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关节镜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
关于膝关节损伤应用CT或MRI诊断的效果观察

关于膝关节损伤应用CT或MRI诊断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4-27T11:07:05.1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期作者:范宗驰赵佳傲刘金龙[导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范宗驰赵佳傲刘金龙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 056000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遴选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容的6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分别予以CT诊断与MRI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
结果:经诊断,半月板损伤可在MRI与CT诊断中呈现半月板球状、放射状或者椭圆状等异常信号;关节周围组织均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挫伤,韧带的边缘多表现为波浪状起伏;66例患者中,CT诊断后确诊为挫伤的阳性为42例,阴性24例,阳性率为63.64%;MRI诊断后患者的阳性半月板损伤阳性为53例、阴性例数为13例,阳性概率为80.30%。
而关节镜的病理诊断为阳性54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81.82%。
MRI与CT的诊断在膝关节的损伤诊断中敏感性分别为98.1%与77.8%;特异性为50.00%与92.31%,不同方法的比较差异性较大,χ2=4.544,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的诊断方式对于膝关节损伤的应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而言,MRI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MRI;CT;膝关节损伤膝关节在人体中属于活动量大,负重量多的组织结构,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损伤。
不同程度的损伤性暴力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外伤,由于膝关节损伤多由较严重的暴力引起,查体过程中,患者难以与医生配合,因此影像学辅助尤为重要。
在膝关节损伤时,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多见,早期诊断对于预后的判断十分必要。
受到传统影像学技术的限制,医生往往只能通过X线平片和关节造影技术对病人进行查体,因此半月板、韧带以及软骨等精细结构很难全面体现,最终的诊断效果较差[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与关节镜下表现的初步对比分析

ll 研 究对 象 ,
本组 7 6例 , 4 男 6例 , 3 女 0例 , 年
mm, 在矢状 面上 连续 3个 或 3个 以上层 面 出现半月 板 体部 。
龄 l ~7 2 4岁 , 均 (2±0 3 岁 , 膝 4 平 4 .) 右 2例 、 膝 左 3 4例 , 所有 病例均 经体检 诊 断为半 月 板损 伤 等关 节
MikC us和 Fshr 有 关 半 月 板 损 伤 的 MR1 n 、 re i e等 c 分级 和形 态学 特 征 提 出 的 MR1 级 : 分 0级 , 正 常 为 半 月板 , 现 为均 匀低 信 号 , 表 且形 态 规则 。 工级 , 表
现 为不 与半月板 关节 面相接 触 的灶性 的椭 圆或球 形
病 患 , MRI 在 检查 3个月 内施行关节 镜手 术 。
Fshr 出如 半 月 板 形 态 不 规 整 或 信 号 大 部 i e提 c 分 消失 , 也是 半 月 板损 伤 的 MRI 现。评 价 : 断 表 诊
结 果 的真实性指 标 为敏感 度 、 特异 度 、 准确度 。
2 结果
以获得 膝关节损 伤 的准确诊 断 。
13 半 月 板 MRI 现 . 表 按 照 娄 思 权 等 【 描 述 的 3 J
膝 关节 半 月板 损伤 的 MRI与关 节 镜 下表现 的初 步对 比分析
董利军 , 王凌 挺 , 刘 平 , 加 兵 谢
(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 山医院 骨科 , 安徽 芜湖 2 10 ) 40 1
的诊 断价值及 手术适 应证 的选择 。
l 资 料与方 法
内侧 半 月板后 角 的关 节囊缘 距胫 骨后方关 节软 骨边 缘应 小 于 5mm。③桶 柄状 撕 裂在 矢状 面上 不易 显 示 , 在 冠状 面上显 示最佳 , 但 表现 为半月板 的游 离缘 变钝 , 中央 的“ 片” 入 髁 间 窝 。④对 半 月 板关 节 碎 进 囊 分离 型损伤 的诊 断较 困难 , MRI 因 在矢 状面 上 的 分 辨力 不足 以看 到半 月板关 节囊 的附着 点 。提 示半 月板 关节囊 分离 的唯 一标 志 可 能是 半 月 板 的移 位 , 即当 内侧 半月板 后 角和胫 骨后缘 关节 软骨 距离 > 5 mm 时 , 示 该 型损 伤 。⑤ 对 于 盘 状 半 月板 的诊 断 提 MRI 有价值 , 现为冠状 面上 半月板 体部超 过 l 最 表 5
半月板损伤在MRI与关节镜下表现的比较研究

9 98 ・
浙江临床 医学 2 1 0Fra bibliotek1年 9月第 l 3卷第 9期
・
诊 治 分 析
・
半 月板损伤在 M I R 与关 节镜 下表现 的 比较研 究
许 文根 符 楚迪 代寮 原 李 玢
关 节镜 检查 是 诊 断膝 关 节 半 月 板 损 伤 的金 标
MR 诊 断 的 特 异性 、 确 度 、 I 准 阳性 预 测 值 、 阴性 预
准 , 共振 ( I 以其 无 创 及 对 组 织 的 高分 辨 率 、 磁 MR ) 对 损伤 的 高敏感 性 和 特异 性 等 特 点 己成 为 继关 节
