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制度

1.目的:保证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及时发现间题、提前预防隐患。
2.范围:全院。
3.定义: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是指周期性地对医疗设备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保养与校正工作,以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权责
4.1主管工程师: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年度计划制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
4.2医疗设备工程师:按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分工表负责各自分管区域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并记录。
5.作业内容
5.1二维码检查;检查二维码有无缺失、破损,必要时联系责任工程师补充或更换。
5.2外观检查:检查外观有无缺陷,附件有无缺损,经常活动的部分有无破损或松动。
5.3除尘清洁:督促使用科室保持设备外部清洁,工程师负责对内部进行除尘清洁。
5.4功能检查:开机检查运行状态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检查各种功能是否正常。
5.5测试校准:检测各性能指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必要时进行调节和校准,确保设备精确度和有效性
5.6消耗品替换:检查并根据需要补充润滑油、冷却剂、绝缘物;检查并根据需要更换易损件备用电池等。
5.7安全检查:检查有无漏电、辐射、激光、高温、低温、机械、强磁场等安全除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张贴必要的警示标识。
5.8以上为通用预防性维护项目,不同种类设备维护不尽相同,特定设备维护项目参照各自的预防性维护项目表。
项目表由主管工程师根据各类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实际需要及时修订。
6.注意事项:无
7.相关文件:无
8.流程或表单:《医疗设备工程师预防性维护分工表》。
院领导批准:签署日期: 年月日。
202医疗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计划

202医疗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计划202*医疗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计划202*年医疗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工作计划202*年按照区域和分管相结合原则,设备科人员每月到临床科室对在用医疗设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和减少医疗设备使用中的意外事故或故障发生。
对大型设备和风险类设备等可由厂方或者第三方协助完成巡检和预防性维修。
该巡检计划结合PM计划实施:(1)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应对负责管理的设备区域定期进行巡查,向设备使用人员了解使用情况。
内容包括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随机配件附件是否缺少,有否故障,故障处理意见等。
尤其是对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应及时检查和了解情况,保证能正常使用。
并且要关注设备周围环境是否有隐患。
同时巡视各类维护和保养记录本。
(2)巡查周期为一周至一个月,根据本院的实际巡查情况灵活决定。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巡检和预防性维护与日常维修过程中可以同时实施,每月做巡检登记,巡查工作可与PM、质量监测工作同时进行。
(3)记录巡检结果,巡检人签字。
(4)巡检区域:参照设备科人员分工区域;(5)每半年做工作小结,年度做工作总结。
扩展阅读:医疗设备、器械巡查、预防性维护制度及监督检查表医疗设备巡查、保养、维修制度为使医疗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请修、备品零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率,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医疗质量目的,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巡查要求:巡查保养周期:1、设备维修人员每月定期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全面巡查。
对重点科室(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等急救类、生命类设备每10天逐一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2、维修人员每季度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所有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问题),水电气路进行巡检,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进行检查校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维护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医院医疗设备pm预防性维护计划与规范-20200512

松原市中心医院大型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和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医院医疗设备PM预防性维护计划与规范

XXX医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就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与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就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就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探讨

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在医院和诊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对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医疗设备的良好使用和正确维护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医疗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设备操作不当: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经常会出现对设备操作不当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或者使用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设备维修不及时: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的情况,如果维修不及时,将可能对患者的诊疗产生严重影响。
3.预防性维护不到位: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果预防性维护不到位,将可能对医疗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二、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重要性1.确保设备稳定性能: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能和长期可靠运行,进而保障医院和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3.保障患者安全:通过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1.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医院和诊所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降低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和患者风险。
2.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明确设备维修的责任部门和维修流程,确保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3.建立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制定相应的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按时得到维护。
4.建立设备故障排查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故障排查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归因分析,及时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的内容

