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论音乐剧中“歌”与“舞”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剧中“歌”与“舞”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剧中“歌”与“舞”的审美特征从美国百老汇上演作为音乐剧里程碑的《演艺船》(1927年)以后,欧美音乐剧的发展历程至今不足百年,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原创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以来,中国音乐剧的脚步才迈开30年之余,这条路上也涌现出多部质量较佳的作品,比如《蝶》、《中国蝴蝶》、《钢的琴》、《三毛流浪记》、《金沙》、《阿诗玛》和《上海滩》等等。

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舞台美术、戏剧表演等艺术的综合性演剧样式。

黄定宇先生认为:“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主要的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整合来讲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包括叙事音乐剧和时事秀等的基本形式”。

就其音乐剧本体而言,对音乐剧中“歌”与“舞”的审美特征:整一性、叙事性、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思想做具体的阐述。

首先:整一性。

“整一”解释为“整合”和“统一”。

王国维先生曾言戏曲者谓以歌舞以演一事。

音乐剧也是以歌与舞来演一事。

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轻歌剧和喜歌剧,具有古典、高雅、严肃形态的歌剧审美倾向于音乐,侧重于音乐的旋律和技巧性,而具有现代性、通俗性、娱乐性特征的音乐剧属于戏剧范畴,审美则重于“剧”中讲述完整的故事、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冲突。

与音乐剧中演员的歌、表与舞综合性的能力相比在歌剧中首先会考虑是演员的个人演唱能力和技巧,较多是关注歌唱演员来欣赏歌剧,对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欣赏者审美期待较倾向于此剧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音乐剧与倾向于编导技巧、戏剧性故事的舞剧以及五彩缤纷的歌舞晚会表演比较,再以波兰戏剧家格罗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美学理念而言,在舞台上的“歌”“表”“舞”是极其整一性的,有机而又完整、集中统一的融合在戏剧故事中的美学形态。

其剧中三大因素—歌、表与舞,也是比例匀称而合理分配来塑造统一和谐的舞台演出形象。

其次,塑造人物形象。

歌剧音乐欣赏特点分析

歌剧音乐欣赏特点分析

歌剧音乐欣赏特点分析摘要:歌剧是综合舞台美术、舞蹈、文学、戏剧、音乐等为一身的艺术,通常并以歌唱艺术为主的艺术形式,它流行于欧洲各地,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结合高二学生的音乐教材,对歌剧音乐欣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歌剧;音乐欣赏;舞台场景;戏剧情节;人物性格与流行音乐不同,歌剧音乐没有那么通俗,加之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上的障碍,给歌剧音乐的欣赏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此,通过对歌剧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引导欣赏者领悟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理解歌剧音乐内涵。

其特点要从舞台场景、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分析。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精选了例如:《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白毛女》等部分国际、国内的传统歌剧选段,这些序曲和唱段深受听众的喜爱、经久不衰,其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在舞台上延伸百年。

一、舞台场景歌剧音乐集合了舞台表演与视觉形象,而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听觉艺术,在教学中,为了使音乐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就需要引导学生听视结合,融入情感,调动想象,让歌剧的审美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舞台将生活场景高度浓缩与提炼,它既是演员表演的空间,也是剧中人生活的空间。

艺术将服饰、道具、灯光、布景这些生活的真实进一步提炼,将抽象具体化。

舞台背景与场景音乐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这个平台或是营造出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或者对宏大欢乐的热闹场面进行渲染,把听众带入剧情,融情于景,最终达到与剧中人同悲同喜的境界。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留心歌剧音乐与舞台背景的变化,因此,这些变化起到了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作用,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变化起到暗示的作用。

例如:在歌剧《卡门》的开场音乐中,生动地表现出了不可抑制的欢乐情绪和斗牛士潇洒英武的形象,旋律充满了活力,节奏明快,采用了进行曲的特点,加上舞台场景色彩明朗的衬托,整个音乐振奋高昂。

值得注意的是,在欣赏歌剧音乐时,不观看、只听,凭着想象是达不到最佳欣赏效果的。

二、戏剧情节歌剧都具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创作大多取材于传奇故事或同名小说。

浅谈歌剧音乐欣赏

浅谈歌剧音乐欣赏

浅谈歌剧音乐欣赏浅谈歌剧音乐欣赏[ 按语: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歌剧。

那么,如何去欣赏歌剧呢?下面我们就来浅谈歌剧音乐的欣赏。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歌剧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典雅、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丰富多变的舞剧音乐,成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

