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10.11.06

合集下载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博物馆,它以展示和保护考古遗址为主要任务,可以让观众了解和学习古代文明。

在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与遗址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外观和形式应当融入周围的自然景观,并且能够和遗址的历史背景相呼应。

在一些山区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山石和木材等自然材料,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保护遗址及遗址环境。

对于遗址的保护至关重要,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遗址,甚至可以将遗址一部分融入到建筑中。

为了保护遗址周围的环境,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设置绿化带和保护区,避免人为破坏。

陈列设计是遗址博物馆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观众对遗址的了解和体验。

陈列设计应根据遗址的特点和文物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使观众能够有效地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可以通过立体展示、模型、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使观众沉浸感受到遗址的魅力。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和陈列设计应注重教育功能。

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古代文明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观众提供学习和教育的机会。

建筑和陈列设计应具有循序渐进、有序性和启发性,通过有趣且有深度的展示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参观和学习体验。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和陈列设计应该与遗址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保护遗址及环境,同时注重教育功能。

这样才能使观众在遗址博物馆中获得良好的参观和学习体验,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古代文明。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作者:张玉亮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24期摘 ; ;要:近现代的文化、艺术、建筑以及科技成果无不富含工业文明元素,现代城市更是彻头彻尾的工业文明产物,文化遗址见证了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文化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收藏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遗址的构建筑物本身也是被保护与展示的内容之一。

文章阐述了文化遗址博物馆设计与运营的重要性,探讨了在目前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背景下,对大量废弃的工业生产设施、设备及其相关非物质文化进行功能转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而围绕实现其特殊公共服务功能,分析了文化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遗址;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1 ;引言“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

遗址博物馆从分类来看属于历史类博物馆,是指为保护已发掘遗址或展示发掘成果而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

从世界范围看,要成为一流的博物馆,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世界知名的建筑和丰富且高质量的藏品。

可见,博物馆的外观和内涵同样重要,世界上的知名博物馆无不二者兼备。

对遗址博物馆来说,亦是如此。

而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现今是博物馆建设最好的时代,但同样也是最差的时代。

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文化遗址的日渐重视,许多遗址得到妥善保护;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也在不断蚕食挤压着遗址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2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2.1 建筑选址一般博物馆会配合城市规划的布局,选址在人流量较大的城市区域或者交通便利的区域,以方便人们参观浏览,除此之外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而遗址博物馆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则必须考虑遗址的位置,也因此受城市规划布局影响较小。

一般在遗址保护规划中会提出遗址博物馆的选址建议,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性,减少建设对遗址可能造成的破坏,通常选址都要避开遗址本体。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遗址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博物馆类型,它以保存和展示古代遗址、文物和考古成果为主要任务,通过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对于展示展品、提升文化价值、打造体验式参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和陈列设计两个方面浅析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1. 环境融合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与文物所在的环境融为一体,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址,体现出博物馆的谦逊和谨慎。

在建筑风格上,可以选择采用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或者现代风格,但都要求与周围环境融洽。

2. 展示空间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展示空间的布局与设计。

要根据展品的种类和规模进行空间的划分和设计,同时需要考虑到游客的通行流线和观展体验,确保展品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保护。

3. 气候控制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气候对文物的影响,提供合适的温湿度控制和保护措施。

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文物的光照伤害。

4. 安全保护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对文物的安全保护。

建筑结构、防火设备、安保系统等都需要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作用,确保文物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展示和保存。

二、陈列设计1. 整体布局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考虑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清晰性,让游客能够明确展品的展示逻辑和文物的历史背景。

通过布局的设计,可以让游客在欣赏展品的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

2. 交互体验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与观众进行交互,让他们参与到展览当中,增强参观的体验感。

可以通过交互式的展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到展览中,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3. 文化解读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向观众传达文物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通过标牌、文字解读、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物的背后故事,增加展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4. 多样性展示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展示多样性的文物和考古成果。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遗址博物馆是一种独特的博物馆类型,它将自然和人文遗址作为展品,通过建筑和陈列设计向观众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问题,既是传统博物馆展示学科的延伸,又是一种新型博物馆设计思路的探索。

本文将对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建筑设计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是展示历史文化遗址的重要环节,其设计需兼顾展示功能、角色定位、环境融合等因素。

建筑必须与遗址环境相融合,既要尊重原有遗址的历史性,同时又要为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参观环境。

建筑要有合理的展示空间划分和布局,能够为不同类型的遗址提供展示和保护。

建筑的外观要有自身的特色,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融合,是创造遗址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开放空间和围合空间,使用采光、通风等技术手段,使得自然光线和空气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宜人的参观环境。

景观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绿化、水景和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为愉悦的体验。

二、陈列设计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将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再现和重构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展示功能。

