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表象的心理旋转

简介:

表象是类似于知觉的信息表征。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表象旋转的研究。

Cooper等人1973年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即镜像)字母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呈现的字母后,不管其具体方位和倾斜角度如何,尽快判断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并按键作出反应。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在以后还会重复,直至反应正确。

Cooper的实验表明: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无论正反),而0°和360°时,反应时最短。说明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也就越多。

方法与程序:

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式:绿键为正,红键为反。强调要在尽量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反应。

结果与讨论:

将被试的结果按在不同的R条件下的表现列成表格,表明了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反应次数。

结果图中是以旋转角度为横坐标,反应时为纵坐标的折线图来展示不同的R字母的反应时情况。

详细结果的第一列是R的倾斜角度,共6种;第二列是R的正反;第三列是被试的判断;第四列是反应时(毫秒)。

交叉参考:想象和表象

参考文献:

王甦等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25页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简介:

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 的顺序。

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解释反应方法。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

详细反应记录分为六列,分别是:字母、间隔时间、种类、被试的判断、被试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毫秒为单位)。

系统根据上表以间隔时间横坐标、反应时为纵坐标作图。

让被试对结果做出解释。

交叉参考: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53-357页

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

简介: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概念形成也称做概念学习,是指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关于概念形成曾经有好几种观点,但占主导地位的是Bruner,Goodnow和Austin提出的假设考验说。这种观点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被试首先从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作出反应,对假设进行考验。如果被试作出的这个反应被告诉是正确的,就继续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就更换假设,持续这个过程直到形成某个概念。

Levine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进一步发展了假设考验说。1966年,Levine为了直接度量被试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提出了空白试验法(Blank Trial Procedure)。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那么就可能确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揭示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假设。

应用空白试验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刺激,例如字母X和T。这两个字母还在大小、颜色(黑白)、横杠的位置(左右)等维度上有区别。这样就有四个维(量)度,每个维度有两个值。在一对刺激中,两者在四个维度上有区别,但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属性。也就是说,在一对刺激中,一个刺激为肯定实例,另一个则为否定实例,只有一个属性将两者区分开来,并把这一点告诉被试。在这样的刺激安排中,共有8个可能正确的假设,肯定实例可以是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左边的,右边的,X或T。可以设想,在任何一次试验中,这8个假设中的一个将引导被试作出选择。Levine的实验的特点在于:他将四对刺激即4次试验作为一组,对被试进行多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主试对被试的反应不给予反馈,由此称为空白试验。Levine的设想是,如果被试得不到反馈,他就没有根据来改变他对这些试验采用的假设。Levine设计出包含空白试验的16次试验的程序,在这16次试验中,仅在第1,6,11,16次试验给被试以反馈(+表示反馈试验中的肯定实例),在两次反馈试验之间嵌进4次空白试验,不给被试反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被试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掌握概念,同时又可以直接度量被试假设考验的行为。如果被试能对反馈提供的全部信息进行最优加工,那么他在得到第一次反馈之后,就能从8个可能的假设中排除4个,剩下4个有待考验;第二次反馈又将从剩下的4个假设中排除2个;第三次反馈给被试留下一个正确的假设,而第四次反馈则对这个假设进行验证。两次反馈之间的空白试验可以对一个假设进行考验。应用这样的16次试验程序,不管被试是否能进行最优的信息加工,都可揭示被试假设考验行为或概念形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类似的程序对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

方法与程序:

实验时屏幕的两侧会同时出现一个数字和一条横线。数字内容可能是5或2,形状可大可小,颜色可能是红色或绿色,横线可在数字上方或在数字下方。这八种条件中,有一种是计算机预先设定的标准,要求被试把它找出来。例如,被试可以猜测标准为红色,则每次当红色数字出现在屏幕左边或右边时,被试应按下相应的左键或右键。一组实验进行16次,其中第1、6、11、16次被试可以根据屏幕给出的反馈确定或修改标准,这样直到某一组16次全部做对为止或超过8组。

25

被试按红键(表示选择了左边的)或绿键(表示选择了右边的)进行反应,直到某一组16次全部做对为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为被试达到标准所尝试的组数。详细反应中包含,正确的概念,以及被试在每组中的具体反应,分五列呈现,第一列为序号(即组内的顺序),第二列为左侧刺激的具体内容,第三列为被试的选择,第四列为被试选择的正误,第五列为本次选择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思考题: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你的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哪个概念形成理论?

参考文献: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40-275页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简介: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Sternberg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虽然这个理论现在仍有很大争论,但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模仿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1.2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出现一个数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

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置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调反应方法:“是”按红键,“否”按绿键。被试明白后开始正式实验。

结果与讨论:

结果第一行为记忆集,从1到6;第二、三行分别为“是”与“否”反应的反应时。第四行是同一记忆集的正确率。

详细结果中,一共八列,依次为:序号、长度、位置(靶子所处位置,0表示没有靶子)、目标(要搜寻的数字)、数字串、判断(被试的判断)、结果(被试判断的正确性)、反应时。

以记忆集为横坐标,以反应时为纵坐标画图,并计算公式RT=cN+(e+d)中的参数值。

交叉参考:系列位置效应短时记忆广度

参考文献:

王甦等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54-161页

记忆的加工水平

简介:

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结果一般是,完成字义任务的条件下识记效果最好,其次为语音任务的操作,最差的是在对字型这样的物理属性加工的任务之下。有的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在加工时间上,语义任务的时间最长,语音任务其次,而字型任务的加工时间最短。

