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pdf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pdf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pdf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

教学大纲汇总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7)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教学大纲 (15)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2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9)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37)

《JSP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4)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5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56)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60)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4)

《智能终端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71)

专业主干课程(8门):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0312450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型: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学分:4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信管专升本、软件工程等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不仅是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的工具,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配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在其中占有中心和统治的地位。

本课程任务是介绍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软件资源进行合理调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系统开发环境,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更深层次地掌握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设计方法,这对于培养具有系统设计能力的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 熟悉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

2 理解和掌握死锁的原因、预防和避免方法;

3 掌握并发进程的互斥和同步方法;

4 掌握几种常见的存储管理方案和分配算法;

5 掌握几种处理机调度算法;

6 熟悉设备独立性的概念;

7 理解文件的逻辑、物理结构和存取文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OS结构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基本特性和功能。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2. 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特性

第二章进程管理

2.1 进程的基本概念

2.2 进程控制

2.3 进程同步

2.4 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

2.5 进程通信

2.6 线程

一、考核知识点

进程的基本知识、进程的状态及转换、进程同步机制。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进程和进程控制块的基本概念;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通信方法;

2. 理解: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信号量与管程的方式;经典的同步问题

3. 掌握:信号量机制

4. 应用:利用信号量解决实际的同步问题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3.1 处理机调度的层次

3.2 调度队列模型和调度准则

3.3 调度算法

3.4 实时调度

3.5 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3.6 预防死锁的方法

3.7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一、考核知识点

处理机调度算法、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解决死锁的办法。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处理机的调度层次和队列模型

2. 理解:进程的状态及演变;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解除死锁的方法

3. 掌握:进程调度和死锁的避免算法

4. 应用:调度算法的应用;银行家算法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4.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2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4.3 连续分配方式

4.4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4.5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4.6 虚拟存储器基本概念

4.7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4.8 页面置换算法

4.9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一、考核知识点

程序的装入过程、连续分配方式、基本分页及分段方式、页面置换算法。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存储管理的概念、固定和可变分区管理技术;覆盖与交换的管理方法;虚拟存储器技术

2. 理解:分页、分段和段页式存储管理技术;可重定位机制

3. 掌握:固定分区分配方法;页式、段式地址转换机制

4. 应用:页式、段式地址转换;页面置换算法

第五章设备管理

5.1 I/O系统

5.2 I/O控制方式

5.3 缓冲管理

5.4 I/O软件

5.5 I/O软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5.6 设备分配

5.7 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I/O系统的构成、I/O控制方式、SPOOLING技术、磁盘调度算法。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I/O系统的组成;I/O软件的特点和作用;设备分配的过程

2. 理解:I/O控制方式的特点;缓冲技术;磁盘的工作方式

3. 掌握:DMA方式;SPOOLING技术

4. 应用:磁盘调度算法

第六章文件管理

6.1 文件和文件系统

6.2 文件的逻辑结构

6.3 外存分配方式

6.4 目录管理

6.5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6.6 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

6.7 数据一致性控制

一、考核知识点

文件的外存分配方式、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二、考核要求

1. 了解:文件系统的组成;数据一致性的控制方式

2. 理解: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目录结构

3. 掌握: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4. 应用:FAT技术;位示图法;成组链接法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内共安排八次实验,16个学时。

1 GNOME桌面环境---------------2学时

2 各种程序的安装---------------2学时

3 用户界面与shell命令---------2学时

4 VI编辑器--------------------2学时

5 用户与组群管理---------------2学时

6 目录和文件管理---------------2学时

7 进程管理与系统监视-----------2学时

8 NFS服务器实现文件共享--------2学时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外习题讨论共10学时。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加上机实验。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汤小丹等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书:

汤子瀛等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十、说明

大纲制订人:刘莹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80学时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5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设计等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当前的国民经济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每一个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要求上述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学习,学生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信道共享技术、局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高层协议、网络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内容。

2.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来分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能力。通过网上练习和实验,验证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安装、配置、调试、开发与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

