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合集下载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巧,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为了求和一个数列,我们需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即根据数列中的规律找到一个表示该数列的函数。

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

下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逐项相加法、换元法、望眼法、边缘和法、归纳法、递推法、辅助行法、减法求和法和计算机辅助法。

1.逐项相加法逐项相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列求和方法,即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相加得到总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列的项数较少且没有明显的规律的情况。

2.换元法换元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用一个新的变量表示,从而简化数列求和。

通过代入和逆代(将通项公式反解为原始项)两种方法,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变量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3.望眼法望眼法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寻找数列中的重复子列来简化求和。

通过找到重复子列后可以将数列分解为几个相同的子列求和,从而简化计算。

4.边缘和法边缘和法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的和用前面项的和表示,从而将数列求和转化为前缀和的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的情况。

5.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假设前n-1项的和为Sn-1,并推导得到前n项的和Sn的表达式,从而计算数列的总和。

6.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的关系列出,从而将数列的求和转化为递推关系的计算。

7.辅助行法辅助行法是将数列构造成一个表格的形式,通过辅助行的计算来求解数列的总和。

通过辅助行的计算,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简单的表格求和。

8.减法求和法减法求和法是通过将数列求和转化为数列的差的求和来计算数列的总和。

通过将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进行求和,从而求解数列的总和。

9.计算机辅助法计算机辅助法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求解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数列求和,从而计算出数列的总和。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公式法、迭加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1、倒序相加法
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n}满足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序相加法。

2、分组求和法
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几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组成,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

3、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4、裂项相消法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5、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6、公式法
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Sn可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

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再计算。

7、迭加法
主要应用于数列{an}满足an+1=an+f(n),其中f(n)是等差数列或
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把这个式子变成an+1-an=f(n),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an,从而求出Sn。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题型复杂多变,我们根据不同题型总结出一些方法.它对数列的学习是有好处的.一、 反序相加法例1 求数列{n}的前n 项和.解 记S n =1+2+…+(n-1)+n,将上式倒写得: S n =n+(n-1)+…+2+1把两式相加,由于等式右边对应的项和均为n+1,∴2 S n =n(n+1),即S n =21 n(n+1) 说明 此法亦称为高斯求和.二、 错位相减法若{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则{a n b n }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例2 求和S n =nn n n 212232252321132-+-++++- 解 由原式乘以公比21得: 21S n =1322122322321+-+-+++n n n n 原式与上式相减,由于错位后对应项的分母相同,可以合并,∴S n -21S n =21+112212212121+---+++n n n 即 S n =32232++-n n 一般地, 当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错位相减的实质是作“S n - qS n ”求和.三、 累加法 例3 求和S n =2222321n ++++分析 由133)1(233+++=+k k k k 得133)1(233++=-+k k k k ,令k=1、2、3、…、n 得23-13=3·12+3·1+1 33-23=3·22+3·2+1 43-33=3·32+3·3+1 …… (n+1)3-n 3=3n 2+3n+1把以上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n+1)3-1=3(12+22+…+n 2)+3(1+2+3+…+n)+n =3S n +23n(n+1)+n 因此,S n =61n(n+1)(2n+1) 想一想 利用此法能否推导自然数的立方和公式:213)]1(21[+=∑=n n k n k 点拨 利用(k+1)4=k 4+4k 3+6k 2+4k+1进行累加.归纳 推导自然数的方幂和∑=n k r k 1公式的方法。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
an (2)设数列{ n-1}的前n项和为Sn, 2 a2 an 即Sn=a1+ 2 +…+ n-1,① 2 Sn a1 a2 an 故S1=1, 2 = 2 + 4 +…+2n,② 所以,当n>1时,①-②得
a2-a1 an-an-1 an Sn 2 =a1+ 2 +…+ 2n-1 -2n
- - -
(2)由题意知bn-an=3n 1,所以bn=3n 1+an=3n 1-2n+21. Tn=Sn+(1+3+…+3
n-1
3n-1 )=-n +20n+ 2 .
2
[冲关锦囊]
分组求和常见类型及方法
(1)an=kn+b,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2)an=a·n-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q (3)an=bn±cn,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第三行
(2)若数列{bn}满足:bn=an+(-1)nln an,求 {bn}的前2n项和S2n
[自主解答]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
2 3a2=1,a3=9a2a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2)设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b }的前n项和. n
[自主解答]
(1)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2=9a2a6得 3 9 3
1 1 2 2 2 a3=9a4,所以q = .由条件可知q>0,故q= . 1 由2a1+3a2=1,得2a1+3a1q=1,得a1=3. 1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它的解法有很多种。

下面我将介绍8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数列的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n=a_1+(n-1)d$,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a_1 + a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_n = 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或者当q=1时,$S=a_1n$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三、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级数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 + \frac{n(n-1)d}{2}q^{(n-2)}$,其中q≠1五、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反比例数列$s_n = \frac{1}{a_1} + \frac{1}{a_2} + \dots + \frac{1}{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我们可以利用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a_1}$六、算术-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算术-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S = \frac{a_1}{1-q} + \frac{d}{(1-q)^2}$,其中q≠1七、差分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差分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差分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有很多方法。

下面将介绍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1.直接相加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直接相加得到1+3+5+7+9=252.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和法:对于一些数列,可以将其分解为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然后再求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分解为偶数项和4+8和奇数项和1+3+5+7+9,再相加得到(4+8)+(1+3+5+7+9)=373.首项与末项和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与末项之和的公式来求和。

