纪念碑艺术源出于柱。
寺庙的全部比例在于其力量和纤巧、柱的直径和高度间的关系棗称之为"模数"的关系棗从而主宰整个建筑。
出于对简练和统一的审慎之爱,希腊人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三个方面:崇高、优雅和豪华,与此相应的三"柱式"是多里克式、爱奥尼亚式和可林斯式。
多里克式柱头,以其率直和强有力地表现了柱或支撑物的建筑学作用,而爱奥尼亚式柱头的凹槽则给人以弹性的优雅印象。
科林斯式柱瓶饰的莨苕花,为装饰的奢华提供了一种要素。
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
到公元前五世纪临近结束时,艺术家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具备的力量和技巧了,当时公众也是如此。
虽然艺术家仍然被看作工匠,大概还被势利小人所鄙视,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赏识他们的作品本身的诱人之处,不再是仅仅赏识他们有宗教作用或政治作用了。
建筑的风格似乎与雕塑是相互影响,建筑中的优雅、轻松的性质也是那个时期雕刻和绘画的特征,肇始于菲狄亚斯身后的一代。
这个时期,雅典正在跟斯巴达人浴血苦战,战争毁灭了雅典乃至整个希腊的繁荣和昌盛。
艺术起源之基督教艺术无名"人类一旦摆脱对神的依附,宗教便让位于形而上学。
"中世纪的美术是基督教美术。
教会非常懂得利用美术为其宣传教义服务,他们一方面破坏希腊、罗马的古典美术遗产,一方面又尽力利用美术为教会服务。
最突出的就是修建教堂,所谓拜占廷式、罗马式、歌德式都是中世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教堂标准样式,这些中世纪的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美术样式,其中包括作为教堂装饰的雕刻和绘画等。
通常按不同时期和地区他们被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廷美术、罗马式和歌德式美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早期基督教徒几乎一致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上帝的所在,绝对不可摆上雕像。
雕像跟圣经里谴责过的那些木石偶像和异教偶像太相象了。
在西方最早的基督教艺术发现于地下墓穴,在长长的通道棗实际上是地下城的墙上,墓穴排成一层层,用刻有死者姓名的石板封闭。
时而有一个凿成拱形的更为庄严的墓棗名人或殉道者的安息处通道内有一个拱形的奠堂。
奠堂常常饰以灰幔或壁画,壁画装饰的指导思想是基督教徒的灵魂在挣脱尘世桎梏后被召往未来世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作用下,他们对形式本身毫无兴趣,满足于从希腊造型习俗中借来的范例,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形式背后的思想。
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基督教脱离秘密状态,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时为止,那时它以夸大的方式欢庆其胜利,为此,基督教帝国的艺术可称之为凯旋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