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的运动最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树上掉下的苹果B.正在百米赛跑的运动员C.正在进站的列车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A.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C.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3.青少年坚持规范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
中学生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可能为()A.5s B.50s C.5min D.0.5h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公式v=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t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5.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图所示,是诗人骑马赏花的情景,若说诗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面B.路边的百花C.身后的房屋D.诗人的马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同学同地同时出发B.0~4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C.8s末甲正好追上乙,此时两人的速度相等D.4~8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比为2∶17.小红参加百米赛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m/s,中途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0m/s,若她的成绩为12.5s。
则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8.67m/s C.8m/s D.12m/s8.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AB段平均速度为0.2cm/s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二、填空题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2:3,甲运动的路程是乙的2倍,则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机械运动1.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1.4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沿直线运动的,有沿曲线运动的;有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也有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有运动得快的,有运动得慢的······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3)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2.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4.1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元测试题: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因此不存在静止的物体B.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C.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D.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2. 下列关于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3.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5.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C. 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00m,所用时间为______s。
7. 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80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8.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运动了5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9.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了4s,速度为______m/s。
10.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10m/s²,下落了2s,速度为______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四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有一个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A. 260mmB. 26cmC. 2. 6dmD. 0.26m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房屋4.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 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D.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6.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亡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的大小不变,与s、1的大小无关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 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 2hB. 0. 7hC. lhD. 1. 5 h 8.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 10.8km/h、v/. = 0. 2km/min、v丙=2. 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B. v 乙>丫甲>丫丙C. v 丙>丫甲>丫乙D. 丫甲>丫内>丫乙9 .短跑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为600m/m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10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 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 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 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11 .如图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v 甲>丫乙>丫内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再增大A.发射前,火箭静止在发射塔上,受平衡力,发射升空时,火箭受非平衡力B.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白气团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发射时,火箭喷出的燃气对空气施加的力的大小等于空气对火箭施加的力D.发射时,“天舟一号”飞船相对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静止的12.下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B.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 10hC.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D.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是243kia/h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必向西行驶B.乙可能向东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14.如下图所示,A、B两名同学在操场上同地同方向沿直线进行散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内含知识点解析及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课桌高80cm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D.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min2.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1所示的对话,正确的是【】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3.如图2所示,指挥员指挥航母的战斗机“歼-15”起飞的航母“style”动作令人振奋.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起飞的“歼-15”是静止的【】A.“歼-15”上的飞行员B.大海C.“辽宁号”航母D.航母上的指挥员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5.某同学在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前半程的速度为4m/s,后半程的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5m/s B.4m/sC.4.8m/sD.无法确定6.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m/s.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个速度快【】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m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mC.乌龟每小时爬行40m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m栏7.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速度之比是2∶3,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2∶9B.9∶2C.3∶4D.4∶39.由图3中轮船和码头上的红旗飘扬,可以判定轮船是【】A.靠近码头B.可能静止C.远离码头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图3 图4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4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11.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21v vt,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B.2m/sC.3m/sD.6m/s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1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小丽同学的身高为162____,课桌的高度约为0.8______;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1______;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__________.14.如图5甲用A、B两把刻度尺测某物体的长,则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mm,B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用B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5乙所示,停表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__.图515.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天平山旅游.车快开到天平山时,张强同学大声说:“我终于来到了天平山!”魏达同学则说:“天平山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这两种说法中,张强同学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魏达同学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16.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应该选用_________(选填“千米”、“厘米”或“毫米”)来作为单位较合适.我国的高铁建设发展较快,某一高速列车以100m/s的速度行驶,则这一列车经过10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m.17.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1)两运动员,___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运动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速度是__________m/s.18.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的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19.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约为85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h.20.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8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老鹰的双翅展开的长度约为50______(填合适的单位符号).以________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21.如图9所示,乌龟和兔子从起点开始同时起跑,兔子很快就跑到大树下,场外的小猴说兔子跑得快,它是根据___________来比较的.