陈列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对遗址的还原和保护、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诠释和传达、对游客的教育和体验等。

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必须尊重并还原遗址原貌,将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再现。

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例如模型、动画、多媒体等,将历史文化遗址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陈列设计要对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诠释和传达,通过史料文献、遗物文物等展品,向观众介绍遗址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

陈列设计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合理设置展厅布局、交通引导、互动体验、解说服务等,使得观众在参观中能够获得知识和乐趣。

在陈列设计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媒体展示等,是一种重要的展示手段。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遗址博物馆是以古代或近代人类活动的物质遗存为展示对象,通过陈列、研究和教育活动,向公众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的一种文化机构。

在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陈列展示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和陈列展示两个方面对遗址博物馆的特点进行分析。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需要兼顾保护与展示。

由于遗址博物馆所展示的对象多为古代或近代的物质遗存,这些遗址往往具有一定的易损性,在建筑设计上需要兼顾对遗址的保护和对公众的展示服务。

为了保护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风险防范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展品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遗址的魅力,建筑设计也需要注重展示空间的合理规划和舒适度,营造出一个具有历史感和开放性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更好地领略到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注重还原与教育。

由于遗址博物馆所展示的是古代或近代的物质遗存,这些遗址往往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在陈列设计上需要注重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向观众传达文化知识。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尽可能还原古代或近代的生活场景、社会风貌等,通过展品的布置、配饰的选择等方式,向观众展示出当时的历史风貌和生活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在向观众传达文化知识方面,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注重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观众传达文化知识,引导观众深入了解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观众的文化修养和历史素养。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陈列展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兼顾对遗址的保护和对公众的展示服务,注重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向观众传达文化知识。

只有通过精心的建筑设计和陈列展示,才能更好地展示出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观众在浏览展品的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陈列展示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历史文化画卷。

博物馆景观设计——以遗址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景观设计——以遗址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景观设计——以遗址博物馆为例摘要: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作为衔接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法,在引导参观者心理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博物馆让文化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

博物馆种类众多,本文选取遗址类博物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景观设计提出指导原则,并结合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主要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加深对遗址博物馆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博物馆景观设计;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当前我国有博物馆3000 多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更是进入了博物馆建设的高峰期,各式各样的专类博物馆也增多起来。

针对这一类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遗址博物馆及其景观设计1.遗址博物馆定义及类型国际上对博物馆的定义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服务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公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收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3]。

结合遗址的概念以及国内其他学者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本文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依托遗址及其资源,对遗址及其相关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和传播的具有一定专门性的展览机构”。

依据其遗址的属性,可以大致分为自然遗址类和历史文化类。

2.博物馆景观设计的内涵博物馆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指博物馆及其他构筑物之间的外部空间,包括道路、广场、绿化等一系列外部空间。

3.遗址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意义(1)文化传播功能遗址博物馆具有较明显的历史文化属性,其外环境的设计是博物馆展示文化内容的外延,同样也具有传递遗址相关文化的重要作用。

其针对室外空间的设计手法,可以与博物馆室内陈设的方式互为补充,通过对外部空间文化意向的营建,加强对遗址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2)休闲功能遗址博物馆的外环境既承接了服务于博物馆本身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应当具有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功能,满足市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了很多遗址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为了保留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以展示他们独特的文化价值。

然而,对于一个遗址博物馆而言,在建筑和陈列方面都要尽可能地反映出其所描绘的古代历史场景。

因此,设计师必须要有高超的设计水平和经验,才能够满足参观者的要求和期望。

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其设计重点在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再现。

因此,设计师必须要了解该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使用情况。

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将博物馆设计成一个色彩和谐,规模适当,古朴大方,展示出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物。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用当时的材料,以展示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工艺水平。

在建筑的外观上,也要通过建筑图案、相片、视频等形式,来诱导游客进入遗址博物馆,在展示出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展馆的陈列设计也是一样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游客对历史展示的了解和体验。

展馆陈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向观众情感教育,如何使展品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如何让观众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

鉴于此,展览设计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来探索最优秀的陈列方式。

首先,展馆陈列方式需要符合文化和美学的要求,具有历史性、创新性和趣味性。

设计师需要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手段,以增强展品的极致之美,从而达到美好传承历史文化的目标。

其次,在展馆的展示技术上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引导、触摸屏和多媒体投影等,以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

例如,在展品上加入实时互动功能和观众的参与,增强展品与观众的沟通效果,让观众可以实现历史体验之旅。

最后,展品的规划陈列上也需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提供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游客加深认识历史文化的学习成效。

以故事性的展现方式为主,将展品的故事融入到历史文化中去,吸引游客的参与,创造对历史文化记忆的深刻体验。

总之,在遗址博物馆的设计中,建筑和陈列在文化保存和展示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

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摘要】本文将对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进行浅析。

