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

合集下载

出殡奠礼仪式流程

出殡奠礼仪式流程

出殡奠礼仪式流程一、悼词宣读出殡奠礼仪式开始时,第一步是宣读悼词。

悼词通常由家属或主持人代表宣读,其内容通常包括对逝者的回忆和怀念,对逝者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家属的慰藉和鼓励。

悼词的宣读通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二、进殡礼仪进殡礼仪是出殡奠礼仪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常是亲友和家属在灵柩前排成队列,表达对逝者的最后告别和送行。

在进殡礼仪中,亲友和家属通常会向逝者献上花圈或花束,表示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此外,亲友和家属还可以向逝者行鞠躬礼,以示尊敬和悼念。

三、缅怀仪式缅怀仪式是出殡奠礼仪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是在进殡礼仪结束后进行。

在缅怀仪式中,亲友和家属可以共同祈祷,默哀或献上献花等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

缅怀仪式通常在庄严肃穆的音乐和氛围中进行,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思。

四、火化仪式火化仪式是出殡奠礼仪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是在缅怀仪式结束后进行。

在火化仪式中,逝者的遗体被送入火炉,经过火化后转化为骨灰,最终将骨灰放入骨灰盒或骨灰瓮中保存。

火化仪式通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以表达对逝者的最后致敬和悼念。

五、安葬仪式安葬仪式是出殡奠礼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是在火化仪式结束后进行。

在安葬仪式中,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墓地或骨灰安息处,家属和亲友可以在安葬仪式中为逝者祈福、献花或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安葬仪式通常在精心布置的场地中进行,以表达对逝者的永恒怀念和祝福。

总结出殡奠礼仪式是一种尊重和悼念逝者的仪式,通过宣读悼词、进殡礼仪、缅怀仪式、火化仪式和安葬仪式等环节,为逝者送行和致敬,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平安与幸福。

出殡奠礼仪式是一种传统的礼仪活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宗教色彩,它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悼念和纪念,也是对生者的思考和警示,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在有生之年好好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愿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珍惜亲情,珍惜生命。

传统中国的丧葬礼仪与习俗

传统中国的丧葬礼仪与习俗

传统中国的丧葬礼仪与习俗传统中国的丧葬礼仪与习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国丧葬礼仪与习俗的起源、重要环节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一、丧葬礼仪的起源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人类对死亡的认知。

古代中国人相信死后有后世子孙来世报答,因此重视丧葬礼仪以及祭祀。

传统的丧葬礼仪和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二、重要环节1. 家属通知和公告当一位亲人去世后,家属需要通知亲友以及邻里社区。

这通常通过电话、传真或者现在的社交媒体进行。

此外,家族还会发布公告,以便更多人了解丧事并前来吊唁。

2. 遣送灵柩在传统中国,遣送灵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家属和亲友会将灵柩从丧家经过,在路途中往往有一些仪式和节目。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向亲友和邻里展示对亡者的尊重和怀念。

3. 家居清理在丧葬前,家居需要进行清理。

这是为了迎接前来吊唁的亲友,并为灵柩的临时存放做准备。

清理工作包括整理家居摆设、打扫卫生和摆放神灵牌位等。

4. 追思祭祀在告别灵柩之后,亲友们会进行悼念和追思祭祀。

追思祭祀是表达对亡者尊敬和怀念的一种方式,常常以祭祀仪式的形式进行。

家属和亲友会安置神灵牌位,并进行祭拜和燃香祷告,以表示对亡者的敬意。

5. 埋葬和后事传统的中国丧葬礼仪中,埋葬是最后一个环节。

家族会选择合适的墓地,并进行土葬或者火化。

同时,还会安置墓碑和墓志铭,以便子孙后代纪念。

此后,家属和亲友会进行饭食供奉和探墓活动,以纪念逝者。

三、对人们的影响1. 社会团结丧葬礼仪和习俗的实行促进了家族和社区的团结。

在丧亲之时,家族成员通常会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丧葬事宜。

同时,亲友和邻里社区也会前来慰问和帮助。

这种团结有助于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2. 传承尊敬和教育价值观丧葬礼仪和习俗承载着对亡者的尊敬和怀念。

