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辟邪篱笆主弦律不落窠臼B.八卦绿釉土瓷杯记忆尤新C.细碎檐下座右铭备受欢迎D.邪崇苔痕花骨朵奋笔疾书答案:CA项,主弦律——主旋律;B项,记忆尤新——记忆犹新;D项,邪崇——邪祟。
故答案为:C【点睛】同音异形字和形近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清楚。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赞美白杨树定下感情基调,而文章赞美树的目的是赞美人。
B.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C.作者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等方面人手,全方位地赞美了白杨树,歌咏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D.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答案:B作者先写白杨树欠缺的方面,后对白杨树进行褒扬,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故答案为: B。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答案:B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结本文旨在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行总结,简要概述该单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反思。
一、内容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诗歌的分类和鉴赏,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诗的形式分类:韵文诗和无韵文诗,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
2. 赏析现代诗歌:研究现代诗人的作品,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朗读表演:通过朗读诗歌并进行表演,提升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熟悉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理解韵律对诗歌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节奏和语调。
三、建议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读表演,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阅读诗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内涵的发掘。
3. 加强和语文其他知识的联系,将诗歌研究与其他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在诗歌的分类和鉴赏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结,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汇总13.背影迂yū:①曲折,绕远:迂回。
迂缓(行动迟缓);②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迂论。
迂气。
迂儒。
迂阔(不切合实际)。
迂腐(说话、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
迂夫子(迂腐的读书人)。
拭shì:揩擦搀chān:1.在旁边扶助:~扶。
~着他走。
2.混合:~杂。
~和(huo )。
交卸jiāao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慰藉wèijiè)簌簌sù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赋闲fùxián:文中指失业在家。
游逛yóuguàng:游览;为消遣而闲走。
踌躇chóuchú:犹豫。
马褂mǎguà:马褂最早是明朝军服,清初成为了满族骑射时穿着的一种褂子,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蹒跚pá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táng:衰颓败落。
琐屑suǒxiè:细小而繁杂的事。
触目伤怀chùmùshānghuái:怀,心。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其它词语:差使chāi shǐ:旧时指官职、职务。
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行,到来。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奔丧bēn sāng: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典质diǎn zhì: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典,典当;质,抵押。
亏空:kuī kong:所欠的财物。
惨淡cǎn dàn:凄惨暗淡,不景气。
勾留gōu liú:短时间停留。
妥帖tuǒtiē:恰当合适。
警醒jǐng xǐng:睡眠中容易醒来。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1.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 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X章思憑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3.重点字词交卸(xia)狼藉(ji)簌(sd)赋闲(仇)惟(w 6 i)游逛(gu d ng)妥帖(tu 6 )踌躇(ch 6 uch il )拣(ji d n)箸(zh (i )迂(y u )蹒跚(p a倾(q i ng)拭(sh 1 )晶莹(y 1 ng)颓(tu 1 )唐琐屑(xi O )惦(di d n)记第14课《白杨礼赞》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一一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一一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一一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汇总一、字音字形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 ù)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íng)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三、文章主题思想《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一、字音字形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 yān)欲睡虬(qi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二、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三、重点词语[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四、重点句子(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点拨:起笔破题,直抒胸臆,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要点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要点。
1. 古代文人墨客
- 介绍古代文人墨客的概念和特点
- 阅读相关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掌握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辞章典故
- 研究一些重要的辞章典故,如“尚书”、“春秋”等
- 分析辞章典故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文字技术
- 研究古代的文字技术,如诗歌、对联、篆刻等
- 理解文字技术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 尝试使用一些文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达
4. 古代诗词
- 研究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格律
- 阅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欣赏其美妙的语言和意境
- 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5. 词汇积累
- 复和巩固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 研究相关词语的拼音、释义以及用法
- 运用词汇积累进行词语搭配、句子构造等练
通过学习以上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掌握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1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 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张皇张,不知怎样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
第13课《背影》
1.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
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
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ù)
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 íng)
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
第14课《白杨礼赞》
1.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
(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重点字词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 yān)欲睡虬(qi 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