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PPT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PPT课件

2020/1/6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实况详录法的优缺点
Tankertanker Design
• 优点
1、随时可记录,只要情境合适 2、使用简单,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 3、观察人数不受限制 4、用于对课程的评价
• 缺点
1、耗费许多时间和经历 2、需要快速记录能力 3、需要优质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处理资料的难度
2020/1/6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某月某日,小蚕破壳而出。某月某日,第 一次蜕皮。某月某日第二次蜕皮。某月蚕 身由黑变白,某月某日,蚕身由白变亮。 某月某日,开始吐丝织茧,某日茧成。某 日茧破蛾出,某日雌雄蛾子交死,某日产 卵。
二、轶事记录法
Tankertanker Design
1
轶事记录法的涵义
2
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
3
轶事记录法的运用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轶事记录法的涵义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1 st 轶事:独特的事件,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件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1、可以记下孩子大致的发展情形
——综合式日记法 • 2、将观察焦点集中在某一或几种发展的层面,例如,语
言、社会、认知、动作技巧的发展 ——主题式日记法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2)建议(支持策略) 对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的观察活动进 行思考。
• 如:继续为她提供计划自己活动的机会。 • 鼓励她参加有助于增强手指技能(精细操作 技能)的活动。如:指偶,拼装玩具等。
常见观察记录需要完善
1.观察对象:不完整 2.观察时间:不具体,持续时间 3.游戏环境、背景的必要描述 4.描述是否详实 、客观、准确 5.分析是否准确、点到核心 6.理论的使用:评价依据 7.调整(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8.混淆观察描述、分析与背景
8精细动作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4合作行为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交往策略社会认知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语言沟通性语言表达与理解语言水平机智性语言认知水平协商性语言社会水平305运动行为练习重复性动作粗大动作探索尝试新技能粗大动作6情绪表现愉悦程度成就理智感荣誉感协调道德感友谊需要满足感参与热情时间持久性兴趣专注性发动自主性情绪宣泄激动自控忍耐抑制31角
3、操作行为
• 搭建——作品构思(目的性、想象)、作品名称(知识 经验)、结构的复杂性(空间想象、精细动作) • 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 • 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 )
4、合作行为
•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 、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 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 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 • 语言——沟通性语言(表达与理解、语言水平)、机智 性语言(认知水平)、协商性语言(社会水平)
学前儿童 行为观察与分析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游戏化实施 观察意识:与我的关系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件嘿,大家好!今天咱来聊聊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这事儿。

你们知道吗,和这些小不点们打交道,那可真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啊!我就记得有一次去幼儿园当志愿者,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阳光正好,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小班的教室。

一进去,就看到一群小萌娃们在教室里跑来跑去,那场面,就像一群小鸭子在池塘里欢快地嬉戏,热闹极了。

我注意到一个小男孩,他叫明明。

明明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就是有点小调皮。

当时,老师正在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其他小朋友都乖乖地坐在小椅子上,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老师,听得可认真了。

可明明呢,一会儿摸摸旁边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又偷偷地把自己的小脚丫伸到前面小朋友的椅子下面。

我就悄悄地走到他旁边,蹲下来轻轻地问他:“明明,你怎么不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呀?” 他眨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说:“我想听,可是我坐不住嘛。

” 我笑着对他说:“那我们一起坐好,认真听,好不好呀?老师讲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 他点了点头,坐直了身子。

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又开始动来动去了。

这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老是往教室的一角看。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来是一个放着玩具的小柜子。

我明白了,这小家伙是被玩具吸引了呀。

我就对他说:“明明,等我们听完故事,就可以去玩玩具啦,现在先认真听,好不好?” 他想了想,好像有点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

终于,故事讲完了,到了自由活动时间。

明明一下子就跑到了玩具柜前,拿起了一辆小汽车,开心地玩了起来。

他拿着小汽车在地上跑来跑去,嘴里还发出“呜呜” 的声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开着汽车的小司机。