上述早期的理论和研究是针对外显记忆提出和进行的。近10多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兴起,心理学家们逐渐把注意转向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较多的意义加工通常会导致较好的外显记忆,但并不一定导致较好的内隐记忆;某些内隐记忆似乎更多地受到感知觉加工数量的影响。1983年,Jacoby的一项实验十分典型: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单词,这3种条件要求的对单词意义的加工是逐渐增多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却是逐渐减少的。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不断提高;而知觉辨认的成绩却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降低,即随着感知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本实验将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再认成绩应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知觉辨认成绩则应随着字形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方法与程序:

一共10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学习其中的50对。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分三种方式呈现: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问号,让被试想出要记忆的单字。

测验分为2种:再认和辨认,各测一半,即25个。但每种测验会加入25个新字。即再认任务一共50个单字,辨认也一共是50个单字。

根据被试的编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种测验顺序:再认-辨认,辨认-再认。

在辨认中,先将单字在photoshop中运用高斯模糊,然后以很快的速度呈现。

结果与讨论:

在结果中列出辨认任务中的新词和旧词各自的辨认正确率,再认任务中击中和正确否定的次数和正确率。结果还记录了被试每一次的具体反应。

参考文献: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03-136页

朱滢主编(2000) 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362页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简介: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也就是说,当甲乙两类项目互易靶子或干扰项的角色时,搜索所需时间不同。

Treisman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非对称性搜索实验,其中拓扑特征与非拓扑特征的非对称性是较为复杂的一种,而且结果也不确定。Treisman曾经用封闭的三角形和角做靶子分别进行搜索实验,结果表明三角形靶子的搜索快于角。这提示封闭性这一拓扑特征是前注意加工的特征。但是封闭性是否为前注意加工的特征一直存在争论。Julesz(1981)根据他的质地分离实验结果否定封闭性是前注意加工的特征。他认为自由线段的终端或终端子(terminater)是前注意加工的特征。直线与角都有两个终端子,而三角形没有终端子。如果要用终端子来说明上述三角形和角的搜索非对称性,那就意味着,从有终端子的干扰项中搜索无终端子的靶子要快于相反的条件。但是在另外一个实验中,Treisman应用封闭圆和开口圆做靶子分别进行视觉搜索的实验却发现了与三角形实验相反的结果。以封闭圆和开口圆作为靶子,可以研究封闭性和线段终端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开口的大小分成三种,分别占圆周长的1/2,1/4和1/8。实验结果发现对这两类靶子的搜索存在着强烈的非对称性,开口圆的搜索是快速的,基本不受开口大小和干扰项数目的影响;但是,封闭圆的搜索却是较慢的、系列的。总体上,开口圆的搜索要快于封闭圆的搜索。比较以上的两个实验,结果令人困惑。三角形搜索快于角,这提示封闭性是前注意加工的特征,但封闭圆搜索慢于开口圆又否定封闭性是前注意加工的特征。Treisman尝试解释这种矛盾的结果,她设想三角形可能在某个其他的简单特征上有别于角或线段。开口圆具有的线段终端可在前注意阶段被觉察,因此开口圆可被快速搜索;而封闭性可看作封闭程度的连续体,可在不同程度上被封闭圆和开口圆共有,当二者差别大时(开口比例为1/2),封闭圆较易搜索,而开口小时搜索就慢。

总的来说,这个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封闭圆和开口圆分别做靶子进行视觉搜索的实验,来了解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现象以及封闭性这一拓扑特征在前注意加工中的作用。

方法与程序:

实验材料:

靶子:开口圆或封闭圆。

开口大小:三种,1/2、1/4、1/8(指开口占圆周长的比例)。

画面大小:干扰项的数目,1个、6个、12个。

实验程序:

按实验要求在屏幕上搜索一段圆弧或一个圆圈。搜索到了,请按下红键;如果没有找到,请按下绿键。如果按错键,要求立即改正。

每六次实验后休息10秒钟。

结果与讨论:

1.封闭圆和开口圆的非对称性搜索实验结果(建议取全班整体实验结果的平均数)。

表1 封闭圆和开口圆的非对称性搜索的时间(ms)

刺激项目开口圆封闭圆

画面大小开口大小有靶子无靶子有靶子无靶子

1 1/2

1/4

1/8

6 1/2

1/4

1/8

12 1/2

1/4

1/8

2.以画面大小(干扰项的数目)为横坐标,以搜索时间为纵坐标画折线图。

3.比较开口圆和封闭圆分别作靶子是否存在显著的搜索非对称性,以及是否受到画面大小的影响。4.尝试解释导致实验结果的原因。

思考题:

1. 除了拓扑特征与非拓扑特征的非对称性搜索之外,还有哪些非对称性现象?

参考答案:不连续维量的有无性特征,连续维量的数量多少特征,标准特征与偏离特征。

2. 非对称性搜索实验的研究意义?

