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文学爱好者和学者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名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呢?
我们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行业的工作。
文化传媒行业是现在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涵盖了影视、出版、广告、新媒体等多个领域。
作为文学研究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从事编辑、撰稿、策划等相关工作。
我们可以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
文学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和深入的文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我们可以从事高校、中学、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传授自己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第三,我们可以选择从事研究机构的工作。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研究机构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可以选择从事文学类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参与各种文学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四,我们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学创作的工作。
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素养。
我们可以选择从事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工作,将自己的文学观点和研究成
果付诸实践,为文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了以上几种工作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文学策划等相关工作。
无论选择哪种就业方向,我们都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文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考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考查要求非常高,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旨在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考研中必备的文学作品。
考生需熟悉《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等基本信息,并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
掌握《红楼梦》的全貌,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准确判断与该作品相关的题目。
二、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考研文学常考的重要人物。
考生需要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是鲁迅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考生需要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意义,理解鲁迅思想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诗歌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现代诗歌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熟悉著名的现代诗人,如郭沫若、北岛、余光中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同时,还需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主题以及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
四、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
徐志摩的《我爱这土地》、巴金的《家》、陈忠实的《围城》等作品都是备受推崇的小说作品。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作品的情节、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掌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戏剧戏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迅的话剧《雷雨》、曹禺的话剧《日出》等作品都是考研中常考的戏剧作品。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戏剧作品的剧情、主题以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
六、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批评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悟性》、杨宪益的《文艺浩劫与艺术的光辉》等。
同时,也需关注不同批评流派的兴起与发展,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以上只是对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的精讲,考生在备考时还需自行扩充阅读和学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代码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代码:050106)为了配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使研究生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并努力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从事学术工作;2、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历史、当前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一般能力。
二、研究方向以及导师:三、颁发的学位:文学硕士四、学习年限:二年半五、课程学习以及学分的要求:总学分:32 学分其中:公共课:必须修2门课,10学分;学位课:必须修 5 门课,10 学分;基础课:必须修4门课,8学分;选修课:必须修2门课,4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3门,4—6学分)。
六、课程设置:研究方向:1、民国时期文学史研究方向:2、新文学史料学研究方向:3、作家、流派研究研究方向:4、共和国时期文学研究七、课程简介八、关于公共选修课的要求:为了全面培养研究生素质,研究生部特提供公共选修课,记入选修课范围,要求在第一、二学期内完成:第一学期:(至少选一门)九、关于体育课以及免修条件:硕士研究生一般情况下须在第一、二学期上体育课,体育课无学分。
免修条件如下:1、本校在职研究生;2、本市外校研究生;3、大于35周岁;十、培养方式:授课、个别辅导十一、学位论文的要求:a)时间安排:第三学期决定题目,第四学期开始撰写。
b)字数:1.5万字-----3万字c)质量要求:要有新意,有创见,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十二、对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比较全面的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基本掌握史料的查检、利用、鉴别的方法,通读过本学科最基本的原始文献和研究论著,能较敏锐的思考和挑选学科中的一些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撰写论文。
十三、实践方面的要求:1、平时努力看书,掌握基本文献和知识,并学会做学术札记和卡片。
专业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武汉地区分析

专业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竞争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即5★、4★、3★、2★和0★:①5★等为重点优势学科的单位,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培养单位;②4★等为优势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单位;③3★等为良好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0%,即排在20%~50%的单位;④2★等为一般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0%,即排在50%~80%的单位;⑤0★等为较差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20%,即排在80%~100%的单位。
考研志愿推荐表排名学校名称地区等级8 武汉大学湖北4★23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3★40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3★53 湖北大学湖北2★87 三峡大学湖北0★参考表1、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学校名称总分办学资源科研与产出质量与影响省市序类型序6 武汉大学88.027 6 9 湖北 1 综合 49 华中科技大学84.126 20 8 湖北 2 理工 338 华中师范大学65.3142 45 38 湖北 4 师范 312 8 湖北大学48.16126 147 128 湖北8 综合3824 5 三峡大学38.47157 197 245 湖北12 综合51参考表2、中国研究生教育分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文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6 武汉大学5★16 华中师范大学4★46 华中科技大学4★91 武汉理工大学3★93 湖北大学3★108 中南民族大学3★122 中国地质大学3★137 湖北美术学院3★150 湖北师范学院3★169 三峡大学2★186 武汉音乐学院2★193 湖北工业大学2★19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04 武汉体育学院2★243 湖北民族学院2★253 武汉科技大学2★264 武汉纺织大学0★272 长江大学0★277 华中农业大学0★参考表3、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竞争力排行榜(中国语言文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4 华中师范大学4★16 武汉大学4★54 华中科技大学3★56 湖北大学3★88 中南民族大学2★99 湖北师范学院2★120 三峡大学2★137 湖北民族学院0★050106中国现代文学一、学科概况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考研专业利弊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研专业利弊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五四以来的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现代以来各个文学思潮和流派、作家群体、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的嬗变,以及从文体的角度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影视等文学样式的理论批评和研究等。
