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苯并三氮唑
探究苯并三氮唑含量对抑制金属腐蚀的影响

探究苯并三氮唑含量对抑制金属腐蚀的影响摘要:本文根据实验室现有铜片腐蚀测定器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的苯并三氮唑的铜片腐蚀实验,探索研究变性燃料乙醇中苯并三氮唑含量对抑制金属腐蚀的影响。
关键字:变性燃料乙醇;苯并三氮唑;紫外分光光度计;金属腐蚀1.引言乙醇汽油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汽油中添加变性燃料乙醇会增加汽油的腐蚀性,其原因是变性燃料乙醇中含有水分,水分会激活金属的酸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因此一般乙醇厂家会在变性燃料乙醇中添加金属腐蚀抑制剂,如苯丙三氮唑、环己胺等其他抗氧剂或清洁分散剂。
近日我实验室经过探索研究出变性燃料乙醇中苯丙三氮唑的测量方法并形成作业指导书,以此为基础,探究变性燃料乙醇中苯丙三氮唑的具体含量与金属腐蚀情况的关系,同时探究添加不同含量苯丙三氮唑的变性燃料乙醇后,乙醇汽油的金属腐蚀情况。
2.铜片腐蚀实验2.1制备标准浓度法2.1.1实验方法概要参照国家标准GB378-64《发动机燃料铜片腐蚀试验法》4进行铜片腐蚀试验。
配制腐蚀试验母液,在母液中加入苯并三氮唑标准溶液,分别配置成25 mg/L、50 mg/L、75mg/L、100 mg/L、150 mg/L浓度BAT的腐蚀试验液,将磨好的铜片放入含有不同浓度苯并三氮唑的实验母液中,放入43℃的水浴中进行7天、14天、21天三个周期的腐蚀实验,每个周期腐蚀结束后,参照JB/T 6074-925进行铜片清洗处理,处理后进行称量,分别计算失重率和缓蚀率,来衡量苯并三氮唑含量对金属腐蚀抑制程度的情况。
2.1.2实验结果探究2.1.2.1 7日铜片腐蚀试验铜片在43℃水域中持续7天后,观察铜片腐蚀状态,如图2,铜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称量铜片重量,计算缓释率,具体腐蚀情况如表1,观察腐蚀情况趋势。
表1 7日铜片腐蚀实验情况统计表通过7天的腐蚀试验发现: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铜片失重值会降低,缓释率会逐渐增加,随着浓度的增长,缓释率整体递增,增加到25mg/L后,缓释率折现图坡度变缓。
苯并三氮唑

简介苯并三氮唑在国内生产的,有三种形状的,有颗粒状,片状,针状.国外的,大部分做颗粒和片状的.美国生产的苯并三氮唑大部分都做颗粒状.但是颗粒状的不好溶解,需要苯并三氮唑的国内厂家往往需要用溶剂溶解了之后在放到产品里面.近年来越来越多厂家使用德国洋樱集团生产的苯并三氮唑,德国的苯并三氮唑按照欧盟的REACH要求出口,而且是针状的,水油两用,既可以直接溶解在水里面也可以溶解在溶剂里面.使用很方便.国家为了抓环保,狠抓了生产苯并三氮唑的上游原料生产厂家,国内的生产苯并三氮唑的厂家已经大幅度减少生产的产量,产品成本也越来越接近进口的价格。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苯并三氮唑;BTA产品编号: FZS137中文名称:苯并三氮唑;BTA中文别名: 1,2,3-苯骈三氮唑,苯并三氮唑,苯三唑英文名称: 1H-Benzotriazole产品外观英文别名: 1H-Benzotriazole线性分子式: 1,2,3-Benzotriazole;Azimidobenzene;Benzene azimide;T706;BTA编辑本段补充说明苯并三氮唑主要作为水处理剂、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
广泛用于循环水处理剂,防锈油、脂类产品中,也应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润滑油添加剂。
在电镀中用以表面纯化银、铜、锌,有防变色作用。
BTA与铜原子形成共价键和配位键,相互多替成链状聚合物,在铜加表面组成多层保护膜,使铜的表面不起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氢气,起防蚀作用。
对铅、铸铁、镍、锌等金属材料也有同样效果。
BTA可与多种缓蚀剂配合,提高缓蚀效果。
也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在汽车用防冻剂乙二醇和水中,涂料中添加BTA都能挥发保护材料的作用。
BTA为良好的紫外光吸收剂,对紫外光敏感的制品可起到稳定的作用,例如防止重氮染料褪色,用BTA处理纸、编织物、胶片、金属硬币等薄片制品可以防止变色。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将BTA加入研磨油、切削油中,可以使加工的铜件不变色。
苯并三氮唑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苯并三氮唑化学品英文名称:1,2,3-benzotriazole 技术说明书编码:jh08B0000000203分子式:C6H5N3 分子量:119.13二、主要组成及性状有害物成分:苯并三氮唑三、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吸进本品粉尘,可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发热、喘息以及由于气管炎症而引起的迷走神经紧张等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及消防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机理

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机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主题以及展示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机理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化学结构和缓蚀机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缓蚀剂作为一种关键材料,在保护金属材料免受腐蚀和氧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在环境中的暴露和使用增加,因此探索高效的缓蚀剂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作为一类新型缓蚀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缓蚀性能使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深入探讨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机理对于揭示其缓蚀性能的来源以及进一步改进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确定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化学结构,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后续对其缓蚀机理的探讨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探讨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的过程以及该膜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它如何影响缓蚀性能的提高。
