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众多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而后有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机械的,而是能动的。

意识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种物质存在,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就会引发社会变革,从而产生新的社会意识。

同时,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意识又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都遵循着物质的规律。

从宇宙的演化到生命的诞生,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到宏观物体的变化,无一不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基于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都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

三、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而旧事物则由于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最终会被淘汰。

比如,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这使得人们的交流、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相互联系,推动了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模式。

四、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特点)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及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人类最美好的社会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克服了其它许多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缺陷(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及与时俱进(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基本原理主要知识点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共6个定义,主要是广义狭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有哪些?(社会背景、理论背景及相关人物著作)P6最下一段,
P8P9的三段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所包括的四个方面及其各自内容P12到P16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P24倒数第3段最后一句,物质、意识、P26,P27实践、联系、P35倒数第三段发
展、P36倒数第一段第一句新生事物、下一句量变、质变、P40倒数第三段度、P40倒数第3段倒数第二句辩证的否定、规律、P47抽象与具体等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P25第2段
3、物质概念的意义P26最后几句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P28
5、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P31第二段,P34最后三段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各自在发展中的作用P38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P40第二段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0P41
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P41
10、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P48
11、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从P49到P50的4点
1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50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P50倒数第二段的中间P58最后一段感性认识、P61理性认识、P61真理、P64
价值、P70倒数第一段第一句非理性因素、P62第二段自由、必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P80第二段第三句及其那段下面几句等概念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57四点
3、认识活动的三要素P56最后几句
4、两条认识路线的区别P59第一段
5、新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P59
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1概念下面那一段
7、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或者规律P62最后一句到P63第一段第一句
8、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P66最后两段
9、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68的(一)
1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
14、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73
15、价值和真理的辩证关系P74
16、党的认识路线貌似书上没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P86第二段第一句社会意识、P86第二段第一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93
国家、社会形态、革命、改革、阶级、P103人民群众、P115群众史观、英雄史观、P11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概念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86倒数两段P87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相应的规律P91 P92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相应的规律P95倒数两段
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97
6、社会革命与改革的区别P107最后几句与联系P107上面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110
8、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P111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15到P116三点
10、如何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含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的
关系)P119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原始积累、P12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P128货币、P132剩余价值、P139资本积累、
P144资本有机构成、P145第二段最后一句资本周转、P147第三段第一句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经济危机等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P127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28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P131
5、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P130第二段
6、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33
7、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容P138 P139
8、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P139
9、资本积累的规律和实质P144
10、社会总产品的内容P148
11、工资的本质P148最后一句
1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四个周期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P163第二段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64垄断利润、P1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166经济全球化P172等概念
2、垄断形成的原因和形式P163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背景、作用及其评价P166 P168
4、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71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和评价
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P174、表现P175及其实质P173
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P233(结合第六、七章章相关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