镜 检查 后 诊 断 膝 关 节 半 月 板 损 伤 的 又 一 重 要 手
测值 。敏感 性 =真 阳性/ 真 阳性 +假 阴性 )特 异 ( ;
氏征 , 四项 中有 > 这 2项 阳性 者 临床 诊 断为 膝 关 节
13 MR 诊 断 . I
标准。
参 照 Cus 、 n l 、i hr re… Mik2 Fs e c J
等半 月板 损伤 的 MR 分 级 , 定 半 月 板 MR 诊 断 1 制 I
14 关 节 镜 诊 断 治 疗 关 节 镜 手 术 操 作 采 用 德 .
MR 影 像 上连续 层 面上 出现 Ⅲ级 信 号 是诊 断 半 月 I 板 撕裂 较 可靠 的指 征 ( 00 ) 半 月板 内 Ⅱ级 信 P< . 1 ; 号 时关 节 镜 下 肉 眼可 见 半 月 板 撕 裂 较 少 见 ; 当 而
国蛇 牌关 节 镜 系 统 , 同一 组 经 验 丰 富 的 医 师 完 由
性 = 阴性/ 真 阴性 +假 阴性 ) 准 确 度 =( 阳 真 ( ; 真
膝关节损伤磁共振关节镜结果对照论文

膝关节损伤磁共振与关节镜结果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通过膝关节损伤磁共振与关节镜结果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在治疗膝关节损伤方面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的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
将52例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对照组b组20名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
结果:a组患者中,发现软骨异常的患者有22例,其中软骨信号改变的患者有5例,软骨形态改变的患者有17例。
膝关节韧带损伤8例, 半月板损伤8例。
b 组患者中,发现软骨异常的患者有14例,其中软骨信号改变的患者有5例,软骨形态改变的患者有17例。
膝关节韧带损伤4例, 半月板损伤6例。
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的灵敏度为83.3%, 准确率为83.8%。
与关节镜的检查具有一致性。
结论:磁共振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有重要的对比意义。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关节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4-01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导致的膝关节损伤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尤其是患者的同一肢体骨折合并临近关节损伤这种情况较多,这种损伤的诊断都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磁共振诊断为其提供了方便,同时结合相关的关节镜手术,这对于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膝关节损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的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
将52例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 组32例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对照组b组20名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
a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
患者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岁。
b组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在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医疗医务标准化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陈 力 梁小平 代 红 李伦成(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CT、MRI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中诊断价值。
方法:以200例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96个膝半月板损伤、200个关节软骨损伤)为样本,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均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差异。
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检查软骨损伤Ⅳ级检出率、半月板损伤Ⅲ级检出率均较CT检查高,P<0.05;MRI检出率与关节镜镜检对比,P>0.05;CT检查软骨损伤Ⅳ级检出率、半月板损伤Ⅲ级检出率均较关节镜镜检低,P<0.05。
