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文化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往往在户外庭院、屋顶或公园等地方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庆祝活动。
2. 吃月饼: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就是月饼。
人们会互赠月饼以表达思念和祝福。
传统的月饼有各种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3. 点灯笼: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点亮各种彩色灯笼,放在室内或户外,增添节日氛围。
4. 赏菊花:中秋节也是赏菊花的好时机。
人们在花展上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并比赛彼此的菊花艺术。
5. 猜灯谜:传统的中秋节活动之一是猜灯谜。
在灯笼下,贴着一些隐晦的谜语,人们可以猜谜语并获得奖品。
6. 赛龙舟:在南方地区,中秋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竞赛,以纪念屈原。
7. 祭拜月神:有些地方会在中秋节祭拜月亮。
人们会供奉水果、糕点等,在月下祈求好运和丰收。
这些传统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亲情、团圆的温暖情感。
中秋节中 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人们心中对团圆的渴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相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这种对家庭的重视,对亲情的珍视,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
在古代,人们对月亮充满了敬畏和崇拜,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
他们通过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逐渐演变成了赏月、吃月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蕴含着深深的寓意。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那层层叠叠的外皮和丰富多样的馅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食月饼,欢声笑语,温馨和睦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中秋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个夜晚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句词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共同仰望明月来感受彼此的存在。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秋节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传统文化,更在于弘扬民族精神。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家庭,关爱亲人,培养了我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同时,中秋节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与邻里朋友分享快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中秋节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市场上各种月饼、水果、礼品等商品琳琅满目,商家们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还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中秋节作为一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与能量,而月亮则被视为太阳的影子,寓意着阴阳平衡。
因此,在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举办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太阳与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演变,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现代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与传统活动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和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月饼和赏月。
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月饼还有各种形状和口味,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还有创新的巧克力、冰皮等,使得中秋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整理庭院、登高望月,或者举行赏月晚会,共同欣赏皎洁的月光。
月亮在古代民间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因此赏月活动也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习俗。
三、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与互动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返乡或者安排时间与亲人共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聆听家长讲述中秋的故事,交流近期的生活与感想。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传统中华家庭的温馨与凝聚力。
四、中秋节与古代传说故事中秋节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传承了许多古代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药丸,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药丸。
嫦娥吞下药丸后,便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便在家中祭拜嫦娥,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与敬意。
幼儿园中秋佳节的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中秋佳节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秋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幼儿园在日常教育中,需要注重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包括中秋佳节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秋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秋节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一、中秋节介绍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一种祭月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的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远在唐代中期已经成为月饼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秋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和一些留学生共同的文化精神所在地。
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1.团圆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据悉,古代时期人们将这一天定为“团圆节”,并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秋节是一年中家庭团聚的时间,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和关爱的时刻。
在这一天,全家共度团圆,表达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并愿意在人生的旅程中团结一致。
2.感恩中秋节也是感恩的节日,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感恩运用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向神灵祈求和表达祝愿。
人们互送月饼,互赠礼品,表示对彼此的谢意和感恩之情。
3.秋收中秋节正好是秋季的收获季节,这一时刻也是感慨生命和面对生命的的时刻。
人们需要思考秋天的美好,回想春天的春风和那温馨的柔情,感叹自然和生命的不可能的好。
三、幼儿园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1.制作中秋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幼儿园可以采用医学评估和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制作月饼。
在进行制作月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老师提供的模板或已吹的泡沫板上用阳光进行各种字组合,可以制作祝福的卡片。
这些卡片带着孩子们的祝福和爱心,可以送到祖父母的手中,带着爱的祝福温暖他们的心。
2.传承中秋民俗在幼儿园中开展传承中秋民俗活动,可以导入小苏打制假的沙子、素漆盒模、枯草、玉米叶、沟沿菜、芦笋、绿豆等材料。
通过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看看他们问无声告诉,听听他们说的故事、看看他们传承的节日情感,体验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
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月亮明亮的晚上一起围坐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月亮。
中秋节被称为"月夕",因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所以赏月成了这个节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吃月饼: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吃月饼象征团圆和祝福,人们会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3. 亲友团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强调家庭团聚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人会尽可能聚在一起,共度丰盛的晚餐,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喜悦。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挂起各种色彩鲜艳的灯笼,照亮整个夜晚。
点灯笼象征着希望明亮如月,光明照耀。
5. 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还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说中,嫦娥是仙女,她喝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后,飞上了月亮,并一直生活在那里。
这个传说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主题,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表达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和庆祝的节日,人们会通过赏月、吃月饼、亲友团聚等传统文化活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而宝贵的人文精神,代代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等方面,探讨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一、月亮崇拜中秋节与明亮的圆月是紧密相连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月亮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