本章教学内容: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系统互连环境、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信息传送单元、服务原语、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

本章重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信息传送单元、服务原语、面

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等。

本章难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

第二章物理层

本章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知识、有关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编码类型的方法。掌握教学传输与模拟传输多路复用技术。

本章重点:有关的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本章难点: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本章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知识、有关的术语、协议、算法、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传输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掌握数据链路层协议HDLL,选择重传ARQ协议。

本章重点: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本章难点: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CSMA/CD接入技术。

第四章网络层

本章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有关知识、有关术语、协议、算法、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用PAD的X·25终端、帧中继、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IP数据报格式、IP地址及转换、ICMP协议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掌握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掌握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概念。掌握IP协议内容。

本章重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等。

本章难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

第五章运输层

本章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中运输层知识、有关术语、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UDP、TCP有关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掌握TCP的基本内容。掌握UDP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本章难点: OSI运输协议、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第六章应用层

本章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知识、有关层次的功能作用等,特别是应用层中各种协议的功能、对TCP/IP体系中DNS、FTP、TELNET、SMTP、TFTP、以及HTTP协议等内容应重点掌握。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各层中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章重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本章难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四、实践环节

实验一:网络命令

实验二:网线的制作

实验三:划分虚拟局域网

实验四: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实验五:路由器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RIP

实验六:路由器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OSPF

试验七:安装FTP服务器

实验八:学习一个网络管理系统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少于12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验上机相结合为主,课后上网复习、讨论及提交习题等。

八、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谢希仁谢钧,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9。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十、说明

大纲制订人:师晓利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 principle

课程类型必选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80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 5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专业。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本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与更新快等特点,为后续的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建立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指令系统,CPU,系统总线等使学生打下有关计算机硬件的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牢固掌握二进制的各种码制及运算方法,存储器的连接方法,CPU的工作原理。掌握总线系统的概念,中断的概念。了解接口与外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与组成,建立关于计算机的总体概念,以便于展开以后各章内容。教学要点:

(一)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二)计算机的硬件

(三)计算机的软件

(四)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熟练掌握定点运算方法,定点运算器的组成,掌握浮点运算方法,浮点运算器的组成。

教学要点:

(一)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二)定点加法、减法运算

(三)定点乘法运算

(四)定点除法运算

(五)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六)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第三章存储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存储系统的分类、分级结构与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熟练掌握SRAM、DRAM、EPROM、闪速存储器芯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扩充存储器容量的方法,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相联存储器、CACHE存储器、模拟存储器,掌握交叉存储器。

教学要点:

(一)存储器概述

(二)随机读写存储器

(三)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四)高速存储器

(五)CACHE存储器

(六)虚拟存储器

(七)存储保护

第四章指令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指令的一般格式

●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指令的分类与功能,掌握一个指令系统模型。

教学要点:

(一)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二)指令格式

(三)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四)堆栈寻址方式

(五)典型指令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CP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指令周期的概念,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微程序控制器及其设计技术

●掌握硬布线控制器,流水CPU、RISCCPU,多媒体CPU等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成果。

教学要点:

(一)CPU的功能和组成

(二)指令周期

(三)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四)微程序控制器

(五)微程序设计技术

(六)硬布线控制器

(七)流水CPU

第六章总线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总线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熟练掌握PCI总线。

教学要点:

(一)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二)总线接口

(三)总线的仲裁、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四)PCI总线

(五)ISA总线和Futurebus+总线

第七章外围设备

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的I/O设备,外存储器

●熟练掌握各外围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

(一)外围设备概述

(二)显示设备

(三)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四)硬磁盘存储设备

(五)软磁盘存储设备

(六)磁带存储设备

(七)光盘存储设备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教学要求:

● 了解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和信息交换方式,熟练掌握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

●掌握通用的并行I/O接口,SCSI和串行标准I/O接口IEEE1394。

教学要点:

(一)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方式

(二)程序中断方式

(三)DMA方式

(四)通道方式

(五)通用I/O标准接口

四、实践环节

1.8位算术逻辑运算试验

2.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试验

3.移位运算器实实验

4.存储器试验

5.微控制器试验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按《计算机组成原理题解、题库、试验》白中英科学出版社的内容进行。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投影教学的方法。

2.辅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作业讲解。

3.加强实践环节。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闭卷、开卷考试。

九、教学参考书目录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题解、题库、试验》白中英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硬件原理教程》李文兵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大纲制订人:师晓利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213251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4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是面向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平台课,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编程、多线程处理、网络通信以及分布式程序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Java 语言特征、常见的Java 类库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学会利用Java 语言编写面向网络应用的程序。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2. 掌握Java 语言特征以及与C 语言的区别,理解Java 程序的执行流程、语言级跨平台程序与代码级跨平台程序的区别;

3. 掌握在Windows 环境下安装JDK 开发平台,能够在WinXP 和Win7 两种平台下正确设置Java 运行环境要求的环境变量;

4.掌握Java 基本语言规范,包括保留字、控制流程、表达式以及变量作用域等;

5.了解Java 的输入/ 输出操作、图形用户接口、例外处理、事件处理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在实际的程序设计中灵活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序论

①了解Java 历史及发展。

②了解Java 语言特点。

③熟练掌握Java 开发环境。

④掌握Java 程序初步知识。

2.Java 语言基础

①了解Java 符号集。

②熟练掌握Java 数据类型。

③熟练掌握Java 运算符和表达式。

④熟练掌握Java 控制语句。

⑤熟悉Java 类定义规范。

⑥熟悉Java 开发类库组成。

3.Java 与面向对象技术

①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②熟悉Java 中的类、方法和变量。

③掌握Java 名字空间及访问规则。

④熟练掌握Java 中的抽象类、接口和程序包。

⑤熟练掌握对象的构造方法。

⑥熟练掌握特殊对象(this,super )。

4.数组、向量及字符串处理

①最早熟练掌握数组的概念及使用。

②熟悉向量的使用方法。

③了解字符串处理的常用函数。

5.常用类和集合

①掌握String类和StringBuffer类。

②掌握字符串类和基本数据的相互转换。

③掌握集合和泛型。

6.例外(Exception )处理

①理解例外的概念。

②掌握例外的分类。

③熟练掌握捕获例外、声明例外以及抛出例外的方法。

④能够创建自己的例外程序。

7.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处理

①熟练掌握AWT 组件的使用。

②熟悉包含组件的组件容器。

③了解外观的管理与控制。

④熟练掌握事件与事件处理的机制与概念。

⑤熟悉AWT 中的各种组件。

8.文件和流

①了解I/O 流的基本概念。

②熟练掌握字节流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③熟练掌握字符流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9.数据库编程及综合实例

①了解数据库连接的基本概念。

②熟练掌握JDBC编程方法。

③熟练掌握综合实例的编写。

四、实践环节

1.熟悉Java的运行环境,能录入程序代码、编译及运行。

2.练习表达式和运算符的书写,能编写简单Java程序。

3. 练习控制结构循环的使用。

4. 练习控制结构和数组的使用。

5.练习类与实例、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的定义。

6 .练习访问控制修饰符、继承与重载。

7. 练习抽象类和接口的使用。

8.练习使用访问变长或定长的字符串。

9.练习集合和泛型的使用。

10.编写程序产生异常,练习使用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捕获异常。

11.练习使用java的组件,容器和布局管理器;

12.编写事件处理程序。

13.编程练习swing组件

14. 编程练习菜单和对话框。

15.编程练习I/O输入输出。

16.编程实现对数据库内容的插入、修改、查询、更新。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12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为主。

八、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陈国君、陈磊、邹林达等清华出版社

参考书:《Java程序设计实用教程》钱慎一主编科学出版社

《Java 程序设计》,王志文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Java语言》,耿祥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大纲制订人:李铁盘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