看着他玩得那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是,没过一会儿,问题又来了。

明明和另一个小男孩因为都想要同一个玩具恐龙吵了起来。

明明紧紧地抱着恐龙,大声说:“这是我先拿到的!” 另一个小男孩也不示弱,说:“我也想要!” 两个小家伙谁也不让谁,小脸都涨得通红。

我赶紧走过去,蹲下来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呀?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哦。

学前儿童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学前儿童观察与分析 ppt课件
样本描述法是观察者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种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行的行为及
当时的情境的描述。 进行样本描述的观察者,必须根据一些已
决定好的标准去观察、记录他们看见的所 有事情及行为发生当时的情况。
例子
对象:玲玲(女孩、4岁5个月);情境:玲玲家,室外; 同伴:强子(玲玲的表弟,18个月);时间:2010年 5月8日 ,下午3:30
罗秋英,周文华. 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1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玲玲不停地打强子。她每打一下,他就小声地哭,最后, 开始大哭。
看到强子真的大哭了起来,玲玲就离开他,还一边说: “我就打你,我就打你;我能把你给扔了”
与实况详录法的区别
与实况描述法不同,样本描述法需要比较 精确的细节部分的记录,教师必须在短时 间内,不受干扰地观察并详细记录。
样本描述法必须有预先决定的标准,要观 察记录儿童哪一方面,哪一些行为表现。
不同于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记录的是 被试显著的新行为;而且它是有主题的, 要将整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完整详细记录。
例:儿童却利
3岁的却利和妹妹在玩过家家,却利说他 是爸爸。当他走进厨房时,姐姐要给他一 块蛋糕(他非常爱吃),但却利拒绝了, 说:”我要蛋糕做什么?大人是在吃饭时 才吃它的。“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 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我现在不是 爸爸以使用,不需要预先逐步
工具和材料。也可以借助一些设备。 ➢ 使用起来最简单,无需特别技巧和训练。 ➢ 可以对单个儿童,也可以是团体记录。 缺点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课件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ppt课件
从上述观察法的概念出发,您认为构成观察的要素分别 是什么?
观察对象 的状态
观察者
观察的 构成要素
观察目的 观察对象
观察手段
三、为何要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 观察的必要性
强调观察到的是什么以及怎么样。
(二)观察的重要性
强调观察给观察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三)观察的可行性
强调观察方便易行的原因或条件。
(一)观察的必要性
2、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否认或完全杜绝自己的主观, 而是要在清醒中对自己内隐的观念进行反思、分析、判断 甚至是调整等。这样的变化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 展的过程。
(三)记录内容带有文化价值烙印
1、人是文化的产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概莫能外。当 然,人也创造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记录就是一种文 化。尤其是带有主观选择性的记录。
一、幼儿的行为
(一)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二)幼儿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是指幼儿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 显)活动。
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幼儿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语 言、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推倒而出的幼儿心理活动。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但容易发生错误。
(三)观察幼儿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2、注意观察与分析的有机结合。 3、尽量客观,抛弃先入为主之见。 4、善于抓住幼儿的偶然或特殊的反应。 5、观察时密切注意自己内心的反应与变化。
五、幼儿行为的记录与分析(解读)
(一)记录 (二)分析 (三)反思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幼儿的行为、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是在哪里发 生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征?行为或事件是怎 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PPT课件
• 这种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可以量化的观 察数据,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构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包括时间取样 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行为 核对法等具体方法。
• 非结构型观察,是一种更具弹性、开放式 观察,整个计划是在观察中逐步展开的, 在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改而明朗,逐渐具 体和实际化。
•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主要为了:了解 幼儿、评价幼儿、检查幼儿的发展状态; 筛选出特殊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怀。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
• 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 效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
• 该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 观察非易事! • 观察包涵复杂的环节。 • 科学观察追求“无限接近客观事实”。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帮助学习者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通过观 察儿童的行为从而了解儿童(追求每个儿 童的客观真相)
• 主要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在老师介绍的带领下,以实际训练和体验
• 方法笔记(观察者所使用的方法及其作用)
• 理论笔记(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的理论 分析)
实地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出示一张挂 我对老师的这个 下课后要向该老 历纸和用挂历纸 问题有点摸不着 师询问。 做的纸塑猫,问 头脑。“几份” 幼儿:“猫是用 是什么意思?是 这一张纸做成的,不是她们班的幼 那谁知道这张纸 儿对此很熟悉呢? 要分成几份才能 做出这只猫呢?”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 分析
季云飞 yfji@
.
导论: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观看下列片段 • 问题: •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请在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课件

