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境遇顺利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5.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自己拥有的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自己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6.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翻译:“在国内,没有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争执;在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
”7.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永不停息地自我加强修养。
”8. 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万卷书籍,行万里路。
”9.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
”10.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韵味: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尽量让现代汉语的表述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注意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转换。
4. 语境还原: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原文的意图。
5. 适度润色:在确保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以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度润色,使语言更加流畅、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考验语言能力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经典⽂⾔⽂翻译:墨池记 朝代:宋朝|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以临于溪,⽈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以长,⽈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尝极东⽅,出沧海,以娱其意于⼭⽔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尝⾃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其所能,盖亦以精⼒⾃致者,⾮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告于巩⽈:“愿有记。
”推王君之⼼,岂爱⼈之善,虽⼀能不以废,⽽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之有⼀能,⽽使后⼈尚之如此,况仁⼈庄⼠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年九⽉⼗⼆⽇,曾巩记。
译⽂ 临川郡城的东⾯,有⼀块地微微⾼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有个池⼦低洼呈长⽅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临川记》⾥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出游东海,在⼭⽔之间使他的⼼情快乐。
莫⾮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概也是靠他⾃⼰的精神和毅⼒取得的,并不是天⽣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是不是后⼈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担⼼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请求我说:“希望有⼀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的⽤⼼,是不是喜爱别⼈的优点,即使是⼀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推⼴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也想推⼴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个⼈有⼀技之长,就能使后⼈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尚、⾏为端庄的⼈,遗留下来令⼈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说了! 庆历⼋年九⽉⼗⼆⽇,曾巩作记。
文言文翻译及中文

翻译及注释:孔子曰:“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如同北极星,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如果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那么就像北极星一样,它静静地处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旋转。
”【注释】1. 为政:指治理国家。
2. 德:道德,德行。
3.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中北极附近,因其位置固定,常被用来比喻君主的地位稳固。
4. 居其所:处在自己的位置上。
5. 众星:指其他星辰,比喻民众。
6. 共之:围绕着它。
此句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论述治国理念的重要篇章。
孔子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德行,君主要以德服人,如北极星般稳定,方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尊敬。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述:自古以来,我国先哲们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孔子此言,正是对“德治”思想的深刻阐述。
在孔子看来,治国者应以道德为准则,以德服人,使民众心悦诚服。
正如北极星一般,它安居于天空之中,引领着其他星辰,使整个宇宙井然有序。
首先,治国者应以德为本。
道德是治国之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君主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使民众效仿,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其次,治国者应公正无私。
公正无私是道德的体现,也是治国之道的关键。
治国者要秉持公正之心,对待民众一视同仁,做到赏罚分明,使国家政治清明。
再次,治国者应注重民生。
民生是国家根本,关注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治国者要关心民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让民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外,治国者还应重视教化。
教化是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治国者要重视教育,提倡道德,使民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孔子此言深刻揭示了“德治”的内涵,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贤明的君主都遵循孔子这一思想,以道德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以下是对这句话在现代社会的启示:1. 领导者要以德服人。
在现代社会,领导者同样应以道德为准则,以身作则,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文言文翻译30篇

【译文】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择7、解缙敏对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春秋>这本经书,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
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
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
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
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9、恒荣勤学不倦当初桓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桓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桓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
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像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10.宋太宗学书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有军发,深得其法这一句不太清楚,大概是说他学某种体的书法学的很好』王著在韩林苑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喜欢炼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规劝他的得益。
11.崔景偁拜师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原文:游园不值,方知有客至。
偶值主人出,把酒话桑麻。
山色远含烟,竹影深依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游历园中,却发现并无价值,正当我疑惑之际,忽有客人来访。
恰好遇到主人外出,我们拿起酒杯,谈论起农桑之事。
远处的山色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竹林里的影子依偎在房屋旁。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着琴,又放声高歌。
深林中的人们不知道,明亮的月光却来与我相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天地间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浩瀚的大江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白色的波浪九道流转,如同雪山般巍峨。
我兴致勃勃地吟咏庐山的歌谣,灵感源自庐山的美景。
闲暇之余,我凝视着石镜,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心灵。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年服用仙丹,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琴音三叠,道行初成。
遥望那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执荷花,朝拜玉京。
我期待着在九垓之上,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仙境。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起身舞动,清影相伴,何如人间?转瞬间,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的绮户,照亮了无眠的夜晚。
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调 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 整过来,传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①请救于魏
(状语后置句)
②何功之有 (宾语后置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定语后置句)
6、贯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 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 贯通地译出。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可译为: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 (译为:主人和客人都下马来到船上。) 另:需留心“婉转(或讳饰)”的翻译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1、留 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 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 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 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 动。
例:比至南郡,琮已降,备南走,肃 经迎之,与会于当阳长坂。
2、换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 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 换作现代词
文 言 文 翻 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 思。 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 病。 雅: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举例:
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 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我入关以后,财物丝毫不敢占为己有。) ③王曾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你爱好音乐,有这回 事吗?)
1、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
2、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
3、去:离开。
4、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
5、悉:了解。
3、请同学们翻译划线的三个句子。 ①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 一条给我。 ②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 送给他。 ③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 余的东西。 4、 集体口译全文。
1.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 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 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鲍子也。”鲍 叔既进 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 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 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 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 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 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 能知人也。 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 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3、补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 后的新增内容。 A、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来。 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 以成功。
B、词类发生活用用的新增内容。
如:
而相如廷叱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删 文言文中有的虚词没有实在意 义,有些同义词连用,有些偏义词, 或表停顿、凑足音节等,翻译时可删 去,而不必硬译。 如:①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②昼夜勤作息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 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 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 普遍意义。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
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 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 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 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 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 为一。
重点考查:句式、活用、固定格式(必为 设分点) 实词、虚词要有语境感
解题思路:
A、回归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篇
B、选采分点:重点对译 C、逐字对译
D、验读
朗读短文《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请同学们找出该文段划线语句的文言现象。
(1)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 对应翻译出来,或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 汉语的某些词。 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 成“听到”;“愈”换成“更加”; “悲” 换成“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
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 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
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 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 倒装句式1分;“异”1分)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 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 “卒”1分;“至于”1分)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 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 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 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 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 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 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 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 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 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 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
(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有的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语 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 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 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 它们替换。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语段训练: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
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 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①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 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②“小人怀璧,不可以 越乡,纳此以请死也。”③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 其所。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 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 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 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教你几招
(1)审 审清该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得分点) (2)切 以词为单位逐一地加以解释 (3)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缀词成句 (4)誊 不”。 誊写中要做到“三清”、“三
即: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 晰;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简化字,不 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