通过参与这些仪式,人们能够感受到家族、亲友和社区对逝者的重视。

同时,丧葬礼仪也有助于教育人们尊重生命、关爱亲人,并反思人生的意义。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

殡葬礼俗及流程范文一、丧家接受各种祭奠品,包括纸钱、祭品等。

二、守灵1.丧家在家中上香,设有照片或遗像供奉,常常配有鲜花。

2.丧家供奉白米、水果、点心等食品,为逝者的亡灵提供食物。

3.丧家上香、焚烧纸钱,以求逝者得到超度。

三、殡仪馆入殓1.逝者遗体送到殡仪馆,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洗净,穿上整齐的寿衣。

2.常常由丧家亲属陪同坐在逝者遗体旁守灵,焚烧纸钱以供奉逝者。

3.通常,在逝者迎殡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进行火化。

四、迎灵1.灵堂准备:家中悬挂白纸或吊挂白布,设有逝者的照片或遗像,并供奉鲜花与点心。

2.亲友吊唁:亲友到灵堂吊唁,向丧家表达哀悼之情,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回忆。

五、出殡1.声挽歌舞:在出殡时,由一些专业的哀歌舞队在前引路。

2.仪仗队:由一些戴着白纸帽子、身穿白色斗篷的人组成,簇拥搬运灵柩的车队前进。

六、丧葬1.灵柩安放:将灵柩安放在丧车上,由家属和亲友一起举行最后的送别仪式,祈求逝者一路走好。

2.祭奠仪式:在坟地或骨灰安放处,举行祭祀、跪拜、献花、烧纸钱等仪式,以示尊敬和纪念。

3.随葬品:一些地区还会将逝者的随身物品或纪念品放入坟墓或骨灰盒中。

七、后事处理1.收祭品:家属收回全部祭品、纸钱等。

2.交付灵位:灵位交付给丧家,将逝者的名字刻在墓碑上或墓地石碑上,以纪念逝者。

八、祭祀与守孝1.祭祀:在逝者去世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七周年等纪念日上,举行祭祀仪式。

2.守孝:亲属期间原则上需要守孝一年,期间禁止打扮得过于靓丽或戴任何装饰品。

以上是中国传统的殡葬礼俗及流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现代化的方式也逐渐被融入其中,以满足人们对逝者仪式的多样化需求。

但传统的殡葬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因为它们代表着尊重逝者和传承家族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虽然生老病死,是我们自然生命的常态。

但我们还是需要懂一些关于丧事的礼仪和禁忌。

以下是爱汇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丧事礼仪注意什么,供大家阅读!丧事礼仪与禁忌(一)死亡和殡葬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

生生死死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一代代衍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人类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是偶然的话,那么,死却是一种必然。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虽然促成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自然死亡:因生理的衰老而发生的生理死亡。

病理死亡:因各种疾病不治造成的死亡。

意外死亡:因受机械、化学、交通事故、天灾、战争等外来因素的伤害造成的死亡。

推定死亡:因公民长期失踪并超过法定期限,由法院依法确定的死亡。

死亡过程虽然在理论上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但最终都是以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能恢复的状态才谓之死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应对死者履行"殡"和"葬"的义务。

殡和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谓"殡"是指悼念逝者的礼仪活动;所谓"葬"则是指人们对遗体或骨灰所采取的掩埋方式。

殡和葬共同完成了丧事活动的整个过程。

因此,殡葬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悼念方式和处理程序。

(二)殡葬的一般程序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好丧事并非容易。

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丧事礼仪知识-火葬(一)送葬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

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

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托送葬。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现在新丧大多以三天为期,下面按时间先后,详列各项事宜。

第一节:第一天一、穿寿衣人病危时,绝气之前,先穿寿衣。

夫妇先亡一方的,穿寿衣为单数;夫妇双亡的,穿寿衣为双数。

两头见棉,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二、烧背褡先人在灵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儿女把事先准备好的背褡搭在门槛上(背褡内装纸钱元宝),点火烧之。

