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合集下载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1. 有丝分裂的阶段: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如下:(1)前期:染色体复制并开始准备分裂。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复制,并形成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称为姐妹染色体。

细胞核开始变大,细胞中的细胞器也开始增多。

(2)中期:染色体开始排列并准备分裂。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在细胞核中排列,并最终形成一个叫做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是由纤维蛋白和微管组成的,它们的作用是把姐妹染色体分开。

(3)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并移动到细胞的两端。

在这个阶段,纺锤体把姐妹染色体分开,并把它们拉向细胞的两端,为细胞的分裂做好准备。

(4)末期:细胞分裂完成。

在这个阶段,细胞核重新形成,细胞膜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2. 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有丝分裂是一种受严格调控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DK)等。

这些调控因子的作用是保证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并防止出现错误的分裂。

(1)Cyclin和CDK:Cyclin和CDK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它们以“Cyclin-CDK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种复合物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调控细胞的分裂。

在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Cyclin-CDK复合物会启动不同的生物学事件,如染色体复制、核分裂和细胞分裂等。

(2)检查点:除了Cyclin和CDK复合物外,有丝分裂还受到多种检查点的调控。

检查点是一种细胞内的“安全阀”,它能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识别出错误的事件,并阻止细胞继续分裂,从而保证细胞分裂的准确性。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的检查点,包括G1检查点、G2检查点和纺锤体检查点。

这些检查点通过调控蛋白激酶的活性,控制着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从而保证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

3. 有丝分裂的意义和应用: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过程,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复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知识详解

高考生物复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知识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2个极体滋长(2N)(N)3个极体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2N)复制(2N)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使生物体能够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细胞。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包括有七个不同的阶段:间期、早前期、晚前期、中期、晚期、末期和胞质分裂。

第一阶段:间期间期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细胞分裂前的准备阶段。

在间期,细胞进行生长和代谢活动,准备复制DNA,以便在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子细胞。

第二阶段:早前期在早前期,细胞开始复制其DNA。

染色体以解旋并变为两个单链的染色单体,形成兄弟染色单体。

每个兄弟染色单体以着丝粒为中心,形成重复的X形结构,称为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

第三阶段:晚前期晚前期是有丝分裂的关键阶段,此时细胞准备开始分裂。

核膜逐渐解体,释放染色体进入核质中。

此时,着丝粒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与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连接。

此外,纺锤体开始形成并在细胞内移动。

第四阶段:中期在中期,纺锤体完全形成,并开始将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从细胞中心分离。

纺锤体的纤维开始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着丝粒连接,并将其分离到细胞两极。

这个过程被称为有丝分裂的动力学。

第五阶段:晚期晚期是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

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到达细胞极点后,纺锤体开始解体,核膜开始重组,细胞准备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第六阶段:末期在末期,细胞开始分裂。

核膜完全解体,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形成称为红色体的结构。

红色体帮助确保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分离到子细胞中。

第七阶段:胞质分裂在胞质分裂阶段,胞质分裂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细胞。

每个细胞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并继续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细胞的准确分裂对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详细全面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细胞有丝分裂包括间期、早前期、晚前期、中期、晚期、末期和胞质分裂七个阶段。

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有丝分裂的知识点有很多,包括有丝分裂的阶段、细胞器的构成和功能、有丝分裂的调控等。

下面就有丝分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有丝分裂的阶段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前期、分裂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在前期,染色体复制并逐渐凝缩成染色小体;在分裂期,细胞核发生分裂并进行有丝分裂;在末期,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前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的四个子期——G1期、S期、G2期和M期,其中S期是染色体进行复制的阶段,是有丝分裂前期的重要阶段;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期之间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是细胞准备进入有丝分裂,细胞质中会出现稳定的滋养细胞、存储细胞和增殖细胞。

有丝分裂期包括一个细胞质分裂的过程,这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时候,染色体复制并凝缩为染色小体,有丝分裂间期是在此期间染色体复制的阶段。

接下来是有丝分裂促进因子的释放,构成了有丝分裂酶。

随着有丝分裂周期的进行,细胞内的染色体逐渐凝缩,变成棒状。

此后,一个真核细胞经过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期和有丝分裂末期,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器的构成和功能有丝分裂时,细胞器的活动发生了很大改变,称为细胞器的酬载。

细胞器的酬载包括紧丝、中心粒、微管、核仁和液泡等。

1. 紧丝是细胞分裂时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带,由封闭细胞核核膜的一部分构成,是一个圆筒形的系统。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分别集中到两侧的细胞核两边,形成新的细胞核。

2. 中心粒是细胞的微管和纺锤体的组织,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关。

中心粒以及与中心粒相关的微管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它们参与了细胞间的运动、细胞细胞间的交流和细胞核的融合。