最后,我们将总结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机理,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对其机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进而推动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机理的探讨,加深对其缓蚀性能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性能。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缓蚀剂研究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机理,以便深入了解该缓蚀剂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具体而言,本文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苯并三氮唑酮缓蚀剂的化学结构: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对该缓蚀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确定,以便了解其在腐蚀抑制中的作用机制。
特定苯并三氮唑

苯并三氮唑◇分子量:119.13◇特性:纯品系白色至微黄色针状晶体,熔点98.5℃,沸点204℃(15毫米汞柱),微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用途:本品主要用作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与缓蚀剂,广泛用于防锈油(脂)类产品中,多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循环水处理剂、汽车防冻液、照相防雾尘剂、高分子稳定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润滑油调节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本品也可以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
◇毒性:大鼠口服(LD50):500毫克/公斤用途:本品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水溶液呈微酸性,是一种最为常用的铜和铜合金缓蚀剂,与铜金属表面的亚铜离子形成一层不溶的极稳定的薄膜,阻止溶解氧的电化学腐蚀,其缓蚀性能对铝锌等金属同样有效,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不分解。
与有机膦酸、聚合物等产品复合使用,在含铜设备循环水中用作铜和铜合金的缓蚀剂,尤其适用于电厂凝汽器和中央空调凝汽器铜材质的防腐。
使用浓度为0.5-2.0mg/L。
性能特点:本品是对金属缓蚀效果极好的缓蚀剂。
对酸、碱及氧化还原都很稳定。
可与碱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金属盐。
热稳定性好。
用途:在循环冷却水中与有机磷酸盐或有机磷酸酯等并用,可提高该水稳定剂配方的缓蚀效果;也可和多种阻垢分散剂配合使用,尤其在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缓蚀效果最佳关键词:清洁生产;低污染;无铬钝化;铜及铜合金;苯并三氮唑铜及铜合金制品需进行钝化处理,否则会氧化变色,影响外观.在低温,快速的操作条件下,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铜及铜合金无铬钝化工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论述工艺通过引入氧化促进剂及辅助成膜剂与BTA配用,钝化效果超过了传统的含铬钝化工艺,具有低温,快速,易于管理操作使用等优点.结果表明,硝酸滴定法防护性测试达到20S以上,超过传统六价铬6S的合格标准,从实用角度讨论了影响因素及使用管理方法,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试验对比及工业生产,研究出了'新工艺,其效果大大超过无铬钝化工艺,并优于含铬钝化工艺,同时具有镀液温度低,钝化速度快,工艺条件宽,易于管理使用等优点.工艺条件:铜及铜合金钝化工艺流程如下:铜及铜合金除油→清洗→化学抛光→清洗→钝化→清洗→干燥→检验→成品.除油工序根据油污状况可选用超声波或其他普通脱脂工艺;化学抛光可使用镜面亮度的低污染工艺,由于化学抛光工艺具有较强的除油能力,如零件油污不多,可采用除油/抛光一步法处理.将氧化促进剂(亚硝酸钠约20G/L,间硝基苯磺酸钠约5G/L)和辅助成膜剂(尿素约100G/L,多亚氨基羟基聚醚适量)配制成钝化剂,与苯并三氮唑配用.溶液配制时,先加入75%的自来水,再加入已用温水溶解的苯并三氮唑,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钝化剂,调整PH值,补充液位即可使用.试验结果及分析:温度不变,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钝化效果提高,但钝化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增长不再明显.时间不变,温度升高,钝化成膜反应速度加快,所需钝化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达到同样钝化效果所需时间也不同.从测试数据看,对于六价铬钝化工艺,硝酸滴定出现气泡的时间与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6S的合格标准基本一致.本研究钝化后的硝酸滴定时间大大超过合格标准.黄铜零件钝化效果略好于紫铜.生产维护管理:钝化过程中钝化液有效成分消耗较少,主要是带出损耗,维护得当可长期使用.工艺操作条件范围较宽,使用管理较为容易.按本工艺所介绍的硝酸测试液及时进行钝化效果滴定,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获得良好钝化效果.(1)控制工艺条件(2)按时补充钝化液成分(3)钝化后处理.。
