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作文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精选6篇)高考作文占了很大的分值。
202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精选3篇)

202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精选3篇)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篇1一、引用典故故事,紧扣材料主题,抓住材料的主要思想,内容正面积极富有正能量,用材料引出主题,抛出思想。
二、多用名人名言,尤其是当代领导讲话,贴近时事,贴近生活,思想作风高度向社会政策大方向看齐,将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论点结合起来阐述,从实际出发,有真情实感,不要假大空。
三、逻辑通顺,内容张弛有度,形式收放自如,*立意有高度、有深度、有格局、有眼光,这些都是高分作文的基础,而高分作文不但要求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也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篇2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既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平常的作文训练,带有较大的规定性,具有突出的技巧性。
高考满分作文就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范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写好应试作文的经验和技巧,还有套路。
一、学习满分作文的文体样式许多满分作文在结构上都有其优点。
尤其是那些眉目清楚、层次清晰、样式清爽的作文,更是应该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自我》,就是先总说,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最后则在结尾处呼应开篇,使整篇*思路清晰而严谨。
再如,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记忆之树常青》,首段运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切入话题,主体部分的内容充实而有深度,结尾部分又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照应了开头,点明了题旨。
其中,主体部分为第二、第三两段,而且是递进关系: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是外国当代的,可以说既全面又典型;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刻时,重点举了邓稼先的例子,之后又用排比举例法列举了孔子、鲁迅、谭嗣同等人的例子,不仅论据很充实,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一句话,这篇*确实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亮丽,中间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
二、借鉴满分作文的写作素材*的写作素材可以显示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高考作文增加字数的技巧

高考作文增加字数的技巧
先说大家都喜欢的凑字数的技巧。
如何优雅而高效地凑字数,同时让阅卷老师心花怒放呢?以下是几种方法:
1.采用有一定递进关系的排比,但要注意排比要有一定的
逻辑,不能使用同样平等关系的排比。
例如:人生如果像浮萍一般,只能在水面上随波逐流,难成大事;也会如黄粱一梦,眼前成就瞬间化为虚无,更如鱼龙潜越,只剩波澜,空余悲叹。
2.使用有一定递进关系的反问,例如: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真的适当吗?真的无害且中性吗?
3.使用叠词,例如:窸窸窣窣窸窸滴滴哒哒滴滴,雨就在
灯火阑珊的时刻,于暗夜的莽原中,轻轻的吟唱了起来。
4.使用同类意向的词语,例如山、水、石、海等等。
比如
材料中有高山,你可以用流水的意向,例如:高山因为扎根大地,根基深厚,所以不惧惊涛骇浪,从而有“壁立千仞”的美誉;大海汇聚万条河流,累计源源水源,所以可成惊涛。
再说一下如何积累的技巧。
大家都很头疼,积累的素材不够新不够充实,考试不会用怎么办?其实我们用一些自己积累的旧材料也可以写出新意的。
就是需要对旧材料进行升级改造,进行精细化描写,增加代入感。
举例:
XXX画鸡蛋的故事众所周知。
试想如果他没有经历那种
枯燥的人生积累,没有在光和影下坚定的眼神和不停的汗水(细致化描写的代入感),那么他也就难以形成艺术巅峰的艺术根基。
如果这样,卢浮宫中最炫目的光彩一定不属于XXX,XXX神秘的微笑也不会让人心驰神往。
最后,分段也是一种凑字数的技巧。
合理的分段可以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高考满分作文训练技巧及方法

高考满分作文训练技巧及方法一、审准话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应试时应慎重。
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
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
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
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
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
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
一旦选择了其中一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
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
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
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
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
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立意创新古人云:“意高则文胜。
”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
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一些方面或一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开头的7大技巧!附万能作文开头25篇