在我们将简要介绍遗址博物馆的重要性和背景。

接着,在博物馆建筑设计部分,我们将探讨建筑师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并提供古迹保护及现代功能需求的平衡解决方案。

在博物馆陈列设计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展示布局、照明和展品选取等手段,展示文物的特色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探讨建筑与陈列的融合,以及展览空间设计和文物展示设计两个方面对整体展示效果的提升。

在我们将总结不同设计元素对于遗址博物馆展示效果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遗址博物馆建筑与陈列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深入了解遗址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陈列设计、融合、展览空间设计、文物展示设计1. 引言1.1 引言遗址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博物馆,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明的遗产。

在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展示文物的功能,还要把历史文化融入到建筑和陈列设计中,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本文将从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陈列设计、建筑与陈列的融合、展览空间设计以及文物展示设计等方面对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进行浅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遗址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以及建筑与陈列设计在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

结束。

2. 正文2.1 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展示文物和遗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需要与展示内容相互呼应,以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展览。

一些博物馆会选择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以展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而另一些则会选择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以展示出与古代文物的对比。

无论何种风格,建筑设计都需要考虑到展览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观众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还需考虑到文物的保护和展示需求。

光线、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基地选址概况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位于县城西部20公里处 之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 村南台地上,遗址面积 共计119.5万平方米,其 中重点保护区面积43万 平方米,特别保护区面 积8075平方米。
30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其中作为展示工程的博物馆位于重点保护 区东北角外,原为一紫砂壶生产厂家(现已停 产)。
5
6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2 博览建筑序列

公共序列——主要发生在服务空间及其有关 联的室内外部分。 入口停车→门厅停留→休闲服务→户外游憩 门厅不仅仅是交通集散、联系相关服务 的枢纽,更重要的,它是室外向室内的转换 空间,是营造情景的重要场所!
7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19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2 设计方法


意象设计——利用遗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建 筑形式或其他形式,经过加工再现,使人直 观地感受到历史气息。
1)复原仿古 2)隐喻象征
20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原是鸭子河古河道南 岸阶地上的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古蜀人将之 与北岸月牙湾对应,谓之“三星半月”。建筑造 型在象征意义上突出“堆”和古蜀文化激情飞扬 之意。
50
博物馆是建在地下的,尽可 能地与整个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 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 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 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 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 米的这个青铜结构,象征殷墟的 青铜器。
51
52
53
54
55
56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飞鸟历史博物馆 「飞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十多年前,日本考古学家于此挖掘出许 多保存完好的飞鸟时代墓冢,总数达两 百多座。 據說此處亦是日本人的祖先最 初落地生根之處,是日本文化的發源地。 据说此处亦是日本人的祖先最初落地生 根之处,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
33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汝瓷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 河南有其三。汝官窑遗址烧造的御用瓷 器以天青色釉为主。种类既有碗、盘等 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艺术陈设 器等。造型庄重大方,胎质细腻致密, 釉面开有细密的本色纹片,制作工艺精 湛,是当时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汝窑 瓷器是以釉色取胜的。汝窑瓷器最主要 的特点是,器物釉面呈现出的纯正而淡 雅的天青色,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的 思想和宋代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
21
22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新旧共生——将新旧元素进行重组和与弥合, 为遗址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强调建筑的多样化。 1)涵旧于新 2)新旧共享 3)隐新于旧

23
涵旧于新
24
建筑室内展示空间通过半室内、半室外 的灰空间与室外环境过渡、融合,形成连续的 空间变化。
25
遗址发掘遗迹 馆主体结构采用大 跨度钢结构,将场 址覆盖在透明的玻 璃顶棚下,形成新 旧建筑空间的交错。
展示序列——主要发生在展览空间,是博览 建筑设计的重点。 这个序列的空间功能单纯,但要与展示 主题切合,空间氛围要和谐,并同特定的环 境产生互动,是一个重点突出又情境丰富的 序列环节。

8
9
10
11
12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辅助序列——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及藏品间 的序列,并不直接与游览者发生关联。 展品整理→入库(出库)→资料整理归档→ 文献或实物研究→办公管理
34
四.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中国瓷文 化 4.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山地建筑 设计方法
35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1 基地选址概况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位于郑东新区西北 部的龙湖区,老107国道(现中州大道) 与连霍高速交汇处东南500米处,交通便 利。遗址上已建有初具规模的遗址博物 馆,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此次是在 原有博物馆的基础上向西扩建。
40
课题解析

