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依靠力量
依靠力量

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 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岗位流动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 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 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知 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
依靠力量理论提出的依据: 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运用于 党的全部活动中从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思想。 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 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
依靠力量理论提出的意义: 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依 靠力量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 承和发展;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 断推向前进找到了根本的力量源泉。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国家, 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 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 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尊重人才”就是要尊重一切服务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类人才。它 既包括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也包括具有一 技之长的普通人才;既包括自然科学人才, 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知识分子是先 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和传播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理应受到全社会的 尊重。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1、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4、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7、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7、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10、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12、立堂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3、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
18、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问题。
20、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21、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概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中,要不断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极端重要性 的认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人民”—— 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 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 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 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 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 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 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 产关系的代表。 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取决 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 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新时期统一战线成员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建 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统一战线的主体是社 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 力。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本章教学内容: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进 驻 北 平
二、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 建设的战略任务
实现人民军队的革 命化、现代化、正 规化 贯彻积极防御的战 略方针 坚持国防与经济建 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三个提供”是指,我军 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 重要的力量保证 , 为维护 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 的战略支撑; “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 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
劳动、知识、人才、创 造 , 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 联系的统一整体 , 劳动在 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 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 的重要资源, 但它只有通 过劳动者、劳动资料, 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 人 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 人 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在“ 四个尊重”中核心 是尊重劳动。
1、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 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 • • • •
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者
2、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会阶层八大特征
●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 ●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
●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一 ,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必须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 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 论。 第二 ,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关键 在人才建设。 第三 ,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必须 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 使之更 趋合理。 第四 ,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必须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 以机械化促 进信息化, 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 合式发展, 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五 ,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 必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讲述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第一、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第二、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一节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1)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领导阶级的地位第一、这是由工人阶级的特点决定的。
工人阶级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工人阶级大多集中在构成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全民所有制的现代化骨干企业,创造着最大部分的社会财富,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工人阶级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当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工人阶级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动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第二、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
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就没有党的领导地位。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和基本任务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 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 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front) ●统一战线(the united front)是中国革 统一战线( 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即是说无论是革命时 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还是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 期,还是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统一 战线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 战线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 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 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 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 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 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
讨 论
(1)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class) (the working class)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由以下三个方面决 定的: 定的: 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决定的。 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决定的。 三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三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 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明确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 义祖国的保卫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 要力量。 要力量。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取得成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主要内容: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新的社会阶层积极性所采取的措施;四、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内容和基本任务;五、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授课时间:2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依靠谁,团结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何正确认识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1][①]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学目标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正确认识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任务。
主要内容: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3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三、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与优良传统四、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学重点: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力量。
2、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教学难点: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式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1.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处于领导阶级的地位,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的: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无论搞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四个尊重”的方针,理解和掌握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必要性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理解和掌握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4、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全中,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创造本身就是劳动者最大限度的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
第一,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第三,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第四,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国家、各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巩固,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第二,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坚持做广泛地团结。
第三,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们一方面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国家职能的实施。
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1、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第一,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军队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为实现我军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第三,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2、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第一,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使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军事斗争的基本点转为高技术的局部战争是对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的重大发展。
第四,全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方针的需要。
3、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第三,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第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
“三个提供”是指,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第一,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
第二,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于人才建设。
第三,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
第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五,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本章小结: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合作。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思考题: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