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9d295b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0.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11993.5(22)申请日 2017.06.05(71)申请人 东莞理工学院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72)发明人 韩利芬 戴康徐 赵鸿斌 曹华 鲁浩 廖俊旭 官彩霞 谢晓琼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代理人 连平(51)Int.Cl.C07D 249/18(2006.01)C10M 135/14(2006.01)C10N 30/06(2006.01)C10N 30/1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
本发明是烷基胺与氯乙酰氯在碱的作用下,经酰胺化得到烷基氯乙酰胺;苯并三氮唑与氯丙醇和二硫化碳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苯并三氮唑基丙基黄原酸钠盐或钾盐;然后烷基氯乙酰胺与苯并三氮唑基丙基黄原酸钠盐或钾盐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具有通式Ⅰ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温和,原料易得,合成成本低,合成产率高。
该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可作为润滑油的极压抗磨抗腐蚀添加剂单独使用,也可和其它润滑油添加剂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极大地改善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能,有效地提高基础油的抗腐蚀性能,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CN 107522671 A 2017.12.29C N 107522671A1.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I的结构:其中,R1、R2为H原子,或者是C原子数为1~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碱的作用下,苯并三氮唑与3-氯-1-丙醇反应,制得中间体1,其结构为:(2)在碱的作用下,中间体1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得中间体2,其结构为:其中,M+为Na+或K+;(3)在碱的作用下,烷基胺与氯乙酰氯经酰胺化,制得中间体3,其结构为:(4)中间体2与中间体3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如通式Ⅰ的苯并三氮唑黄原酸酯类衍生物。
苯并三氮唑相转移催化合成方法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doi:10 3969/j issn 1004-275X 2020 12 42苯并三氮唑相转移催化合成方法改进及其性能研究马 超1,胡 骏2(1 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2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摘 要:苯并三氮唑(BTA)作为铜材料的高效缓蚀剂,在水处理行业已经广泛应用。
研究了在相转移催化剂PEG-1000的存在下,用邻硝基氯苯与水合肼为原料合成1-苯并三氮唑的工艺过程,并讨论了合成工艺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邻硝基氯苯):n(水合肼):n(PEG-1000)为1∶4∶0 04,反应温度110℃,反应5h,产品收率达98 8%。
然后以1-羟基苯并三氮唑为原料,采用工业铁粉为还原剂,得出最佳配比为n(HB TA)∶n(Fe)=1∶3。
通过测试本合成产物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对于铜材料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条件下,BTA对于铜材料均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
关键词:缓蚀剂;苯并三氮唑;相转移催化;合成;铜中图分类号:TQ25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20)12-135-03ModificationofSynthesisbyPhaseTransferCatalysisandPropertiesofBenzotriazoleMaChao1,HuJun2(1JiangsuXuzhou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JiangsuXuzhou221000;2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JiangsuNanjing210094)Abstract:Benzotriazole(BTA)hasbeenwidelyusedinwatertreatmentindustryasanefficientinhibitorofcoppermateri als Thispaperdescribestheproperty,applicationsandinhibitionmechanismofbenzotriazole Thesynthesisof1-hydroxybenzotriazole(HBTA)fromo-nitrochlorobenzeneandhydrazinehydrateinthepresenceofphasetransfercatalyst(PTC)ofPEG-1000andtheeffectsofsyntheticparametersonyieldwereinvestigated Andtheoptimummolarratioofo-nitrochloro benzene:hydrazinehydrate:PEG-1000wasfoundtobe1∶1∶0 04,reactingat110oCfor5hwithhighyieldof98 8% Meanwhile,thereductionofHBTAtoBTAbyFepowderwasinvestigatedandtheoptimummolarratioofHBTAtoFewasfoundtobe1∶3 ThecorrosioninhibitorcharactersoftheBTAforcoppermaterialsunderacidicandbasicconditionswereinves tigated ThesynthesizedBTAexhibitedverygoodcorrosioninhibitionpropertiesunderbothconditionsKeywords:CorrosioninhibitorBenzotriazolePhasetransfercatalysisCopperSynthesis 金属铜因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能好,耐蚀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各个领域。