那么,如何去领会歌剧音乐的内涵,领悟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呢?我们欣赏歌剧时,首先要了解歌剧作品的情节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内涵。

歌剧作品虽具有文学性,但它同文学作品又不同,歌剧是运用虚拟化的手法,把剧情在时间与空间上做高度浓缩,情节上的跳跃性很大,而且往往每一幕、每一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演出间隙常常用音乐和舞蹈连缀,况且欣赏歌剧时很多人不是欣赏整个作品,常拿来某部作品的经典片断来欣赏,如果不了解剧情就会不知所云或流于外表,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去欣赏。

比才的歌剧《卡门》可说是脍炙人口,其中《卡门序曲》、《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以及《斗牛士之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段和唱段,而只有在了解这部歌剧的剧情以后才会对这些乐段和唱段有更深的认知和感受。

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描述任性泼辣、放纵不羁的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骑兵班长唐·霍塞,唐·霍塞在卡门的诱惑下,做了逃兵,跟着卡门去操走私贩子的生涯。

但卡门很快又抛开了唐·霍塞,迷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

卡门对唐·霍塞的劝告和恳求置之不顾,唐·霍塞在极度痛苦、愤怒和绝望中杀死了卡门。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更好的欣赏——通俗地说,就会听懂《卡门序曲》,它生动地表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入场时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兴奋活泼的气氛。

再聆听《哈巴涅拉舞曲》,我们就会发现卡门奔放豪爽的性格和富于魅力的形象,以及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格外突出。

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风格与审美特质

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风格与审美特质

艺术探讨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风格与审美特质戴佳志(重庆市歌剧院,重庆市 400010)摘 要:民族唱法是我国民歌歌剧中所独具一格的演唱方式,其实质就是将西方的美声的演唱技巧与中国戏曲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融合,民族唱法中涉及到多种要素,其核心就是我国民族表演艺术形势,并且融合了西方表演形式所形成的一种最新模式的当代戏曲艺术形势。

就我国戏曲发展历程来看,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民族戏曲要想走上世界的舞台那么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地域性质较为突出,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应当加大力度推动民族唱法的发展,尽可能的打破地域的限制。

以往人们对于美声的认知是存在一定的错误的,人们通常对于声位和声调,将其余民族唱法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就会导致诸多的问题出现。

所以,当下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中国美声进行总结分析,对美声的概念进行全新的理解,对中国民族歌剧表演风格与审美性质加以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表演风格;审美特质引言:中国民族歌剧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成果,不但国内戏曲领域中寻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并且也研究出了一条符合社会发展的中国审美特征的艺术发展途径。

其融合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合理的运用板腔变奏的风格,在实际进行表演的时候,真正的将东方写意与西方写实的特点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风格(一)唱法上:以民族化唱法为核心针对戏曲唱法怎样高效的与民族唱法融合起来,从而将民族唱法的优越性施展出来,国内很多的专业研究人员在这一问题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现如今在民族唱法中凸显出了集中、顺畅、宽厚、穿透的西方审美所奉行的优秀品质,实际演唱方法具有突出的十分的简单、容易控制、生动明快的特征。

以万山红为代表的新时代的歌唱家,将我国民族歌剧的表现艺术进行了传承和发现,逐渐的朝着世界舞台迈进,利用各种方法来讲民族声乐所具有的艺术美进行了表达,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民众的喜爱。

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分析

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分析

舞台天地 ┃ The stage of heaven and earth 114┃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分析■ 王天勋摘 要:音乐剧的唱法是这种艺术形式最有魅力的表演方式,声乐表演既可以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也可以是流行唱法。

音乐剧声乐具备真实性、创造性、通俗性和时代性等艺术特点。

从审美角度分析,具有音质美、韵律美、唱腔美、字音美和情感美等艺术魅力。

分析其艺术审美特征,对于提升声乐表演和音乐剧的审美价值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音乐剧;声乐;艺术特征;审美音乐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自19世纪产生以来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戏剧模式。

它将音乐、舞蹈、故事、戏剧融为一炉,让人们在多元化的艺术享受中感受表现主义的艺术境界。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由声乐演唱和乐曲构成。

音乐剧的唱法是这种艺术形式最有魅力的表演方式,声乐表演既可以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也可以是流行唱法。

20世纪80年代,音乐剧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起来,很多本土原创的音乐剧开始展现独特的魅力。