参考答案:证实了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存在及靶子和干扰项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王甦等主编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22页

内隐记忆

简介: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 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方法与程序:

实验材料:

共有160个词语,分成两组,每组各80个词语。一组为学习用词,一组为混淆用词(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缓冲词20个(见附录三)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括在学习用词中,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

(1)学习

每个被试按顺序学习,每个词语呈现1秒。40个学习词及10个缓冲词是分别从80个学习词及20个缓冲词中随机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休息5分钟。

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换了剩余的10个缓冲词和剩余的40个学习词。

休息15分钟。

(2)测试

每个被试做4个测试,流程为:再认1―知觉辨认1―知觉辨认2―再认2。

①再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依次逐个呈现,当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下一个字。

②知觉辨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是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每个词逐个随机呈现,呈现时间为50ms。被试在纸上写下辨认的结果;然后按键呈现下一个词语。

③知觉辨认2:

程序同知觉辨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出来的;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④再认2:

程序同与再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学习用词;20个

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混淆用词。随机呈现给被试。

结果与讨论:

再认结果:给出击中和虚报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率。

知觉辨认:给出新词、旧词各自的知觉辨认正确率。

旧词的知觉辨认正确率减去新词的辨认正确率即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如果两者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详细反应中还列出了被试每一次的具体反应。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每一部分实验前和后要使用缓冲词?

答案:防止系列位置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试根据实验程序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答案: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

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外显记忆则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往事(如再认学过的单字)。

参考文献:

朱滢启动效应-无意识的记忆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7-67

记忆错觉

简介:

记忆研究发现存在两类记忆错误:遗忘和歪曲。自从Ebbinghaus开始进行记忆的实验研究以来,心理学家们对遗忘的系统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记忆的歪曲现象却一直被人们忽视了。Bartlett(1932)的“幽灵之战”的故事以及Loftus&Palmer(1974)的目击交通事故的实验都有力地证明了记忆歪曲的存在。记忆并不是大脑内所贮存图象的再次激活,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种复杂的建构产物。在建构的过程中,回忆者的态度、预期和过去的经验会导致多种类型的记忆错觉。

关联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记忆错觉现象。当人们经历了一系列有紧密联系的信息之后,他们很容易将一些和经历过的信息密切关联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信息认为是发生过了。Deese(1959)发现如果给被试呈现一些和目标词相关联的词,他们会错误地回忆出实际上并没有呈现过的目标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语词介入”。但是Deese的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Roediger & McDermott(1995)借鉴了Deese的这种研究方法,并将其拓展到虚假再认和元记忆判断的研究中。他们发展出了三十六个实验用的词表。每个词表包含一个关键诱饵(如寒冷),即不呈现的目标词,和十五个与它密切相关的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研究者们将这种以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虚假回忆和虚假再认的实验方式称为Deese-Roediger-McDermott 范式,即DRM范式。实验发现被试通常会自由回忆或者再认出关键诱饵,甚至认为清晰地记得关键诱饵呈现当时的各种细节特征。结果显示,关键诱饵的虚报率显著地高于无关的干扰项目,甚至接近学习项目的击中率。因此关联效应可以有效地引发虚假记忆,为我们系统地实验研究记忆错觉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对关联效应的理论解释仍存在争议。较为人们接受的有模糊痕迹理论和信源检测理论。前者认为概括性表征导致了对关键诱饵的虚假回忆,后者认为是被试对信源的混淆导致了记忆错觉。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采用DRM范式研究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实验方法。

方法与程序:

实验材料

关联性记忆词表18个。每个词表包含一个关键诱饵和12个与之相关联的词。排列方式按照与关键诱饵的联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学习词表10个,其中第一个和第十个作为缓冲材料,不测验。再认测验由8个学习过的和8个未学习词表中的1,4,7,10项,以及相对应的16个关键诱饵组成。

实验程序

1. 学习阶段:实验材料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于被试学习。每个词表的关键诱饵不呈现,按词表顺序依次呈现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呈现500毫秒。

2. 干扰1分钟,做加法运算任务。

3. 再认阶段:实验材料随机呈现。

结果与讨论:

详细结果中,分为六列:第一列为呈现的词;第二列为该词所在的词表号;第三列为该词在其所处词表中位置;第四列为该词是否在学习时呈现;第五列为被试在再认中的判断;第六列为被试的判断的准确性。

统计出被试的三种再认率,整理成下表。

1.考验学习单词、关键诱饵和未学单词的差别是否到达显著水平。

2.尝试解释导致虚假再认的原因。

思考题:1. 如果实验中的测验改为自由回忆,实验结果会怎样?

2. 在实验前告诉被试实验的目的对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3. 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关联性记忆错觉?

参考文献:张力、朱滢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心理学报 1998 30(4)

无意识知觉的实验研究-错误再认

简介:

所谓错误再认是指,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与以往的再认测验不同的是,每个测验词呈现之前闪现一个背景词,用于干扰被试的反应。背景词与测验词的关系有三种:匹配:背景词和随后的测验词完全相同;不匹配:背景词和测验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基线:背景词是一个非字。研究者(Jacoby & Whitehouse,1989)的一个有趣发现是: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的呈现时间。当背景词的呈现时间较短时(如50ms),一个没学过的测验词在匹配背景下比在不匹配背景下更有可能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呈现时间较长时(如200ms),则出现相反的情况,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在本实验中,我们控制了背景字的注意水平。

Jacoby和Whitehouse认为,在匹配条件下,由于背景词和测验词完全相同,会引起测验词知觉熟悉性(Johnston,Dark,& Jacoby,1985)的提高,而被试对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的归因依赖于背景词的知觉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当背景词被有意识知觉到时,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背景词的呈现,因而错误再认率低;而当背景词被无意识知觉到时,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在前面的学习阶段学习过,因而错误再认率高。可见这种错误再认的质的差异反映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之间的质的差异。

方法与程序:

这个实验是一个2×3两因素混合设计。两因素为: 背景字的注意水平:分高、低两个注意水平,采用组间设计。提高注意水平的方法是在背景字的周围加一个小方框,低注意水平下不加小方框。这里的一个控制变量是背景字的呈现时间,定为60ms; 背景字与测验字的关系:有匹配、不匹配、基线三种条件,采用组内设计。在基线条件下,背景字是一个非字,由汉字的偏旁构成但无意义。

