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一、丧家接受各种祭奠品,包括纸钱、祭品等。
二、守灵1.丧家在家中上香,设有照片或遗像供奉,常常配有鲜花。
2.丧家供奉白米、水果、点心等食品,为逝者的亡灵提供食物。
3.丧家上香、焚烧纸钱,以求逝者得到超度。
三、殡仪馆入殓1.逝者遗体送到殡仪馆,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洗净,穿上整齐的寿衣。
2.常常由丧家亲属陪同坐在逝者遗体旁守灵,焚烧纸钱以供奉逝者。
3.通常,在逝者迎殡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进行火化。
四、迎灵1.灵堂准备:家中悬挂白纸或吊挂白布,设有逝者的照片或遗像,并供奉鲜花与点心。
2.亲友吊唁:亲友到灵堂吊唁,向丧家表达哀悼之情,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回忆。
五、出殡1.声挽歌舞:在出殡时,由一些专业的哀歌舞队在前引路。
2.仪仗队:由一些戴着白纸帽子、身穿白色斗篷的人组成,簇拥搬运灵柩的车队前进。
六、丧葬1.灵柩安放:将灵柩安放在丧车上,由家属和亲友一起举行最后的送别仪式,祈求逝者一路走好。
2.祭奠仪式:在坟地或骨灰安放处,举行祭祀、跪拜、献花、烧纸钱等仪式,以示尊敬和纪念。
3.随葬品:一些地区还会将逝者的随身物品或纪念品放入坟墓或骨灰盒中。
七、后事处理1.收祭品:家属收回全部祭品、纸钱等。
2.交付灵位:灵位交付给丧家,将逝者的名字刻在墓碑上或墓地石碑上,以纪念逝者。
八、祭祀与守孝1.祭祀:在逝者去世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七周年等纪念日上,举行祭祀仪式。
2.守孝:亲属期间原则上需要守孝一年,期间禁止打扮得过于靓丽或戴任何装饰品。
以上是中国传统的殡葬礼俗及流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现代化的方式也逐渐被融入其中,以满足人们对逝者仪式的多样化需求。
但传统的殡葬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因为它们代表着尊重逝者和传承家族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丧葬礼仪的名词解释

丧葬礼仪的名词解释伴随着人们的生老病死,丧葬礼仪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丧葬礼仪是指人们为死者举办的一系列仪式和仪式流程的总称,旨在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悼念,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阶级行为。
一、公祭公祭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由政府或相关社会团体组织的隆重纪念逝者的仪式。
公祭以集体行为为基础,赋予了逝者权威和尊严。
公祭在人们的悲痛中,起到了缓解情绪、凝聚民心的作用。
通过公祭,人们可以共同追思,感受到社会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彰显了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
二、告别仪式告别仪式是指亲友、同仁和社会团体组织的隆重而庄重的仪式,目的是送别逝者,表达对其的思念和敬意。
告别仪式通常分为两个环节:告别仪式前的守夜和告别仪式本身。
守夜是亲友和同仁在逝者灵位旁守夜,祭拜和送别逝者。
在守夜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悼念逝者的过往,分享逝者的生活故事,缅怀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守夜过后,告别仪式正式开始。
告别仪式通常包括诵经、致辞、献花、敬烛等环节。
告别仪式的庄重和庄严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最后悼念,也是对逝者生命的一种肯定和回忆。
通过告别仪式,人们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与逝者道别,舒解自己的悲痛。
三、殡仪馆殡仪馆是指专门为接待丧事、处理逝者尸体、举行告别仪式等活动而设立的机构。
在殡仪馆中,逝者的遗体会得到妥善处理,同时为丧家提供安静、整洁的场所举办告别仪式。
殡仪馆的设置和规模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它们设有告别厅、冷藏室、祭扫礼室等功能区域,提供便捷的接待和服务设施,为丧家和前来悼念者提供方便。
殡仪馆的存在使丧家能够更好地组织告别仪式,为亲友提供一个尊重和追思逝者的场所。
它的存在也为逝者家庭提供了安慰和支持,让悼念者能够更好地处理亡者丧事。
四、丧车丧车是指用于将逝者遗体运送到告别仪式现场或安葬地点的专用车辆。
丧车通常由黑色或白色的豪华轿车改装而成,车顶和尾部常常装饰有哀悼标志。
丧车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将逝者的遗体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逝者的身份和尊严。
尽七汉族丧葬风俗