记录二: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时,可能会出现 误解或沟通不畅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可 能会用哭闹或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引导幼 儿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一个幼儿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 具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通 过协商、交换或者轮流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 要的东西。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幼 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其社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二)
01
行为表现
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但他的表达方式 并不清晰,导致其他幼儿不理解他。
02
情绪状态
幼儿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他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需求。
03
分析
该幼儿已经能够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然而,他还需要学习如何更清晰地 表达自己,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这将有 助于他更好地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关系。
交技能。
记录三: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的表现
有些幼儿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方面可能会存在过度依赖 他人的情况。例如,一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寻求 成人的帮助,而不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需 要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地 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幼儿在拼图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可 以鼓励他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观察图案 、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等。如果幼儿仍然无法解决问 题,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观察总结及建议措施
要点一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 机会,例如让他们自己选择玩具、分 配角色、解决同伴间的矛盾等。通过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我们可以帮助 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并增 强自信心。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察PPT

• 目的:评估兴趣、拓展与促进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要点
• 全面观察了解:以指南为框架
1
2
• 客观真实观察:重生活游戏
3
• 积极评价进步:析特点品质
口头骂人
抢玩具 抓同伴衣服 踢同伴 咬同伴






√ √ √ √
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
普通
分类 标签 标准
指南
期望 引导 价值
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 整体性
• 个体性 • 直接性
• 品质性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对象
目的 内容
地点
时间
基于《指南》观察幼儿的5个W
• 对象:3-6岁儿童 • 内容:学习与发展 • 时间:一日生活、游戏活动 • 地点:幼儿园为主、兼顾家庭等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观察维度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口头骂人观察与基于指南观察的相异之处基于指南观察的特点
基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了解与分析幼儿
观看与观察的区别何在?
观看和观察:
沙, 对孩子意味着什 么?
观看和观察:
一沙一世界!
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 观看:一群孩子站着、 伸出手来 观察:幼儿的 探索心、好奇心、感 知觉、思维能力