选取256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字频为18-90/百万,全部为名词。其中16个用于练习,其余240个汉字分为两组,每组120个汉字。其中一组用作再认测验中的新字(没学过的字),另一组用作再认测验中的旧字(学过的字)。每组又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30个汉字,分别用于下列四种条件: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和测验字,不匹配条件下的测验字,基线条件下的测验字,不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把这8组汉字在8种条件下(新vs.旧×上述4类字)进行拉丁方的排列,就产生8种排列顺序,每个被试用一种顺序进行测验,在所有被试中,8种排列顺序被应用的次数相等。根据这样的结构,被试在学习阶段学90个汉字,再认测验时测180个汉字(90个学过,90个没学过)。在学习和测验的时候,汉字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但有一个限制条件是: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汉字连续呈现不能超过3个,以保证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汉字在整个呈现序列中分散开来。

16个用于练习的字,其中6个是学习过的,3个放在学习序列的开头,3个放在学习序列的末尾。测验时用作练习的测验字是12个,每种实验条件有两个(新vs.旧×匹配vs.不匹配vs.基线),其余4个字用作不匹配条件下的背景字(新vs.旧,各两个)。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96个汉字,一秒钟呈现一个,让被试默读并尽可能去记它们,告知被试随后要对这些字进行测验。第二阶段为再认测验阶段,让被试判断每个测验字是否在刚才的96个汉字中学习过,学过按“红”键,没学过按“绿”键。与以往的再认测验不同的是,每个测验字呈现之前要闪现一个背景字或非字。

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

(1)低注意水平条件下:

空白 背景字 空白 测验字

500ms 60ms 500ms 300ms 直到做出反应

(2)高注意水平条件下:

背景字 空白 测验字

(小框) (在小框内呈现)

500ms 60ms 500ms 300ms 直到做出反应

在低注意水平的条件下,每个trial的实验程序如下:1) 空白500ms;2) 背景字呈现60ms;

3) 掩蔽刺激呈现500ms;4)空白300ms;5)测验字呈现到被试做出反应,伴随着每个测验字有一个提示“学过没学过”出现,位置在测验字下面约3cm处。被试做出反应后,测验字和提示消失。两个trial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秒-2秒之间的一个随机数。在这种实验条件下,指导语不告诉被试背景字的存在,让他们把四个“#”作为测验字出现的警告信号,看到测验字尽可能快地做出反应。两个trial之间的时间间隔在1秒-2秒之间随机变化的目的是使得这种警告信号的说法看起来更为可信。

在高注意水平的条件下,每个trial的实验程序如下:1) 小方框呈现500ms;2) 背景字在小方框内呈现60ms;3) 掩蔽刺激呈现500ms;4) 空白300ms;5) 测验字和提示“学过没学过”呈现到被试做出反应。在这种实验条件下,指导语告诉被试在每个测验字呈现之前有另外一个字闪现,这个字有时和测验字相同,有时和测验字不同,有时是一个非字。这时要求被试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大声读出这个短暂闪现的字(非字除外),然后尽可能快地判断测验字是否是前面的96个汉字中学过的字。

结果与讨论:

将各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错误再认率列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条件匹配不匹配基线

低注意水平

高注意水平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并作出直方图。讨论所得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预期相吻合。

详细反应中,分为六列:第一列,序号;第二列,字;第三列,该字在词表中的第几行;第四列,类型(1匹配,2不匹配,3基线);第五列,是否学习过;第六列,被试判断是否学过。

思考题:

1. 如果注意水平的改变和刺激特性(如呈现时间)的改变引起类似的结果,说明什么?

2. 你如何理解意识和注意的关系?

参考文献:

耿海燕朱滢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心理学动态 1998 6(1) 14-19.

耿海燕关于无意识知觉的实验研究: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博士论文(1998)

Jacoby, L. L. & Whitehouse, K. An illusion of memory: False recognition influenced by unconscious percep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89, 118, 126-135.

汉语词汇加工过程的抑制机制

简介: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认知活动不仅依赖于激活有关信息的能力,也依赖于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抑制在注意、知觉、学习记忆、理解、认知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arnishfeger与Bjorklund把抑制定义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压抑,它阻止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排除出去,从而有助于任务的执行。Hasher与Zacks认为抑制负责监控哪些信息应进入工作记忆,并根据当前加工的要求编辑工作记忆的内容,从而限制反应时间的竞争;Neil与Westberry认为,首先在记忆中自动激活各种信息,然后逐步“缩小”激活范围,最后只有那些与当前任务要求一致的表征处于激活状态,这一加工过程即为选择性抑制(selective inhibition),它是一种主动的、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发生于分心信息激活之后,并在对有关信息做出反应后结束;Gernsbacher的“压抑”(suppression)概念与此类似,指一种积极降低已激活信息的激活水平的过程,但这种压抑不一定受意识控制,不能简单的把压抑确定为自动的还是受意识控制的,可能这两方面兼而有之。Brainerd、Reyna和Dempster把“抗干扰”能力作为抑制效率的指标。

本实验通过移动窗口阅读与探测再认相结合的实验范式测定汉语词汇加工过程的抑制机制。

方法与程序:

实验材料为包括汉语词汇60组:按照语义关系性,可分为语义相关(RW)和语义无关(IW),各30组;按照探测刺激类型,可分为干扰探测刺激(DP)、控制探测刺激(CP)、“Y”反应探测各20组。另外包括填充材料(Filler)30组,目标材料中含有异范畴的词,且平衡“Y”、“N”反应。

实验伴随声音信号(100ms)在屏幕左上角呈现一个“+”号(550ms),间隔200ms在该位置呈现第一个双字词,500ms后该词消失的同时,在其后面相邻位置处呈现第二个双字词,依次继续(移动窗口)。目标项目为浅黄色,干扰项目为浅蓝色,要求被试理解记忆目标材料并忽视干扰材料。阅读完一组刺激后延迟50ms,伴随声音信号(100ms)在屏幕中心呈现一个“+”号(400ms),间隔50ms在该位置呈现一个白色探测刺激,让被试判断它是否属于呈现的目标材料并按键做出反应。探测刺激最多呈现3000ms,超过这个时间没做反应便认为是错误反应。每次反应后,延迟200ms给出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反馈信息(750ms),该信息消失后100ms开始下一组。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呈现结果如下:

计算机记录探测刺激按键反应的反应时间和正确性,对反应时间和正确性基于材料语义关系变量(相关、无关)和探测刺激类型变量(干扰、控制)分别进行MANOVA方差处理。

反应时间(ms)正确率(%)

被试RW-DP RW-CP IW-DP IW-CP RW-DP RW-CP IW-DP IW-CP

1

2

N

注:RW-语义相关,IW-语义无关,DP-干扰刺激,CP-控制刺激。

参考文献:

杨丽霞、陈永明抑制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杨丽霞、陈永明、周冶金不同理解能力的个体在词汇加工中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 2001年第4期 294页

杨丽霞、傅小兰视-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 2002年第1期 10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药剂学实验指导——热原检查

实验十四热原检查 实验目的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结果的判定方法。 ●理解注射剂热原检查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器材 药品注射剂供试品。 器材家兔、无菌无热原的注射器及针头、肛温计。 实训指导 1.方法步骤 (1)供试用家兔的选择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的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2)试验前的准备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音干扰。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h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肛温计(精密度为±0.1℃)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5min,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3)检查法取适用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min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每隔30min测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如3只家兔中有1只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但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4℃或1.4℃以上,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家兔升温为负值时,均以0℃计)(4)结果判断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不超过1只,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3.5℃以下,均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超过3.5℃,均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教师实验室 遵义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目录 前言 (2) 实验一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3) 实验二软骨与骨、血液 (7) 实验三肌组织、神经组织 (10) 实验四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13) 实验五内分泌系统、眼和耳※ (17) 实验六消化系统 (20) 实验七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24) 实验八生殖系统、皮肤 (28) 实验九胚胎学总论 (31) ※实验十心脏发生 (34) ※为护理学、药剂、药检、影像医学等专业免修内容

前言 (一)书写实验报告,是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基本手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报告的规范式书写要求,克服过去使用单页实验报告纸易丢失、难保存、考核内容单一等缺点,我们根据《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细微结构和人胚发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应的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使用,希望能对本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绘图是组织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后,准确绘出简图,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便于复习记忆,绘图时要注意各部结构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一般用红、兰铅笔描绘常规染色的结构,用红色描绘嗜酸性结构,如:细胞质和纤维;用兰色描绘嗜碱性结构:如细胞核。注意色调的深浅,笔道均匀,正确反映镜下的结构特点,图中注字要规整;引线要平行、对齐;最后在图下注明标本名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三)每次课实验报告要求在课内完成,下课前交实验指导教师批改。本实验报告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妥善保管,期末统一收回给予评分。 (四)本实验报告可供我院各专业本、专科医学生及研究生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时选用,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书写科研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考分比例:实验部分:35 % 理论部分:65% 2006年8月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参观电子显微镜及生物超薄切片标本制备 二.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实验四、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实验六、胞间连丝观察 三.细胞化学 实验七、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实验八、DNA显色的观察——Feulgen反应 实验九、固绿染色法鉴定细胞内酸性蛋白与碱性蛋白 实验十、多糖及过氧化酶的显示 实验十一、核仁组成区的银染显示与观察 四.细胞生理 实验十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十三、细胞电泳 五.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十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十五、植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六、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十七、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六.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十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实验十九、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实验二十、细胞活力的鉴别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普通显微镜它们的放大原理及光路图如下: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l、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药剂学实验指导——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会对混悬剂进行质量评定。 ● 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实训器材 药品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枸橼酸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5%苯扎溴铵溶液、吐温80、纯化水。 器材 天平、乳钵、50ml 带塞量筒(或带刻度有塞比浊管)、量筒、量杯、称量纸、滤纸、漏斗、小烧杯或投药瓶等。 实训指导 混悬剂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一)炉甘石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 按下列处方配制炉甘石洗剂,见表11-1。 表11-1 炉甘石洗剂四处方 处方 1 2 3 4 炉甘石(120目) 4g 4g 4g 4g 氧化锌(120目) 4g 4g 4g 4g 甘油 5ml 5ml 5ml 5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0.25g 三氯化铝 0.1g 枸橼酸钠 0.25g 纯化水加至 50ml 50ml 50ml 50ml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加液研磨制备。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逐渐加水至全量。 (2)处方2的制法同处方1,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加热溶解,加入前者的糊状物。

