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什么是“观察”?“观察”与 “观看”的区别
观——看(视觉系统参与) 察——察觉,即:发现(思维)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我们把对幼儿在园时间内的观察, 统称“教育观察”
二、教育观察:
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 较持久的活动。是为了发现儿童独特特点, 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评价儿童的 发展状态,提供发展支持,促成儿童达到 发展目标。
幼儿的行为:
指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 外部(外显)的活动。
(动作 语言 表情 神态 )
三、观察的意义
(一)观察的必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三)观察的可行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一)观察的必要性
1、指向幼 儿层面
2、指向教 师层面
(二)观察的重要性
(二)观察的重要性
2. 档案式记录 地点:大一班 对象:天天小朋友 目的:天天小朋友学习1到10的点数情况
观察记录:
2006/12/18 天天拿起一根纺锤棒点数后放入写有数字1的盒子里。用同样的方法他
完成了3和4的点数。到5的时候,他先念出盒子上的数字5,可点数出的纺 锤棒却不是5根。后面的数字都是如此,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2007/2/9 他在点数完4根纺锤棒并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后,又去拿纺锤棒时,却从
4开始继续点数5、6、7……应该从1数到5)。老师过去指导他,在老师 的指导下它能够正确的点数,可是老师一离开他就恢复了原样。
2007/2/15 他很快就正确地从1点数到5。这时他发现写有0的盒子内有一根皮筋,
便拿起一根纺锤棒套上皮筋放在盒子内。老师走过去指着盒子上写的0问: “这是几?”他说:“0。”老师又问:“你放了几?”他笑着说:“1。” 老师说:“0有吗?”他说:“没有。这有皮筋。”老师把皮筋拿走后, 他又继续进行点数一直到9,而且全部数对了。

学前儿童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学前儿童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样本描述法是观察者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种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行的行为及
当时的情境的描述。 进行样本描述的观察者,必须根据一些已
决定好的标准去观察、记录他们看见的所 有事情及行为发生当时的情况。
例子
对象:玲玲(女孩、4岁5个月);情境:玲玲家,室外; 同伴:强子(玲玲的表弟,18个月);时间:2010年 5月8日 ,下午3:30
罗秋英,周文华. 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1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玲玲不停地打强子。她每打一下,他就小声地哭,最后, 开始大哭。
看到强子真的大哭了起来,玲玲就离开他,还一边说: “我就打你,我就打你;我能把你给扔了”
与实况详录法的区别
与实况描述法不同,样本描述法需要比较 精确的细节部分的记录,教师必须在短时 间内,不受干扰地观察并详细记录。
样本描述法必须有预先决定的标准,要观 察记录儿童哪一方面,哪一些行为表现。
不同于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记录的是 被试显著的新行为;而且它是有主题的, 要将整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完整详细记录。
例:儿童却利
3岁的却利和妹妹在玩过家家,却利说他 是爸爸。当他走进厨房时,姐姐要给他一 块蛋糕(他非常爱吃),但却利拒绝了, 说:”我要蛋糕做什么?大人是在吃饭时 才吃它的。“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 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我现在不是 爸爸以使用,不需要预先逐步
工具和材料。也可以借助一些设备。 ➢ 使用起来最简单,无需特别技巧和训练。 ➢ 可以对单个儿童,也可以是团体记录。 缺点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记录二: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时,可能会出现 误解或沟通不畅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可 能会用哭闹或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引导幼 儿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一个幼儿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 具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通 过协商、交换或者轮流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 要的东西。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幼 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其社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二)
01
行为表现
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但他的表达方式 并不清晰,导致其他幼儿不理解他。
02
情绪状态
幼儿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他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需求。
03
分析
该幼儿已经能够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然而,他还需要学习如何更清晰地 表达自己,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这将有 助于他更好地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关系。
交技能。
记录三: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可能会存在过度依赖 他人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 成人的帮助,而不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需 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地 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幼儿在拼图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可 以鼓励他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观察图案 、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等。如果幼儿仍然无法解决问 题,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观察总结及建议措施
要点一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 机会,例如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分 配角色、解决同伴间的矛盾等。通过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我们可以帮助 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并增 强自信心。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以游戏观察为例
1、装扮行为:
•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 围)

导致我们造成上述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儿童行为观察概述
(二)观察儿童行为的意义? • 我们能看到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 •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轮胎视频
虞永平:
第一是观察能力。 第二是作品分析能力。 第三是谈话能力。 第四是课程设计能力。 第五是活动组织能力。 第六是评价能力。
游戏区
位置 面积 材料 参与人 使用材 持续时间 备注


