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将22.4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
2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2NO B. 23N O C. 2N O D. 24N O 8.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
3种 B.4种 C 。
5种 D 。
6种9。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甲苯B.乙醇C.丙烯 D 。
乙烯 10。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42422Na S O +H SO =Na SO +SO +S +H 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 反应温度/℃223Na S O 溶液稀24H SO 2H OV/mLc/(mol·L —1) V/mLc/(mol·L -1)V/mL A 25 5 0。
1 10 0。
1 5 B 25 5 0.2 5 0。
2 10 C 35 5 0。
1 10 0.1 5 D3550。
250。
21011。
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A 。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 2:Ca 2++2ClO —+CO 2+H 2O =CaCO 3↓+2HClO B 。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 2:Ca 2++2ClO —+SO 2+H 2O= CaSO 3↓+2HClO C 。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 3-+Ca 2++OH -=CaCO 3↓+H 2O 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2++4H ++NO 3-=3Fe 3++NO↑+2H 2O 13.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211H (g)+X (g)HX(g)22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
2009届辽宁大连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2009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卷化学部分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n 卷第30〜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 H1 C12 N14 01 6 A1 27 Cu 64 Fe 56第I 卷(选择题共1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可直接使用分液漏斗分离 B. 除去CO 2中的SO 2气体可以选用饱和 Na 2CO 3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 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 SO 2&莽草酸存在于木兰科常绿灌木莽草的果实中,其结构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与溴水反应 B. 能与纯碱溶液反应C. 能与乙障或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 l mol 莽草酸能与 4 mol NaOH 反应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用热的烧碱溶液除去试管附着的B.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 SO 2 : NH 3 • H 2O+SO 2=NH 4++HSO3-△ 2- 2-S : S+6OH =2S +SO 3 +6H 2O25.C. 用食醋除去水垢: 2CHC 3OOH+CO 3-=2CH 3COO -+CO 2f +出02+2-+3+3+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滴定FeSO 4: 4Fe +Cr 2O 7-+14H =4Fe+2Cr +7H 2O10 .下列转化必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CLCI 2B . SO 3T SO 2C . NO 2T NOD . HNO 3T NO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 2 十 H 2O=ZnO+2MnO ( OH ) 。
2009届辽宁大连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2009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卷化学部分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0~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H1 C12 N14 O1 6 A1 27 Cu 64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1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可直接使用分液漏斗分离B.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以选用饱和Na2CO3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8.莽草酸存在于木兰科常绿灌木莽草的果实中,其结构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溴水反应B.能与纯碱溶液反应C.能与乙障或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l mol莽草酸能与4 mol NaOH反应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热的烧碱溶液除去试管附着的S:S+6OH- 2S2-+SO32-+6H2O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NH3·H2O+SO2=NH4++HSO3-C.用食醋除去水垢:2CHC3OOH+CO32-=2CH3COO-+CO2↑+H2O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滴定FeSO4:4Fe2++Cr2O72-+14H+=4Fe3++2Cr3++7H2O10.下列转化必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Cl-→C12B.SO3→SO2C.NO2→NO D.HNO3→NO11.一种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
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十H2O=ZnO+2MnO(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Zn为负极,ZnO为正极,MnO2为催化剂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Zn-2e-=Zn2+C.导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电子由MnO2流向ZnD.电池工作时水分子和OH-都能通过薄层纸片12.X、Y、Z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为X n+、Y-、Z n-,已知带有电荷的数值m>n,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
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答案(全国2)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设2m o lZ n 参与反应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2009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9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答案:B【解析】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而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所致.因此,B正确.2. 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答案:B【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错误.3.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液泡膜是一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积累大量的离子.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防止质壁分离.4.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答案:B【解析】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所以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因此,B错误.5. 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内在外负,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C错误.6.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2009年辽宁省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宁夏卷)理综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7. 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NO2 B.N2O2 C.N2O D.N2O4答案:A【详解】设气态氮氧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 x O y,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式:2N x O y+2yCu=2yCuO+xN2,结合题给的已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比为2︰1,可以得到x=1,A正确。