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和的平均数乘以项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1+9)*(项数/2)=10*5/2=254.首项与公差与项数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公差和项数的乘积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等于首项乘以项数,再加上项数与公差之积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和等于1*5+(5*4)/2=10+10=20。

5.平均数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以利用平均数的性质来求和。

平均数等于数列中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平均值。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平均数等于(1+9)/2=5,然后将平均数乘以项数,得到5*5=256.高斯求和法:高斯求和法是一种数学推导方法,用于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将数列化为由首项和末项构成的和,然后将数列顺序颠倒,再将之前的和与颠倒后的和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等差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将其化为(1+9)+(3+7)+5,然后将数列颠倒得到5+(7+3)+9,再相加得到257. telescopage法(消去法):telescopage法是一种利用抵消的思想来求和的方法。

可以将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相消为0,最终得到一个简单的表达式,然后再求值。

例如,对于数列1, 2, 3, 4, 5,可以将(2-1) + (3-2) + (4-3) + (5-4)相加,得到1 + 1 + 1 + 1 = 48.更一般的求和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能需要应用更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求解。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1. 公式法:对于等差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2.差分法:我们可以通过差分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即将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列示出来,并求和,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例如对于数列1,3,5,7,9,差分后得到的数列是2,2,2,2,再求和得到83.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差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例如对于数列1,3,5,7,9,我们可以假设Sn=1+3+5+7+9,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1+3+5+7+9+11=Sn+a(n+1),其中a(n+1)为数列的第n+1项,最终求得Sn=n^2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1.公式法:对于等比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比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a*(1-r^n)/(1-r),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需要注意的是,当r小于1时,求和公式仍然成立。

当r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n。

2.求导法:我们可以通过对等比数列求导来求和。

对等比数列进行求导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等差数列,然后再对等差数列进行求和就可以求得等比数列的和。

3.数学归纳法:和等差数列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比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三、递推数列求和递推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由前面一项或几项推出来的。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在数列中,求和是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得到数列中各项之和。

本文将归纳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调和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和方法。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一种具有相同公差的数列,公差记为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要求等差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的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一种具有相同比例的数列,公比记为q。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要求等比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的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

三、调和数列求和调和数列是一种数列,每一项是其前一项的倒数加1。

调和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1 / (1/a1 + n - 1),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要求调和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的求和公式:Sn = Hn * a1其中,Sn表示调和数列的和,Hn为调和数列的第n项。

四、斐波那契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数列,每一项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n-1 + an-2,其中a1和a2为首项,n为项数。

要求斐波那契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的求和公式:Sn = F(n+2) - 1其中,S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的和,F(n+2)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2项。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了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

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调和数列求和公式和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可以高效地求解相应数列的和,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些求和方法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的掌握对于提升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1.公式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主要适用于等差,比数列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等差数列推导用到特殊方法:倒序相加)
(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
(3)222221(1)(21)
1236n
k n n n k n =++=++++=∑(不作要求,但要了解)
例:(1)求=2+4+6+ (2)
'
(2)求=x+++…+(x )
2.倒序相加:适用于:数列距离首尾项距离相同的两项相加和相同。

例:(1)求证: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
(2)2222
sin 1sin 2sin 3sin 89+++
+ < .
3.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1)求和:(1)

n n S 111111111++++=
81
10
9101--+n n

(2)22222)1()1()1(n n n x x x x x x S ++++++
=
当1±≠x 时,n x x x x S n n n n 2)
1()
1)(1(22222+-+-=+
当n S x n 4,1=±=时
{
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分式求和常用裂项相消)
常见的拆项公式:
111)1(1+-=+n n n n ,)
121
121(21)12)(12(1+--=+-n n n n ,
1111
()(2)22
n n n n =-++,
)
12)(12(1
1)12)(12()2(2+-+=+-n n n n n ,
2=
例:(1)求和:1111
,,,,
,
132435
(2)
n n ⨯⨯⨯+
`
.
(2)求和)12)(12()2(5343122
22+-++⋅+⋅=
n n n S n
1
2)
1(2++=
n n n S n

5.错位相减法:比如{}{}.
,,2211的和求等比等差n n n n b a b a b a b a +++ (适用于:等差数列乘
以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
例:求和:23,2,3,,,n
a a a na

当1a =时,123n S =+++ (1)
2
n n n ++=

当1a ≠时,212
(1)(1)n n n na n a a
S a ++-++=-
^
6.合并求和法:如求22222212979899100-++-+- 的和。

5050
{
练: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
2,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a n =n .
'
(2)设2(1)n a
n n n b a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 T 2n =22n +
1+n -2
(
7.分类讨论求和
(1)分奇偶项:奇数项是一个数列,偶数项又是一数列。

(分组求和法的变通)。

例: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65()2
()n n n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求其前n 项和n S .
21324(21)
()23
(35)4(21)()23n n n
n n n S n n n -⎧+--+⎪⎪=⎨--⎪+⎪⎩为奇数为偶数
(2)分正负:数列中一些项为正,一些项为负。

例:已知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已知110a =,且1a ,222a +,35a 成等比数列,(1)求d ,n a ,(2)若0d <,求123n a a a a +++
+。

4,46n d a n ==+或1,11n d a n =-=-+
(21)11
2
(10)(11)11
2
n n n
n S n n n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