角色游 戏区 结构游 戏区 表演区
科学区
……
20
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主题名 来源与 角色及 材料与 情节与 备注

发起 分配 使用 过程
1 2 3 ……
21
结构游戏区观察记录例表
区域名 提供 参与 使用 持续 成果 备注

材料 人数 材料 时间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资料:语言、情绪、社会性、认知、艺术 • 案例:曹春霞
5、分析(评价)与建议(支持策略)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ppt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ppt课件
TF
4、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根据观察记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的不同)
封闭式观察指在观察时用表格进行记 录,需预先选择行为及其项目类别, 观察集中于所选择的内容,在观察表 格上划记号或打勾。
开放式观察是随事情的自然进程作实 况描述,其特点在于记录保留了较多 细节和事件行为的顺序。事后仍能通 过文字记录重现所观察的事情和现场 情景。
一、什么是观察 二、为什么观察 三、观察的类型 四、注意事项
TF
一、什么是观察?
幼儿教育中所说的“观察”,与纯生理 器官的“注视”进行区分:
当注视某个物体时,投射在视网膜上 的影像对每个视觉正常的人来说都是 相同的,也就是在感官上看到的都是 一样的
当“观察”某一个事物时,则是不同 的。例如,同一张X光片,病人看到的 与医师看到的截然不同(病人看到的 只是一些阴影和模糊不清的线条,医 师可能发现肿瘤或动脉阻塞等病变)
TF
5、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根据观察的性质、 结构及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
正式观察结构比较严谨,观察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需预先作周密 的计划,且通常需要严格确定行为定义和编制记录表格,还需预先训 练观察者和建立观察的信度,对观察结果可以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
非正式观察结构比较松散,较易实施,观察前没有周密的计划,只是 带着一定目的,进行观察。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 定的情景,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TF
3、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者 不同的参与身份)
现场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当中去,在相互 接触与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观察者既是研究 者又是参与者。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而是以局外人 或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

• 目的:评估兴趣、拓展与促进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要点
• 全面观察了解:以指南为框架
1
2
• 客观真实观察:重生活游戏
3
• 积极评价进步:析特点品质
口头骂人
抢玩具 抓同伴衣服 踢同伴 咬同伴






√ √ √ √
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
普通
分类 标签 标准
指南
期望 引导 价值
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 整体性
• 个体性 • 直接性
• 品质性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对象
目的 内容
地点
时间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 对象:3-6岁儿童 • 内容:学习与发展 • 时间:一日生活、游戏活动 • 地点:幼儿园为主、兼顾家庭等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观察维度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口头骂人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基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了解与分析幼儿
观看与观察的区别何在?
观看和观察:
沙, 对孩子意味着什 么?
观看和观察:
一沙一世界!
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 观看:一群孩子站着、 伸出手来 观察:幼儿的 探索心、好奇心、感 知觉、思维能力

提问:基于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与普通Leabharlann 观察有何不同?观察学前儿童的方法
核对法举例
活动名称 明 明 琳 琳 君 君 浩 浩
单脚站立3秒 单脚跳
踢球 抓住大皮球 踏三轮车
√ √
× √ ×
√ ×
√ √ ×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PPT课件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幼儿的行为、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是在 哪里发生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征?行为或事 件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第21页/共59页
5、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
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身感官来进行,应 用比较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
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如录音和录象,可以客观记录 和多角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观察资料。
第9页/共59页
2、指向教师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 念。例如课程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
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对 待幼儿、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情 感与态度等。
第10页/共59页
3、指向材料与环境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例如课程 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
讲述内容
一、幼儿的行为 二、观察与观察法
三、为何要对幼儿进行观察 四、如何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 五、幼儿行为的记录与分析(解读)
第3页/共59页
一、幼儿的行为
(一)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 活动。
(二)幼儿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是指幼儿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
这(里外的显主)活客动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 以指什么?
2、具体而言,幼儿行为的产生、改变、调整等,受到情境
中的其他因素尤其是人(外来观察者、教师、同伴等)
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幼儿容易受到外在心理
的暗示。
第33页/共59页
(二)记录内容经过主观选择
1、记录做不到完全的客观,这是由于因为每 个记录者都有内隐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价值观, 而在记录过程中,这些内隐的个体见解会在不知不觉中 影响记录者的视角,故此,记录者难免会有意或无意选 择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最新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PPT课件