【要点】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8.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详解】我们可以根据3-甲基戊烷的碳架,进行分析,可知1和5,2和4上的氢原子是对称的,加上3位上的氢原子和3位甲基上的氢原子,不难得到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4种。
【考点】等效碳和等效氢的考查、卤代烃的命名。
【要点】1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1-氯代戊烷,2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2-氯代戊烷,3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3-氯代戊烷,3号位碳原子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2-乙基-1-氯代丁烷。
9.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甲苯B.乙醇C.丙烯D.乙烯答案:C【详解】甲苯和乙醇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排除AB选项;丙烯和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是烷基的特征反应,丙烯和乙烯中只有丙烯中有烷基,排除D,C符合题意。
【要点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要点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通过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苯及其同系物可以使溴水因发生萃取而颜色转移(转移到有机层),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含醛基的物质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2009年辽宁沈阳高三教学质量监测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沈阳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n卷第30—37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硅酸钠是最简单的硅酸盐,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C.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D •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头发pH达到适宜的酸碱度&将SO 2与下列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不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 NO 2B • SO3C. CO2 D • NH 39•对下列反应进行分类(反应条件略),其中分类合理的一组是①Na2CO3+Ca(OH)2 =CaCO3 山:;2NaOH②Na(1)+KCI(1)=K(g) +NaCl(1)③SiO2+Na2CO3=Na2SiO3+CO2④AgCl+KI=AgI+KCl⑤Mg(OH)2+2NH4CI=MgCI2+2NH3H2O⑥CO2 +2NaOH=Na2CO3+H2O⑦2FeCI3+2HI=2FeCI2+I2+2HCl⑧2NaCI(s)+H2SO4(浓)=2HCI +Na2SO4A .③⑤⑦B .①③④C.②③⑧ D .②⑥⑦10•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 6.2g氧化钠和7. 8g过氧化钠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离子总数为O.6N AB . 1.5mol 二氧化氮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 AC . 25C 时,I L pH=13的NaOH 溶液中含氢氧根离子数约为 0.1N AD .含N A 个NO 2和N 2O 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温至标准状况,其体积约为22.4L 11. 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IX 发生如下反应2X g —2Y g Z g :H ::: 0。
2009年高考试题原考纲化学卷7套带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化学部分 ........ 25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 3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 38
答案.B
n+ -2【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 ~ nCO3
2 n
-3-3 15×10×2 40×10×0.5
-+2+OH与NH4 产生NH3,与Mg会产生Mg(OH)2沉淀,正确。
--7、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
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可得n=3,故选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 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II)化学部分 .......................... 7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宁夏卷)理综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7.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NO2B.N2O2C.N2OD.N2O4答案:A【详解】设气态氮氧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 x O y,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式:2N x O y+2yCu=2yCuO+xN2,结合题给的已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比为2︰1,可以得到x=1,A正确。
【要点】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8.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详解】我们可以根据3-甲基戊烷的碳架,进行分析,可知1和5,2和4上的氢原子是对称的,加上3位上的氢原子和3位甲基上的氢原子,不难得到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4种。
【考点】等效碳和等效氢的考查、卤代烃的命名。
【要点】1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1-氯代戊烷,2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2-氯代戊烷,3号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3-甲基-3-氯代戊烷,3号位碳原子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名称:2-乙基-1-氯代丁烷。
9.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甲苯B.乙醇C.丙烯D.乙烯答案:C【详解】甲苯和乙醇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排除AB选项;丙烯和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是烷基的特征反应,丙烯和乙烯中只有丙烯中有烷基,排除D,C符合题意。
【要点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要点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通过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苯及其同系物可以使溴水因发生萃取而颜色转移(转移到有机层),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含醛基的物质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要点3】烷基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苯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6H6Cl6。
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详解】速率越大,越先出现浑浊,AC浓度相同,C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BD浓度相同,D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C和D比较,温度相同,比较浓度,将10mL水各5mL分配给Na2S2O3溶液和稀H2SO4,二者的浓度和C选项的浓度相同,但是在C选项中还有5mL水存在,C的浓度低于D的浓度,D的反应速率大,先出现浑浊。