PM的内容即预防性维修时需检查、调整、校对的项目和步骤。
医学仪器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功能、原理、结构和电路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的仪器其检修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这要根据仪器的工作特点来确定。
也可根据生产厂提供的技术资料中有关PM的内容决定。
其一般内容有以下几个部:(1) 外观检查外检查首先检查仪器各旋钮、开关、接头插座有无松动及错位,插头插座的接触处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电源线有老化,散热排风是否正常,检查各种接线的连接和管道的连接是否良好。
(2) 清洁与保养清洁保养是对仪器表面与内部电气部分与机械部分进行清洁,清洗空气过滤网及有关管道。
对仪器有关插头、插座进行清洁,防止接触不良,对必要的机械部分进行加油润滑。
(3) 更换维修对已达到使用寿命及性能下降、不合要求的元器件或使用说明书中规定要定期更换的配件进行及时更换,预防可能的故障发生、扩大、或造成整机故障;对电池充电不足的情况要督促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充电,排除设备明显的和潜在的各种故障。
(4) 功能检查开机检查各指示灯、指示器是否正常,通过调节设置各个开关和按钮,进入各项不同功能设置来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模拟设置,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包括:参数设置范围报警,故障代码显示与报警,声光报警、机械安全保护、过荷报警,开机自检或手动自检功能等。
(5) 测试校准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稳压值、电路中主要测试点的电压值或波形,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调整,以保证仪器各项指标达到标准,确保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6) 安全检查1) 电安全检查。
检查各种引线、插头、连接器等有无破损;接地线是否牢靠,接地线电阻和漏电电流(患者漏电电流、机壳漏电电流、接地漏电电流)是否在允许限度内。
2) 机械检查。
检查机架是否牢固,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裂等形象。
第六章--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

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流程 建立预防性维护设备数据库,制定设备明细登记表 制定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 做好维护保养记录,加强档案管理 预防性维护的评估与改进 人员培训管理
一、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二、强制性检测医疗设备、器具的种类
二、管理程序 (一)成立医学计量管理组织机构 1.成立医院医学计量管理委员会 2.成立医院医学计量室
(二)建立健全计算管理网络
建立医院计量三级管理网络 1.计量分管院长 2.临床医学工程部门负责人、专职计量员 3.各科室主任兼职计量员
(三)建立完善医院计量管理规章制度,明 确各级计量管理层面职责
医学计量器具都属于强制检定范围。
(2)强制检定医学计量器具分类 几何量计量:米尺、卡尺 温度计量:体温 力学计量:血压计 电磁计量:磁疗仪 化学计量:尿液分析仪 光学计量:激光机
声学计量:超声诊断仪 电子计量:心电图机 时间频率计量:心率监护仪 电离辐射计量:X线机
3.制订并建立计量器具检定资料档案 计量档案:是医院计量检测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信
而增加,利用不同滤过下两个探测器输出信号随KV变化的关 系,求出KV值
检测方法:注意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需达到说明书的要求,
双探测器应位于管球组装体轴的两侧。
测试结果评价:对KVP平均值进行评价,进口机器达到厂
家保证指标,国产机器误差在正负10%内
(2)输出量与半值层 重要性:输出量指某一管电压下距离点一米处,每
100mAS比释动能。大小与发生器类型、总滤过和球管新旧 程度及靶材料有关 半值层:衡量射线束穿透力的参量,与KV值、KV波形、总 滤过厚度及靶等有关。
检测设备:剂量仪、剂量探头、低能剂量笔 检测方法 测试结果评价
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研究