结论:MRI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检出率较高,与关节镜镜检结果相近,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CT,MRI,诊断准确率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6.050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Effect and Accuracy of Standard CT and MRI for Knee Meniscus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CHEN Li LIANG Xiao-ping DAI Hong LI Lun-cheng(Chongqing Jiangjin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knee meniscus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knee meniscus injury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196 patients with knee meniscus injury and 200 patients with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ly 2022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With arthroscopy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detection rate of grade Ⅳ cartilage injury and grade Ⅲmeniscus injury by MRI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C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rthroscopy,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Grade Ⅳ cartilage injury and grade Ⅲ meniscus injury by CT was lower than that by arthroscopy (P<0.05). Conclusion: MRI has a high detection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meniscus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y, and can be widely used.Keywords: knee meniscus,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CT, MRI, diagnostic accuracy人体关节中膝关节生理结构较复杂,主要由骨、关节、肌腱、半月板等构成。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X线MRI与关节镜检查对比分析

力 的润滑 表 面 , 磨 损 减 低 到 最 小 限 度 , 而 使 人 使 从
l 关 节 软 骨 的组 成 和 功 能
1 1 关 节 软 骨 的 构 成 .
.
体维 持正 常 体 态 , 各 种 活 动 功 能 中起 着 重 要 的 在
作用 。
关 节 软骨 光 滑 且 有 光 泽 , 贴 于股 骨 内 外 侧 紧
现 为胶原 基 质增 多 和软 骨 细胞 增 殖 。此 外 , NO 产
向与关 节 面平 行 。 ( ) 2 移行 层 : 于浅 层 的深 面 , 位 呈
不 规则 斜 行排 列 。 ( ) 3 辐射 层 : 胶原 纤 维较 粗 , 呈辐
生金 属蛋 白酶 可 降解 软 骨 细 胞 基 质 大 分 子。另 一
应 力 、 质 发 生 改 变 , 软 骨 细 胞 起 了激 活 反 应 。 介 使
原 纤维 的 排列 方式 透 明软 骨可 分 为 4层 L : 1 浅 5 () ]
层 : 于关 节 软骨 表 面 , 原纤 维含 量 最 多 , 位 胶 排列 方
在 这一 阶段 , 代谢 细胞 因 子起 了重 要 刺 激 作 用 , 表
把 负荷均 匀 分布并 传 递 到一个 较 大 的区域 , 抵销 由
运动 使骨 与 骨之 间产 生 的接触 压力 , 使得 骨 胳不 会
因运 动 的 碰 撞 而 造 成 伤 害 。( ) 载 荷 传 导 过 程 2在 中, 软骨 的 弹 性 能 中 断并 消 除 运 动 时 产 生 的 冲 击 力 。 同时 , 原 纤维 形 成 的 绳 索样 结 构 , 有 效 地 胶 可 吸 收振荡 的 能量 。( ) 节 软 骨 的 摩 擦 系 数很 小 , 3关 关 节 间又 有关 节 液 的润滑 , 为关 节 活动提 供 了低 阻
磁共振对青少年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

表 1 Kappa 值和一致性水平
k <0 0~0.19 0.02~0.39 0.04~0.74 0.75~1.00
一致性水平 很少 轻微 相当 好 很好
2 结果
2.1 软骨损伤 软骨损伤的数据总结见表 2。 骨骺未愈合组中有 82 例病
人 ,其 中 28 例 证 实 有 软 骨 损 伤 ,其 发 生 率 为 0.34。 1 级 损 伤
44 例骨骺已愈合者中,18 例出现了软骨 损 伤 ,其 发 生 率 为 0.41。两组间的软骨损伤统计无明显差异(P=0.4)。但是,两 组软骨撕裂的分布区域却有明显的不同。43 例骨骺未愈合者 中,有 31 例软骨损伤发生在股骨髁。 而 41 例 骨 骺 已 愈 合 者 中,只有 22 例软骨损伤发生在股骨髁(表 2,P=0.04)。 与此相 反 ,只 有 10 例 骨 骺 未 愈 合 者 软 骨 损 伤 发 生 在 髌 骨 ,相 应 的 , 骨骺已愈合者中,有 16 例软骨损伤发生在髌骨(P=0.059)。
[摘要] 目的:通过磁共振对急性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损伤的发生率进行调查研究。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怀疑有膝
关节内在损伤的 126 例儿童和青少年磁共振图像。包括 82 例骨骺未愈合和 44 例骨骺已愈合两组病人的资料。这些病人使用高
清晰的质子密度加权像和 T2 权重脉冲序列,分析图像结果,从而得出这两组病人关节损伤的发生率,使用卡方分析。 结果:在骨 骺未愈合组,软骨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发生率=0.34),其次是半月板和十字韧带的损伤(发生率分别为 0.23,0.24)。 骨骺愈合