3. 微管是一种有丝分裂时产生的细胞器,是细胞分裂时的一个组织,负责构成细胞自身的骨架结构。

4. 核仁是细胞中的主要细胞器,有着重要的功能,可以合成核糖核酸,是细胞生物合成的一部分。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学习中,有丝分裂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垂直于细胞长轴的方向上逐一分裂,而且在分裂的过程中,还要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

下面将从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步骤和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它是指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的时候染色体会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分裂。

而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两个新的细胞核尚未完全分离,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加文式V”形状的结构。

这种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在有孔菌门中普遍存在的分裂方式。

二、有丝分裂的步骤1. 前期准备:指染色体从松散地包装到紧密地包装的过程,一般包括染色体复制、有丝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的悬吊等。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每个染色体既可以被正确分离,又可以被染色体纺锤丝负责。

2. 有丝纺锤体的形成: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将细胞的纺锤酸合成并配送到中心体。

这些纺锤酸长成微管,由中央粒引导到双极体上,并向两极分布。

3. 有丝纺锤体连接:微管从双极体上开始生长,当它们到达中间位置时,就会相互交错和连接。

中间位置连接的那些微管被称为连桥。

4. 分离染色体:连桥可以缩短,从而将染色体牵引到两个极端,然后分离成新的两个细胞核。

5. 细胞分裂:最终,新的细胞膜将分离的细胞分开。

三、有丝分裂的原理有丝分裂的原理是建立在细胞有粘合性的染色体分离和有丝纺锤体负责染色体分离的基础上。

碱基对映射的过程与此没有多大关系,更准确地说,这个过程是针对柞蚕细胞。

分裂过程中的染色质复制是为了能在分裂时拥有两份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并且这些染色体可以分别到达后代细胞。

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不仅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而且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并且维持生物的正常生理状态。

以上是关于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从原理、步骤、基本概念等方面进行了解和了解。

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关于有丝分裂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细胞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高中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解析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是指生物细胞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通过复制染色体和分离新建的染色体,从而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下面将详细解析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一、前期(Prophase)前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长的阶段。

在前期开始时,细胞核膜逐渐消失,细胞染色质开始凝缩成染色体,染色体可由两个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并通过着丝粒与纺锤体相连。

在前期的早期,着丝粒开始移向细胞的两极,形成“已复制染色体的中心体”和“未复制染色体的中心体”。

此时,纺锤体的形成也开始了,它由微管单元组成,其中心体包围在两组中心体周围,形成“两极纺锤体”。

纺锤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找到适当的地方将染色体粘附到新形成的细胞核。

在前期的晚期,每对复制的染色体按两条呈线状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

着丝粒将纺锤体的微管与染色体相连接,为后续的分离做准备。

二、中期(Metaphase)中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染色体已经排列成单一的赤道面。

在中期,纺锤体的微管逐渐增长,从而将已复制的染色体全部排列在细胞内的赤道面上。

染色体会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个纺锤形图案,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的一个微管相连,并且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形成更紧密的连接。

此时,纺锤体的收缩使得染色体在细胞内随机排列,为后续的分裂做准备。

三、后期(Anaphase)后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第三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已复制的染色体开始分离。

在后期,纺锤体的微管会缩短,拉动着丝粒,使每个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相反的两个极端。

在后期的早期,由于纺锤体的缩短,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被拉向细胞的两个极端。

随着后期的进行,染色体变成V形,其中心刚刚分离的着丝粒以及纺锤体的微管被拉向极端。

四、末期(Telophase)末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核分裂阶段。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高考是每位学生都期待的重要考试,对于生物科学这一科目来说,有丝分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一、有丝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结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核质内先后经历缩短、凝缩、对分、分离和聚集等关键步骤。

有丝分裂的最终结果是两个与母细胞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形成。

二、有丝分裂的详细步骤1. 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是有丝分裂的起始阶段,包括早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有丝分裂前期和晚期有丝分裂前期。

其中,早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开始凝缩,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中期有丝分裂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进一步凝缩,有丝分裂纺锤体开始形成;晚期有丝分裂前期的关键特点是核质内的纺锤体完全形成。

2. 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是有丝分裂的关键阶段,染色体被纺锤体均匀地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点与纺锤体相连,同时纺锤体的收缩与伸长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

3. 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是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的关键阶段。

在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进一步收缩,染色体逐渐分离成两组,并向细胞两极运动。

此时,细胞质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4. 有丝分裂结束有丝分裂结束意味着细胞的分裂过程已经完成,两个新的细胞形成并进入细胞间期。

新细胞将正式进入新的生长和发育阶段。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损伤的基础过程。

通过有丝分裂,生物体可以保持有序的细胞增殖过程,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同时在发育过程中起到细胞特化和组织分化的作用。

