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想,音乐]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是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一种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启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培养其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并分析其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整体音乐性的培养,提倡通过集体合作和合唱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人类活动,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因此音乐教育需要营造出集体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通过在音乐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比如说律动合唱和打击乐器演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音乐情感和创造力。

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来设计不同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活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发展。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具备音乐素养和教学技能,能够合理地设计和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育。

教师还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关注并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使音乐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应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体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音乐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它强调通过音乐和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倡导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奥尔夫强调音乐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儿童天生就具有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培养其音乐素养。

奥尔夫还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其兴趣,激发创造力,培养其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音乐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密切关联。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奥尔夫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游戏、合唱、合奏、即兴创作等,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之一。

音乐游戏既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又能拓展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奥尔夫还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乐器、声音、身体动作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幼儿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强调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音乐游戏和合唱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其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情感。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听觉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2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2篇)

第1篇一、引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它起源于德国,由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结合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1.音乐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音乐感知、音乐体验和音乐创造。

2.音乐教育要注重实践性,鼓励儿童通过身体动作、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3.音乐教育要强调互动性,倡导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共同创造音乐。

4.音乐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鼓励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自由发挥,展现个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策略1.创设音乐环境(1)营造富有音乐氛围的教室环境,如播放轻柔的音乐、布置音乐元素等。

(2)利用音乐角落,摆放各种乐器,供儿童自由探索。

2.培养音乐感知(1)引导儿童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2)组织儿童进行音乐游戏,如节奏游戏、模仿游戏等,提高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3.激发音乐体验(1)鼓励儿童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如舞蹈、拍手、跺脚等。

(2)组织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如即兴演奏、编创歌曲等,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4.促进音乐创造(1)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如打击乐器、节奏卡片等,让儿童自由组合,创作音乐。

(2)鼓励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即兴创作,如演奏乐器、编创歌曲等。

5.加强互动与合作(1)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等。

(2)鼓励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相互交流、分享,提高音乐素养。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案例1.节奏游戏教师播放一首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导儿童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例如,当音乐节奏加快时,儿童可以跳跃;当音乐节奏减慢时,儿童可以慢跑。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1. 引言1.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提出的20世纪初。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然而简单的表达形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方式。

他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通过音乐体验和表演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倡导通过合作和集体表演来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奥尔夫还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许多教育家和音乐教师所推崇。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当时的音乐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有趣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字数要求已达到200字】。

2. 正文2.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儿童音乐天赋的认识和尊重之上的。

具体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

一、引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源于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由著名音乐家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创造和表现能力。

在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1. 音乐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 重视音乐感知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感知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感知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通过聆听、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3. 强调音乐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让幼儿在音乐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注重音乐表现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表现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方法1. 乐器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乐器教育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等。

通过教授幼儿使用这些乐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

2. 歌唱教育歌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音乐记忆和音乐表现能力。

3. 舞蹈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舞蹈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4. 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5. 音乐创作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应用1. 幼儿园音乐教育在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

幼儿园通过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创造和表现能力。

2. 家庭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也适用于家庭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3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来,我深深地被这种教学理念所吸引。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教育方式,它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源于德国,由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音乐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命的表现。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时,可以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例如,在教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如即兴编曲、即兴演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强调合作与交流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例如,在排练合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还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技能训练,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1. 奥尔夫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在音乐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诞生于20世纪初德国,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儿童本身的音乐天赋和自然发展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全面的音乐训练与活动,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音乐素养和音
乐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理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论是“用音乐来教育”,旨在通过音乐
的丰富内涵引导儿童从感官感受、表达和交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经验,不断发挥儿童
音乐天赋,实现音乐与人生的和谐发展。

二、音律音乐教育:音律音乐教育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础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音
律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来激发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也从根
本上帮助儿童培养音乐耳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游戏和体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游戏和体验环节是最具有特色的部分,通过游戏、演唱、跳舞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发儿童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兴趣,营造愉
悦的音乐文化氛围。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实践和运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实践和运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实践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卢卡斯•奥尔夫为代表的音乐教育方法,通过音乐和打击乐器的教学,帮助儿童提高音乐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听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实践和运用。

一、理论探讨1.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音乐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法,主张通过歌唱、打击乐器演奏和合奏等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儿童最自然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儿童的感知、表达和理解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儿童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儿童的音乐综合能力。

2.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特点和需求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各种原因导致听觉功能受损的儿童。