82 例骨骺未愈合者中,有 24 例出现了半月板损伤(发生 率 =0.23),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有 更 多 的 半 月 板 损 伤 发 生 在 骨 骺 已 愈合组中。 82 例骨骺未愈合者中,有 20 例(男 12,女 8)出现 了 交 叉 韧 带 损 伤 (发 生 率 =0.24),和 骨 骺 已 愈 合 组 发 生 率 相 同 (11/44,发生率=0.25)。 两组交叉韧带损伤在统计上并无明显 差异(P=0.94)。 因此,骨骺未愈合组中,与半月板损伤和交叉 韧带损伤相比,软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要高(P=0.009)。 但骨 骺已愈合组半月板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与软骨损
3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研究

3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研究目的通过比较 3.0T磁共振序列成像显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和优缺点,从而评价出最佳诊断损伤的序列。
探讨不同序列相互搭配、组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做出最优化方案。
方法应用3.0T 3D-FSPGR序列、T2-maping序列和常规2D-FSE序列(FSE-T1WI,FRFSE-PdWI/T2WI),将膝关节镜的结果视为”金标准”,比较膝关节3D-FSPGR序列、T2-maping序列和膝关节常规序列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①在敏感度和准确度上: T2-maping > 3D-FSPGR >PdWI > T2WI > T1WI;②在一致性Kappa 值上:T2-maping的Kappa 值明显优于3D-FSPGR 、PdWI、T2WI 、T1WI序列,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2-maping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极佳。
结论T2mappiag成像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改变的损伤的关节软骨组织成分的改变,对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尤其是病变早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标签:磁共振; 生理成像技术;膝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损伤在所有关节损伤中最常见。
关节软骨覆盖于膝关节表面,在其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膝关节软骨的损伤,如退行性变、关节外伤、关节炎等,关节软骨不能再生,且修复能力有限,故明确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9侧膝关节镜检查病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6~73岁,平均50.5岁。
应用3.0T 3D-FSPGR序列、T2-maping序列和常规2D-FSE(2D Fast Spine Echo)序列(冠状位FSE-T1WI,冠状位FRFSE-PdWI/T2WI,矢状位FRFSE-PdWI/T2WI),将膝关节镜的结果视为”金标准”,比较膝关节3D-FSPGR 序列、T2-maping序列和膝关节常规序列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用Wilson评分法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的95%可信区间;用R×C列χ2检验来比较这几种不同MRI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统计学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和关节镜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目的:探究MRI和關节镜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2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膝关节MRI和关节镜检查,以观察软骨缺损数量并测量缺损面积,比较MRI和关节镜对诊断软骨缺损数量及测量缺损面积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膝关节MRI和关节镜均发现软骨缺损共150处,平均每例软骨缺损 2.4处,MRI和关节镜在诊断软骨缺损数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RI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04±1.43)cm2,关节镜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98±2.34)cm2,MRI测量的平均缺损面积小于关节镜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差值为(1.32±1.03)cm2,MRI 测量结果占关节镜的(71.2±13.1)%。
其中MRI测量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的缺损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测量的髌骨关节面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在诊断膝关节软骨缺损数量上与关节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适合该病的初步定位、定性诊断,在测量软骨缺损面积上优势虽不及关节镜(尤其表现在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等部位),但仍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缺损面积,且MRI检查方便快捷、普及范围广,故值得临床推广。
