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ID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参数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PID控制器的常见类型,如P、PI、PID控制器,并掌握其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中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并学会分析PID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ID控制算法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

2. 让学生通过编程或仿真软件,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3. 培养学生分析过程控制系统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PID控制基本概念:介绍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的作用和原理,分析各控制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2节“PID控制原理”2. PID控制器类型及适用场景:讲解P、PI、PID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种控制器在不同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3节“PID控制器类型及选择”3. PID参数整定与优化:介绍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讲解常见参数整定方法,如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4节“PID参数整定方法”4.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分析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探讨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熟悉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应用;(4)了解过程控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3)掌握常用的过程控制软件和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过程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应用,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4.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5.过程控制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MATLAB、Simulink等;6.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良性互动。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3)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设计和优化过程控制系统的的能力;(3)学会使用过程控制相关的软件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3)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过程控制原理: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过程控制应用:分析过程控制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4.过程控制系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5.过程控制技术发展:讲解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过程控制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和验证过程控制理论;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过程控制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过程控制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提供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4.实验设备:准备过程控制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软件工具。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根据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过程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2. 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 掌握过程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方法;4. 了解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2. 能够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与优化;3. 能够运用过程控制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过程控制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分析过程控制系统中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过程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策略,并进行仿真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过程控制设备与系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5. 过程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如化工、热工、电力等。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绪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各部分功能;3. 了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学会使用过程控制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3. 培养实际操作过程控制设备的能力,提高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其认识到过程控制在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分析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各部分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数学模型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讲解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建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常用控制策略;教材章节:第三章。

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讲解过程控制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仿真和参数优化;教材章节:第四章。

6. 过程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介绍过程控制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五章。

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设计目的该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过程控制的理解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控制思维和控制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学习到以下内容:•理解基本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学会使用常见的控制器和传感器;•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熟悉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了解实际工业控制应用。

设计内容该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使用Arduino单片机,设计一个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1.通过调节加热器的开关,使得温度设置值与实际温度值尽可能相等;2.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温度,并使用数码管显示实时温度;3.设计一个PID控制器,实现自动调节;4.设计一个可调节的电位器,用于调节PID控制器的P、I、D三个参数。

设计步骤步骤1:硬件接口设计由于该课程设计需要使用Arduino单片机,因此需要进行硬件接口设计。

需要设计的接口有:•数码管模块接口;•温度传感器模块接口;•电位器模块接口;•加热器模块接口。

步骤2: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该设计中,需要通过建模和仿真来了解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

需要进行的仿真工作包括:•建立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加热器动态响应模型;•建立PID控制器模型。

步骤3:软件部分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使用软件来调节控制参数和显示实时温度。

需要进行的软件部分设计包括:•设计数字温度读取程序,实现从温度传感器传入数值;•设计PID控制器程序,实现调节控制器参数;•设计加热器控制程序,实现控制加热器的开关;•设计数码管显示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

步骤4:实验验证在完成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部分设计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需要进行以下操作:•设置温度值;•调节PID控制器参数;•查看实时温度数值;•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设计效果该课程设计通过实际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过程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该设计涉及到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也有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文档大全目录绪论 (3)第一章自控工程设计概述 (4)1.1自控设计的任务 (4)1.2自控设计的容 (4)1.3自控设计的方法 (5)1.4自控设计的意义 (6)第二章工艺介绍及控制方案选择 (6)2.1脱硫工艺简介 (6)2.1.1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 (7)2.1.2HPF法脱硫操作条件 (8)2.1.3主要工艺操作控制指标 (9)2.2管道仪表流程图 (10)2.2.1主要控制回路和方案 (10)2.2.2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绘制 (16)第三章自控设备的选型 (16)3.1控制装置的选择 (16)3.1.1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16)3.1.2DCS控制系统的组成 (17)3.1.3PLC与DCS的比较 (17)3.1.4结论 (18)3.2PLC的硬件选型 (18)3.2.1PLC选型注意事项 (18)3.2.2PLC 的组成 (19)3.3图例符号的统一规定 (20)3.4检测仪表的选型 (24)3.4.1温度测量仪表的选型 (24)3.4.2压力测量仪表的选型 (25)3.4.3流量测量仪表的选型 (25)第四章控制室设计 (26)4.1设计要求 (26)4.1.1位置选择 (26)4.1.2尺寸设计 (26)4.1.3控制室的采光 (26)4.1.4控制室的供电及安全 (27)4.2根据要求结合工程特点设计 (27)4.3其他补充说明 (27)第五章仪表连接 (27)实用标准文案5.1系统的整体连接 (27)5.1.1仪表回路接线/接管图 (28)5.1.2仪表盘端子图/仪表盘穿板接头图 (28)5.2设计仪表端子图 (29)第六章供电 (29)6.1仪表供电系统设计 (29)6.1.1供电系统设计容 (29)6.1.2仪表供电要求 (29)6.1.3对供电交变类型和电压的等级要求 (30)6.1.4对供电质量的要求 (30)6.2仪表供电配电设计 (30)6.2.1供电回路分组 (30)6.2.2配电方式 (31)第七章信号报警及连锁 (31)第八章安全保护及信息接地 (32)8.1仪表防爆设计 (32)8.1.1防爆设计的重要性 (32)8.1.2危险环境的分类 (32)8.2仪表接地设计 (33)8.2.1接地作用和要求 (33)8.2.2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4)第九章施工试验及验收 (34)9.1自控工程的施工 (35)9.1.1施工工作容 (35)9.2自控工程的试运行和验收 (35)9.2.1仪表的调校 (35)9.2.2仪表的试运行 (35)9.2.3仪表的交工验收 (36)第十章设计心得 (36)参考文献 (38)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文档大全绪论1.学习自控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典型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信号处理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测控对象参数检测方法、变送器的功能、测控通道技术、执行器和调节阀的功能、过程控制仪表的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系名: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7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系 题目:工业被控过程建模与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一.初始条件:1. 给出单容储液槽液位机理建模的过程。

