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习俗

合集下载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

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孝布白色,。

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

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

女儿戴孝同儿媳。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

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5)送汤当地叫“泼汤”。

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

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
摘要:
一、安徽农村丧葬风俗概述
二、丧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仪式
三、丧葬习俗的变迁与影响
四、丧葬改革的探讨与建议
正文:
【一、安徽农村丧葬风俗概述】
安徽农村的丧葬风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俗内容。

从死者去世到葬礼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环节都充满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者的慰藉。

【二、丧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仪式】
1.布置灵堂:死者家中会布置灵堂,挂上挽联,摆放逝者生前的照片和香炉、鲜花等。

2.更衣:将逝者的遗体穿上整洁的寿衣,寓意逝者走向新的旅程。

3.入殓:逝者家属会请来道士念经祈祷,举行入殓仪式,将逝者遗体放入棺木。

4.吊唁:亲朋好友会前来吊唁,送上挽联、花圈等礼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5.出殡:出殡日是逝者家属和亲友们共同悲伤的日子,出殡队伍会抬着棺木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6.下葬或火化:举行下葬或火化仪式,标志着逝者正式与世长辞。

【三、丧葬习俗的变迁与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丧葬习俗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丧葬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者的慰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铺张浪费、迷信活动等。

【四、丧葬改革的探讨与建议】
1.倡导简约丧葬:提倡丧事从简,减少铺张浪费,让丧葬更加环保、经济。

2.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改革宣传,提高群众对新型丧葬方式的接受度,如生态葬、骨灰海葬等。

3.完善殡葬服务:提高殡葬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丧葬需求,提供专业、人性化的殡葬服务。

4.倡导文明祭祀:推广文明祭祀方式,如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等,摒弃迷信活动,树立新时代丧葬观念。

农村办丧事的流程

农村办丧事的流程

农村办丧事的流程
农村办丧事流程在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家庭宣告丧事:当有人去世时,家庭会向亲友和邻里宣告
丧事,通常通过让家人和亲友口头传达或发放丧事通知。

2.按地方习俗布置丧宅:在农村,一般会在家中或室外搭建
丧宅或临时丧棚,以供亲友前来吊唁和举办丧礼。

丧宅的布置和规模可能因地区和家庭而有所不同,通常会摆放神像、照片、灵位等,并陈设鲜花、纸钱等物品。

3.吊唁和追思:亲友和邻里会前来吊唁和慰问家属,表达对
逝者的哀思和安慰。

他们可以献花、烧纸钱、祭拜、默哀等,同时与家属交流分享对逝者的回忆和故事。

4.规划葬礼和告别仪式:家庭会根据传统和习俗规划葬礼和
告别仪式的时间和地点。

这通常包括安排丧葬的细节,如购买棺木、选定墓地、准备祭品等。

5.丧礼仪式:葬礼当天,家人和亲友会聚集在丧宅或告别场
所,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祈祷。

仪式可能包括宗教仪式、祭拜、朗诵经文、送别和守夜等。

6.送往墓地:葬礼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会将灵柩或骨灰盒送
至墓地,并进行告别。

在农村,常见的葬式方式包括土葬和火葬,根据当地习俗和信仰进行选择。

7.丧期和祭祀:丧期通常会设立一段时间,家属和亲友会持
续对逝者祭祀和悼念。

在丧期内,家属可能会组织朝拜、
纪念仪式等活动。

请注意,农村办丧事的流程和细节可能会因地域、家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要的是尊重和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家族成员、长辈和涉及的宗教/宗教领袖进行协商和指导。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

安徽农村丧葬风俗安徽是中国的农村大省,农村丧葬风俗是农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安徽农村丧葬风俗的一些内容,供参考。

一、尊重和祭祀先人是传承的重要环节在安徽农村,尊重和祭祀先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具有力量,需要得到敬畏和祭祀。