汉族丧葬风俗是指汉族在死亡、埋葬、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对汉族丧葬风俗的介绍:
1. 停尸仪式:在古代,当有人去世后,丧家在其咽气后的三至五日之内必须停尸。
同时为亡者穿上整齐的衣服,将香烛点燃,食品供奉,并安排好丧事活动的进程。
2. 入殓仪式:接下来,丧家会给亡者洗澡更衣,并让他们穿着寿衣入殓。
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在棺材下铺上五谷,如小麦、大豆、玉米、稻谷、高粱等,寓意五谷丰登。
3. 祭奠仪式:祭奠仪式是丧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追思会、祭祀仪式等。
祭奠仪式的意义在于表达对亡者的缅怀和哀思之情。
4. 墓葬仪式:在完成祭奠仪式后,丧家会为亡者举行墓葬仪式,将棺材埋入墓地。
在墓葬过程中,丧家会进行一些特殊仪式,如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以示对亡者的尊重和祈求保佑之意。
此外,汉族丧葬风俗中还有一些其他习俗,如烧纸钱、送灯等。
烧纸钱是汉族丧葬习俗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墓地或家中烧纸钱,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送灯则是将灯笼送到寺庙或家中,为亡者照亮道路,使其平安到达彼岸。
总的来说,汉族丧葬风俗是人们在面对亲人离世时所表现出的悲痛和缅怀之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习俗虽然具有传统性和地域性差异,但都是为了寄托哀思、尊重亡者和祈求保佑之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逐渐被简化或改变,但它们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参考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人。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人死后办丧事的礼仪流程可能因地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殡葬服务礼仪

殡葬服务礼仪
殡葬服务礼仪是指在丧事期间,人们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礼仪原则。
1. 示丧礼仪:家人在公告丧事时,应站在灵堂前,悲痛地向亲友宣告丧事。
亲友收到丧事通知后,需及时前往慰问,表示哀悼之情。
2. 穿着礼仪:亲友参加丧礼时,应穿着合适的服装,避免过于豪华或庄严的装饰。
一般而言,黑色服装是最常见的丧服颜色。
3. 纪念活动礼仪:在追思会或告别仪式上,亲友可以向逝者致以哀悼的祷告或发表悼词。
在进行纪念活动时,要以庄重、肃静的态度参与,不得喧哗或谈笑。
4. 敬奠礼仪:亲友在丧礼上需要向逝者献花或者点燃香烛,以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还可以献上一些逝者喜欢的物品或者写下悼词、挽联。
5. 遵守规矩礼仪:在丧事期间,遵守场所规定和仪式安排,尊重丧家的意愿和安排。
不插手丧事家庭的私事,不随意干涉或批评。
6. 吊唁礼仪:在吊唁时,要遵循先长辈后晚辈、先资深后普通的顺序进行。
表达哀悼时,可以用轻声低语或默默地为逝者祈祷,同时向家属表示慰问和安慰之意。
7. 安葬礼仪:在丧葬仪式上,要注意遵循指定的顺序和要求,尽量保持庄重、肃穆的氛围,遵循葬礼仪式的流程。
在墓地或骨灰安放处,要保持安静,表达对逝者的敬爱。
总之,殡葬服务礼仪是人们对逝者表达敬意和哀思的方式,在丧事期间应该遵循这些礼仪,以表达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和关怀。
石城丧葬礼仪

石城丧葬礼仪
石城丧葬礼仪是当地居民世代相传的一种风俗习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祭奠亡者、慰藉生者,并传承孝道文化。
以下是石城丧葬礼仪的主要流程:
1. 丧葬报丧:家属通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
2. 更衣:将死者的遗体穿上整洁的衣物。
3. 入殓:将死者遗体安放于棺木中。
4. 布置灵堂:家属会为死者设置灵位,摆放照片、香炉等物品。
5. 举行丧事活动:包括诵经、设醮、拜忏等法事,以祈求死者灵魂得到安息。
6. 出殡仪式:死者家属会护送灵柩至墓地,进行安葬。
在整个过程中,家属需要遵循一系列的丧事风俗与禁忌。
此外,石城丧葬礼仪还融合了当地民族、宗教、风俗等多元文化因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丧葬礼程序

中国古代丧葬礼程序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丧期、告别仪式和后丧期。
1.丧期(丧葬期):
o丧家悬挂孝幡:在亲人过世后,丧家会悬挂孝幡,以示家中有人丧失。
o丧服穿戴:丧家成员会穿戴孝服,孝服的颜色和款式有规定,并且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有所不同。
o守灵:去世后,会在家中或者丧志所设守灵。