如果全程的路程为s,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 ,树下睡觉用时t2 ,醒来时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 ,则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当兔子在树下睡觉时,乌龟却慢慢爬向终点,此时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__________的;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在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在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地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图9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22.(6分)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动速度.已知机车长度是s,测算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_______(填字母).A.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的时间t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__________D.利用v=s/t计算出机车运动的速度E.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23.(6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10所示,由图象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8分)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如图11所示,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图11四、计算应用题(共19分)25.(9分)程鹏从家中出发到达市中心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是步行,一半路程是骑自行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2所示.求:(1)图中_________段表示步行.(2)程鹏家到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____m.(3)程鹏的步行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图1226.(10分)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列车在时刻7∶55的速度为多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2∶5 B.1∶2 C.3∶5 D.1∶52.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5.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汽车都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东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C.以丙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丙车静止8.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B.错误数据是 4.95cm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D.物体的长度应取 4.8225cm9.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后到达距甲地400m的乙地,休息2.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才到达距乙地350m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A.60 m/min B.70m/min C.75m/min D.80m/min10.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2 v2−v1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1 v2−v1C.钢轨的长度为v1v2t v2−v1D.钢轨的长度为(v2﹣v1)t二、填空题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5m/s,则5m/s表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_.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___ _m。
2.小华乘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的。
如图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m/s,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3.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
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
(填“大“或“小“)2题图 4题图 5题图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二、选择题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6mB.物理书的长度为26cmC.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9.1m/s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7.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4 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 m/sC.乙同学第4 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8.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9.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三、实验题11.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总分:6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1.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乙都由运动末尾运动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2.在迅雷不及掩耳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路边的树林C. 小孩的座位D. 车厢里的活动效劳车3.如下图,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役机加油的情境,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役机甲是运动的B. 以空中为参照物,战役机乙是运动的C. 以战役甲为参照物,战役机乙是运动的D. 加油机相关于空中是运动的4.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 3μmB. 3mmC. 3cmD. 3dm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以下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A. B.C. D.6.如下图,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空中上的箱子,但没有推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箱子虽然没有被推进,但小明对箱子做了功B. 箱子没有被推进,选择的参照物是空中C. 箱子对空中的压力与空中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箱子没有被推进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7.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状况如下图.关于两小车运动形状的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 甲车一定运动B. 乙车一定运动C. 甲车一定向右运动D. 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甲、乙、丙三位同窗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区分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三者都对B. 甲对C. 乙对D. 丙对9.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候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觉察自家的小车在前进,其实车子并没有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M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箱
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M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M/秒
B.20M/秒
C.5M/秒
D.8M/秒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秒,则它在5M/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秒,后3M/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一个运动物体在前9.
()
A.等于4M/秒
B.小于5M/秒而大于3M/秒
C.等于5M
D.大于5M/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
分每空2分,计38(二、填空题. 表示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国际单位
制中,长度的单位是11 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________,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13、如图停表的读数是分秒。
,所用的刻度尺的,则准确值是______cm14、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 。
分度值是______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M、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1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15 径D的示数如下:
D D D D42311.81cm
1.89cm 1.81cm 1.73cm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16、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17.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
18、观察图1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9、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所示。
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
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物。
20.一列长100 m的列车,穿过500 m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108 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____s.
2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22、2012年7月10日中国海军有南海时行实弹军演以彰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50M/秒,飞机的速度为900千M/时,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2千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________秒。
三、实验题(23题6分,24题8分,24题8分)
23、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5、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M、30厘M、45厘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秒,1·92
秒,2·82秒。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s0.15米(0.30-0.15)米(0.45-0.15)米v??[??]?3???
2
方法秒(2.82-1.92)1.00)1.00t秒(1.92-秒米0.45s?v????秒t2.82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3)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
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4(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分)10四、计算题(.
26、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10分)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M/小时?
⑵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做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1 D,2A, 3 D, 4 D,5 D,6 C,7 B,8 A,9 B,10 D.
11.M,m. 12秒 s. 13 3,37.5. 14 5.7 1mm. 15 1.81cm.
16 相同,相对静止。
17.列车行驶1秒通过的路程是15M。
18 月亮云。
19, 45. 20,20. 21,3. 22 ,20.
23,略。
24,1)A C 铜丝的直径是d= l/n. /2 2)DEBF
25 1)不是
2)2
3)使斜面倾角变大
4)在15厘M,30厘M,45厘M处做标记,以便测时间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