苯并三氮唑合成工艺的改进

·22·
上海化工 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Vol.44 No.5 May 2019
工作研究
苯并三氮唑合成工艺的改进
薛循育 1 柯德宏 1 刘征宙 2
1 上海沃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 201507) 2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
摘 要 苯并三氮唑的早期生产在强氧化剂催化和高温下进行,生产过程存在危险,需要采取防爆、防害等安全措 施,生产条件要求高。以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合成工艺改进,在低温下使其与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采 用水作溶剂提纯的技术替代真空蒸馏及苯重结晶纯化的方法,在安全和洁净的环境条件下生产苯并三氮 唑。最终产品纯品的收率在 90%以上,且结晶形态良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Auatar 36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熔点仪,美国尼
高力仪器公司。 邻苯二胺、亚硝酸钠、冰乙酸,实验所用均为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并三氮唑
◇分子量:119.13
◇特性:纯品系白色至微黄色针状晶体,熔点98.5℃,沸点204℃(15毫米汞柱),微溶于水,溶于醇,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用途:本品主要用作金属(如银、铜、铅、镍、锌等)的防锈剂与缓蚀剂,广泛用于防锈油(脂)类产品中,多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循环水处理剂、汽车防冻液、照相防雾尘剂、高分子稳定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润滑油调节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本品也可以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
◇毒性:大鼠口服(LD50):500毫克/公斤
用途:本品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水溶液呈微酸性,是一种最为常用的铜和铜合金缓蚀剂,与铜金属表面的亚铜离子形成一层不溶的极稳定的薄膜,阻止溶解氧的电化学腐蚀,其缓蚀性能对铝锌等金属同样有效,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不分解。
与有机膦酸、聚合物等产品复合使用,在含铜设备循环水中用作铜和铜合金的缓蚀剂,尤其适用于电厂凝汽器和中央空调凝汽器铜材质的防腐。
使用浓度为0.5-2.0mg/L。
性能特点:
本品是对金属缓蚀效果极好的缓蚀剂。
对酸、碱及氧化还原都很稳定。
可与碱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金属盐。
热稳定性好。
用途:
在循环冷却水中与有机磷酸盐或有机磷酸酯等并用,可提高该水稳定剂配方的缓蚀效果;也可和多种阻垢分散剂配合使用,尤其在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缓蚀效果最佳
关键词:清洁生产;低污染;无铬钝化;铜及铜合金;苯并三氮唑
铜及铜合金制品需进行钝化处理,否则会氧化变色,影响外观.在低温,快速的操作条件下,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铜及铜合金无铬钝化工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论述工艺通过引入氧化促进剂及辅助成膜剂与BTA配用,钝化效果超过了传统的含铬钝化工艺,具有低温,快速,易于管理操作使用等优点.结果表明,硝酸滴定法防护性测试达到20S以上,超过传统六价铬6S的合格标准,从实用角度讨论了
影响因素及使用管理方法,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试验对比及工业生产,研究出了'新工艺,其效果大大超过无铬钝化工艺,并优于含铬钝化工艺,同时具有镀液温度低,钝化速度快,工艺条件宽,易于管理使用等优点.
工艺条件:铜及铜合金钝化工艺流程如下:铜及铜合金除油→清洗→化学抛光→清洗→钝化→清洗→干燥→检验→成品.除油工序根据油污状况可选用超声波或其他普通脱脂工艺;化学抛光可使用镜面亮度的低污染工艺,由于化学抛光工艺具有较强的除油能力,如零件油污不多,可采用除油/抛光一步法处理.将氧化促进剂(亚硝酸钠约20G/L,间硝基苯磺酸钠约5G/L)和辅助成膜剂(尿素约100G/L,多亚氨基羟基聚醚适量)配制成钝化剂,与苯并三氮唑配用.溶液配制时,先加入75%的自来水,再加入已用温水溶解的苯并三氮唑,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钝化剂,调整PH值,补充液位即可使用.
试验结果及分析:温度不变,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钝化效果提高,但钝化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增长不再明显.时间不变,温度升高,钝化成膜反应速度加快,所需钝化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达到同样钝化效果所需时间也不同.从测试数据看,对于六价铬钝化工艺,硝酸滴定出现气泡的时间与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6S的合格标准基本一致.本研究钝化后的硝酸滴定时间大大超过合格标准.黄铜零件钝化效果略好于紫铜.
生产维护管理:钝化过程中钝化液有效成分消耗较少,主要是带出损耗,维护得当
可长期使用.工艺操作条件范围较宽,使用管理较为容易.按本工艺所介绍的硝酸
测试液及时进行钝化效果滴定,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获得良好钝化效果.(1)控制工艺条件(2)按时补充钝化液成分(3)钝化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