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于永正老师公开课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

2012/12/12今天,于我们教育学院的孩子们而言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于永正老师来咱们学校讲课啦,终于可以领略一下名师的风采。

其实我们对于老师并不陌生,在裴教授的课上就时时听同学们介绍过他,讲到他的”五重教学”,但对于本人却从未谋面!下面是关于他所上的《爱如茉莉》和《祖父的园子》的课堂实录,我稍做了整理,虽然我阅历浅,对他的教学方法和思想都仅仅只是一知半解,但走进于老师的课,我收获了很多。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板书“爱如茉莉”,齐读课题。

师:声音太高,再读!(生读,声音稍弱)师:再读,用心读生:(轻轻的)爱如茉莉!二、生字、词部分师:(板书“嗔怪”)读什么?谁来读?师:嗔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生气责怪的意思师:不全对,谁再来说说?师:(总结)它有两个意思。

一是表生气,二是表示不满师:在书上哪个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师:那么“眸子”呢?是什么意思?生:眼睛师:眸呢?生:眼皮师:没听说过,再想想。

(学生回答都不对时师引导)师:眸就是瞳孔,听说过吗?瞳孔还可以叫什么?生:瞳仁师:瞳仁还可以写作什么?(请两位学生上台相互对视)师:(对其中一位同学问)你从她眼睛里看到了什么?生:我师:(笑着问道)你是什么?是人吗?生:当然啦!师:这个我字要加上什么号?(引导后,生回答引号)师:那你呢?你从她眼里看到了什么?生:也是我自己师:所以瞳仁还可以写作瞳人师:谁能用眸组词师:读一读眸子这个词语所在的那句话三、阅读部分(一)全文练习1.开火车朗读全文(对每个同学的朗读做点评)2.老师范读3.提出朗读的要求,再读(注意停顿,对话部分的语气,哪里该轻,哪里应慢。

为什么要这样读,请认真思考,用心读)4.生练习读(二)分节练习1.细读1—4段母女对话,体会语气和情感(师生表演母女对话)生:映儿,本来我今天答应包饺子给你爸爸吃……师:妈,您放心,我这就买去,您好好歇着吧(这是于老师在学生读时幽默的加上的一句话)2.6—13段师:这篇文章最精彩的还是女儿在病房看到的那感人的一幕,练一练。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篇: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

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

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

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

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

这些诗写得可美了。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出示)●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3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

(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

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

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翠鸟》课堂实录 (于永正)

《翠鸟》课堂实录 (于永正)

翠鸟课堂实录(于永正)引言本文是对于翠鸟课堂的一次实录记录,课堂主讲人为于永正。

翠鸟是一家致力于教育创新的机构,通过优质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本次课堂实录中,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新时代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课堂内容一、新时代教育的特点在课堂开始时,于永正老师首先介绍了新时代教育的特点。

他提到,新时代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于永正老师强调了新时代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他指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的第二部分,于永正老师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于永正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鼓励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

3.提供创新的机会: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尝试新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可以通过组织创意比赛、科研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于永正老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他说,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能够将其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于永正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1.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2篇

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2篇

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2篇Special grade teacher Yu Yongzheng's "new gl ass" 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3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本教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2、篇章2:《新型玻璃》课堂实录二教学设计所有资源免费无限次下载。

想要查找本课的所有资料,就在网站任何一个网页搜索课文题目。

地址:执教:特级教师于永正整理:陈虹评析:特级教师张庆班级:江苏省xxx小学四(1)班[评者按]怎样改革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以为,改革的要点,就在于加强读书训练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新型玻璃》一课,便是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的,并使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寓于读书活动之中。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

于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一教时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

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

[精]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精]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本次周末万校、我、张燕、陈霞、欧阳宝、袁萍、汤晓等人参加了宜春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艺展示会。

周六上午听的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爱如茉莉》。

课堂部分实录和感受如下:师:我们一起上课。

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

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

(导课略过)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小声齐读)师:喜欢于老师的字吗?喜欢哪一点?生:喜欢老师的字大方、工整。

师: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听课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字写好,让孩子的心理装着他人,以身作则,有榜样,有要求。

优秀的孩子会自觉模仿。

写字不好的孩子会受到感染。

春风化雨。

)师:课文读了几遍?生:三遍师:有没有不止三遍的?生:我读了五遍。

师:我读了七八遍。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

(板书“嗔怪”)读什么?生:嗔(chēn)怪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生:没查。

师:你没查。

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

谁再来说?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

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

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

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分享

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分享

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分享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分享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帮助老师更好教学作文,分享了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起来参考吧!第一教时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谢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朋友非常热情。

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

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小朋友齐声说:“欢迎!”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朋友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

(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

(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

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高兴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晰、舒服,读起来也不累。

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欢迎!”小朋友齐声说。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

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作文课堂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于永正大师执教《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于永正大师执教《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于永正大师执教《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前言:2012年2月23日,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聊城市教育局特聘学术顾问于永正老师莅临聊城开发区指导语文教学工作。

他执教的《爱如茉莉》令在座的听课老师为之震撼,他和蔼可亲的教态、循循善诱的引导、精妙绝伦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尽情领略了大师的风范。

回味于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给行进中的开发区教育带来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春天。

现将于老师的课堂实录整理如下:(主持人介绍于老师后)师: 刚才主持人说的话不恰当。

应该说于老师闪亮登场。

(主持人重新说有请于老师闪亮登场)师:我们一起上课。

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

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小声齐读)师:读书声音要小一点,小一点有味道,下面开始读。

(生小声齐读)我知道你们预习的一定很充分,非常的充分,我猜的对不对。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

(板书“嗔怪”)读什么?生:嗔( chēn )怪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生:没查。

师:你没查。

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

谁再来说?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

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

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于永正老师的公开课听课记录
公开课上,与老师面对的是与自己不熟悉的低年级学生,为了使学生消除陌生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于老师用自己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感染了学生。

随后,深处右手和老师一块写课题——一株紫丁香。

随后,反复领读,读出情感和诗意。

这是教学过程第一模块。

第二模块,识生字。

对于“踮”这个字,强调它的读音,并在句子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又强调了“起”是轻声,做动作,深刻体会动作含义。

对于“挂牵”,强调读出词的情感,平时一般读“牵挂”解释,这里为了押韵,而颠倒了顺序。

第三模块,请几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并提出了第一个大问题: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并要求学生想好再说。

亲其师,信其道。

耳畔悄悄的说,既显得与学生亲近,有为课堂带来一份安详与机灵。

最后,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随后,提出第二大问题:为什么悄悄地栽树?教师不断启发、引导,不轻易说出答案,鼓励与启发学生。

随后,提出第三大问题:既然不想让老师知道,该怎么读呢?随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边做动作边背诵。

第四模块,讲解生字。

写字的讲解分五步,第一步,观贴,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结构、特点、主笔和易出错的地方。

第二步,描红,描着笔顺写。

第三步,临帖。

看这字写。

第四步,练写,学生自己练习写。

第五步,反馈。

评价学生的书写。

通过观察于老师的课,加上崔老师的评课,我认识到,第一课时,主要是导入、学字词。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复习旧知,随后精读课文,深入了解,体会情感。

北城中心小学程潇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