o停工停业:丧家在亲人丧期内停止工作、停止经营生意。
o禁忌:丧家遵循一些禁忌,如禁止娱乐活动、禁止往来访客等。
2.告别仪式:
o备办灵柩:将亡者遗体安置于棺木中,并准备灵车。
o祭祀仪式:进行祭祀、烧纸扫墓等仪式,以祭奠亡者和祈愿亡者安宁。
o守夜:在告别仪式前,丧家成员会在亡者灵柩前守夜。
3.后丧期:
o安葬:将灵柩运往墓地或者火化,进行安葬或火葬。
o居丧:丧家在亲人告别仪式后继续居丧,时间相对
短暂,期间维持一定的丧制。
o解丧:后丧期结束后,丧家解除丧制,重归正常生活。
这些丧葬礼程序在古代中国常见于封建社会时期,具体的细节和规定会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 虽然生老病死,是我们自然生命的常态。
但我们还是需要懂一些关于丧事的礼仪和禁忌。
以下是爱汇给大家整理的丧事礼仪注意什么, 供大家阅读!丧事礼仪与禁忌(一)死亡和殡葬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
生生死死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一代代衍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人类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是偶然的话,那么,死却是一种必然。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虽然促成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 以下几种:自然死亡:因生理的衰老而发生的生理死亡。
病理死亡:因各种疾病不治造成的死亡。
意外死亡:因受机械、化学、交通事故、天灾、战争等外来因素的伤害造 成的死亡。
推定死亡:因公民长期失踪并超过法定期限,由法院依法确定的死亡。
死亡过程虽然在理论上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 但最终都是以整个机体的 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能恢复的状态才谓之死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应对死者履行"殡"和"葬"的义务。
殡和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所谓"殡"是指悼念逝者的礼仪活动;所谓"葬"则是指人们对遗体 或骨灰所采取的掩埋方式。
殡和葬共同完成了丧事活动的整个过程。
因此,殡葬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悼念方式和处理程序。
(二)殡葬的一般程序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 好丧事并非容易。
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 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丧事礼仪知识-火葬(一)送葬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
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
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 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 托送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葬礼仪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
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
未成年人夭折,不移。
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
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
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
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
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
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
“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
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
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
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
门上贴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
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