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研究医疗设备在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正常运行对于病人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医疗质量,还会浪费医院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因此,维修和预防性维护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医疗设备常见故障1. 电子元器件损坏电子元器件是医疗设备中最常见的组成部分,包括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
这些元器件在运转过程中容易因为电压过高或者工作温度过高而损坏。
2. 机械部件故障机械部件主要指的是各种机械结构,如带齿轮传动的机械、传感器等。
它们在工作过程中频繁运动和摩擦,容易引起磨损和损坏。
比如,影像设备的机械结构可能因为长期使用而发生磨损,导致影像模糊或者色彩失真。
3. 软件故障软件故障是指各种软件程序中的错误,这些错误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这种故障可能是因为程序被病毒攻击、软件版本不匹配或者操作系统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
组成医疗设备的各种软件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及时及时更新和维护非常重要。
医疗设备的故障维修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维修人员需要将设备拆开检查后,找出故障点并进行维修。
以CT影像设备为例,一旦它出现故障,首先需要检查设备的打印机、硬盘驱动器、电源等电子元器件是否正常运作。
如果这些元器件正常,那么就需要打开设备的外壳,检查机械部分是否工作正常,如齿轮传动、传感器信号等等。
如果定位到软件问题,则需要更新和修复软件。
三、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用于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预防性维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预防性维护周期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周期应该根据设备的年龄、制造商建议的维护周期、设备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2. 维护设备常见部件预防性维护应该包括保养电子元器件、机械部件和软件等常见部件。
例如,清理设备内部的空气滤网,定期清理设备中的尘埃和污渍。
3. 定期校验设备的性能医疗设备的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校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郑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2010.4一、背景二、理论和方法三、实践一、背景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维护、、检测与校准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析与风险评估,,以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
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订际情况制订。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医疗设备是医学科学能力的一部分医疗设备是医学科学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和环节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和环节。
如果现代医学离开了医疗设备精密的检查医学离开了医疗设备精密的检查、、诊断诊断、、治疗和研究手段治疗和研究手段,,会变得无法想象会变得无法想象。
因此如何确保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便显得十分重要常的工作状态便显得十分重要,,而预防性维护则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核心之一。
预防性维护的定义医疗仪器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 ,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预防性维护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医院强调生物医学工程科的职责不仅仅是维修仪器也应包括评估、测试及周期性维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医疗仪器维护方法。
目前美国医院及一些生物医学仪器服务公司、协会的工程师与技术员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就是预防性维护。
PM工作现状分析有数据表明:国外PM工作在整个医疗仪器维修活动中约占70%以上,故障性维修仅占30%以内。
国内情况正好相反,故障性维修要占70%以上,PM工作仅占30%以内。
95%以上医院没有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浙江省105家医院调查)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设备事故导致伤害和死亡一台血透机系统报警一台血透机系统报警,,维修人员在没有找出原因时因时,,错误判断为误报警错误判断为误报警,,引发病人死亡事件引发病人死亡事件。
深圳一家医院因电刀漏电流超标导致病人死亡深圳一家医院因电刀漏电流超标导致病人死亡。
北京某医院北京某医院,,因呼吸机参数不准因呼吸机参数不准,,导致病人死亡。
Courtesy of Mr liu of SRRS HOSP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必要性据欧美临床案例统计,因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占医疗投诉量的1/3。
国内统计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占全事故的17%。
医疗设备的数量和复杂性在增加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关于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报告《人为差错: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医疗卫生体系》该报告指出美国每年有98000人死于医疗事故,而许多事故都是由于使用日益复杂的技术造成的。
报告还指出70%的差错通过干预可以避免,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类差错。
管理法规和规范管理法规和规范、、认证和标准的要求:1、医疗器械管理监督条例2、等级医院评审标准3、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4、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试行))5、JCI 评审标准JC/JCI有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标准The Elements of Performance for the JCAHO standard include:a) Developing a management plan 建立管理计划b) Establishing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cluding a risk-basked PM program 建立医疗设备技术服务的策略包括基于风险评估的PM计划c) Developing emergency procedures for equipment failure制定突发事件和医疗设备相关的应急方案d) Monitoring hazard notices/recalls and Incident Reportingand Monitoring收集/监测/应用医疗设备相关的事件/召回信息,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