基地的不规则与展示的特殊性 如何创造与环境结合的建筑 外部空间设计思路或整体概念构思 有关社会、历史、地域文脉、建筑传承的体 会与思考
41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熊本县立装饰博物馆 安阳殷墟博物馆 飞鸟历史博物馆
42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熊本县立装饰博物馆
岩原古墓群位在熊本县北部,有两百多座古墓集聚 于此。 墓群当中有一座体形较大、状如钥匙孔的双子 冢古墓,是日本著名的古墓之一。安藤忠雄所设计的 古墓博物馆就建在墓群中,离双子冢古墓约250公尺左 右。
49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设计构思
崔恺设计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从一个“洹” 字,衍生出建筑的形态,然后结合国家对遗址保 护的规定和对地域景观的考虑,对建筑空间进行 了各种处理,让参观者产生走入历史的感觉。他 认为:在当代,建筑的美观已经不是单一的评价 标准,单纯的“美观”是难以表达地域文化的, 而且美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文化”取代 “美观”,因为文化是通过演进积淀而成,非僵 死的。而当代文化也是文化,能表达某地当代文 化的建筑同样能很好体现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创 作态度,观念和意识,它应该深深根植于建筑师 创作的每个阶段。
13
14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3 博览建筑设计的“三线”



视线——展品的展览方式如何,视线通畅或是转折, 是否与室内外环境相互穿插成为设计的一大重点。 光线——对建筑空间的高度、视距有所认识,空间 的采光方式与建筑的特殊构造直接相关,营造光的 氛围是博览建筑设计魅力凸现的重要环节。 流线——首先要符合序列的要求,满足特定展览的 需要,同时与建筑的消防、疏散相关,要保证流线 的便捷、安全和人性化。
17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有效性原则——有效地利用能源、材料,在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上做出探索。 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光、风、水、 植被等),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在材料的选 用上也应尽量就地取材。

18

敦煌莫高窟文物研究保存、展览中心位于戈壁 沙漠,昼夜温差大。建筑利用高差埋入丘陵, 与外部环境形成天然隔绝,双层屋面可利用早 晚固定风向促进顶棚内空气对流。
4
二.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博览建筑的功能组成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观众服务——建筑的门厅、休息厅及其配套的 服务用房(小卖、寄存、纪念品销售等); 陈列展示——室内主题展厅、临时展厅,室外 展场等展示部分; 办公管理——办公用房、藏品库房、研究用房、 资料档案用房,以及设备控制机房等。 以上功能部分可以相互交叉。
45
46
47
48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安阳殷墟博物馆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 阳洹( huán )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 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 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 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 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26
新旧共享
27
隐新于旧
澳门圣保罗教 堂遗址博物馆。出 入口外,建筑几乎 全部隐藏在地下,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 对原有遗址的干扰。
28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大象无形——充分利用环境本身的有利条件, 将建筑尽可能地隐藏或融入周边环境当中, 使得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
四. 汝官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38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彩陶
遗址中出土了 大量精美的彩陶, 色彩绚丽、图案丰 富,在仰韶文化中 独树一帜。彩陶中 的太阳纹、日晕纹、 星座纹等天象图案, 是目前我国已知最 早的天文学实物资 料。
39
五.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课题解析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仰韶文化 5.2 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中国传统居 住文化
16
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和谐性原则——遗址博物馆的建造应同环境 进行整体地考虑。 环境不仅包括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山川、 植被、地形、构筑物等有形物体,同时也包 含遗址氛围——空间视觉效果、置身其中的 心灵感受等。 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对和谐的 影响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是,建筑外部空 间对和谐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57
六.相关博物馆实例
为了尽量减少对既有环境的干扰,安藤将 博物馆大部分形体隐埋于地下,使参观者能够 真切地感受到古代风俗和祭祀文化。 博物館 外形像一座人造的混凝土山丘,依地形而建。 抽象简洁的大台阶和景观塔具有强烈的纪念性, 参观者站在至高点上,可以俯瞰整个墓葬群, 并观览四周自然景致。阶梯广场是博物馆的屋 顶,可供游客休憩和忆古追思,也可兼做各式 各样的活动使用,包括戏剧表演、音乐演奏、 演讲与庆典。
58
59
60
61
62
博物馆没有堂皇的入口,访客要进入博物馆,先得 爬一段混凝土山丘,再由两堵高墙所夹围的狭长坡道, 到达山洞般的入口,此时没有进入一座建筑物的感觉, 反倒像是在此山丘上寻找和发掘进入历史的隧道。
63
八.调研大纲及要求

8.1 调研大纲
概况: 1)历史:关于汝窑、仰韶文化或郑韩故城 2)环境:包括区位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 境、人文环境
43
七.相关博物馆实例
博物馆由一个半径15.8米的圆形庭院,和一个长 79.2米宽26米的长方体,以及一片穿过圆形庭院的「L」 形墙所构成。主要展示置于长方形量体内,圆形庭院 为户外展示场,周围有螺旋状的坡道盘旋而上,至高 点为一眺望台,远处的墓群尽收眼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