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XX传统文化——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三、过中秋节的风俗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
(与课本图片结合)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两个环节穿插、进行)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
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课堂小结(机动)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认识事物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制作了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受到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教育。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一、引言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代表着团圆和和谐。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热爱,我们特此举办“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活动。
二、活动主题活动主题为“月满中秋,情满校园”,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活动目的1. 增进同学们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时间活动定于XX年XX月XX日(农历八月十五),下午14:00-17:00进行。
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或指定教室)。
六、参与人员1. 主办方:校团委、学生会2. 参与对象: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3. 活动工作人员:校团委、学生会成员及志愿者七、活动准备1、宣传准备(1)制作宣传海报、活动日程表,提前一周在校内张贴和宣传;(2)利用校园广播、班级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本次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3)邀请校领导、老师及同学们参加活动,并提前通知活动时间和地点。
2、物资准备(1)活动道具:灯笼、花灯、猜灯谜材料、月饼等;(2)活动奖品:学习用品、小礼品等;(3)布置场地所需物品:桌椅、音响设备、话筒、投影仪等。
3、场地准备(1)提前一周预定活动场地,确保活动当天正常使用;(2)根据活动流程,合理布置场地,包括灯笼展示区、猜灯谜区、互动游戏区等;(3)检查场地设施设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八、活动内容1. 月饼制作体验- 邀请专业师傅现场教授月饼制作工艺,同学们亲手制作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 准备不同口味的馅料和模具,让同学们体验多样化的制作乐趣。
2. 灯笼制作与展示- 开展灯笼制作活动,同学们可以利用彩纸、竹签等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中秋灯笼。
2023年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节日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在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学校,我们应该通过班会这种形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秋节,并且重温中秋节的习俗,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一、主题:传承中华文化——中秋节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明确节日的意义和价值;2.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认识和爱护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播放有关中秋节的短片,介绍中秋节的来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到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民俗节日,更是一个历经沧桑的文化符号。
二、谈论圆月和拜月,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和月相。
二、知识讲解一、通过老师的讲解,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传说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
二、介绍中秋节的四大习俗,即赏月、吃月饼、玩灯笼、赏桂花,并让学生了解每个习俗的传统由来与寓意。
三、参与绘制中秋节的海报,绘制作品的主题以“中秋节”为主,体现出中秋节的美好寓意,让孩子们把中秋节的文化深深地印在心中。
三、活动设计一、学校通过“中秋走进家庭”的形式,一天之内,各班级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在教室内开展了中秋文化欣赏的环节。
二、组织学生参加中秋拼图比赛,以时间为限制,谁先完成,谁就是胜者。
三、举办“中秋小诗会”,选出班级中最生动形象的诗歌进行朗读。
四、组织学生进行化妆比赛,比赛规则以原创为主,深度挖掘中秋节文化的多面意义。
四、总结环节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谈谈参加中秋班会的收获。
二、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热爱,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让学生了解到,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珍惜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精髓。
五、教学评价:本次主题班会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了班级凝聚力。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7篇)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7篇)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月饼,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2、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学习用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4、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
活动准备:月饼、水果若干网络教室。
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家长参与)1、教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
我们今天的活动共有两块内容,首先我们邀请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网上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第二个活动是庆祝活动"欢度中秋"。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班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欢度中秋",就孩子们收集到信息来看,大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说的,也有一些有关中秋的图片,内容不是很丰富。
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库,所以邀请大家陪同我们的孩子一起到网上去看看各个地方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向亲戚朋友发送电子贺卡以示庆贺。
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乐趣。
家长们可以用帮助孩子们打字、读资料的方法想孩子们介绍,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欢度中秋"资料搜索(以下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小朋友们,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今天的月亮最最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
爸爸妈妈今天会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都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到网上去查,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向亲戚、朋友送上中秋节的电子贺卡。
中秋节传统文化班会(文化汉服)教案(精选5篇)

中秋节传统文化班会(文化汉服)教案(精选5篇)汉服文化班会宣传语篇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2、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促进同学们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技能.3、通过了解中秋节的有关内容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二、中秋知识竞猜: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三、故事引趣:1、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3篇)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 活动内容:认识中秋节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活动重、难点: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活动准备:1、月饼图片。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播放月饼图片,激发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见到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嫦娥奔月》。
三、结束部分品尝月饼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教学反思: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3一、活动目的: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了解和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露脸,⽟兔跳,朗朗中秋快来到;嫦娥舞,后羿笑,吴刚帮拍婚纱照;天上欢,⼈间闹,吉祥如意好预兆;酒⼀端,乐淘淘,祝你阖家幸福步步⾼!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进⼀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个传统节⽇,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应该拥护我们⾃⼰的传统节⽇,保留⼀点炎黄⼦孙传统的东西。
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调歌头·中秋》等节⽬; 4、学⽣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活动过程: 1、主持⼈(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俗; 4、讲述⾝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彬等全班合唱《⽔调歌头·中秋》; 7、主持⼈宣布班会结束。
三、活动内容: ⼥:⾸先欢迎各位⽼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命,有了与⽣俱来的蓝⾊的梦想。
⼥:当这滴⽔珠将⾃⼰溶⼊涓涓细流、溶⼊汪洋⼤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量。
男:转眼间⼜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师—— 合:“中秋节快乐!”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吧?我们来⼀起回忆⼀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下⾯请欣赏周想朗诵《⽔调歌头·中秋》: ⽔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
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庆祝中秋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篇)

庆祝中秋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篇)中秋节主题班会篇一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在中秋来临之际激发学生熟知经典、吟诵经典、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大队部在中秋节前后,组织开展“月圆国圆,传承经典”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月圆国圆,传承经典三、活动时间:9月21日——10月10日四、活动内容:(一) 中秋读月1、(9月24日)国旗下讲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给学生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并且倡议每位同学节日期间做到“家圆”——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人圆”——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国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早日统一立下壮志。
2、(9月24日——9月28日)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晨会课各班开展有关的活动。
(二) 中秋忆月1、(9月24日——9月28日)各中队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特色板块”中;2、(9月24日——9月28日)各中队完善班内或黑板报“心愿”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节日祝福写在“心”上。
3、(9月28日)各中队举行一次中秋诗会,主题为“传承经典诵中秋”。
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中秋赏月:1、开展一次“弘扬美德圆中秋”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一、二年级)2、开展“快乐体验暖中秋”志愿者活动,学生利用中秋节小长假给长辈送月饼,送温暖,并写下体验日记。
(三、四年级)3、“月儿圆圆画中秋”:五年级节假日完成一份以“中秋”为主题节日小报;六年级节假日完成一份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节日小报。
(每个中队上交5份)。
小学中秋节活动主题班会一、背景分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XX传统文化——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出guo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参考。
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秋节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9月xx号下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
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宫;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
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三、了解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
1、师: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好多庆祝的方式。
①说说全国各民族人民是怎么来庆祝中秋节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起义
(4) 月饼典故
(5)传统习俗
灯谜吃月饼燃灯祭月赏月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远在台湾岛的小朋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尽管我们现在各在一方,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团聚的,我们在这团圆佳节里给他们写一封信吧!遥祝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
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朱元璋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