【要点1】比较法的应用是在有相同点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点;例如在本题中浓度相同比温度,温度相同比浓度。
【要点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①以同一物质为参照物,②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③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④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答案:D【详解】A选项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A正确。
B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酸性减弱pH增大。
C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相当于弱电解质溶液变成强电解质溶液,因此导电能力增加。
D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即便醋酸完全反应,醋酸钠还是有微弱的水解,醋酸的浓度不可能为0,D错误。
【要点1】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要点2】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导电性增强,氨水中加入强酸导电性增强,硫酸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导电性逐渐减弱,到最弱后,再逐渐增强。
【要点3】强碱弱酸盐溶液中一定有弱酸分子存在,强酸弱碱盐溶液中也一定有弱碱存在,只不过量少而已。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答案:D【详解】过量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以溶解碳酸钙,A选项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lO-+CO2+H2O=HClO+HCO3-,A错误;HClO将氧化CaSO3为CaSO4,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2SO2+2H2O=CaSO4↓+2Cl-+4H++SO 24,B错误;氢氧化钙溶液与少量的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M g(O H)2↓+2CaCO3↓+2H2O;氢氧化钙溶液与少量的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Ca2++2OH-=M g C O3↓+CaCO3↓+2H2O;C错误;D正确。
【考点】①复分解型过量反应物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②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要点1】复分解—复分解反应类型的过量反应物再反应的化学反应归纳:(1)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少量、过量)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注意: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方法因为控制不好氢氧化钠的用量,不能用该方法制备氢氧化铝。
(2)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少量、过量)NaAlO2+H2O+HCl=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NaAlO2+4HCl=AlCl3+NaCl+2H2O注意: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方法因为控制不好盐酸的用量,不能用该方法制备氢氧化铝。
(3)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少量、过量)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NaAlO2+2H2O+CO2=Al(OH)3↓+NaHCO3注意:可以用此方法制备氢氧化铝。
(4)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少量、过量)溶液2KAl(SO4)2+3Ba(OH)2=2Al(OH)3↓+K2SO4+2BaSO4↓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注意:本反应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结合图像进行计算方面多有考查。
(5)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少量、过量)Ca(OH)2+CO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Ca(OH)2+2CO2=Ca(HCO3)2(6)漂白粉的水溶液中加入干冰(少量、过量)Ca(ClO)2+H2O+CO2=CaCO3↓+2HClOCaCO3+H2O+CO2=Ca(HCO3)2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注意1:次氯酸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与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一样,但是对二者的产物进行光照,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次氯酸光照分解反复出氧气的同时自身变成盐酸。
盐酸可以溶解碳酸钙、碳酸氢钙,并放出二氧化碳。
注意2:对次氯酸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的产物进行光照是考试的热点。
(7)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少量、过量)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注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滴入盐酸,首先是碳酸钠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
(8)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碳酸氢钠溶液(少量、过量)Ba(OH)2+NaHCO3=B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Ba(OH)2+2NaHCO3=BaCO3↓+Na2CO3+2H2O(9)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少量、过量)2NaHCO3+Ba(OH)2=BaCO3↓+Na2CO3+2H2ONa2CO3+Ba(OH)2=BaCO3↓+2NaOHNaHCO3+Ba(OH)2==BaCO3↓+NaOH+H2O(10)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碳酸氢铵溶液(少量、过量)Ba(OH)2+NH4HCO3=BaCO3↓+NH3·H2O+H2ONH3·H2O+NH4HCO3=(NH4)2CO3+H2OBa(OH)2+2NH4HCO3=(NH4)2CO3+BaCO3↓+2H2O(11)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少量、过量)2NH4HCO3+Ba(OH)2=(NH4)2CO3+BaCO3↓+2H2O(NH4)2CO3+Ba(OH)2=BaCO3↓+2NH3·H2ONH4HCO3+Ba(OH)2=BaCO3↓+NH3·H2O+H2O(12)碳酸氢钙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少量、过量)Ca(HCO3)2+NaOH=CaCO3↓+NaHCO3+H2ONaHCO3+NaOH=Na2CO3+H2O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13)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碳酸氢钙溶液(少量、过量)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Na2CO3+Ca(HCO3)2=CaCO3↓+2NaHCO3NaOH+Ca(HCO3)2=CaCO3↓+NaHCO3+H2O(14)碳酸氢镁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少量、过量)Mg(HCO3)2+Ca(OH)2=MgCO3↓+CaCO3↓+2H2OMgCO3+Ca(OH)2=Mg(OH)2↓+CaCO3↓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15)磷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少量、过量)H3PO4+NaOH=NaH2PO4+H2ONaH2PO4+NaOH=Na2HPO4+H2ONa2HPO4+NaOH=Na3PO4+H2OH3PO4+2NaOH=Na2HPO4+2H2OH3PO4+3NaOH=Na3PO4+3H2O(16)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磷酸溶液(少量、过量)3NaOH+H3PO4=Na3PO4+3H2O2Na3PO4+H3PO4=3Na2HPO4Na2HPO4+H3PO4=2NaH2PO4 2NaOH+H3PO4=Na2HPO4+2H2ONaOH+H3PO4=NaH2PO4+H2O(17)磷酸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少量、过量)2H3PO4+Ca(OH)2=Ca(H2PO4)2+2H2OCa(H2PO4)2+Ca(OH)2=2CaHPO4↓+2H2O2CaHPO4+Ca(OH)2=Ca3(PO4)2↓+2H2OH3PO4+Ca(OH)2=CaHPO4↓+2H2O2H3PO4+3Ca(OH)2=Ca3(PO4)2↓+6H2O注意:磷酸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量不同产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