听障儿童在语言和社交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

在康复训练中,听障儿童需要通过多种感官和运动活动,进行听觉感知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促进听障儿童的综合发展和社会融合。

二、实践与运用1.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合听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音乐游戏和打击乐器演奏等活动,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发展言语能力、培养协调能力,并且可以促进听障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给予听障儿童更多的视觉和触觉刺激,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方式,促进听障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奏和合唱等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听障儿童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治疗源自奥尔夫教学法,也增加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思想。

本文先就
奥尔夫音乐治疗与奥尔夫教学法的差异做了比较探讨,然后对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最后对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形式和实施流程进行展示,以促进我国奥尔夫音乐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思想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有较强安全感的环境,让被治疗者能在其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与他人一起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在做奥尔夫音乐治疗之前,治疗师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即来访的儿童拥有什么感觉?缺乏什么感觉?据此评定儿童的知觉机能且给予适当的引导。

奥尔夫音乐治疗认为,儿童即使缺乏某方面的感觉,但在另外一种感觉上却能得到充分开发。

据此,奥尔夫音乐治疗强调通过自发性参与,让儿童自己探索、发现、组织各种音乐素材,以即兴创作的方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治疗师再藉由组织各种音乐素材,以即兴模式引导儿童发挥创造力。

在治疗实践中,治疗师需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四个方面贯穿其中,即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和过程取向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与交织。

第一,在原本性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发展的基本元素,包括肢体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等。

音乐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而非以音乐技巧训练为目的,所以在奥尔夫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必须充分了解来访者的身心情况,并根据其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治疗活动。

第二,在综合性上,奥尔夫的音乐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律动、舞蹈、语言、歌唱等活动结合。

奥尔夫音乐治疗师必须以整体观点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如当儿童语言能力不足时,除了考察该儿童语言训练缺乏外,同时也需评估其他原因,如情绪方面的困扰等。

第三,在参与性上,奥尔夫音乐活动的取材是儿童所熟悉的,必须来自儿童的世界和他所处的文化和传统,从而让儿童通过体验发展能力、了解自己。

第四,在过程取向方面上,奥尔夫音乐治疗对过程的强调要重于结果,治疗师必须具有从儿童主动创作或表现中做出准确评估和判断的能力,进而据此制定治疗方案,逐步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形式
奥尔夫音乐治疗延续了奥尔夫所提倡的“原本性音乐”(elemental music)概念。

在奥
尔夫看来,原本性音乐是个人自我表达的广泛形式,它是自然发展而成的,不需要特别的或复杂的训练;它建立在个人的诉求或选择上,也是个人经验深刻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
原本性音乐本身并不是音乐,而是强调活动与口语相结合的形式,所使用的材料是由来访者既有的技能以及他在自然环境中自发参与而形成的。

因此,奥尔夫音乐治疗既可以使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媒介,如人声、乐器、活动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跳舞、诗歌、游戏、动作模仿、表演和美术等[1]。

奥尔夫音乐治疗多采用团体音乐治疗的形式。

不同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以音乐教育为首要目标,奥尔夫音乐治疗是以治疗为主要目标,故而其人数不能像奥尔夫音乐教学那样由大班组成,而是依从团体心理咨询的一些要求,8人左右比较合适。

人数太多的话容易让团
体形成小群体,从而影响团体的凝聚力,不利于治疗的开展;人数太少的话,团体的效果便显现不出来[2]。

凝聚力是团体治疗过程中的核心疗效因素,其重要性相当于个体咨询
过程中的治疗关系[3],因此成为奥尔夫音乐治疗团体组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中,团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儿童年龄的大小和治疗问题有所调动,如儿童年龄越小,组成团体的人数就应该越少,若来访者前来咨询的问题为基本的社交问题时,团体人数可适度增加。

此外,团体的规模也受到来访者认知能力的影响,若来访者对基本的口语或非口语指令有理解的困难时,治疗师应做出相应的评估,可依据来访者的状况与需求做最适切的安排与调整,如通过减少团体治疗的成员数、增加助手、对个别认知困难的儿童再额外进行个别治疗或让其仅参与适合他认知能力的那部分阶段等。

故而,对参与奥尔夫音乐治疗团体的来访者,咨询师都应该先进行相应的评估,如让儿童对“看我、来这里、坐下、站起来”等基本指令的回应作出评估。

奥尔夫音乐治疗不强调团体的同质性,认为团体成员可以期待每个人都帮助他人,也可以接受其他人的帮助,从而在互动关系中促进个人成长。

三、奥尔夫音乐治疗的过程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实施步骤一般分为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三个阶段[4]。