2. 给出工程建模的方法。

3. 给出广义被控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数据。

4. 给出经典的工程整定方法。

5. 给出使用MATLAB 软件建模、绘制与拟合曲线、仿真运行和整定调试的方法。

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一).设计任务本设计要求完成如下两个大的设计任务,分别是:1.对某一工程对象进行机理建模,应用MATLAB 软件对给定的工程数据进行工程测试建模。

具体要求为:⑴ 参考相关资料,参照《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出的单容储液槽液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应用机理法对某一工业生产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要求模型传递函数为:()1sK G s e Ts τ-=+,写出建模的详细过程,并绘制出示意图。

⑵ 按照下表给出的广义被控生产过程的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输出数据,要求应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其响应曲线。

t(s) 0 10 20 40 60 80 100 140 y 00.20.823.65.48.8t(s) 180 250 300 400 500 600 y11.814.416.618.419.219.6⑶写出应用切线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具体步骤。

要求用计算机绘制其切线图形,并在图上做出详细标注。

⑷写出广义对象传递函数。

用计算机在同一图形界面下绘制出阶跃响应曲线和拟合后的曲线。

2. 对所建立的被控对象(广义)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建立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工程整定的仿真。

最终给出仿真结果和结论。

具体要求为:⑴以得到的对象数学模型为广义被控对象,在MATLAB中建立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至少用一种方法进行工程整定。

要求给出整定过程中的模型及中间得到的图形数据。

⑵写出具体的整定步骤和得到的整定参数。

⑶根据整定参数,进行仿真验证。

给出整定后的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和阶跃响应曲线。

⑷对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二).说明书撰写要求1. 纸张格式: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上空2.5cm,下空2.0cm,左空2.5cm,右空2.0cm):2. 正文层次: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其中⑴.正文标题;一级标题1.(黑体小2号加粗),二级标题1.1(黑体小三号),三极标题1.1.1(黑体小四号)。

⑵.正文内容格式:宋体五号,1.25倍行距。

3. 正文内容一般包括:⑴.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设计目的中已有阐述)⑵.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⑶.设计内容: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⑷.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总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⑸.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⑹.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并应按文献号、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年等顺序书写。

如:[1] 戴军,袁惠新.膜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膜科学与技术,2002.4. 图纸(或其它)要求⑴.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要求使用计算机绘图。

⑵.曲线图表要求:①.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中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说明书(报告)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三.时间安排:时间设计内容6月25-26日查阅资料,用机理法为某一工业被控过程建立数学模型6月27日查阅MATLAB资料,绘制出阶跃响应曲线6月28日用切线法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6月29-30日根据所得数学模型,用MATLAB建立闭环系统仿真模型7月1-3日进行闭环系统的工程整定,得出整定结果7月4日完成设计报告7月5-6日答辩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1 选题背景和设计任务1.1 选题背景过程控制是自动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是指对液位、温度、流量等过程变量进行控制,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液位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锅炉汽包液位的控制,如果锅炉内液位过低,会使锅炉过热,可能发生事故。

在这些生产领域里,基本上都是劳动强度大或者操作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性质,极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引起事故,造成厂家的的损失。

可见,在实际生产中,液位控制的准确程度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甚至设备的安全系数。

所以,为了保证安全条件、方便操作,就必须研究开发先进的液位控制方法和策略。

由于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多样,因此,在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时,首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该工业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过程特性,这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过程自动控制,还需要对整个工业生产过程的物料流、能源流和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状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量。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用生产过程工艺和控制理论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该生产过程。