(3)处方3的制法是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加水至全量后再加入三氯化铝 (4)处方4的制法同处方3,但最后加入枸橼酸钠而不是三氯化铝。 2.注意事项 (1)炉甘石与氧化锌为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可以被水润湿,故先加入适量水和甘油研成细腻的糊状,使粉末为水分散,以阻止颗粒的凝聚,振摇时易悬浮。加水的量以成糊状为宜。 (2)本处方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研细混合过120目筛。 (3)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成为胶浆后使用。 (4)炉甘石洗剂作为混悬剂若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且涂用时也会有沙砾感,久贮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也不易再分散。改进措施有:①应用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作助悬剂;②用控制絮凝的方法来改进,常采用0.25~0.5mmol/L 的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采用0.5%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3.质量检查 将配制好的几种炉甘石洗剂分别置于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照5min、15min、30min、60min分别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11-2中。 (二)复方硫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按下列处方配制复方硫洗剂,见表11-3。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处方2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3)处方3的制法同2只把聚山梨酯80改为苯扎溴铵溶液即可。 2.注意事项 (1)硫磺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应先加入甘油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也可应用聚山梨酯80及5%(ml/ml)苯扎溴铵代替甘油作润湿剂。 (2)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易制得细腻制品,故复方硫洗剂最好选用沉降硫。 (3)硫酸锌水溶液系将硫酸锌溶于12.5ml纯化水中并过滤制得。本制剂因含有硫酸锌而不能加入软皂作为润湿剂,因二者有可能产生不溶性的二价锌皂。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遗传与优生的认识

对遗传与优生学的认识与概述 在如今人们追求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健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第一层面上希望自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希望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家族都是健康美满。这是我们开启生命,追求生活的的最初愿望。人类的基本使命是繁衍,良好的生育过程不只是对家庭尤为重要,甚至对全人类延续发展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一步,而遗传学与优生学恰恰在优生优育的层面上给我们提供做好的指南。 遗传与优生学,即利用遗传学的知识以达到优生的目的。人类在发生、发育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遗传基因是决定所有生物一切遗传性状和体形、体质、生物功能等的物质基础。良好的遗传物质是优生的首要条件。为了人类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达到优生的目的,就必须保持和巩固优良遗传物质在人群中的扩散。 那么遗传与优生的措施有哪些呢①避免近亲结婚,近亲是指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携带有相同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会比一般人高,所以会导致子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②我们还要提倡婚前检查和适龄生育,婚前检查是对对某些严重性疾病、遗传病的检查,也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和咨询,重点是对染色体筛查,是发现疾病、提高人口素质、阻断疾病的有效屏障之一,同时现在有大量研究表明生育年龄大于35的女性所生小孩换遗传病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所以晚育也不利于优生。③做好遗传咨询,咨询医师对有可能患有遗传病的夫妇,就某一遗传病在家系中发生的原因,诊断遗传方式,再发风险等问题进行解答和商讨,最后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决定,以此来降低人群遗传病的发病率。对疑似有遗传代谢病的患者我们还将进行遗传筛查。④进行产前诊断,遗传病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病,但多数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即使通过治疗,但致病基因同样会遗传下去,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产前对可能出现的遗传病和先天畸形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阳性体征,即可终止妊娠,产前诊断的方法有很多,如羊膜穿刺及羊水检查,绒毛取样法、超声波检查、以及唐氏筛查以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cffDNA的检测。⑤围产期保健,是指对孕28周至产后一周内,以母体为中心进行系统检测和保健指导,包括围绕围产期可能发生的胜利病理变化,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孕妇,胎儿,新生儿健康的保健措施,其中主要的是TORCH检查。 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的优生措施,并且大大减少了有缺陷的新生儿的诞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以及宣传力度缺乏,每年仍有大量有缺陷的新生儿出生,因此又有怎样的措施来控制和治疗遗传病呢积极优生层面,目前常规的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和基因治疗,其中基因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希望,我们将正常的基因植入靶细胞代替缺陷遗传基因,或关闭,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对于生育有困难的夫妇,我们也可以采用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重组DNA与克隆等技术辅助生殖,但对于这些技术目前处于审慎的态度,必须严格控制,不可滥用。 了解遗传学与优生学十分钟重要,在医学的道路上,运用并掌握,在人们最关心的环节给以帮助与支持,为人们的幸福与健康保驾护航。