提问:基于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观察与普通Leabharlann 观察有何不同?观察学前儿童的方法
核对法举例
活动名称 明 明 琳 琳 君 君 浩 浩
单脚站立3秒 单脚跳
踢球 抓住大皮球 踏三轮车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7
四、观察取样(时间/事件) • 目的在于收集与观察目的有关的行为
▪ 主题行为不是很凸现的时间或情境不必作 观察
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8
五、观察者角色
• 参与观察:带班教师 • 非参与观察:研究需要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9
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时间——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 • 什么时候进行观察; • 观察多少时间; • 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多少; • 反应时间的多少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目的
• 因为是接手新班级,要了解孩子的现状?(检 核、等级评定法)
• 最近班级中发生了一些小的事件(如告状), 想要了解具体情况? (事件)
• 一些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性 程度如何? (时间取样)
• 开展主题活动中,想要了解班级孩子的一些经 验、想法、水平?(轶事、详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9
总结
• 天天在点数能力方面正在逐步发展。 掌握了5以上的点数,而且还理解了 0的含义。
• 对他这一学习过程的发现便来自教
师的观察,同时也使教师对幼儿点 数能力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0
我们怎么观察?
一、确定观察目的 二、制定观察计划 三、实施观察方案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3
一、观察的目标
• 观察目标是要观察什么和完成什么的表 述,是观察的全部意图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4
一、观察的目标
目标:了解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其如何 使用语言作为社会性互动的工具
观察步骤:
采用小组观察的方式,选择2-3个正 在一起玩,而且彼此有相当互动的幼儿。 如果观察中途幼儿解散了先完成记录, 再另外寻找一组重复相同的步骤。目的 是要在幼儿的互动中,观察记录他们的 语言行为,此外,还要记录幼儿彼此沟 通时使用的特殊语言,尽可能逐字记录, 其中也包括幼儿社会性情绪的行为。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8
教师的评价和准备提供的教育
• 天天在点数能力上已经能够成功数到9。说明 天天已经掌握点数所需的一对一原则和基数原 则。
• 但是对数字“0”的意义理解还不稳定,会受到 干扰因素的影响。
• 教育策略:给天天增加挑战其点数能力的机会, 通过一些干扰因素,让其真正明白特殊数字 “0”、“10”等的意义。
• 在开展个别化的活动中,投放了材料,想了解 这些材料的适合性?(行为检核)
• 想了解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实况详录法) •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
教师的需求
• 幼儿园教师对观察指导的实际需求 • 教师对于儿童的观察与评价方面的需求,不仅体现在
社会领域,在其他几大领域中,儿童观察与评价都是 教师的盲点。 • 在所有培训需求中,对社会性领域儿童观察指导方面 的需求最高。教师觉得非常需要的达到了71.7%。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3
区角活动中对儿童的观察及针对性指导
• 天天,3岁,他在使用纺锤棒学习1-1 0的点数
• 2006/12/18(轶事记录法)
• 天天拿起一根纺锤棒点数后放入写有数字1的 盒子里,又边点数边拿出2根纺锤棒放入写有 数字2的盒子里。用同样的方法,他完成了3和 4的点数。到5的时候,他先念出盒子上的数字 5,可点数出的纺锤棒却不是5根。后面的数字 都是如此,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次数—— • 进行多少次观察 • 观察行为发生的频数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0
七、观察记录的方法手段
观察
观察记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 方法
记录 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1
• 要获得完整的、全方位的信息,重现 观察情境 ——开放性记录方法
纸笔
录像
录音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2
• 观察项目明确、单纯,是事先确定 的行为——封闭性观察记录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5
二、观察对象
个人?
团体 年龄
根据观察目的来决定观察 的对象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6
三、观察的环境
▪ 在什么地方(场所、情境)进行观察 ▪ 在什么活动中进行观察,有什么样的气
氛 ▪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 自己将在什么地方观察 ▪ 自己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否有距离 ▪ 这个距离对观察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11
一、确定观察目的
• 了解孩子的现状?(午餐?午睡?同伴 关系?某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 班级吮吸手指的孩子较多,已经进行了 教育与指导,想了解这些教育是否有效?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12
二、制定观察的计划 观察的目标 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环境 观察取样 观察者的角 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观察的方法和手段 观察结果的分析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7
• 2007/2/15
他很快就正确地从1点数到5。这时他发现写有 0的盒子内有一根橡皮筋,便拿起一根纺锤棒
套上放在盒子内。老师走过去指着盒子上写的 0问:“这是几?”他说:“0。”老师又问: “你放了几?”他笑着说:“1。”老师说:“0
有吗?”他说:“没有。这有皮筋。”老师把 皮筋拿走后,他又继续进行点数一直到9,而 且全部数对了。
行为类别 次数
粗鲁行动 跪 侵犯他人 扰乱别人 说话 叫嚷 噪声 转方向 做其它事
持续时间(秒) 备注
10+28+5
频六
数岁 观儿 察童 记捣 录乱 表行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3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 描述的方法 • 取样的方法 • 评定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6
教师的评价和准备提供的教育
• 通过观察,发现天天在渡过了一个寒假后,点 数时,在掌握一对一原则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尽管还是在点数5时发生错误,但是错误的性 质改变了:能够一一点数,但是对基数原则还 比较模糊,前面的任务影响到了后面的任务。
• 教育策略:让天天意识到自己在点数时出了什 么问题,增加练习的机会。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4
教师的评价和准备提供的教育
• 天天在点数方面能够掌握4以内的点 数,但是在5这个数字上的点数上遇 到了困难。天天在点数5时,不是多
了就是少了,说明他在掌握一对一 原则上还比较欠缺。
• 教育策略:给天天提供更多点数的 机会,特别强调在较大数字的,如5 的点数上。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5
• 2007/2/9 他在点数完4根纺锤棒并放入相应的 盒子里后,又去拿纺锤棒时,却从4 开始继续点数5、6、7……(应该从 1数到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