我系该学科的特色在于:从新诗创作与批评的实际出发,注重对新诗的文本意识以及汉语诗性智慧研究;注重运用当代理论批评现当代小说、戏剧、影视等;重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
在专业方面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3、研究方向01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2儿童文学研究03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04新诗研究05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06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2中国现当代文学④839写作A◆就业情况1、就业形势本学科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文学理论功底较强,学生视野开阔、具备一定的文艺鉴赏与批评能力,尤其突出创新思维能力,毕业后就业面很宽。
2、就业方向本硕士点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学生有较广泛较强的适应性,就业方向也随之拓展。
毕业生适于教学、科研、出版、传播媒体、文化机构、公共事务、企业文化等部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也有从事创作、评论、策划等创造性工作的自由空间。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
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
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
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
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国作家在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进展,展示了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鸿蒙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革等时期的洗礼与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追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探讨其中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特点。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致力于研究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作品质量。
研究者通过对作家的生平、创作经历和作品的分析,揭示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以及作品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
第三,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也关注文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理论流派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批评范式和批评方法,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还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学体系的交流与对比。
研究者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异同和互补,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与交流,丰富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它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呈现了中国作家在20世纪以来的创作风貌和思想成果。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拓展了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
其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1. 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这个方向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现代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挑战。
2. 性别文化研究:这个方向关注文学中的性别问题,包括男女关系、性别角色、性别歧视等,旨在揭示文学与社会性别文化的关系。
3. 文化批评研究:这个方向关注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文学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反映,以及文学作品反映的文化意义。
4. 后现代主义研究:这个方向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和特点,包括其主题、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5. 民间文学研究:这个方向关注中国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承和发展,探讨其在当代文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6. 作家研究:这个方向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探讨他们的生平、作品和文学观念,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7. 跨文化研究:这个方向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旨在加深文学跨文化对话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十分广泛,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
析
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
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
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
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
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建设的内涵和戏剧活动的规律,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以及戏剧流派的深度研究;本方向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研究现当代电影文学以及影视改编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规律,借助文学、美学、影视文化学、文化传播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当代最活跃的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戏剧流派与影视改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本方向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更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研究能力。
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网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专题研究、影视艺术与当代文艺思潮等,也可选修其他具有影视特色学院的相关课程,发挥传媒大学的优势,开阔学习视野。
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方向以“五四”前后至当下这一历史阶段中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化研究的方式,考察在现代性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时代诉求。
本方向研究不仅涉及在不同的文学思潮和理论框架下,对诸多文学流派和相关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同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研究联系起来,考察文学和其他流行艺术、传播媒介以及通俗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影响。
从而在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本方向不仅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关注,以及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与丰富的知识准备。
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提高其社会参与及文化研究能力。
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研究、当代文化与媒体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