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02准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类题目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2有效筛选信息含解析

难点 42 有效筛选信息具体而言,对于“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读。
即考生要以试题为依据,对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 筛选的目的,确定筛选的范围。
2.找。
即考生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
要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句子入手,挖掘其隐含信息。
3.辨。
即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 正反方向等角度辨别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断。
即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
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
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会郭 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
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在筛选信及魏王班师,砺从副招讨使任圜东归。
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 息时,一般关回军西讨延孝。
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
延孝本骁将 注以下几点: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1.人物:孝果败,遂擒之以归。
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
监军李延 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 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公若不决,余自谁,一个还是 几个。
事件: 什么事。
观点: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为翰林学士,再丁父母忧,服阕,皆复入为学士,历礼部、 主张什么。
事 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职。
未几,父之妾卒。
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 理:说明什么。
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2.指向: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77辨析表意不明

难点77 辨析表意不明究竟应该如何辨析表意不明?下面给出这样“五个留心”的诊断方法,以帮助考生化解疑难。
1.留心指代不明造成的表意不明病例: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在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后,班主任同意了他的建议。
分析:该句中的“他”是指代“李明”还是“陈新”,表意不明。
2.留心一词多义造成的表意不明病例:王老师去师范学院上课了。
分析:该句中的“上课”既可以理解为“听课”,也可以理解为“讲课”,造成该句表意不明。
要消除歧义,可在“学院”后加上“给学生”。
3.留心词语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明病例: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瞒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吧里聊天、玩游戏。
分析:句中的“和”既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理解为介词,因此就产生了歧义。
当理解为连词时,意思是他一个人瞒着家长、班主任、班长在放吧里聊天、玩游戏;当理解为介词时,意思是他跟班长两个人一起瞒着家长、班主任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要消除歧义,可将“和班长”改为“与班长一起”。
4.留心句子结构不清造成的表意不明病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该句的停顿如果停在“晚”后,意思是“留给上来得晚的人喝”;如果停在“上”后,意思是“留给夜里来的人喝”。
由于停顿不同,使得句子表意不明。
5.留心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的表意不明病例:只要你们学校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旅馆住宿,购买世园会门票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分析: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购买世园会门票的问题”,也可能还包括“报销差旅费,安排旅馆住宿”等。
要消除歧义,可以用改换标点符号的办法,将原句改为“只要你们学校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旅馆住宿、购买世园会门票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是跟着长征火箭“大叔”的长途跋涉,还是和嫦娥“三姐”的翩翩落广寒,以及那标志性的自拍和月球第一步,“玉兔号”往日那俏皮可爱、活蹦乱跳的形象都历历在目。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基本考点】人们交流信息,是一句话一句话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就是一个信息单位。
文中重要的句子,或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体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或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含义……如果对这些把握不准,就不能准确理解整个文章。
因此,在阅读能力测试中,必然要考查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的能力,尤其是把握关键句子含义的能力。
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类:(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点:①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结论性的句子。
②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此类句子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句、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
要抓住文章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其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3)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即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
(4)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
【相关知识】Ⅰ.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
(2)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
所谓“文眼”,也叫主旨句,就是文章中具有点题、表现中心、提携全文等作用的句子。
它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着提纲挈领、前后贯通的作用。
(3)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或蕴含某种深层含义的句子。
句子的意思含而不露,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根据上下文可以体会到。
通俗地讲,就是话里有话,有潜台词。
含蓄句是在不便直说时,起到曲意表达的作用。
(4)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
(5)含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难点 30 正确理解通假字通假字属于文言实词中的一类。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来看,通假字有时作为文言实词题单独考查,有时 出现在文言文翻译中。
又快又准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是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条件。
复习时,考生一 定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语境分析法。
考生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以声求义”,找出 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 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早”,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
2.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 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 “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这里的“趣”通“促”,意为“催促”,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
3.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如“无”通“毋”的例句: “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苟富贵,无相忘”(《陈 涉世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寡人之 于国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4.联系所学。
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
5.训练语感。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也 是这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9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含解析201901191429

难点29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在语言演变中,有些词语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则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词语即使读音、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多不同。
做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
正确理解词的古今异义,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2.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
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意为“扬言”。
而在现代汉语中“宣言”有两个词性,双重含义:做名词,意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做动词,意为“宣告,声明”。
3.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区分。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词语;而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4.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别。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而成,但只表达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的双音节词。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偏指“作(劳作)”,没有“息(休息)”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中“作息”是一个词,意为“工作和休息”。
5.要归纳整理古今同音同形词。
近两年注重考查这类词,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归类整理,结合教材中的相关例句,以便于理解记忆。
如:形容、非常、前进、可怜、自由、具体、婚姻、妻子、南面、地方、逢迎等。
对于古今异义词,除了归纳记忆外,考生还可以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和上下文的意思准确推断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
举进士。
天授中,累迁司刑丞。
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
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论证过程、说明顺序、层次关系、过渡照应、文章线索 等因素。
解答准确把握文章结构类试题,考生要注重“三析三问〞。
“三析〞指:1.分析标题和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内容等,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比方文本说 明了什么事物或概念、表述了什么事件、介绍了什么人物、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等。
2.分 析行文思路。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大致归纳每一个层次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围绕线索 表述的内容。
3.分析语段的作用。
结合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三问〞指:1.写什么。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时,可以在阅读全文的根底上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 什么?重点是什么?2.怎么写。
要注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是如何介绍写作对象的〔比方人物、事件、 概念、事物等〕?使用了哪些技巧?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或说明方法?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3.为什么写。
可以思考某些语句、段落为何这样安排,与文章的结构有何关系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佛西:戏剧家的戏剧人生熊佛西:戏剧教育家,剧熊佛西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
作家。
原名福禧,谱名金润,熊佛西于 1900 年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从小喜欢戏剧, 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考入燕京大学后,在课余从事戏剧活动。
1924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瓘院专修戏剧。
此时,他结识了就读女子大学 Bryn Mawr College 研究院的朱 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君允。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拟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 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 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拟明朗的选项后,对 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 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 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 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 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 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局部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根底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28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含解析)