同时念叨:金童玉女,前来背褡,西去路上,好生伺候。

并呼唤亡人(爹、娘)看好钱褡,该用就用,该花就花,千万不要委屈自己。

一路走好,仙界去安家。

待烧完背褡后方可举哀痛哭。

三、丢噙口钱噙口钱是一枚青铜钱,由长子丢入死者口内,为“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

四、放饼子和麸子亡人已逝,包一包麸子和一包小圆饼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

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

”使死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五、系绊脚绳人死后停尸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捆住两脚,以防炸尸。

到辞灵或入殓时,再解开去掉。

六、盖蒙脸纸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从头部向下盖。

因死后脸色难看,以免亲人伤心或害怕。

七、放隐身草隐身草就是一把谷草,呈三角形放在灵床前面。

八、烧倒头纸意为给死者送钱,亲人痛哭一场。

九、做倒头面做一碗面条,放在棺头前面,叫倒头面,斜插一双筷子,备死者食用。

十、点长明灯在棺材前面放一盏油灯,为死者照路,从点上一直到油尽自灭,不能添油。

十一、挂衣服在堂屋北墙立一把扫帚,把死者生前穿的一件衣服挂在扫帚上,下葬时烧掉。

十二、放粮食棺后放一袋粮食,敞开袋口,斜靠棺上,抬棺时使粮食自然倾洒,向前洒得越长越好。

十三、剪岁数纸按死者岁数,有多少岁就剪多少对,用死者拐棍挂在胡同口,男左女右,以示家中亡人,街坊邻居前来吊纸。

第二天晚上辞灵时烧掉,换上一方形白布。

十四、做孝服孝家主要成员,用麻系腰,戴孝帽,系孝带。

十五、搭灵棚在灵堂门外搭灵棚,设香案,摆祭品,立牌位。

正中间挂竹帘,安放遗像,像下用白纸写一大“奠”字,像侧写丧联。

殡葬服务礼仪

殡葬服务礼仪

殡葬服务礼仪
殡葬服务礼仪是指在丧事期间,人们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礼仪原则。

1. 示丧礼仪:家人在公告丧事时,应站在灵堂前,悲痛地向亲友宣告丧事。

亲友收到丧事通知后,需及时前往慰问,表示哀悼之情。

2. 穿着礼仪:亲友参加丧礼时,应穿着合适的服装,避免过于豪华或庄严的装饰。

一般而言,黑色服装是最常见的丧服颜色。

3. 纪念活动礼仪:在追思会或告别仪式上,亲友可以向逝者致以哀悼的祷告或发表悼词。

在进行纪念活动时,要以庄重、肃静的态度参与,不得喧哗或谈笑。

4. 敬奠礼仪:亲友在丧礼上需要向逝者献花或者点燃香烛,以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还可以献上一些逝者喜欢的物品或者写下悼词、挽联。

5. 遵守规矩礼仪:在丧事期间,遵守场所规定和仪式安排,尊重丧家的意愿和安排。

不插手丧事家庭的私事,不随意干涉或批评。

6. 吊唁礼仪:在吊唁时,要遵循先长辈后晚辈、先资深后普通的顺序进行。

表达哀悼时,可以用轻声低语或默默地为逝者祈祷,同时向家属表示慰问和安慰之意。

7. 安葬礼仪:在丧葬仪式上,要注意遵循指定的顺序和要求,尽量保持庄重、肃穆的氛围,遵循葬礼仪式的流程。

在墓地或骨灰安放处,要保持安静,表达对逝者的敬爱。

总之,殡葬服务礼仪是人们对逝者表达敬意和哀思的方式,在丧事期间应该遵循这些礼仪,以表达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和关怀。

传统丧葬礼俗

传统丧葬礼俗

传统丧葬礼俗丧葬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

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参加丧事礼仪_丧事礼仪与禁忌

参加丧事礼仪_丧事礼仪与禁忌

参加丧事礼仪_丧事礼仪与禁忌生老病死,这本就是人生的常态,那么要去参加丧事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加丧事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参加丧事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把对亡者处理当作极为庄严的事情。