因此,安徽农村在丧葬风俗中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

二、丧事期间的禁忌和礼仪在安徽农村,丧事期间有很多禁忌和礼仪。

在丧家,人们必须戴孝,穿孝服,丧事期间不能举行婚丧嫁娶、祭祀、醉酒、吃肉等活动。

此外,在安徽农村,人们还会为亡者烧纸钱、供奉水果、烛花和食物,以示对亡者的尊敬和怀念。

三、丧葬仪式在安徽农村,丧葬仪式通常包括告别仪式、送葬仪式和安葬仪式。

告别仪式通常在亡者家中或者临时搭建的丧棚中举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送别亡者,表达对亡者的哀思和怀念。

送葬仪式是将亡者的遗体从告别地送到安葬地的仪式,有时会伴随着舞狮、放鞭炮等。

安葬仪式是将亡者的遗体埋葬在坟墓中的仪式,通常会有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前往墓地,进行祭奠和扫墓。

四、寿衣和陪葬品在安徽农村,人们通常会给亡者穿上寿衣。

寿衣是一种纯白色的丧服,代表纯洁和尊严。

此外,陪葬品也是农村丧葬风俗的一部分。

陪葬品通常是一些亡者生前常用的物品,比如衣物、鞋帽、食物等,以供亡者在阴间使用。

五、祭祀和纪念活动除了丧葬仪式外,安徽农村还有一些祭祀和纪念活动。

比如,每年清明节时,家人会前往墓地扫墓、祭拜亡者,祈求亡者在阴间安宁。

此外,人们还会在亡者的忌日举行祭祀仪式,烧纸钱、供奉食物和烛花,表达对亡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六、尊重家族和乡土文化在安徽农村,丧葬风俗也体现了对家族和乡土文化的尊重。

农民在丧葬仪式中会邀请家族的长辈担任重要的角色,比如主持仪式、挂红布等。

此外,农村丧葬风俗中还融入了一些乡土文化元素,比如民俗舞蹈、传统音乐等,使整个仪式更加庄重和独特。

总之,安徽农村的丧葬风俗中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色,体现了对祖先和亡者的尊重和怀念。

农村丧葬100日之期

农村丧葬100日之期

农村丧葬100日之期
百日是传统殡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很多当代年轻人对于这个习俗不是很清楚。

意思是人去世百日需要亲人前去祭奠,又称百日祭。

人死后或安葬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

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

1、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

2、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

3、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文称“过百日”。

也是例祭日之一。

这天死者的一般亲戚不来,但死者的亲属及近亲中的晚辈如侄儿、外甥、已出嫁的女儿等必须上坟祭祀。

最新农村丧葬习俗

最新农村丧葬习俗

农村丧葬习俗1武绍智收集234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

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5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

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6吃有穿。

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3.6斤、6.6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烧78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9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

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10一、入棺11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中,下垫白布,上盖12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1314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1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1516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17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18向往丢出。

19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20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

左右和底数量一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2122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23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24二、领地25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26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

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2728三、编扎2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2930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农村丧葬习俗

农村丧葬习俗

农村丧葬习俗农村丧葬习俗武绍智收集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

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

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吃有穿。

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3.6斤、6.6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烧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

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一、入棺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中,下垫白布,上盖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向往丢出。

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

左右和底数量一- 1 -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二、领地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

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三、编扎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四、做法事做法事前要扎好孝房,孝房扎好后,按孝家的要求,有的做三晚法事,有的还要念经,也是三晚上,如两样都做就是六晚上,有的要搭架子、点天灯,点天灯也要按老人的岁数,有一岁点一盏,另加三盏。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农村丧葬白事的流程相对比较繁琐,一般会持续三天,以下是具体的
流程。

第一天:
2.燃放鞭炮:为了通知地方上的亲朋好友,告知他们家中发生了丧事,会在家中燃放一些鞭炮。

3.筹备祭奠物品:家中要准备香烛祭祀用品以及一些纸钱纸财,用于
丧礼期间的祭拜仪式。

4.杀猪宰羊:在农村丧葬习俗中,会杀猪宰羊,用于丧礼时的宴请亲
朋好友。

第二天:
1.亲友前来吊唁:亲朋好友会前来家中吊唁,参加追悼会,向家属表
示慰问和哀悼,并给予一定的慰问金或物品。

2.准备宴席:家中要准备大量的食物,包括米饭、菜肴、酒水等,用
于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