膝关节软骨缺损大多是由于长时间不科学运动锻炼、或其他疾病共同造成的,大多发生在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1]。
起初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痛及活动受限,随着病程延长、软骨损伤程度加重,患者可出现步行、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甚至伴严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关节镜作为一种直观关节内部结构的光学仪器,具有病情判断全面、診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运用[3]。
但是关节镜属有创操作,会增加损伤邻近组织的风险、带来额外创伤,因此在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定位、定性诊断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合理性[4]。
据文献[5]报道,MR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普及范围广,可清晰观察软骨缺损部位,对关节软骨缺损定位、定性诊断较确切。
但由于膝关节软骨缺损大多为裂隙性不全缺损,因此MRI对缺损面积的定量判断仍有一定局限性[6]。
本院为进一步探究MRI 和关节镜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选择62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软骨缺损诊疗的62例患者。
纳入标准:均符合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诊断标准[7];MRI和关节镜检查间隔时间小于1个月;关节镜检查提示膝关节软骨缺损在Outerbridge 3~4级者;患者意识清晰,自愿配合MRI和关节镜检查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或其他膝关节病变;基础疾病多、体质差、重度营养不良;MRI及关节镜检查前6个月内有膝关节手术或外伤病史;有关节镜和MRI检查相关禁忌证;MRI或关节镜图像显示模糊,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关节镜检查提示膝关节软骨缺损在Outerbridge 1~2级者;拒绝MRI及关节镜检查者。
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0.5±10.6)岁;男41例,女21例;左膝病变25例,右膝病变18例,双膝病变19例;平均体质量为(29.4±2.1)kg/m2。
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单/双膝病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的MRI和关节镜均分别由相同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完成。
1.2 方法1.2.1 MRI检查方法嘱患者平卧,采用Skyra 3.0T MRI(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分为矢状位序列和冠状位序列、横断位序列。
矢状位序列包括自序回波序列T1WI、T2WI、PD_FS加权回波序列;冠状位序列包括PD_FS序列,横断位序列包括T2WI_FS,扫描层厚3.5 mm,层距1 mm,层数20层,FOV 150×150 mm;需重点观察T2WI和PD_FS序列对软骨缺损的显影(由于该序列下软骨组织显影清晰、病情判断准确[8])。
扫描后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共同通过二维MRI图像来判断软骨缺损部位并测量面积,最终由3名医生共同得出结果,测量面积取三者测量平均值。
1.2.2 关节镜检查方法嘱患者平卧屈膝,充分消毒手术区域,采用2%利多卡因多点局部浸润麻醉,将关节镜镜头、摄像头、主机、显示器和冷光源依次组装好,制造切口、进镜,仔细观察关节腔内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情况,处理软骨缺损区域周边的异常软骨组织,在显示器上仔细寻找缺损区域,记录缺损部位,以缺损区域周围正常稳定的软骨组织作为边界,采用可伸缩测量装置对缺损面积进行二维测量,每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观察比较MRI和关节镜对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和缺损面积的判断及测量结果。
膝关节软骨缺损:软骨厚度减少>50%即可判定[9]。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MRI和关节镜判断软骨缺损部位情况患者先后采用MRI和关节镜评估膝关节软骨缺损情况,MRI和关节镜均发现软骨缺损共150处,平均每例缺损2.4处,其中股骨内侧髁缺损65处、股骨外侧髁缺损32处、股骨滑车缺损44处、髌骨关节面缺损9处,两种检查手段在判断软骨缺损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MRI和关节镜测量软骨缺损面积情况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RI二维图像和关节镜直观测量软骨缺损面积,经数据统计后发现:MRI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04±1.43)cm2,关节镜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98±2.34)cm2,MRI平均测量结果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差值为(1.32±1.03)cm2,MRI测量的缺损面积占关节镜测量结果的(71.2±13.1)%,其中MRI测量的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股骨滑车和髌骨关节面缺损面积分别占关节镜测量结果的(90.7±11.4)%、(44.6±8.6)%、(88.7±16.5)%、(6.3±2.7)%。
