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pdf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打印版)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版)物理知识的应用(一)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
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烟”雾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的色散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单位是米每秒(m/s)。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路径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二、能量与能量守恒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机械功与功率1. 机械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4.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压面积。
3. 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流体中时,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 = 流体密度× 重力加速度× 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備——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歸納1,聲音の發生:由物體の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の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
真空不能傳聲。
通常我們聽到の聲音是靠空氣傳來の。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5.樂音の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の高低,它與發聲體の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の大小,跟發聲體の振幅、聲源與聽者の距離有關系。
6.減弱雜訊の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の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の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の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
具體應用有:聲呐、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の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
一定強度の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
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の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の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の賓士、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第二章光現象知識歸納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の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の。
3.光の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の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
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の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の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の);紫外線最顯著の性質是能使螢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1. 光の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の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の光射入了我們の眼睛。
4.光の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物理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中考物理部分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单位、作用效果。
-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千克(kg)。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g$,其中 $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1.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单位是帕斯卡(Pa)。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1.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以力的大小等于阻力臂乘以阻力的大小。
-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 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
-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2 热传递-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热对流:流体内部温度不均匀引起的热量传递。
-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2.3 物质的相变-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 蒸发: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 凝结: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 3. 光学3.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3 光的色散- 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2020年7月整理).pdf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
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发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1、名词:主光轴:通过
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
。 焦点(F):凸透镜能使
会聚在
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F 3、填表
F
F
F
2
学海无涯 称 名 镜 状 符号
三、凸透镜成像规
会
凸
老
1、实验:实验时
聚
透
化
焰、凸透镜、光屏
透
镜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6
学海无涯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Ba 对 b 有力的作用,那么 b 对 a 也一定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平衡力 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5)相互作用力 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彼此上(a 对 b 的力和 b 对 a 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6)重力、弹力、摩擦力
异侧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异侧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车灯
u<f
同侧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3 15
1、物态变化
第三章、热学
凝华:雪、霜、窗花 凝固:冰挂、 液化:露、雨、雾 2、晶体熔化
晶体:冰、海波、萘 非晶体:石蜡、沥青 3、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改变单位温度所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 15
1、运动和力
第五章、力学
/6 15
(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结论:A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和方向。“运动状态不改变”是指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除此之外都叫“运动状态改变”。 (2)惯性:A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Q=cmT
Q:变化的热量,J
c:比热容, J / (kg.K) T :变化的温度
1、公式
第四章、电学
/4 15
欧姆定律: I = U R
电功率和电功: P = UI = U 2 = I 2R ;W = UIt = U 2 t = I 2Rt
R
R
2、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
特点:I 相同; U1 U2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G = mg
弹力:例如,压力、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不变,滑动摩擦力就不会发生变化;静摩擦力可以发生变化。 (7)力的作用效果:A 使物体发生形变 B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如果力有作用效果,就是上述两个;但是有力,不一定有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图) (9)运动和力的联系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肯定受力平衡。 2、质量和密度
第二章、光学
1、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例区分
(1)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手影、影子
(2)光的反射:镜子成像、水中倒影、
(3)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变完、海市蜃楼、放大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像距 v,焦距 f
u>2f
f<v<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密度的角度
物 液 −− 漂浮 物 =液 −− 悬浮 物 液 −− 沉底
气体压强 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简单机械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分类:省力杠杆(起子、羊角锤铡刀、剪刀、扳手、钢丝钳……)、费力杠杆(镊子、钓鱼 竿……)、等臂杠杆(天平、跷跷板……) 杠杆平衡条件
=m V
m:质量,kg V:体积,m3
:密度, kg / m3 或 g / cm3 ,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3、压强与浮力 (1)固体压强
p= F s
F:正压力(垂直压在接触面上的力),N S:受力面积,m2 P:压强,pa 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与浮力
G物 +G动
有关。 6、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物体的动能。物体运动则具有动能,物体静止则不具 有动能,或者说,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9 15
7、热机
=
R1 R2
; R总=R1 + R2
并联:
特点:U 相同; I1 I2
=
R2 R1
; R总=
R1R2 R1 + R2
3、电与磁 1、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A、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或电流方向
B、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无铁芯、匝数、电流大小 3、电动机和发电机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电动机需要电源,发电机不需要电源;电动 机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动能; 4、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只有形成闭合回路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 第三章、热 第四章、电 第五章、力 第六章、实验 纵横高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 15
第一章、声学 1、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是指声源震动快慢。
例如,女生声音尖、女高音男低音、调整琴弦的松紧、往水壶里灌水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F1L1 = F2L2
滑轮
/8 15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 5、功、功率、机械效率
功:力乘以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 = Fs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p = W = Fv
t 机械效率:指有用功与总共的比值 = W有
W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G物 可见滑轮在(组)的机械效率只与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
p = 液gh
/7 15
P:液体某一
F浮 =液 gV排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F 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液 :液体的密度 g: 9.8N / kg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沉底
力的角度
G = F浮 −− 漂浮或悬浮 G F浮 −− 沉底
例如,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买碗要碰几下听声音 响度: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例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用不同的力气敲鼓、调节电视机音量、扩音器 2、减弱噪声的途径 (1)声源处:社区内禁止鸣笛、消声器 (2)传播过程:马路旁种树、马路旁装隔音板、 (3)人耳处:耳塞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