亲友逝世了,我们通常都要到殡仪馆向其遗体告别,参加其葬礼或吊唁活动。

这种场合气氛肃穆,由于亲人去世,丧者家属情绪都比较哀伤。

为了体现自己对死者的尊重和对丧家的同情,参加丧礼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悲伤的情绪。

不能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更不能露出厌烦的神情甚或笑容。

着深色服装(或白色上衣深色裙裤)。

切忌穿得大花大绿;衣袖上要戴上黑纱,也可在胸前佩上白花。

不可昂首阔步,而应微微低头,缓步慢行。

讲话时发音要低调,不能有怪腔。

不可与参加丧礼的人交头接耳,议论其他事情,甚至谈笑风生;更不可结群吵闹,嬉戏追逐。

坚持参加到底,不中途退出。

对死者的家属进行劝慰,用温情关切的语言劝其节哀振作精神。

冷漠处之或哑口无言都是不适宜的。

祭扫的礼仪祭奠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纪念形式。

一般可分两类:家庭祭奠和第1页共9页扫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

通常是面对遗像,占燃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秋节或春节举行。

祭扫先人墓地,一般有以下几项内容:馨香三炷,鞠躬悼念,寄托哀思。

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多以三鞠躬代替。

整修陵墓。

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

由于平时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墓道或坟头自然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培高。

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使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

有的还可植树以作纪念。

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并打扫、清理坟墓周围环境。

亲友骨灰寄放在殡仪馆的,可献上微型花圈或绢花束,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

丧事礼仪与禁忌(一)死亡禁忌死亡是自然规律,然而人们却极力回避,原因是死亡毕竟是凶祸灾难,对人们来说接触甚或听说死亡之事都是不吉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族人民的丧葬礼仪
陕西志丹丧葬礼仪
蒙古族丧葬礼仪
瑶族民间丧葬礼仪

出殡前的情形
瑶族民间丧葬礼仪
客家族丧葬礼仪

放河灯
彝族丧葬礼仪

彝族
苗族丧葬礼仪
蒙古族丧葬礼仪
东乡族丧葬礼仪
侗族丧葬礼仪

有土葬,火葬。悬葬
土家族丧葬礼仪
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
高山族丧葬礼仪

高山族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8 船葬 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 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 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 史称“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 间。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 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盖作半圆形,内部 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 “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 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 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 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 板为盖。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5 塔葬 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 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译自梵 文St□pa或巴利文th□po。塔葬法有三: 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②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在被称为 “灵塔”的“塔瓶”之内。 ③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在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 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 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 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 柔软如生。

(5)送汤 当地叫“泼汤”。临沭地方人死之后, 一般三日而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 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 送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男由长子带领;女由 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 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 不孝。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 要行跪礼吊祭,丧家儿女们陪祭。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3 水葬 葬式之一。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实行这种葬法。西藏地区的藏族多数实行天葬,唯凶亡者和 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另一些地区的藏族因地处草原, 缺乏燃料,除农奴主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也行水葬。水葬有 固定的场地,多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请□嘛念经,由司 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 巨石沉水。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 半数交地方封建政权,半数交寺庙。由于治丧待客花费大,许 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甚至破产。
(8)辞灵
殡日午后,将死者灵魂自家中送 走的一道仪式。由丧家孝男孝女同吊客一同 进行。(9)送盘缠 这是活人为死人即将归 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送上吃、穿、花、用 等物。这些用物除了烧纸之外,就是纸扎的 牛、马、轿、车及金库、银库、童男童女等。 随同祭奠仪式一并烧之,礼即告成。