难点 28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多种含义,乃至拥有不同词性。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 尤为普遍,也是高考中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 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
词 的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走”最初的意义是“跑”等。
词的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如“兵”的引申义有“军事,战争”“军队”“士兵”等,“走”的引申 义有“奔向,趋向”等。
词的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兽类的脚爪 和牙齿”,比喻义是“武臣,重臣”。
词的假借义是指借用已有的或音近的文字而表示的意义,如“至莫夜 月明”(《石钟山记》)中的“莫”通“暮”,意思是“晚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 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 种方式: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 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 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 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 词居多。
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02 准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审清题干,明确指向。
根据题干要求及相关句子,考生应对句子所涉及的对象、句子所谈论的问题 的角度有清楚的了解,以明确题干要求的指向。
2.还句入文,揣摩句意。
结合具体的语境读懂原文,揣摩其句意,这是作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 意”类题目的基础。
3.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大意后,再细读该句,找出其中具有指代性、隐喻性、 逻辑关联性的关键词语,以求深刻透彻地理解句子含意。
4.细心比照,鉴别真伪。
在深刻理解句子含意的基础上,将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照, 加以判断。
一般说来,试题的每个选项都是从原文的某个层次、某个角度提炼概括或转换而来的,这些选 项有的是原文信息的准确反映,有的则是命题人故意将信息扭曲而设置的干扰项。
考生要想准确选出答案, 就必须对命题“陷阱”提高警惕。
一、【2015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熊秉明熊秉明,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 著名法籍华人英雄的崇拜。
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 艺术家、哲学膜拜的情操。
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
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雕刻 家。
熊秉明集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 哲学、文学、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
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 绘画、雕塑、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书法之修养于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
他不从传统的 一身,旅居法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雕 国 50 年,无论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
所以他 是对人生哲学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 的体悟还是对终于接受、欣赏。
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 艺术创作的实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践,都贯穿东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
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 西,融合了中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 国 的 人 文 精诉……都写在肉体上。
神。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
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
这是一大转变。
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
“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
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
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
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
现代雕刻“重要句从此可能。
子”大体上可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 以分为以下几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 种情况:侵入诗,侵入哲学。
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1.从内容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
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 上说,是中心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句。
如议论文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
”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 中表述中心论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 点、分论点的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语句,记叙文(有删改) 中揭示主旨的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语句。
【答案】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2.从结构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
上说,是总领句、总结句、重要的过渡句。
3.从行文上说,是体现文章发展脉络的语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 如其分的。
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 者。
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
不过, 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4.从表述 上说,是那些 或反复出现, 或结构复杂, 或含蓄蕴藉, 或富有特色的 语句。
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
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
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
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
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
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
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 蜓一般为每秒 200 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 1000 次。
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 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 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
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 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 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
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 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 3 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 8 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分析句子 含意,要注意 “三看”:1.看句子 位置。
2.看句子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 2 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 内涵。
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3.看上下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
一只果蝇飞行 1 小时就要 句子。
消耗掉体重的 10%。
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
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 150 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 3000 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而行》)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画线句子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结尾的冒号,【答案】C提示了大家,本段是对该句子的具体阐述。
所以,本段就是解题的关键,考生解题时要认真研读本段,将选项内容与本段仔细比对。
从历年高 考情况看,“理 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包 括分析句子的 表层意思和深 层意思,理解 句子的表达作 用,分析句子 使用了何种句 式、何种修辞 手法及其表达 效果,分析句 子的表达意 图,对抽象的 句子进行阐释 使之具体化 等。
此类试题 常见错误有:1.删:删 减。
最常见的 是删减定语、 状语等修饰成 分,导致概念 扩大或缩小。
2.添:添 加原文没有的 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 曲解。
3.调:调 换词语或句子 顺序,从而改 变先后、主次、 因果、条件等 关系。
4.漏:只 强调了问题的 某一方面,有意 漏掉另一方面。
5.凑:将 意义有关或无 关的几个句子 糅合在一起造 成错误。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刘瑜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
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 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③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 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 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
④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
但 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
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 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
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⑤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 同类群体孤立。
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 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 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⑥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旋涡,从这个旋涡中 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
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
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呐喊的人,人们往往 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那触目惊心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的事实,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
甚 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 不识时务,神经病。
“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实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 互拥抱中越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