3.将逝者遗体送至殡仪馆:一般家中没有合适的场所进行丧礼,则会
将逝者的遗体送至殡仪馆,进行后期的防腐处理和整容工作。

第三天:
1.追悼会:将逝者的遗体从殡仪馆抬回家中,开始进行丧服仪式,亲
朋好友们穿上纯白色的丧服,逐一向逝者告别。

家属会守灵并祭奠逝者。

2.土葬:在农村丧葬白事中,一般会选择土葬的方式,将逝者的遗体送至墓地进行安葬,预留好坟头,并祭拜先祖。

3.撤销丧礼:丧礼结束后,家中丧事就会撤销,撤销丧礼时要烧纸钱纸财,代表了逝者的后续祭祀仪式。

以上所述是农村丧葬白事的基本流程,实际上还会根据地域和家庭情况有所不同。

同时,在丧礼期间,亲友会在家中为逝者祈福,并进行一些宗教仪式。

无论何种形式,丧葬白事都是表达家属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悼之情的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丧葬习俗
武绍智收集
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

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

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吃有穿。

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3.6斤、6.6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烧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

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
一、入棺
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
- 1 -
中,下垫白布,上盖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向往丢出。

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

左右和底数量一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
- 2 -
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二、领地
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

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三、编扎
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四、做法事
做法事前要扎好孝房,孝房扎好后,按孝家的要求,有的做三晚法事,有的还要念经,也是三晚上,如两样都做就是六
- 3 -
晚上,有的要搭架子、点天灯,点天灯也要按老人的岁数,有一岁点一盏,另加三盏。

棺材头上,放一只斗一只半升,装满粮食,点一照七星灯,棺材下面,放七盏灯,都要用香油,也有用腊烛代替的。

如果做三晚上,叫跑五方一晚上、绕棺一晚上、撒花一晚上,孝男孝女按先生的安排,跪于棺前,先生念经书,喊跪就跪,喊起就起,献酒献茶扣手。

五、出殡
出棺的日子定下后,头天自亲要来上祭,上祭一般是姑娘家、儿媳的后家,儿女多的祭多,儿女少的祭少。

上祭的人家,根据本人情况,有抬猪、拉羊的,有抬一块肉、粮食、祭张、花圈、金山、银山要备齐全。

请起人抬起,吹吹打打到孝家,孝家见有人来上祭了,要去迎接,迎接的时候孝男、孝女要男左女右跪着迎接,上祭方看到此情要把孝男孝女拉起来,念,
- 4 -
起了起了,以示吉利。

六、出纸
出纸是根据时间,把打好的钱,用簸箕装好,由孝子顶着,到选好的地点,栽好杆子,把钱挂在树上。

先生念经书,孝男孝女跪地,念完后回家。

七、出棺
出棺时,要起棺,起棺就是从原放棺材的地方把棺材起出来另放一个地方。

孝子按照先生的安排,请点祖官点祖,点完祖后要引钉、引钉要请族宗长老用一块布(男的,请叔、伯,又的请妇舅舅),用把斧头孝子跪地,长老从棺材四方敲棺喊引钉了,孝子要喊爹(妈)躲钉了。

出棺前孝子要到棺材边吃饭,按古时要求要跪着吃。

另外姑娘要喂马、给佣人交代,告诉佣人,要听亡人的话,扶侍好亡人。

出棺时,用一人扛着风
- 5 -
花雪柳,提着供品上前开路,一边走一边花买路钱,走出一定路程孝子搭了三孔桥后,抛掉哭丧棒,丢了草鞋。

八、下葬
出棺到达坟地,开井人开好井,到了吉时,先生把坐马、佣人烧在井内,然后画好八卦,把采棺鸡丢入井内,让它吃八卦米,看它先吃哪个字,如鸡吃遍井里的字,把鸡赶出就下葬,晚上回来请先生念经压扫,孝家众人接火把(点燃火把用香面、铁砂洒向火把)。

念:“天煞、恶煞错!”,压扫完,就算完事。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