二、理论和方法PM 工作在医疗仪器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医疗仪器管理活动医疗仪器管理活动::两个保障为核心即医疗设备供应保障和以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为内容的技术保障容的技术保障。
选购质量可靠的仪器是安全有效使用仪器的前提前提;;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正确的操作正确的操作、、定期PM 工作是安全有效使用仪器的保证作是安全有效使用仪器的保证。
预防性维修的意义1、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仪器处于安全仪器处于安全、、最佳的工作状态最佳的工作状态。
使其对病人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2、减少故障次数减少故障次数,,减少维修工作量减少维修工作量,,起到防患于未然之效然之效。
3、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降低维修成本。
4、沟通技术人员与医护人员的联系沟通技术人员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及时纠正一些错误操作错误操作。
及时收集仪器使用的反馈信息及时收集仪器使用的反馈信息,,提高选购仪器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购仪器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5、作为医学工程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作为医学工程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提高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素质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素质。
医疗设备技术服务几个慨念几个慨念::技术服务的分类计划维护(scheduled service) :1. OC 操作检查(operational check, 可由操作者执行)2. SPI 安全和性能检查(safety and performance inspection)3. PM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4. Round 设备查房非计划维护(unscheduled service):5. EA 验收检查(equipment acceptance or incoming inspection) Replacement 更换6. Repair 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7. Replacement 更换医疗设备技术服务其他重要慨念其他重要慨念::病人安全风险病人安全风险((patient risk)设备任务重要性设备任务重要性((mission criticality)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故障型式故障型式((failure patterns, 如浴盆式如浴盆式、、随机式等等随机式等等))美国医疗设备技术服务的演变1.20世纪70-80年代的医疗设备几乎全部纳入电气安全、PM计划;2.80年代中ECRI提出基于RISK分析分门别类,1989年Fennigkoh和Smith在JC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设备功能、风险和维护需求开始进入PM以risk-based inclusion criteria 时代,强调pm完成率等过程指标;3. Binseng Wang等人倡导的基于结果指标的evidence-based 服务管理,主要特征除了risk还考虑missioncriticality 即risk and mission criticality based inclusion criteria来源:B. Wang’s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基于风险和任务重要性分类举例病人风险任 非常 务 重 重要 要 需要 性 tier 3 肥胖病人搬运装置/ 层流装置 tier 1 营养泵/心电图仪/ 血氧饱和度仪 tier 3 体重称/检查灯/ 运动平板 高 麻醉机/呼吸机 中 /放疗装置 tier 1 PCA输液泵/婴儿培养箱/ 除颤仪/远程医疗装置 tier 1 低 MRI/CT/导管室设备 生化分析仪 tier 1 输液泵/变温装置/ 监护仪/电刀/血气 超声仪 tier 2 电子显微镜 tier 1 手术床/酶标仪 tier 2来源: 来源:Binseng Wang Evidence-based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an Pl mt Mg 计划 理 ip 管 qu d E 设备 Me 医疗PM 预防性 维护SPI a 安全和表 现检查All inventoried devices (mostly equipment) 所有在册设备 All medical devices (equipment, single & multiple-use devices) 所有设备 来源:B. Wang’s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PM系统的建立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建立计算机管 理PM的基础。
的基础。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PM方案 PM应根据制造商的建议 PM应根据制造商的建议, 应根据制造商的建议, 设备的历史记录, 设备的历史记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要求, 行业标准的要求, 医疗设备的风险、 医疗设备的风险、任务重要性, 任务重要性, 按仪器的类型来制定PM方案PM工作的主要内容外观检查 清洁与保养 更换检查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包括电气安全检查、 包括电气安全检查、机械检 查) 功能检查 性能测试校准开展PM工作所需 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 所需的检测设备需要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电气安全分析仪 生理参数模拟器 除颤/起搏分析仪 高频电刀分析仪 无创血压分析仪 呼吸机分析仪 血氧饱和度模拟器医院要有一定的备用医疗设备 医院要有一定的备用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测试地线系统是否完善 仪器接地电阻 仪器绝缘阻抗 机壳漏电流 患者漏电流 患者辅助漏电流PM的评估和修改PM的周期是否合适?PM的内容是否合适?许多带电池设备需周期性维护,如维护不当,电池 漏液可导致许多不同类型的故障。
漏液可导致许多不同类型的故障。
三、实践早期的实践1986年,在美国HOPE基金会近10名临床工程师的指导协助 下,我科编制了当时医院内医疗设备(约二千万元资产) 的PM程序和计划,借助HOPE基金会提供的一些测试设备 如电气安全分析仪、心电模拟发生器、心律不齐分析仪等 等开展了N年,并于80年代中后期率先在国内专业报刊和 杂志上介绍了这种新颖的医疗仪器技术服务工作。
后因费 用问题以及采购量的急剧上升、维修任务重/人员少,在 1993年后基本停止。
四、五年前在业内关注质控的前提 下,重新开始,并配备了一些测试设备并更关注仪器的性 能、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