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
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
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
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
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
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
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
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
其他人以房份、亲戚的远近,在孝帽的形状、孝衣、扎孝腿的布条颜色上区别。
玄孙可戴红帽,穿红衣。
5、送盘缠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全族的人员到亡人家中,晚辈戴着孝帽,儿子、女儿、、侄女、侄子、孙女孙子穿着孝衣和白鞋,选一人端着馍盘,馍盘中放置一碗数量与死者年龄相同的小扁食;做一个面灯放油点着(前两样用面必须伸手一下取出,不多不少),及一些纸箔;另一个拿着用白纸糊成的盛有折叠纸元宝的钱褡子。
孝子哭着在前,家族人员随后,前行至村外十字路口。
用三角架叉开,挂上箔,放上褡子,三角架下放着面灯、扁食,点火焚烧,选一人呼死者已死去晚辈的名字,“×××给××(称呼)扛褡子”,连喊三声,孝子等人不从原路回家。
即为“送盘缠”。
6、报丧老人断气后,若亡人是妇女,必须向娘家报丧;亡人是男的,向其外祖母家报丧。
由长子戴孝帽、系孝绳,手持哀悼棍前去报丧。
到了目的地,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孝子都要给叩首,叫“跪门”。
一般亲友,派族中人去即可。
至亲要立即带上箔到丧家烧“倒头纸”,痛哭一场就回去,孝家不招待酒饭(现在随后火化)。
7、哭丧老人过世,亲戚得悉,要拿纸及时赶来哭丧,称为烧倒头纸。
不在家的子女接到死讯,首先要哭悼。
然后问明死因,尔后立即回家奔丧,临到家时要痛哭。
出嫁的女儿要一路哭来。
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直至有人多次劝慰才停止。
8、盛殓病故三天后,将棺木放在主房明间的寿凳上。
棺木内提前用黑漆灌底,用松香液或沥青液泼棺内,叫“泼香”(穷人从俭)。
棺底铺褥子,褥子上摆九枚青铜钱,名曰“垫背钱”。
摆法是:头下一枚,两膀下各一枚,腰下一枚,两胯下各一枚,背部下一枚,两脚根下各一枚,使九枚钱成梅花形。
棺内放三个大灰包,小灰包若干,(根据死者年龄定数,一岁一个小灰包)入殓前要给死者洗脸。
(舀一碗清水,用一点棉花,沾水在死者脸上空绕一下,不准把水滴滴在死者脸上)。
尸首入棺前,把袖里放的“打狗饼”扔到屋脊背上。
棺内可放些老人生前喜欢的东西。
盖上棺盖后要刹扣,死者是妇女由娘家长房侄儿刹扣;男的外祖母的长子孙刹扣,刹扣人俗称“三斧头”。
也有在出殡时刹扣的。
9、出殡亡人入殓后,事主请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出殡,不入祖林的要重新选择林地(新挖坑的四角插四个护林旗,上写“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派专人到亲朋家告知殡期,孝子到刹扣方的家族跪告出殡日期,称为报信。
10、殉葬品死者女儿为老人扎纸童男、童女、牛、马、轿、摇钱树等,扎多扎少由女儿的经济情况决定(让死者在阴间享用)。
在出殡的头天晚上,要给有殡葬品“开光”(且针刺破红公鸡鸡冠,用此血点在上述殡葬品的眼上,同时要交代他们听话,好好服侍老人)。
11、灵堂祭奠之前,在灵堂门外搭灵棚,灵棚内设祭桌、供品、香烛。
正中挂个竹帘,中间写上铭旌。
上方有大匾、小匾,两旁有挽联。
殉葬品放在灵棚两侧。
棺前摆放引魂灯(即长明灯)。
白幡、纸箔、阴瓶(内放米饭,用一个小圆厚饼,孝子依次咬去边盖上,并插一双大红筷子)及放置隐身草等物。
祭桌前铺席,供亲友吊唁跪拜用。
12、辞灵与家祭安葬的头天晚上,孝家在灵堂内向死者行大礼。
先男后女,尔后是近房族人,行礼一般是“三揖九叩”,也有的行“二十四拜”大礼的,谓之“辞灵”。
葬日早晨,上述人再行礼一次,谓之“家祭”。
13、吊唁出殡的当天上午,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女的死后,其娘家人抬着吊唁盒子,盒子内盛供菜、果品,不办盒子的可以临时“转供”(即花钱让厨房做供菜)花钱“叫响”(请鼓乐)。
祭奠仪式非常隆重,有送花圈的、送挽幛的。
对吊唁的亲朋好友,都赠白布,叫“破孝”,并设宴酬谢。
14、氵戽汤(或称为点汤)葬日中午,孝子、家属、族人、亲友到村外土帝庙祭神(多数在岔路口进行)。
乐队奏乐,一路哭泣。
族人抬着一桶稀面水在前面引导,边走边舀面水沿路泼洒。
围土地庙转三圈,然后孝子在庙前叩头,俗称“氵戽汤”,亦叫“扬丧”。
15、发引(出棺)棺离开灵堂前,孝家就地大哭一阵后,然后起棺,吹鼓手在前吹打开门唢呐曲调作为引路,其它陪葬物品先行。
灵棚拆后,要在原灵棚四角浇引角水(发酵面水),取以后发家意。
16、路祭将灵柩抬至门外路上。
孝子、家属、族人、亲戚依次行礼,向死者告别。
祭毕,孝子摔破老盆。
长子孙挑白幡在前,孝子弯身曲背,手持哀棍在棺前一步步哭向坟地。