治疗后阶段
是在治疗结束后由治疗师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记录、评估和建议,因这一行为是所有心理咨询和治疗共有的且不涉及来访者,故而下文不再详细分析。

(一)治疗前阶段
第一,治疗师应对来访者的背景资料有一个了解,主要查看来访者的临床资料,如过去治疗的记录、评估特别是关于音乐治疗的记录。

了解来访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帮助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为个人及团体治疗需求选定相适应的环境和目标,并据此判断哪些知觉型态、媒介和活动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应用。

第二,治疗师需要营造安全的气氛,界定并调整个人与团体间的活动空间,以便让来访者对治疗产生信心。

奥尔夫音乐治疗经常让来治疗的团体成员围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的空地是团体成员彼此沟通与分享的地方。

这对胆怯害羞的儿童来说尤为适用,因为圆圈可让他们获得某种程度的空间自由,对于过于好动的儿童也间接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空间。

此外,治疗师也可以利用粉笔画地、呼拉圈、绳子等方式限定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个人领域。

此外,由于环境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因素,因此房间的选取也很重要,其大小、形状以及周边环境和内部东西的放置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参与程度,如房间外马路上车来车往的噪音往往使儿童分心,这些都是治疗师必须要考虑的因素[5]。

第三,感知能力形式的选择。

格特鲁德?奥尔夫认为,感知能力是个体针对某人或某事的
反应过程,这正是治疗的目的所在,因此“感知能力是音乐治疗的必要条件,没有它的话,所谓的音乐治疗便无从谈起”[5]。

奥尔夫音乐治疗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它应该兼具听觉、视觉、触觉、肌肉运动知觉、嗅觉、味觉的多元治疗法。

治疗师通常会选择一种知觉形式作为主要刺激,其他形式的感知能力可作为增强的辅助功能。

第四,媒介和活动形式的选择。

在奥尔夫治疗中,治疗师会根据来访者的知觉能力以及治疗目标而设定合适的媒介和活动的形式,如创造可变空间以有利于律动的进行,或采用人声活动、指令活动、运动性活动、口语活动、美术活动和情意活动等。

第五,材料的选取。

奥尔夫音乐治疗之所以要使用材料,其主要目的便是在于激发或辅助即兴创造的顺利进行,所以选择时应该选择儿童熟悉的、有一定实施弹性且符合其能力范围的那些材料。

第六,活动分析。

治疗师依据活动内容对儿童的适用程度、儿童所具备的能力以及治疗的目标,将活动分门别类并逐一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治疗中阶段
活动具体可分为暖身、激发、关联反应、探索、定型和结束六个步骤。

第一,暖身可强化团体成员的参与程度,通常采用问候歌的形式展开,治疗师以歌唱方式问候儿童,儿童回应唱出来。

第二,暖身后,治疗师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通过不同知觉形式刺激儿童,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反应。

激发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的刺激,而唤醒儿童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激发本身就是一种儿童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它是儿童成长的一种重要因素,若善加使用可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5]。

第三,关联反应可分为音乐性关联及内在个人关联两种,前者偏重于外在媒介、活动与材料之结合,后者则是治疗活动中人际的互动形式,如治疗师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第四,暖身、激发、关联反应三个阶段的活动设计多是治疗师的主动实施,而到了探索阶段,让儿童自我进行尝试性的创作活动,自我决定以哪种方式对咨询师做出回应。

这一阶段是奥尔夫音乐治疗中对儿童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因此所分配的时间应该最多,咨询师也应尽力鼓励和激发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五,定型和结束阶段是奥尔夫音乐资料的收尾阶段,治疗师回顾治疗的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反省,并和儿童进行告别。

参考文献:
[1] Bruscia, K. E. Improvisational models of music therapy[M]. Springfield,IN: Charles C. Thomas, 1987.
[2] 欧文?亚隆,默林?莱兹克兹.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M]. 李敏,李鸣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 贾@,樊富珉,鲁小华. 团体心理治疗中凝聚力的概念及测量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13, 36(6): 1476-1479.
[4] Bitcon, C. H. Alike and difference: the clinical and education use of Or ff Schulwerk[M]. Santa Ana, CA: Rosha Press, 1976.
[5] 格特鲁德?奥尔夫. 奥尔夫音乐治疗中的关键概念[M]. 李小峰译.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