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商业街区设计

合集下载

商业街策划方案

商业街策划方案

商业街策划方案篇一:商业街策划方案前言广场商业步行街,是南大街南段的首席商业街区。

一、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商业建造面积将达2 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店面房120 个,成为集购物、休闲、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

目前,一期商街刚刚开市,店铺出租率偏低,商街的商业氛围偏冷,商户入驻经营热情不高。

据调查,一期商街的65 家店铺中,目前出租率仅为52.3%,有近一半的店铺闲置待租;已入驻的商户中有7 家正在寻求转租、退租或者改行。

这种状况,不仅对一期店铺的招租、出租产生了不利妨碍,而且对二期店铺的预售、销售带来了潜在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炒热一期的商街气氛,大力提升其商业价值,增强业主和商户的投资信心,并以此拉动二期的店铺出售。

鉴于营造一期商街气氛、迅速催生人气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案将要紧对一期商街如何突破商业现状和形成旺盛人气进行策划。

一、背景分析一期商街位于濠河之畔,处于都市商业中心,与繁华的南大街北段仅一步之遥。

如此具有钻石级市口的商业街,当前缘何一时难热在我们拿出策划方案之前,首先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寻准病灶对症下药。

据考察和分析,一期商业步行街要紧存在先天与后天两方面缘故。

(一)、商街设计先天不足1、大广场难搞大活动。

步行街北广场扼街、路交汇处,西邻五星级大酒店,原本属于最能吸引公众眼球、最宜举办大型活动的商业舞台,能给商街源源不断注入人气。

由于当初仅从景观角度设计广场的旱式喷泉、简易花坛,而没有考虑广场的商业价值,现在的广场非常难发挥聚拢人流、吸纳大型活动的功能。

广场热不起来,商街自然冷落。

2、假山成为了绊足石。

步行街南入口处的假山景观,既无欣赏价值,又横亘在道路中央,事实上成为了妨碍游人进入内街的绊足石。

此外,南入口的台阶亦与商街道路平整要求不相符,也没有考虑人性化的地面设计如残疾人、盲人通道等。

3、内外街连接通道商用功能缺失。

街通往内街的三个通道,从商业功能设计上看实属败笔。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一、规划背景规划地区地处淮安城市商业中心区东北部,南临城市东西向轴线淮海东路,西临城市南北向轴线淮海北路,东临城市次干道银川路,北临交通路及市体育健身广场。

规划用地总面积9.3公顷(不含保留现状部分)。

该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商业金融地位十分突出,是全市最重要的黄金地段。

为促进淮安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形象,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淮安市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先对其东北片区进行城市意向设计方案竞选。

二、规划依据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淮安市“十五”计划及2003年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3、淮安市中心商业区东北片区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规划区现状分析与定位策划1、现状概括与分析(1)用地现状与构成地块现状有商业设施、宾馆、办公、小学、新建小区以及旧住宅楼。

沿淮海东路从西向东依次为淮海宾馆,新亚商城(建设中),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时代超市。

沿淮海北路从南向北依次为淮海宾馆,淮海永红商厦,新华书店(已设计待改建),东港大酒店,市公交公司,路灯管理处、万国物业,工商银行。

沿银川路向北到交通路依次为时代超市,时代花园小区,零散住宅的(底层沿街为小店面),清河小学。

地块内部多为住宅,多为低层(2-3层),也有少量多层(5-7层)。

沿师专路两侧为店面。

(2)建筑质量与风貌淮海宾馆主楼为八十年代常见造型的15层大厦,略显陈旧,地处城市中心最重要的交通节点,难以体现时代感,达不到标志性建筑的要求。

沿淮海东路:新亚商城在改建中,体量庞大。

可以由过街天桥直接进入。

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外观较陈旧。

时代超市新完成立面改造,用色鲜艳、明快。

沿淮海北路:淮海永红商厦外观较陈旧,建筑质量一般;体量上类似于淮海大厦的裙房。

新华书店已经过建筑设计,待重新开发为书城,功能不变;附带宾馆住宿。

商业街区如何规划设计

商业街区如何规划设计

商业街区如何规划设计?一、尺度近人商业街区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

商业街区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

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

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

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

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

着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

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

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

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

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

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

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

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

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

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

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

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

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

设计中的商业街规划如何打造繁华的商业街区

设计中的商业街规划如何打造繁华的商业街区

设计中的商业街规划如何打造繁华的商业街区商业街区规划是一个既涉及商业发展又考虑城市规划的综合性项目。

一个成功的商业街区需要充分考虑商业的需求,同时还要在规划和设计上满足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