四、高考考点和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于有丝分裂的考察主要包括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关键步骤的掌握。

备考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1. 理解有丝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性;2. 熟记有丝分裂的详细步骤,以及每个阶段的关键特点和变化;3. 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包括生物体发育、组织修复等方面;4. 针对性掌握高考中的经典考点和题型,提前做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5. 充分利用教材、试题和参考书等资源,加深对有丝分裂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1. 分裂间期——复制与合成该时期时间最长,为分裂期准备了条件,主要完成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由三个阶段组成: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合成后期)。

2. 前期——两消失、两出现、一散乱两消失: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两出现: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这是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分裂方式叫有丝分裂,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分裂方式叫无丝分裂。

一散乱:每条染色体具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

3. 中期——一平面、最清晰一平面:与着丝点相连的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赤道板)。

最清晰: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清晰可见,是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4. 后期——一分为二染加倍、两极移、两相同一分为二染加倍:后期最大的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因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两极移、两相同:加倍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完全相同的,每一极的染色体与分裂之前的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是完全相同的。

5. 末期——两消失、两出现、一重建两消失:染色体逐渐变成细丝状的染色质而消失,纺锤丝逐渐消失。

两出现: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

可见,末期的“两消失两出现”与前期的“两消失两出现”正好相反。

一重建: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新的细胞壁把原来的一个细胞分隔成了两个子细胞。

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应注意两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故减数分裂不具有周期性。

例1、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解析:细胞周期的时间是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以④正确;细胞周期包括细胞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间期所占的时间长,所以①和②正确。

答案:B
2.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
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
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如右图所示)。

例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数量,可分析其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结
果分析其细胞周期。

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丙组细胞内DNA分子数加倍,处于细胞分裂前、中、后三个时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乙组细胞数减少,故D不正确。

答案:D
3.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事实上,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几个时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1)前期:主要变化特点是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逐渐解体,
形成分散的小泡,核仁逐渐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其中最主要
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

如右图所示。

动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形成方
式不同(详见例6解析)。

例3、下列哪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纺锤丝D.高尔基体的数目显著增多
解析: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特有现象,其他选项在别的生命活动中也发生。

答案:C
(2)中期:中期的主要变化特点是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
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如右图所示。

中期是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确定染色体组型时,选择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

例4、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中期时,从细胞的一极观看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下图中的()
A B C D
解析:细胞是一个球体,从赤道板位置看赤道板,赤道板(平面)是一条直线,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线)上;从细胞的一极观看赤道板,赤道板是一个平面,着丝粒(点)位于面上,此时看到的着丝粒不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C
(3)后期:主要变化特点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并平均移向两极。

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变成染色体,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平均分配(如右图所示)。

例5、判断下列细胞分别属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什么?
甲: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子细胞为。

乙: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子细胞为。

丙: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子细胞为。

丁: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子细胞为。

解析:在细胞分裂图的鉴别中,后期图的判定难度较大。

后期图有后期Ⅰ、后期Ⅱ、有丝分裂后期三种情况,若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后期Ⅰ。

有丝分裂后期与后期Ⅱ迷惑性最大,欲判定不妨盖住上部或下部半个图形,若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后期Ⅱ;若染色体数目为奇数条,则为后期Ⅱ。

答案:(甲)减数第一次后次级精母细胞(乙)减数第二次后精细胞或第二极体(丙)有丝分裂后体细胞(丁)减数第二次后卵
细胞和第二极体
(4)末期:主要变化特点是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如右图所示)。

末期结束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分
裂前相同。

分裂末期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详见例6解
析)。

例6、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为()
①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②染色体复制方式不同
③DNA数量变化规律不同④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见下表:
不同点相同点
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间期中
心体①分裂过
程及时期
相同
②核内染
色体变化
相同
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许多囊泡(内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
质),囊泡聚集形成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发展成为新
的细胞壁

动物细胞移向两极的中心粒周围
发出纺锤丝形成
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环沟,环沟逐渐加深把细胞缢裂成
两个

答案:C
例7、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解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和中心体。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壁时,高尔基体要参与活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有核糖体的参与。

低等植物中的中心体与纺锤体形成有关,高等植物无中心体。

答案:A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的变化规律:假设体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目为2n。

时期
比较项目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 例8、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一条染
色体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含两条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之比为1∶2∶2。

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因此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的数目变为0,DNA分子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例9、下图中的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点染色体数目是C点的两倍
B.图2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C.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甲细胞处于DE段
D.图2中乙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解析:图1应注意的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而不是细胞核DNA含量变化。

图2中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应是一个次级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丙细胞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答案:D
综上所述,关于《有丝分裂》一节的学习,主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注意各期的主要特点及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应注重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与细胞器、有丝分裂与遗传和变异等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