MBATLA软件是一款进行高效工程计算、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编程、系统仿真、科学和工程绘图等功能强大的优秀软件。

能够用于系统建模和仿真,方便用于系统参数整定。

1.2 设计任务工业生产过程的扰动作用使得生产过程操作不稳定,从而影响工厂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

过程控制的任务就是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平稳、优质、高效。

作为自动化最根本的目标应是使生产过程安全并平稳的运行。

本课程设计是工业被控过程建模与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主要是针对单容储液槽的水位平衡进行机理建模。

本设计要求完成如下两个大的设计任务,分别是:1)对某一工程对象进行机理建模,应用MATLAB软件对给定的工程数据进行工程测试建模。

2)对所建立的被控对象(广义)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建立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工程整定的仿真。

最终给出仿真结果和结论。

2 设计方案2.1 建模的一般方法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混合建模。

机理建模是根据对象或是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如物料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以及某些设备方程、化学反应定律等,从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这类模型通常称为机理模型。

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具有非常明显的物理意义,模型具有很大的适应性,便于模型参数的调整。

试验建模是在机理建模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试验建模的方法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试验建模针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人为地施加一个输入作用,然后用仪表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一系列的试验数据或者是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获得必要的规律信息。

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和试验建模结合起来就是混合建模。

混合建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它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出数学结构模式,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试验的方法予以确定。

2.2控制体统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一:经验法:根据经验和先验知识确定一组参数,然后根据各参数的影响,调整参数,直至满意为止。

由于我们经验和先验知识不足,所以本次设计中不使用此方法。

方法二:临界比例度(带)法:比例度(带)δ(%) :与比例系数Kc成反比关系。

这种整定方法是在闭环情况下进行的。

设TI=∞,TD=0 ,使控制器工作在纯比例,使系统的输出响应情况下,将比例带由大逐渐变小(对应的比例系数Kc由小逐渐变大)呈现等幅振荡。

等幅震荡的波形及相关参数的获取如图2.1所示:图2.1 等幅震荡波形图临界比例度法整定经验公式如表1所示,最后对参数进行微调,直到动态过程满意为止。

表1 临界法整定经验公式比例度δT i(S) T d(S)P 2δSPI 2.2δS T S/1.2PID 1.6δS0.5T S0.125T S方法三:衰减曲线法:在闭环系统中,先把控制器设置为纯比例作用,然后把比例带由大逐渐减小(对应的比例系数Kc由小逐渐变大) ,加阶跃扰动观察输出响应的衰减过程,直至出现4:1衰减过程为止,如图2.2所示。

图2.2加阶跃扰动的输出曲线这时的比例带称为4:1衰减比例带,用δS 表示之。

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称为衰减周期T S ,记录δS和T S 。

按表2所示经验公式整定。

最后对参数进行微调,直到动态过程满意为止。

表2衰减曲线法相关参数的整定δ(%)l T (S)d T (S)Ps δPI1.2 s δ 0.5 s TPID0.8 s δ0.3 s T0.1 s T方法四:响应曲线法:其控制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图2.3 响应曲线法控制原理图令控制器的输出为幅度为x0,的阶跃信号,则对象经测量变送器后的输出Y (t ), 由该图可确定τ、T 和 Kc 。

相关参数的确定如图2.4所示。

图2.4 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的确定通过下式将比例系数转化为比例度:利用表3所示的经验公式,就可计算出对应于衰减率为4:1时控制器的相关参数。

表3响应曲线法相关参数整定的经验公式2.3最佳方案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主要是实现对液位的控制,单容水箱有两个可以控制的变量,一个进水口的流量,另一个是出水口的流量。

通过容积与流量的平横方程很容易建立数学模型。

所以被控制过程建模采用机理建模。

参数整定可以选用的方法也较多在本设计中采用临界比例度法进行整定。

跟其它的方法相比较,临界比例度法简单快捷,所以可以采用临界比例度法进行整定。

()(0)c y y K x ∞-=1100%cK δ=⨯3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建模3.1被控对象的解析本设计探讨的是单容水箱的液位控制问题。

为了能更好的选取控制方法和参数,有必要知道被控对象—上水箱的结构和特性。

由图3.1所示可以知道,单容水箱的流量特性:水箱的出水量与水压有关,而水压又与水位高度近乎成正比。

这样,当水箱水位升高时,其出水量也在不断增大。

所以,若阀2V 开度适当,在不溢出的情况下,当水箱的进水量恒定不变时,水位的上升速度将逐渐变慢,最终达到平衡。

由此可见,单容水箱系统是一个自衡系统。

图3.1 单容水箱结构图3.2单容水箱的建模这里研究的被控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单容水箱(图2-1)。

要对该对象进行较好的计算机控制,有必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正如前面提到的,单容水箱是一个自衡系统。

根据它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阶跃响应测试法进行建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