本文将探讨设计中的商业街规划如何打造繁华的商业街区。

一、商业街规划的前期工作在商业街规划之前,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这包括市场调研、人口调查、经济分析等,以了解目标商业街区所在地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客户群体。

通过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喜好、购物习惯以及消费水平,规划者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商业街的定位和目标。

二、商业街区的规划布局商业街区的规划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商业设施、交通、景观等因素。

在商业设施方面,商业街区应该包含各种类型的商业场所,如购物中心、零售店铺、餐饮娱乐场所等。

这样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增加商业街区的吸引力。

交通是商业街区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商业街区应具备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和道路布局。

充分利用公共交通,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量。

此外,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确保交通流畅,为商业街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景观设计是商业街区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商业街区的外部环境应该美观,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这可以通过绿化带、艺术装置、景观灯光等手段来实现。

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顾客。

三、商业街区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街区的成功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商业街区需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

例如,引入互联网科技,提供在线购物、线上线下结合的购物体验等。

另外,商业街区还可以尝试引进创意产业、体验式购物等新兴业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四、商业街区的管理与服务商业街区的成功需要强大的管理与服务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商业街区的管理与服务包括安全、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

商业街区工程改造方案

商业街区工程改造方案

商业街区工程改造方案一、前言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集中地。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改变,一些商业街区逐渐显得陈旧和拥挤,失去了吸引力,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对商业街区进行工程改造,提升其品质和形象,已成为各城市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商业街区工程改造方案。

首先,对商业街区进行整体分析,确定改造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对具体的改造措施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完善的管理和维护措施,以保证改造效果的持久性。

二、商业街区状态分析1. 商业街区的现状商业街区位于城市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商业和人流。

然而,由于建筑老化、设施陈旧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商业街区的形象受损,市民对其吸引力逐渐减弱。

2. 商业街区存在的问题(1)建筑老化:商业街区的一些建筑年代久远,外观陈旧,内部设施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

(2)街区环境脏乱差:商业街区存在大量乱堆乱放的垃圾和公共设施难以维护的现象,给行人带来不便。

(3)交通拥挤:商业街区的交通流量大,道路狭窄,车辆行驶不畅,严重影响了商业街区的形象和环境。

3. 改造目标和方向根据商业街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改造目标和方向:(1)改善商业环境: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包括建筑外观、街道整洁度、公共设施等,增加商业街区的吸引力。

(2)优化交通组织:调整和优化商业街区的交通组织结构,提升交通流畅度,减少交通事故。

(3)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商业街区管理机制,加强对商业街区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改造效果的持久性。

三、商业街区工程改造方案1. 建筑外观改造(1)立面装饰:对商业街区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采取合理的装饰材料和设计风格,提升建筑的外观品质。

(2)照明设计:合理设计街区的照明系统,夜间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增加商业街区的夜间吸引力。

