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第2章人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能量代谢率的测定
1)直接法 P33 图2-8 2)间接法:通过测定人体消耗的氧量,再乘以氧热价。
M=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L/min)×氧热价(KJ/L) 氧热价: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物质的氧热价。
而氧热价通过呼吸商查表可得。
呼吸商:肌体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CO2量与消耗O2量的比值(CO2 / O2)。 练习
第2章 人的因素
•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 人体作业过程的调节与适应 • 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2-1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一、能量的产生
ATP + H2O ATP酶 ADP +Pi +29.3 KJ/mol
1. 产能定义: 补充ATP的过程。 2. 产能途径:
可通过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静态作业。
三、人体的能量代谢
1. 定义 能量代谢就是人体有关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
2. 种类 按机体所处的状态分为三种: 1)基础代谢量:人在基础条件下,维持人最基本生理活动,所需 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量。 用B表示,单位:KJ/(m2.h)
1)动态作业 动态作业时,人体的耗氧量是变化的,在开始的2-3min内,呼
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还不能满足氧需,肌肉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 件下产生的。此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逐渐加强,氧需逐渐得到 满足,进入稳定状态,进入稳定状态的作业可维持较长时间。作业 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并不能马上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还将 继续消耗较多的氧以补偿氧债。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如表所示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人体表面积×持续时间=BSt 体表面积 S(m2)= 0.0061×身高(cm)+0.0128 ×体重(kg)-0.1529
2)安静代谢量:机体保持某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需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率: 用R表示 R=1.2B
安静代谢量=RS t=1.2BS t
3)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需消耗的总能量。 能量代谢率:用M表示
能量代谢量=MS t
基础代谢量
维持体位所应 增加的代谢量
作业所增加 的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三种代谢量的关系
3. 相对代谢率(Relative Metabolic Rate, RMR)
劳动强度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由于劳动者的体质差异,即 使同样的劳动强度,不同劳动者的能量代谢也不同,为了消除个体差 异,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劳动强度。用RMR表示。
氧消耗的动态变化规律
A= 氧 债 B= 补 偿 氧 债

氧上限
氧需
A




A≠B
状态 休 息
作业
B
休息
氧需<氧上限

氧需
氧上限
A
B>A B
状态 休息 时间
作业
休息
氧需>氧上限
时时间间
2)静态作业
所有的肌肉运动都会导致疲劳,但程度取决于很多事情:如舒适程 度、年龄和经验。静态的肌肉运动,其疲劳的恢复时间是动态运动的10
相对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率是评价劳动强度指标。
RMR= (能量代谢率-安静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M-1.2B)/B
由上式得: M=B(RMR+1.2) 总能耗= B(RMR+1.2)×体表面积×活动时间
=(RMR+1.2)×基础代谢量
练习:
RMR= (作业时的氧耗量-安静时的氧耗量)/ 基础代谢氧耗量
=
∑[各单项劳动占用时间(min)]
工作日总工时(min)
×100
M: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为1,女性为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3. 等级划分
1)以RMR指标分级 见表 参阅表8-8
量几乎不受限制,适于中等强度作业的供能。
3)乳酸系列 葡萄糖(糖元) 磷酸果糖激酶 ATP + 乳酸 特征:提供能量速度比较快,持续时间短,提供能量大,无需氧
参与,产生 ATP的数量有限,仅能维持剧烈活动几十秒。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如图
例:跑步
ATP
②产生的有限,由①补充,Cp有限当不
ATP1
够时,再通过③补充, 这时出现假疲劳
1)ATP—CP系列
磷酸肌酸激酶
CP + ADP (CPK) Cr + ATP 特征:提供能量速度极快,持续时间极短,不需氧参与,产生
ATP的数量很少,适于短暂(10秒以下)剧烈活动。
2)需氧系列(人体活动能量最大的和最主要的产能源)
葡萄糖(脂肪)+ 氧 氧化磷酸化 ATP 特征:提供能量速度中,持续时间长,需氧参与,产生ATP的数
倍。
• 概念 肌肉等长收缩来保持一定姿势或本位的作业。
• 特点 能耗水平不高,但易引起人的疲劳。
• 静态作业氧消耗的动态变化规律
静 态 作 业 的 氧 消 耗 动 态变化规律
氧需要 和消耗
需要
消耗
安静 作业
恢复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
任何作业均含有静态作业成分。静态作业所占的比重与作业者的姿势、 熟练程度有关;越熟练,不必要的静态作业就越少。
适用场合
短暂剧烈活动 短时(1-2min) 长时间的耐力 强度大的活动 活动
二、作业时的氧消耗
1. 基本概念 1)氧需:人体作业时,单位时间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取决于呼吸系统的功能。
2)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3)氧债:氧需与供氧量之间的差别叫氧债。 2.氧消耗的动态变化规律
(产生乳酸) 。当②产生的ATP=ATP1
时①③停止,持续时间长出现真正疲。
T
3. 三种产能过程的特性比较
项目
ATP—CP系列 乳酸系列
需氧系列
能量产生方式 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
能源物质 供能速度
CP 很快
糖元 快
糖元、脂肪、 蛋白质
缓慢
供能数量
很少

大量
对人体疲劳影响 容易疲劳
容易疲劳
不易疲劳
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1. 劳动强度 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2. 指标(体力劳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相对指标:相对代谢率 RMR
2)绝对指标:劳动强度指数 I ,能耗量,氧耗、心率等
I = T×M×S×W×10 T :劳动时间率( %)
T(%)=
工作日内净作业时间(min) 工作日总工时(min)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