月亮作为天空中最亮丽的星体,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观赏明亮的月亮,并通过月亮将祝福传递给亲友。
这种月亮崇拜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还彰显了寄托和团聚的美好愿望。
二、赏月习俗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中秋之夜,人们携带着月饼、瓜果和茶水,聚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欣赏着烟火表演。
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并分享着对月亮的倾诉和感慨。
这种情景不仅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和和谐的力量。
三、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选择与家人共进晚餐,一同品尝美味的中秋佳肴。
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讲述彼此的近况,分享着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人情味。
四、传统美食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亮点之一。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美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而各地的月饼风味也各具特色。
此外,柚子、石榴、莲藕等水果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传统美食,人们也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对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彰显了国人对家庭、团圆和友情的珍视。
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感受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6篇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6篇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篇1)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活动过程: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
活动反思:“认识中秋节”这堂课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听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过节该吃月饼了,代表家人的团圆。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篇2)活动目标:⒈学习用橡皮泥制作月饼。
⒉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规。
活动准备:⒈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圆形瓶盖若干。
⒉收集各种月饼盒。
活动过程:㈠月饼店开张⒈小朋友知道中秋节吗?中秋节要吃什么(月饼),我们来做月饼送给爸爸妈妈和你喜欢的人好吗?我们一起来制作月饼吧!⒉出示“月饼”礼盒,师幼一同观察月饼。
⒊中秋节,月亮圆圆,月饼也是圆圆的,上面会有一些美丽的花纹,有的还有漂亮的图案。
㈡做月饼⒈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⒉引导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把橡皮泥变圆。
⒊个别幼儿示范探索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团泥,按压等方法。
⒋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饼:用手掌压或用工具压,然后用圆形瓶盖扣在泥饼上,按压成圆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圆形瓶盖或者模具里并用手指按压,然后用手指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5篇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5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
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1一、班会主题。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
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一)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听故事《嫦娥奔月》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 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 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 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 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 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 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 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中秋与茶文化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常有清茶相伴。可国人茶道精深, 吃茶也是一门学问。煎茶的候火最难掌握,其妙决在于 东坡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按震钧 所说:“细沫徐起,是为蟹眼,少顷巨沫跳珠,是为鱼 眼,时刚微响初闻,则松风鸣也。自蟹眼时即出水一二 匙,至松风鸣时复入为之止其沸,即下茶叶,少顷水再 沸,如奔涛溅沫,而茶成矣。”这煎茶如此繁杂,对于 现在的人,听听即是,不必劳心把玩。中秋品茶重在谈 天赏月,以绿茶为便,多为冲泡法,讲究有,但感觉还 不算麻烦。
中秋与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之句。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 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 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 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 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 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 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 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 秋夜赏月的盛况。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 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 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 传说和 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 皇游月宫等故事。
传说一: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 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 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 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 光面、花边,各有特色。 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 花齐放了。
不同民族与中秋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 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 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 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 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 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 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 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 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 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 “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 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 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 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 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 来的伴侣。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中秋节
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1.标题一(中秋节的由来)
传说一
传说二
2.标题二 (中秋食俗)
3.标题三(月 饼与清茶)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 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 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 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 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 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 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 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 “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 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 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 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 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 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 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 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 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 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 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 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 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 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 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 地飞上了月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 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 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