(10)出殡 辞完灵,送完盘缠之后,紧接着就是出 殡,当地又叫“拉棺”。拉棺仪式与辞灵、送盘缠 仪式相比反倒简单。接棺前,孝子们先要跪拜放棺 材的木架或拉棺材的车辆,叫做“拜架子”或“拜 车”,以祈求死者归茔的路上平安。此后即将棺材 抬出院外的路上,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在棺材起 行的一霎那,主事者将“老盆”放在长子头上绕一 圈摔碎,谓之“摔老盆”。然后由庄邻们组成的杠 子队抬棺入墓,或由汽车、拖拉机拉棺入墓。这时 帮忙的庄邻则分别拿着镢、锨、小车等用具,去坟 地为死者添土埋坟。出殡时,孝男们及主要男性亲 属应送到墓地,直到棺材入土仪式完成方回。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7 树葬 葬式之一。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 架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 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 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魏书?失韦传》、《北史?契丹 传》、《龙沙纪略》等史籍对此均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赫哲族猎人行猎 而死,即就地取树干制成圆木棺,在四棵位置成方形的大树树杈上架以 横木,上铺树枝,将死者木棺置其上。西藏珞巴族用树枝、竹子、芭蕉 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鄂伦春族过去将死者 棺材置于离地面约 2米高的树桩上。对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 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 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 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居生活。
(4)着孝
孝布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 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 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 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儿媳披发,顶 褡头,束腰绳,穿草鞋。女儿戴孝同儿媳。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吊 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 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 律戴平角孝帽。
(6)报丧
此地叫“对信”。出殡前一日早, 主事人把应前来参加吊丧亲戚的名单,分路 排好,由数人分头通知各地亲戚,对信的人 手持白布条,向每一亲戚说明死者姓名、接 待吊客的时间,出殡的日期。亲戚按通知前 往吊丧,俗称“吊纸”.
(7)请灵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 出殡的前一日晚应对先死者举行请灵仪式。 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再写一张请灵文, 孝子们到巷口或郊外,主事人念完请灵文, 焚烧了,行礼毕返家。即将死者之灵请回家。 先死者便与后死者在家共席享祭。这也是丧 家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 殡日早天明时,再将先逝者的灵魂送走,曰 “送灵”。因为后死者随之也要归茔。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2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 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龙虎山悬棺崖葬,其为古越文化的遗迹, 亦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崖葬。近期,关注龙虎山微博,有机会亲临龙虎 山,探寻绝密悬棺之谜。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 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 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 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 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 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 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 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 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6 土葬 葬式之一。是世界上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 “埋葬”。研究者认为,这种葬式是人类有了原始宗教观念的 一种表现。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 成员合葬的。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家族(宗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一般 均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 至还有以人殉葬的。最早的土葬多在人类居住的洞穴内外地表 搁置死者,然后垒以土石,或掘一浅坑埋葬。随着社会的发展, 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4 火葬 葬式之一。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氐羌人就行火葬。《太平御览》卷 七引《庄子》佚文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这与其所从事的 游牧经济生活有关。至今,四川茂汶以北地区的羌族仍行火葬。 在族源上与古羌人有关的藏、□、纳西、拉祜、哈尼、普米、 怒等族在历史上也行火葬,现在仍有部分地区保持此种习俗。 在西藏,活佛、上层□嘛和部落头人死后行火葬。因民族和地 区不同,火葬的仪式和方法也不尽一致。四川、云南大小凉山 □族火葬时,凶死者骨灰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用土稍 加掩盖。拉祜族火葬时,将死者及其生前使用的生产、生活用 具一起火化。普米族则先将尸体放进四方形棺中抬到火葬场, 用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 收骨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 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 身边,否则为不孝。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 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凡重要的亲戚应 当多次探望病人。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 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3)弥留之际与 初亡时的处置 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 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气断,全家举哀。入敛时, 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 “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 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一 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 “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 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 岁相等。
中国 丧葬礼仪
八大丧葬方式
各族人民的丧葬礼仪 一般丧葬流程和事项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1 天葬 中国藏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至今仍保留。亦称“鸟 葬”。葬前,将死者放在屋内角落处停一至数日,请□嘛念经一 次。葬时,尸体忌从房门抬出,只能从窗口运出; 如住楼上, 可用绳索吊下。 天葬是习惯形成的。专司天葬者将尸体用畜驮 或背扛方式,运至天葬场。碎尸时,焚柏枝,烟缕升起,群鹰 趋烟而至争相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送葬亲友 则将其焚化。死者用过的器物和穿戴, 归司天葬人所得。 □ 嘛教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的“舍身救虎”精神, 死者的灵魂也可以随鹰升天,得到来世的幸福。除藏族外,中 国的部分裕固族和少数门巴族也行此种葬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