2. 街道景观改造(1)绿化美化:增加绿化带和花坛,装饰街道景观,提升商业街区的自然氛围。

街区式商业规划设计方案

街区式商业规划设计方案

公共交通
在商业街附近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方便顾客到达。
04
街区式商业规划业态定位与配 置
业态定位
目标客群
明确街区式商业的目标客群,包括年龄段、 职业、消费能力等,以便于提供符合其需求 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场景
根据目标客群的需求,打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如 休闲娱乐、购物餐饮、文化体验等。
品牌选择
根据街区的定位和消费场景的设定,选择适 合的品牌入驻,提升街区的整体品质。
根据市场反馈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业态配置,满足 消费者需求。
品牌更新
定期关注新兴品牌和市场趋势,进行品牌更新和升级 ,提高街区的竞争力。
模式创新
结合新技术和新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 升街区的经济效益。
05
街区式商业规划建筑风格与景 观设计
建筑风格设计
现代风格
采用现代建筑元素,如流线型设计、大面积玻璃幕墙等,营造时 尚、现代的氛围。
便民性原则
便捷的交通网络
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如设置公交车站、停 车场等。
无障碍设施
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出行。
便民设施
在商业街区内设置便民设施,如超市、药店、邮局等,满足居民 的基本生活需求。
舒适性原则
宜人的步行环境
创造安全、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如设置人行道、绿化带、遮阳 设施等。
02
街区式商业规划设计原则
尊重城市肌理原则
保持与城市规划和谐
设计应与所在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保持一致,尊重城市的历史和 文化背景,使商业街区与城市肌理相融合。
保护历史建筑
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应加以保护和修复,使它们成为街区 中的文化亮点。

商业街区景观施工方案(绿化与休闲设施配置)精选3篇

商业街区景观施工方案(绿化与休闲设施配置)精选3篇

《商业街区景观施工方案(绿化与休闲设施配置)》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商业街区的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本商业街区旨在打造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为了提升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和舒适度,特制定本景观施工方案,重点进行绿化与休闲设施的配置。

该商业街区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周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项目占地面积[具体面积]平方米,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餐饮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本次景观施工将充分考虑商业街区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打造一个绿色、舒适、美观的商业环境。

二、施工步骤1. 场地清理(1)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垃圾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

(2)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绿化施工(1)土壤改良对施工场地的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添加适量的有机肥、腐殖土等,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2)苗木选择与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苗木品种。

采购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并确保苗木的规格和质量符合要求。

(3)苗木种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苗木种植,确保种植位置准确、株行距合理。

种植时要注意保护苗木根系,避免损伤。

种植后要及时浇水、扶正,确保苗木成活。

(4)草坪铺设选择优质的草坪种子或草皮进行铺设。

铺设前要对土壤进行平整、施肥,确保草坪生长良好。

铺设时要注意草皮的拼接紧密,避免出现缝隙。

3. 休闲设施安装(1)休闲座椅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商业街区的合适位置安装休闲座椅。

座椅的材质要坚固耐用、美观大方,同时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舒适度。

(2)景观小品安装安装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花架等,增加商业街区的艺术氛围和观赏性。

景观小品的安装要牢固可靠,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3)健身器材安装在商业街区的休闲区域安装健身器材,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健身器材的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4. 照明设施安装(1)路灯安装在商业街区的道路两侧安装路灯,确保夜间照明。

商业步行街设计规范

商业步行街设计规范

商业步行街设计规范篇一:商业步行街设计规范及设计原则1989年4月1日实施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中对步行商业街做了如下规定。

第二节步行商业街第2.2.1条步行商业街内应禁止车辆通行,并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消防、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2.2.2条原有城市道路改为步行商业街时,必须具备邻近道路能负担该区段车流量的条件。

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第2.2.4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第2.2.5条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第2.2.6条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2.2.7条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1、合理选址,准确定位商业步行街应该考虑建在人流密度大,相对中心的城区,但又不能以牺牲周围环境、交通为代价。

同时,应有明确的主题定位,并与自身情况和周边城市环境相呼应。

街道空间设计是商业步行街成败的关键。

商业店铺的集中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这就是商业步行街的本质——室内商业活动沿店铺的街道空间向室外的延伸。

由此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变得有用而舒适,为商业活动中的人服务。

2、规模适度原则商业步行街并不是规模越大,街道越长越好。

过于庞大的规模往往会给行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而且对于行人的体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一般来说,商业步行街应该控制在 300 米左右,对于某些大城市的一些大型的商业步行街也不应该超过600 米,宽度应该控制在 20 — 25 米。

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一定不能太高,一般不要超过三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