最新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PPT课件

*缺點
敘事描述法可能使記錄者花費大量的時間 與精力,此方法無法快述地獲得某種行為的 代表性樣本,Lay-Dopyera和Dopyera(1982) 認為,因為「記錄的負擔很重,多數觀察者 局限於記錄主要的情節」,並建議採用時間 取樣法(timesamping法的特徵為何?此特徵有何優點? 2﹒敘事描述法的選擇性對觀察者明確地記錄觀
察資料的影響有多少? 3﹒在什麼情況下你可能不會使用敘事描述法?
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使用此方法? 4﹒在敘事描述法中,解釋扮演何種角色?何時
最可能或需要使用解釋? 5﹒什麼時候你會以敘事描述法作為連續記錄?
此兩種記錄法所呈現的資料有顯著的不同 嗎?
「描述性的敘事法」顯然是採樣記錄的觀 點。敘市描述法是記錄行為的正式方法之一 ,敘事描述也記錄正發生的行為,且通常是 當場記錄。
就敘事描述法的技術而言,儘可能非常 詳細的連續記錄兒童本身即與其他人或物做 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敘事描述法的主要 目標在於獲得詳細的、客觀的敘述性行為, 而不加以推論、解釋或評價,這是敘事描述 法的一項重要特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 分析
季云飞 yfji@
导论: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观看下列片段 • 问题: •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请在
纸上写下) •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见”和“想法”
呢?
• 我们的这些所思所想“接近事实真相” 吗?
• 为了接近事实真相,你觉得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
• 思考:各有什么优缺点?
• 参与性观察的情景比较自然
• 参与性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 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 和动机。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 察?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 条:
•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 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 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 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 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主要为了:了解 幼儿、评价幼儿、检查幼儿的发展状态; 筛选出特殊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怀。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
• 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 效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
什么是行为观察?
• 行为: • 个体表现在外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
记录或测量的活动。(狭义) • 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
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 被观察者接受外界刺激后,可能产生外在 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外显的行为,也可能 没有明显的外在行为反应,而是产生了内 隐的行为。
• 观察目的往往并不仅仅是要了解外在行为, 而是要了解被观察者隐藏在内心的动机、 想法、甚至于潜意识。
以人为的控制,使他们以本来面目客观的 呈现出来。
• 但是,为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 性,观察者应当将观察步骤、途径、方式 等在一定程度内纳入控制(尤其在比较正 式的观察方法中)
• 专业观察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 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 追求可靠资料的态度; – 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 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 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 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 – 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 – 提出假设的能力……
•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 己的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 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在对学前儿童行 为的观察中,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和学前 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在密切的相 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学前儿 童的言行。
• 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介入 学前儿童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 份进行的观察。
• 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分为自然 观察和实验观察
•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 • 学前儿童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 • 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
动行为 • 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的情况 •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 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的行为
• ……
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 行为观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该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 观察非易事! • 观察包涵复杂的环节。 • 科学观察追求“无限接近客观事实”。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帮助学习者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通过观 察儿童的行为从而了解儿童(追求每个儿 童的客观真相)
• 主要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在老师介绍的带领下,以实际训练和体验
为主的课程 • 需要不断反思的课程
第一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 析的概述
• 什么是观察 • 什么是行为观察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何以可能 • 为什么要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我在观察,而你只是在看! ——福尔摩斯
什么是观察?
• 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 • “观”加“察” • 观察不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
第二章 观察方法
• 各种观察方法及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的类型
•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 直接观察:观察者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
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 • 比较简便,但难以精确全面。 • 间接观察:借助某一中介进行的观察。
(仪器、腐蚀测量、积累测量)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 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
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 观察如何发生? • 注意 • 对象与背景 • 主观介入 • 判断和结论
• 观察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日 常观察)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专业观察)
• 思考:两者有何异同?
•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 种活动。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 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 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陈向 明)
• 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前儿童理解能 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 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 行为观察还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 不需要儿童有意识地、认真地做出反应, 只是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真实、自然的 表现。
• 与成人和较大年龄的儿童比较,学前儿 童比较自然、天真、更少受到观察过程 的影响。
• 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来探讨被观察者行为 的产生,显得十分的有必要。
• 由于外在行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才使得我们推测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 行为原因成为可能
• 连续性
• 整体性
• 程序性
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 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 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 的方法。
• “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自然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 一种研究方法。”(王坚红)
• 专业的观察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 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并针对目 的来追求正确的判断
• 专业的方法,以保证事实的接收更具 有客观性
• 针对客观的资料进行缜密地分析、归 纳、推理、假设等思考过程
• 思考: • 如何理解“客观性”的问题? • 如何理解观察中的“自然条件” ? • 自然条件,指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