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果实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
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
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在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吃了还想吃。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躲藏——________(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________,作者从这种果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答案】(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喜欢——愉快;高兴。
躲藏——隐藏,使人看不见。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山楂、梨、葡萄、金莲子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金莲子,作者从这种果子的颜色、外形和味道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故答案为:(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1)给多音字组词。
露 lòu________ 相xiāng ________lù________ xiàng ________(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2)单纯的喜悦(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数量(3)比喻;排比;四;C(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读片段,再结合全文做练习。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2)老屋毫不犹豫地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体现了老屋________的精神。
(3)老屋会倒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示例: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
【解析】【分析】(1)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2)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
【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答案】(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睛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队形__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大雁打头__幼雁居中__老雁压阵__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______ 队形________ 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______ 大雁打头________ 幼雁居中________ 老雁压阵________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A. 欢快B. 赞美(6)“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答案】(1)颜色(2),;、;:;,;,;。
(3)画眉;翠鸟;大雁(4)红艳艳;金灿灿(5)B(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从1、2自然段可知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谁的本领大(节选)①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正巧,前面来了一个孩子。
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②风说:“那还不容易!”说着就“呼呼”地吹起来,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③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
”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
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④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到了一起。
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风看见河里来了一条船,就说:“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
”⑤太阳说:“这有什么难的!"于是,它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摇船。
可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哪儿还有力气摇船呢!⑥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
“起风啦__”船夫高兴地喊__“快挂帆吧__”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⑦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1)下面的词语中,和“强烈”意思相反的词语是()A. 虚弱B. 微弱C. 细微(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标点是()“起风啦__”船夫高兴地喊__“快挂帆吧__”A. 。
:?B. !,!C. ?:。
(3)与“那还不容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那很不容易B. 那容易吗C. 那很容易(4)风和太阳共比了________次本领。
()A. 两B. 三C. 四(5)对于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次比赛,太阳赢了风,觉得很得意B. 风和太阳比赛的结果是风的本领比太阳大C. 太阳和风各有各的本领(6)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风和太阳还有什么本领吗?快来写一写它们各自的本领吧!至少各写一项。
【答案】(1)B(2)B(3)C(4)A(5)B(6)太阳能照亮大地。
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
【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强烈:力量很大的;强度很高的;鲜明的“强烈”意思相反的词语是微弱。
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陈木城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一—嗵!咚——咚——咚!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选文有改动)(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清泉一________大水珠一________小鼓(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_______。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_______。
③好像地球就是_______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A. 雨的颜色B. 雨的样子C. 雨的声音D. 雨的敲打(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A. 激动的B. 忧愁的C. 愉悦的D. 平静的(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A. 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B. 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C. 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D. 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答案】(1)股;颗;面(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一座音乐厅;一面鼓(4)C(5)C(6)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职业[印度]泰戈尔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zhuó)子呀,亮晶晶的领子!”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道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回家。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下午四点钟,我从学校里回家。
从一家门口,我看见一个因了在那里掘地。
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见更(gēng)夫①走来走去。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注释:①更夫:旧时打更巡夜的人。
(选自《新月集》)(1)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印度的________,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也选自这本散文诗集。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画上横线。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连一连。
早晨上学________ 看见更夫愿做小贩下午放学________ 遇见小贩愿做园丁天黑________ 看见园丁愿做更夫(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叫卖镯子的小贩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所以“我”愿做小贩B. 园丁默默无闻,却任劳任怨、无拘无束,所以“我”愿做园丁C. 更夫的生活很孤独,夜晚也可以到处游玩,所以“我”愿做更夫(5)小朋友,你长大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看见园丁——愿做园丁;看见更夫——愿做更夫(4)C(5)略【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题要大胆想象,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职业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故答案为:(1)泰戈尔、新月集、花的学校(2)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3)遇见小贩—愿做小贩;看见园丁—愿做园丁;看见更夫——愿做更夫(4)C(5)略【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读文段,做习题。
①毛茸革的小松树已经返青了,远远望去,绿油油的。
逗留在这些小松树间,多么惬意呀!这儿的一切都焕发着光彩:越橘的叶子闪着亮光,柔软的青苔泛着绿光,石楠的枝条上长满了叶芽,犹如一片片绿色的鳞片,树枝上去年保留的浅紫色小花还没有凋谢呢!②沼泽的周边,有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蜂斗叶。
它的叶子呈暗绿色,叶子的边沿微微向上卷起,露出粉白色的背面。
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瞧,粉色的小花多漂亮啊,简直像个小铃铛,和越橘花也很像呢!在初春时节能找到花,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你采上一束花,再带回家,大家肯定会说这是从温室中摘下来的,谁能说这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呢?(选自《森林报》)(1)读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想想“惬意”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A. 满意,称心。
B. 并不满意,也不称心。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相关内容连线。
越橘的叶子________ 泛着绿光柔软的青苔________ 闪着亮光石楠的枝条________ 还没有凋谢浅紫色小花________ 长满了叶芽(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粉色的小花比作________,表现了粉色的小花________。
(4)“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这句话表明()。
A. 人们很讨厌树叶B. 蜂斗叶的花更有趣,更吸引人【答案】(1)A(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4)B【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再结合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就能确定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筛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读下面的精彩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鱼的。
(2)请把描写鱼儿好看的句子画上横线。
(3)请把描写鱼儿多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下列词句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鱼儿好看的?(填序号)A.样子B.动作C.颜色①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________②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________③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________【答案】(1)样子美;数量多(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3)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一半是鱼。
(4)C;B;A【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及选项加以判断。
故答案为:(1)样子美、数量多。
(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3)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一半是鱼。
(4)C B A【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故答案为:(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5.给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惊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我们学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A. 古诗B. 童话C. 古文(2)跟所给文段相比,我们所学课文的特点是()A. 课文简短,但表达不清。
B. 虽然有些难理解,但是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C. 两篇文章一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答案】(1)C(2)B【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C;(2)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diào gōu)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pú pǔ)公英的花瓣是合拢(lǒng rǎo)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