动物药剂学实验指导

动物药剂学实验指导 动物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动物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动物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动物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实验目的] (一)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件性能。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虽然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很复杂,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被检物体AB放在物镜(O1)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则在物镜(O1)后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1B1,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的下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通过调焦装置使其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即25cm,使所看到的物体最清晰,也就是说虚像A2B2是在眼球晶状体的两倍焦距之外,通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形成一个倒立的A2B2缩小像A3B3。 [实验器材]擦镜纸字母装片羊毛交叉擦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内容与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Microscope)的外形和结构因类型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功能是相似的。(图2) (一)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构成。1.机械部分: (1)镜座:位于底部的金属座。一般为马蹄形,用以支持和稳定整个镜体。 (2)镜柱:镜座与镜臂相连的短柱。 (3)镜臂:镜柱上方弯曲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4)镜筒:在镜臂的上方倾斜的金属园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转折处装有棱镜,使光线转折450。其上有一固定螺钉将镜筒连接于镜臂上方。 (5)调节器:在镜柱两侧有大小两个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能使载物台快速升降。调节范围较大,适于低倍镜调焦用。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是载物台仅缓慢升降,调节范围较小,适于调节物象的清晰度。此外,在右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窄环,称粗调松紧调节轮,用以调节粗调节器的松紧度。向外转时偏紧,向内转时偏松。左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粗调限位调节环凸柄,向上推紧时,镜台上的最高点被固定(这两个环一般不需调节)。(6)旋转盘:又称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下端,为一可旋转的圆盘,上有4个圆孔,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 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 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 粒更细小? 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 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 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 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馏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1、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 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答:将NaHCO3加入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C容易氧化,致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金属离子可加速这一反应过程,同时P 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通入CO2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同时加入NaHCO3控制这些因素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还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2、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系统、输液容器、胶塞与涤纶薄膜、净化系统与灌封、管道系统、原辅料、澄明度检查装量和检查人员的视觉能力、判断能力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大输液的澄明度。3、如何保证葡萄糖输液热源与色泽合格?答:配制前注意原辅料的质量、浓配、加热、加酸、加注射剂用碳吸附以及包装用输液瓶、橡皮塞、涤纶薄膜的处理等,都是消除注射液中小白点,提高澄明度、除去热源、霉菌等的有效措施;过滤除碳,要防止漏碳;制备中要严防污染;灭菌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时溶液变黄,故应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PH值要控制好。 4、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h值的调节,注射剂的器具清洁,原辅料的洁净度,药液的均匀度,配制环境要清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试图及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试图及答案照片名称:14平滑肌 照片名称:15尼氏体 照片名称:16轴丘 照片名称:17郎飞结 照片名称:21淋巴小结 照片名称:19小静脉小动脉 照片名称:18毛细血管 照片名称:1单层柱状上皮 照片名称:22皮质 照片名称:23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照片名称:24脾白髓 照片名称:28皮肤 照片名称:27腺垂体 照片名称:26肾上腺皮质

照片名称:25甲状腺滤泡照片名称:29胃(四层) 照片名称:31主细胞 照片名称:30胃 照片名称:32壁细胞 照片名称:36粘液性腺泡照片名称:35潘氏细胞照片名称:34小肠绒毛照片名称:33小肠 照片名称:37浆液性腺泡照片名称:39胰岛 照片名称:40肝 照片名称:38胰腺 照片名称:44肺泡 照片名称:43肝门管区

照片名称:42肝血窦 照片名称:41中央静脉 照片名称:45肾小体 照片名称:46近曲小管(近端小管曲部)照片名称:48致密斑 照片名称:52生精小管 照片名称:51滤过屏障 照片名称:49足细胞 照片名称:56初级卵泡 照片名称:55精子 照片名称:54支持细胞 照片名称:53精原细胞 照片名称:60胚泡 照片名称:59卵丘

照片名称:58次级卵泡 照片名称:57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照片名称:61胚泡 照片名称:62二胚层胚盘 照片名称:63二胚层胚盘 照片名称:64脐带 照片名称:3杯状细胞 照片名称:红细胞白细胞 照片名称:65胎盘 照片名称:5浆细胞 照片名称:7嗜酸性粒细胞 照片名称:6中性粒细胞 照片名称:4肥大细胞 照片名称:12骨骼肌 照片名称:10单核细胞

药剂学实验指导——栓剂的制备

实验十九 栓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能用热熔法制备栓剂。 实训器材 药品 甘油、硬脂酸钠、液状石蜡、软肥皂、蒸馏水。 器材 上皿天平、乳钵、量杯、小烧杯、蒸发皿、水浴锅、铁三角架、玻璃棒、肛门栓膜、铁制软膏刀、包装用玻璃纸。 实训指导 热熔法制备栓剂工艺流程如下: 甘油栓的制备(视频—甘油栓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 甘油 20ml 硬脂酸 1.6g 碳酸钠 0.6g 蒸馏水 3 ml 共制 10枚 [制法] (1)取蒸馏水置于蒸发皿内,加干燥碳酸钠搅拌到溶解。 (2)加入甘油,混合后置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边加边搅至泡沸停止、溶液澄清。 (3)将上溶液注入已涂有液体石蜡的栓模中,至少微溢出模口为度。 (4)冷却成型,用软膏刀削除溢出的基质,脱模,即得。 2.注意事项 (1)硬脂酸与碳酸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反应式为: 2C 17H 35COOH+Na 2CO 3 ? 2C 17H 35COONa+CO 2?+H 2O 硬脂酸钠具刺激性,与甘油较高的渗透压,能增加肠的蠕动而呈现通便之效,为润滑性泻药,用于便秘。直肠给药,一次1枚。

(2)栓模在使用前应擦净,并在模内涂润滑剂液状石蜡。但液状石蜡过多会影响栓剂成型(尖端缺失),过少则栓剂难以脱模。 (3)注模应一次完成,连续不能间断,否则所制栓剂有断层;基质应微溢出模口,冷却收缩时,栓剂才不会有凹陷。 (4)注模前应将栓模预热到80℃左右,注模后应缓慢冷却,避免冷却过快影响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等。 3.质量检查 外观及重量差异检查,方法见教材栓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表19-1中。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五年制 班级 2012级8班 姓名路海燕 学号 6 电子信箱 完成日期