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的7大技巧!附万能作文开头25篇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对于阅卷老师来说,电脑评卷下的脑力、视力劳动都很繁重,在此情况下,高考作文能否吸引老师的目光,让他认真仔细地读你的作文,开篇的出语不凡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作文必须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这是高考的形式和阅卷实际所决定的。
那么,高考作文怎样开篇才能吸引老师的目光?以下7大技巧值得反复练习。
最后学霸菌还给大家汇总了高考作文万能开头25篇,最后冲刺阶段可以背下来,考场上也许就用得着!修辞开篇,展示文采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在高考作文中,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
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
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
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悠悠情思》)悬念导入,吸引读者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故事先行,引人入胜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
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十大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十大技巧高考前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有学科学问基础的高三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技巧,有效的涨分,逆袭上重点高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高考(作文))必备写作技巧_(高考满分作文)写作十大技巧。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一、写外貌不用“有”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__可美丽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假如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觉作文顺了许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__可美丽啦。
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协作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爱她啦。
”是不是读起来舒适多了?二、写说不消失“说”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明显,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消失“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肯定的训练把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消失“想”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同学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根据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示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动四座。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根据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狡猾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技巧有哪些如何得满分

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技巧有哪些如何得满分1、立意紧贴材料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
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
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3、适当运用题记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有一篇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
4、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
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
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
”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
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5、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
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第一,能够让阅卷老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全篇作文占领。
让老师知道这篇作文的整体脉络发展是很好的,整体脉络的状态是没有超离题目要求的范畴的,这当然就为考生得高分准备了一个很好的前提和基础。
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讲立意须用心——作文立意的技巧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实也确是如此,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因为立意的问题即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词句如外衣,立意乃灵魂。
对考场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深刻,三是新颖。
审题过关,立意的正确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对后两者的训练。
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
立意要懂得大小、虚实、繁简、正反、因果、有无之辩,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此,提供五种思维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炼意方面对考生们有所启示。
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
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我们能否找到那些风景呢?王安石的名作《游褒禅山记》,由一次败兴的游山生发出独有的感怀:无限风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险峰,没有志向的人是无法领略的;自己已然尽力便可无怨无悔,旁人还如何会讥笑我们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
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
“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
”诗词如此,文章亦是如此。
好的文章应有所兴寄,否则一望到底,则清如开水,淡而无味。
要善于感悟。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许多同学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中;在面临同一个题目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
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富有“灵性”;感悟能力弱的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迟钝,没有感慨,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自然就会视写作为畏途。
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辩证分析,自己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河南一考生的《自信和倾听》中,诠释自信与倾听,字字珠玑,描写深刻,让人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文词优美,分析透彻,刻画深入,笔风有力,让人心悦诚服。
结尾更是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飘逸的行文中,却收获到了深刻的道理。
河南一考生的《第四回》运用陡转、对比、照应等艺术手法,精心构筑情节,揭示主题。
对待别人议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两个有着相同遭遇的小人物的苦乐人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丰富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这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
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样,高考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
议论性说明性文章的,材料丰富就是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多而确切有力。
