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2019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大学案:必修1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含答案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最新考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思维导图]常见图例和注记。
[考纲解读]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重点)4.理解并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3)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是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赤道长度基本相等)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作用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地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018-2019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2)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第4节科学测量(2)1.体积:物体占有的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单位:、和。
液体体积常用单位:和。
2.正确使用量筒(量筒没有零刻度)(1)选:看清量程(最好一次量完)和最小刻度;(2)放:放在水平桌上;(3)读:视线与相平;(4)记:带单位记录数据。
3.量筒仰视读数比实际值,俯视读数比实际值。
4.体积测量的方法(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并结合数学知识计算;(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溶于水:①在水中下沉的用排水法(例:小石块);②在水中上浮的用重物法或者针压法(例:软木塞、不规则石蜡);溶于水但不溶于汽油:排汽油法(例:食盐、糖)。
【夯实基础】1.测量液体体积常用工具是( )A.量杯或量筒 B.试管C.烧杯 D.刻度尺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D.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3.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
要较准确地一次量取125mL 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C.250 mL、5 mL D.50 mL、5 mL4.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必须与( )A.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B.量筒凹液面的最高处相平C.量筒凹液面的任意处相平D.取最高处读数与最低处读数的平均值5.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B.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C.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能使用量杯6.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70mL,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70mLB.等于70mLC.小于70mLD.无法确定7.一只量筒内有50mL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6 cm3 B.0.6 dm3C.12 dm3 D.12 cm38.单位换算:(1)50mL= cm3;(2)600m3= mL;(3)0.55m3= dm3;(4)880mL=_ L。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断测试与解析-教师用卷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断测试与解析-教师用卷1.4 地形图的判断测试一、单选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B. B地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C. 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D. 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答案】A【解析】解:从图中E点到山顶A点比从C点到山顶A点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爬到山顶更难一些,故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A的海拔高度是670米,D的海拔高度是100米,A地域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米-100米=570米,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中指向标可得,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大千世界奇妙无穷,各地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显着.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题。
2.导致图中公路线向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 避开河谷B. 避开山脊C. 多连接居民点D. 避开居民点1 / 8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公路分布③沿山脊分布④沿铁路分布.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读图可得,导致图中公路线向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多连接居民点,图中的居民点多沿河和沿公路分布。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B.650米C.700米D.800米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C.方案3 D.方案4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则高差为600~800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
第2题,山区修建公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该方案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较小。
注意:方案2在甲处基本垂直于等高线,坡度太大而不合适。
方案1在乙处附近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多且密集,因此不合适。
方案4沿线高差太大,且穿越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因此不合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
读图,完成3~4题。
3.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3.C 4.B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
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A.15 m B.17 m C.35 m D.37 m6.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7.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5.C 6.B 7.B解析第5题,图中等高距为10 m,瀑布处有320 m、330 m、340 m三条等高线相交,则瀑布落差大于20 m;图示瀑布上部最大海拔接近350 m,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 m,则瀑布下部海拔高于314 m,故瀑布落差小于36 m;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注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形态各异,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增大,表示山地;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亚洲地形图B.世界地形图C.亚洲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思路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答案】C
【注评】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去公园游览,需找景点,应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参考交通图;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的应用,使地图信息的获取日益多样,如卫星影像等。
为了让别人容易读懂这幅图,请你为这位同学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思路分析]为了方便读图应该加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答案】应加上比例尺、方向、图例。
【注评】一幅完整的地图必须具备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地图的语言,。
例2.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答案】B
【注评】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使用;在只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例5根据图5--3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5)D在A方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王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十五中贵阳分校的王婷,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课时安排为1课时。
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反思八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
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重要基础,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说学情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学科,加上他们走出课堂实地考察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对山顶、山谷、山脊等地形、地貌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和平面概念切换自如,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形图上正确识山地的各部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4.4+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月、2 月、12 月的降水量都
30
400
在__1_0_0__ 毫米以上,降水状况_多__雨___ (填“多雨”“湿润”或“少雨” )。
(2)6 月、7 月、8 月的降水量都 在__3__0__ 毫米以下,降水状况_少__雨___ (填“多雨”“湿润”或“少雨” )。
20
300
10
200
0
100
-10
0
1 4 7 10
月份
课堂活动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3. 归纳该地气候特征:_夏__季__炎___ _热__干__燥__,__冬__季__温__和__多__雨____________。
30
400
20
300
10
200
0
100
-10
0
1 4 7 10
月份
新知探究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0
300
(填“炎热”“温和”或“寒冷”)。
10
200
(2)最热月为 __7___ 月,平均气温
在 __2_3_°_C__ 以上,气温状况 __炎__热____
0
100
(填“炎热”“温和”或“寒冷”)。
-10
0
1 4 7 10
月份
课堂活动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2. 阅读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以下内容。
温带地区亚欧大陆的气候类型
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部
大陆内部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大陆西部
新知探究
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 大陆东部、内部和西部的气候类型,并填入表格。
深圳市2018-2019【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校本教案(打包29套)

地球和地图教材内容第一章复习上课时间月日第节教具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分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师: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
在侧视图中自西向东旋转;在极地上空俯视,呈北逆南顺方向旋转。
师生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
地球仪表面上的弧线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上的差异。
课件展示典例总结由学生总结知识点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各条经线,纬线。
.教学反思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材内容 第一章 复习 上课时间月 日 第 节教 具多媒体课 型 新授课教 学目 标知 识 与 技 能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过 程 与 方 法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