实验一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27# 染色:HE 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 杯状细胞 柱状细胞 纤毛 基膜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染色,40×1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软骨和骨 报告主题:骨单位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6# 染色:Schmorl式染色 材料:脱钙骨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骨陷窝 骨单位骨板 中央管 骨小管 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氏法块染,40×10) 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 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12# 染色:HE染色 材料:人心肌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闰盘 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 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试题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补考试题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3、关于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两层单位膜组成 B、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C、与粗面内质网相连 D、是与细胞质无联系的封闭系统 E、有核孔 4、细胞增殖周期是:()A、从上一次有丝分裂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 B 、从上一次有丝分裂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 C 、从这一次有丝分裂开始,到有丝分裂结束为止D、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 E、从这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 5、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是发生在:()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 、末期 6、正常配子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A、数目不同B、数目相同C、数目减少D、数目增加E、数目减半 7、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A、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 、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发生 D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E、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8、100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终形成的精子数目是:()A 25个B、50个C、100个D、200个E、400个 9、正常女性核型中C组染色体共有:()A、12条B、13条C、14条D、15条E、16条 10、一男性患者,X染色质检查为阴性,体细胞中可见到2个X染色质;Y染色质检查为阴性,可见到1个Y染色质。该患者体细胞中的性染色 体组成为:()A 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B、2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C、1条X染色体,2条Y染色体D、2条X染色体, 2条Y染色体E、3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 11、具有下列各基因型的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Yr B、AaBBCc C、Aa D、YYrr E 、YyRR 12、绵羊白色相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体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 B、一定是黑色 C、一定不是黑色 D、是白色的可能性很大 E、是黑色的可能性很大 13、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则它的基因型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是: A、aa、AA Aa B、Aa、Aa、aa C、aa、Aa、Aa D、aa、AA AA E、Aa、aa、Aa 14、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如果是 1 : 1:1:1,其遗传所遵循的规律是:() A、分离定律 B、完全连锁遗传 C、不完全连锁遗传 D、自由组合定律 E、多基因遗传 15、已知人类有酒窝(A)相对无酒窝(a)是显性,一对夫妇的基因都是Aa,那么他们子女无酒窝的可能是:() A、0 B、25% C、50% D、75% E、100% 16、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杂交,子1代产生的配子比是:()A、3:1 B、1:1 C、9:3:3:1 D 、1:1:1:1 E 、1:2:1 17、灰身长翅(BbVV)的雌果蝇与黑身残翅(bbvv)的雄果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A、2种B、3种C、4种D、5种E、6种 18、黑发对金发为显性,一对夫妇全是杂合体黑发,他们的三个孩子全是黑发的比例是:A、3/4 B、9/16 C 、9/12 D、1/64 E 、27/64 19、下列基因型中产生配子类型最少的是:()A、Aa B、AaBb C、aaBb D、aaBBFF E、AabbFF 20、典型的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症病人是是:() A、多了一条X染色体 B、少了一条X染色体 C、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D、多了一条Y染色体 E、少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1、先天愚型的核型是:()A、47,XX(XY),+18 B、47,XX(XY),+13 C、47,XX(XY),+24 D、46,XX(XY),+21 E、47,XXY 22、染色体数目畸变的主要原因是:()A、染色体不分离B 、染色体断裂C、染色体缺失D、染色体分离E、染色体易位 23、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核B、生物膜C、细胞器D、核糖体E 、细胞 24、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DNA直接复制 E 、RNA直接复制 25、组成核酸的常见碱基种类有:()A、2种B 、3种C、4种D、5种E 、6种 26、DNA与RNA共有的嘧啶碱是:()A、T B 、C C 、G D 、A E 、U 27、假如一个DNA片段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5, , AATCGACC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碱基顺序应当是:() A、5,, TTAGCTGGC3, B、3,, UUAGCUGGC5, C、5, , CGGTCGATT3, D、3,, CGGTCGATT5,E 、5, , CGGUCGAU13, 28、外显子的含义是指真核细胞中:() A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区B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区序列C结构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D结构基因中的非编码区E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的总称 29、、假如一个mRNAt段中的碱基顺序是5, , AAACAGAUUUAU,,其模板链的碱基顺序应该是:() A、5 , TTTGTCTAAATA3 B3, UUUGUCUAAAU5 C、3, TTTGTCTAAATA5 D 3 , ATAAATCTGTTT5 E 、5, AUAAAUCUGLJUU 30、假如某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构成,该多肽链含12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是:() A、60 个 B、120 个 C、240 个 D、360 个 E、720 个 31、人类出现的返祖现象,是由下列基因突变的哪种特性引起的?() A、基因突变的多向性 B、基因突变的可逆性 C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D、基因突变的稀有性E、基因突变的重复性 32、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转换:()A、A=T^ g G B、G A=T C、T=A~ O G D、G^ C T=A E、A=U R O G 33、下列哪个不是碱基置换引起的基因突变类型?()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延长突变E、移码突变 34、核型是48, XXXY的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病人,X染色质检查和Y染色质检查结果是:() A、染色质和Y染色质均为阴性 B、X染色质和Y染色质均为阳性 C、X染色质阳性和Y染色质阴性 D X染色质阴性和Y染色质阳性E、以上都不是 35、父母都是B型血,生育了一个0型血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孩子的血型可能是:() A、只能是B型 B、只能是0型 C、A型或0型 D、AB型 E、B型或0型 36、由于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进行的遗传方式是:() A、母亲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儿子 B、母亲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女儿 C、父亲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儿子 D父亲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女儿E、外祖父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外孙子 37、某男子患有遗传性耳廓多毛症,现已知道此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名男子婚后所生子女的发病情况是:() A、男女均可发病 B、所有男性后代均有此病 C、男女有1/2患病 D、女性可能患病,男性不患病 E、女性有1/2可能患病 38、下列哪一条不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 A、男女发病机会不等 B、系谱看到连续传递 C、患者的双亲往往无病 D、存在交叉遗传的现象 E、女儿有病,其父一定为本病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