形象丰满主要是指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形象丰满或是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河北一考生的《到底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呢?》,作者思路开阔以法拉第发现电磁波、哥白尼的“日心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齐桓公的“战胜于朝廷”,以及我国的四化建设等等为依据,材料丰富,说服力强,又具有时代特色,末段具有鼓舞性。
海南一考生的《作家们的故事》文章用作家们多姿多彩的故事,对幸福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材料丰富典型,且没有堆砌之感,详略有致,叙议结合,文采涌动,是本文突出的特征。
或是词语生动善于引用名言,或是句式灵活摇曳多姿,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形象,或是文句有意蕴富含哲理,或是构思有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行文中,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如福建一考生的《至圣》中,“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至圣。
”我们不得叹服小作者对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作的准确评论。
试想如果平时作者不饱读文章,不对孔子生平事迹了如指掌,能写出这么精美的文字吗?考生可将对生活的思考,读书的修养,写作的本领全面展示给阅卷老师。
如将生活的感悟作为文章的主旨,将课外读到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将某文独到的构思“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语言模仿到家,等等如江苏一考生的《鱼的泪·水的心》他用朴素的、似乎不加修饰的笔触,叙写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吵骂生活”。
但在这吵骂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潜藏其中的浓浓的爱意。
可以这样说,韩剧、言情小说中的那种“爱”,只是水面上灵动的波纹;而爷爷奶奶之间的那种“爱”,却是灵动的波纹所凝结成的深邃的蔚蓝。
也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感悟。
江苏一考生的《灵动与沉稳》全文语言直白,不加褒贬,在原汁原味的描述中诠释着作者对“灵动与沉稳”的感悟,表露着作者对这个敏感话题的鲜明态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高山流水”是真诚的友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情”是生命之“真”,是爱、仁慈、悲悯……是生命之间相互维系的丝线,是生命源头的汩汩清泉。
写文章也要想做到“感情真挚”,抒发真情实感,切忌矫揉造作。
《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具体地说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真”:一是“事真”:这点主要指记叙。
事情中往往流露出感情,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要依照题意大胆想像),只要符合来源于生活就可以视为“真”。
二是“理真”:这里主要指议论。
人们常将“情”与“理”连在一起,称为“情理”。
文章阐述的道理若想说服人、打动人,非有“情”的加入不可。
因此,道理“真”有助于感情“真”。
只有这样,“真挚”才能始终“真挚”。
如云南一考生的《父亲,我爱你!》字字情,声声泪,这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父亲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福建一考生的《壮哉,猛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为人、处世、人格魅力深深折服,钦佩不已,文章字里行间充分流溢着感人至深的情愫,自然而然,恰如其分地把真情实感流诸笔端。
真实的情感深邃如海洋,广阔如天空,强烈地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考生在作文时应该凸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泯灭自己的个性特征,只有讲究个性化,你的作文才是生动的,亲切的,引人入胜的。
避免空洞的口号术语,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
“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一是要独具慧眼,在立意上求新,即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
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
福建一考生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是一篇激情飞扬的为曹操“平反”之作,众人眼中的“白脸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无人能比的“治世能臣”,用什么方法为他昭雪呢?引人入胜。
湖南一考生的《给孟母的一封信》寓言于谐,用反讽的方法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家庭教育问题,虚拟“一个未来的母亲”站在世俗的角度,对孟母教导的种种行为给予“反驳”,读来让人发笑,但这笑绝不是轻松的笑,而是“含泪的笑”,它启示着我们不能仅仅去为了一点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
家庭教育,从学习孟母开始。
文章揭示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端。
二是要独辟蹊径,在文章的结构和表达上求新。
比如以全新的形式组合全篇,以晓畅、鲜活的语言表达思想。
福建一考生的《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
好像一篇评书,对人物分析准确、独到。
篇末又再次引用宋江的人生信条“生死至交一碗酒……”寄予了自己对人物的期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江留给后人无尽的深思。
福建一考生的《春天的觉醒》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宋代,以故事的形式表面上记叙了一次战胜懈怠的春天之旅,实则写了苏轼由苦闷到觉醒,由寄情山水找回自我,摆脱枷锁的心情飞跃。
这里的春天可谓一语双关。
三可写出学生生活的“鲜味”来。
当今中学生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甚至是“另类”的。
不要怕触及这些东西。
不要把多彩多姿的当代学生生活“净化”掉。
不要把年轻人的洒脱劲儿舍弃掉。
只要机智地加以审视,灵活地进行张扬,就会有出乎意外的审美效果。
如江苏一考生的《水的成长》,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
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
四要注意书写标点规范。
“书写规范”不是指字体优美,而是指不写错别字和潦草字,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试卷中字形端正清楚很重要,书写时最好是笔尖不粗不细,颜色不深不浅,字体不大不小,全篇的字只要一笔一画写清楚即可。
错别字也不可小看,虽然扣分有限,但多了会影响全篇。
因此,拿不准的字尽量避开,书写时要小心谨慎。
“标点正确”是指标点的使用要正确,合乎其表意功能,使语言更符合语法和修辞的习惯,因此标点的使用不能错、不能滥,不能少,尤其禁止一逗到底的现象发生。
要做到这两点,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至关重要,工整清晰美观的卷面会令阅卷老师爽心悦目,将使你的作文大大升值,助你高考取胜,反之,潦草脏乱的卷面会影响你的成绩。
尤其是部分省份采用网上阅卷更应注意卷面整洁。
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第一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是个天才,第二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是个庸才,第三个把美人比成鲜花的人则是个蠢才。
要激活自己的创新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
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黑格尔也说过:“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即由于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内。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正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或是见解新颖,或是材料新鲜,或是构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有个性特征。
这些方面都是可能蕴涵“创新”因素的地方,在高考作文中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思路解析的地方,我们就必须给予重视和鼓励。
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也是如此。
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意识贯彻到写作中,才有可能写出内容和形式俱佳的作文。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呢?重要的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古人说得好:“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这三番意思代表了认识逐步深化、文章渐次深刻的一个过程。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1.精心打造首尾。
你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你的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不可遮遮掩掩,直到文章的末尾才露出姿容。
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