MRI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的测量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髌骨关节面测量结果与关节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关节软骨作为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缓冲作用力、保护骨性结构等重要作用[10]。
在外力或其他创伤损伤后,软骨极易产生裂隙、缺损,导致继发关节退变[11]。
这与关节软骨修复能力较弱、血供较少、损伤修复细胞较少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软骨的科学保护及早期诊断治疗格外重要[12]。
据文献[13]统计,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多以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来院就诊,也有部分患者已发展至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其他疾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大大增加致残几率,预后质量较差。
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软骨损伤和缺损的自然病程是无法准确预料的,若不及时发现及干预,软骨损伤不会自行愈合,而会进一步发展为功能损害不可逆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因此关节软骨缺损的重点应放在早期诊断上[14]。
现临床多采用X 线摄影、MRI、关节镜等手段判断关节软骨病变情况,其中关节镜可通过数字显像直接观察并测量病变部位,具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因此被广泛应用[15]。
但近年来陆续有学者报道,关节镜虽然是微创手术,但仍为有创操作,会增加患者不良体验和损伤邻近组织风险,且设备仪器技术要求较高,重复操作性不强、普及范围不广,尤其在部分基层医院无法开展[16]。
MRI作为常见影像学检查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和普及,MRI在不同序列下,组织的显像情况也发生变化,因而MRI对关节软骨组织显像明显,病变部位观察也较清晰,可准确对病变进行定性、定量诊断[17]。
为进一步探究MRI和关节镜对膝关节软骨缺损定性、定位、定量诊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笔者选择本院6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 mm左右的棒状光学仪器,是用于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将关节镜一端透镜插入关节内部,组织结构就会显像在显示器上,因此能够多角度、全面直观的观察关节内部结构,不受组织重叠、遮挡等影响,也可以先对病灶周围预处理,使病变区域充分暴露[18]。
但关节镜也是一种有创操作,虽较传统术式显著缩小了切口长度,但仍不可避免损伤周围邻近组织、增加患者不良体验。
MRI成像作为断层成像的一种,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人体信息,对不同物理特性(质子密度、驰豫时间长短、血液和脑脊液流动、顺磁性物质、蛋白质)的组织所反映出的参数大不相同。
对比其他成像技术,MRI的成像方式更多样,所得信息更豐富,可依据医生重点观察部位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因此对关节软骨MRI成像清晰,可较准确评估病变部位和数量[19]。
但影像科医生需通过二维MRI图像测量软骨的缺损面积,往往有人工误差,加上大部分患者为裂隙性不全缺损,MRI显像不充分,因此用MRI定量测量缺损面积仍存在一定难度[20]。
在本研究中,MRI对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和数量和判断与关节镜的判断结果完全相同,说明MRI对患者初步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且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有极高的一致性,证明在定性、定位诊断上MRI可替代关节镜检查,避免有创损伤和不良体验;但在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测量上,MRI显示出一定局限性,在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等部位,MRI测量的缺损面积低于关节镜的测量结果,说明MRI无法多角度、直观立体的观察缺损区域及周围组织,无法完全替代关节镜的直观优势,因此在测量软骨缺损面积上,尤其是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等部位的测量,MRI需辅助其它检查方式,否则会造成测量面积比实际偏小,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MRI与关节镜在诊断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及数量上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适合该病的初步诊断,MRI虽在测量软骨缺损面积上优势不及关节镜,但由于MRI检查方便快捷、普及范围广,在软骨缺损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关节镜有极高一致性,同样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