遇到桥,孝子要喊:“XX过桥!”当灵柩到坟地地头时,抬棺的人要一遛小跑进坟地,叫“百步抢吉地”。
所有亲友陪送到坟地,其他女眷在地头等着。
17、安葬灵柩抬到坟地,孝子在墓前跪送。
棺下葬后,哀棍放在棺后,棺上放一撕开四角的席,席上放着铭旌、弓箭和写着“生安亡稳”和敕令的小瓦。
由破土者掩上三锨土,送葬的壮汉接过掀上土。
孝子绕坟穴转三周,边走边向棺木撒土(有的也撒五谷杂粮),抬扛人筑坟,并焚烧殉葬品,烧四邻纸。
孝子揣上几个馍头,换鞋,撕开孝帽、孝衣,后兜一把土回家,放在粮折里头,其他穿孝的人也要撕开帽子、孝衣。
18、圆坟安葬时,坟墓筑得小而不规格。
第三天的早晨,男孝子和近房的族人携带工具到坟茔。
将新坟筑得大而圆。
早饭后女孝子、女儿去烧纸。
三年内不得添土。
(现如今改为当天圆坟)19、谢金子(俗称“谢吊”)老人埋葬后的第三天,孝子拿着礼簿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登门叩头,表示谢意,叫“谢金子”,不准漏掉一家,俗话说:“宁漏一村,不漏一家。
”20、烧纸“五期”(七天为一期)、“百天”、周年,儿女三次上坟烧纸。
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春节都要坟前烧纸(每次要提前几天,俗话说烧缺不烧多)。
有的地方有儿子的,就不叫女儿来烧。
孝子百日不理发,三年内不贴红色春联(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贴蓝色春联,第三年贴黄色春联)。
叩拜礼仪叩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留至今的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
现在,这种礼仪还在行使。
不过,行使这种礼仪只有在祭祀、拜奠、拜寿、拜年等场合使用,其他场合是不随便使用的。
这种礼仪,主要是两个动作:磕头和作辑。
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
每磕一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
一般是“人三鬼四”,即是对活人磕三个头,对死人或神灵磕四个头。
揖礼:称为作揖。
行礼人站立,脚呈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
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节靠拢,从膝下前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
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再双手分开呈自然状。
如此反复,可行多次。
一般揖礼随拜式不同而次数不同。
叩拜礼仪,叩,即是磕头;拜,即是作揖。
根据磕头和作揖的次数,分为三揖五叩、三揖九叩、九揖九叩、九揖十八叩、二十四拜大礼等。
现介绍如下:一、两揖四叩行礼人就位,揖、叩、叩、叩、叩、揖;移灵前,哀(一般客人行礼即可,不要哀)。
二、三揖五叩(俗称“抢奠”)行礼人就位,拜,拱手,跪于灵案前凳上(上奠)。
由执事甲把供品传递给执事乙,叩。
退回原位,拜,叩,叩,叩,叩,拜。
如果同祭者中有比上奠者辈长位尊者,上奠者上奠前要回头拜,以示尊敬。
三、三揖九叩行礼者人就位。
拜,叩,叩,叩,叩,兴,平身,移盥洗处。
盥洗后移香案前,跪。
由执事甲把供品一一递给行礼者,称为上香。
行礼者接过,双手平端由下——与胸口平——往上与双眉平,稍停,往下放至与胸口平,后往左递给执事乙。
每次都是如此。
叩,平身,称步复就位。
拜,叩,叩,叩,叩,兴,拜,移灵前,哀(不哀者可斜退一步,等待孝家回礼)。
四、二十四拜行礼者人就位。
拜,叩,平身,移盥洗处。
盥洗后移香案前,跪。
上香;献爵;献面食,留箸;献羹汤,去箸;献铭宝。
叩,平身。
移原复就位处,拜,叩,平身;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
再右跨一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
移步东阶,拜,叩,平身;再向前跨步,拜,叩,平身,移步至灵前,拜,叩,平身。
移步至西阶,拜,叩,平身;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
右跨一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
再复就位,拜,叩,平身,拜。
至灵前,哀。
五、二十四拜(又一种)行礼者就位,拜,拜,拜;前进到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盥洗处。
盥洗后移香案前,跪。
破贡(由传递人甲将香案上的供品递给行礼者。
行礼人接供品后,双手平端由下——与胸口平——往上到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
每次都是如此)。
起立,往右后方退一步,拜,拜,拜;前进一步,拜,拜,拜,再前进一步,拜,拜,拜;往左跨一步至灵前,跪,叩,平身,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再后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至就位处,拜,拜,拜;进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