演唱方式不拘于形式,美声流行可以混搭,民族流行也可以混搭,也有将美声、民族、流行融为一体的。

音乐剧的声乐表演方式和风格的多样化,丰富了音乐剧的内涵和风格。

一、音乐剧声乐表演的艺术特征(一)真实性。

音乐剧声乐表演的真实性指表演者准确把握和理解原作的内容和思想。

演唱者在排演时就是对原剧本、乐谱、唱词、对白的二次创作,要如实地表现出一度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凭借自己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审美力解读和表现各种风格的音乐剧作品。

声乐表演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表演者的情真意切才能打动观众,这在声音、气息,甚至眼神、举手投足间都能传递出来。

这些表演的细节都考验着艺术家对整个音乐作品的投入程度,掺不得一丝虚假。

因此,往往越经典的音乐剧,演员的表演越真挚朴实,原汁原味地传达出创作意图。

(二)创造性。

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声乐表演者还要富于创造性,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在乐曲中注入个性化的理解。

歌剧鉴赏总结范文

歌剧鉴赏总结范文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如今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体系。

以下是我对歌剧鉴赏的总结:一、歌剧的音乐魅力歌剧的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它以丰富的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手法,展现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旋律的优美,还要感受和声的和谐、节奏的韵律,以及曲式的变化。

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一段,旋律优美动人,和声丰富多变,节奏鲜明有力,展现了作曲家在音乐上的高超技艺。

二、歌剧的戏剧性歌剧的戏剧性体现在角色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角色之间的关系、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主题的深刻内涵。

如《卡门》中的女主角卡门,她热情、奔放、独立,具有强烈的个性,她的命运轨迹与剧情紧密相连,展现了歌剧的戏剧性。

三、歌剧的舞蹈与美术歌剧中的舞蹈与美术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舞蹈以优美的动作、姿态,表现角色的情感,为剧情增色添彩。

如《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以轻快、优雅的舞姿,展现了天鹅的优雅气质。

美术方面,歌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都极具艺术特色,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世界。

四、歌剧的表演艺术歌剧的表演艺术包括歌唱、台词、表演等。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演员的演唱技巧、台词表达、表演风格等。

如《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奥莱塔,她的演唱深情、动人,台词表达真挚、自然,表演富有感染力,使观众为之动容。

五、歌剧的文化内涵歌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歌剧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

如《奥赛罗》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对爱情、友情、家庭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总之,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鉴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表演等多个方面,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论歌剧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歌剧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

6. 声训科学合理 。美声唱法在声音训 练 与声乐教学方面 ,形成一整 套科学合 理的方 法 ,也形成了体系化的声乐理 论与嗓 音训练 科研成果 。例如西班牙 的加 尔西亚 父子 、德
国医生曼德尔 、英国医生 马肯齐 、德 国生物 学家兼物理学有 海尔 姆 ・ 霍尔 兹 、德 国著 名 女高音歌 唱家莉 莉 ・ 曼等人 ,都有 许多 声 雷 乐理论专著问世 ,至今具有广 泛影 响。 正因为如此 ,美声 唱法被世界 各 国所欢 剧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 。 歌剧 的主要艺术 手段 。研究歌剧演唱艺术的美 迎和接受 ,在我国,美声 唱法也 同样得 以流 是 学特征 ,无论是对 于演唱艺术还是歌剧艺术 ,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均 传和发展 。 “ 四”运 动以后 , 淑安 、应 五 周 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与参照价值。 尚能等一批留学 归国的歌唱家 ,首 先将美声 唱法带到我国。随后 ,萧友 梅又创 办 了国立 艺术功能的重要性 演唱艺术 在整个歌剧艺术 中,其功 能十分重要 ,它是 歌剧的核心与 主干 。起着关键 和决 音专。培 养 出一 大批 美 声 歌 唱家 ,如喻 宜 萤、李献敏 、斯义桂 、黄 友葵 、朗毓秀 、周 定性作用。 小燕 等。建 国后 ,又培养 出一 大批美 声唱法 歌剧虽然是综合音乐 、戏剧 、诗 歌、舞蹈、美术等各种 艺术 为一体 的戏剧 形式 ,但是 演 歌唱家 ,如 胡 晓平 、张 建 一 、梁 宁 、廖 昌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CD
别 有 洞 天
气 息支 持 坚 固 耐久 。
4. 发声科 学合理 。美声 唱法 的发声 振颤
幅 度 大 。因此 声 音洪 亮 浑厚 。
5. 语言科学合理 。美声唱法在歌唱语 言

试论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作者:刘军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摘要:歌剧是诞生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中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吸收和借鉴其他戏剧样式以及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艺术特点,将西洋歌剧的表演形式和民族歌剧表演形式相互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和审美理念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特征。

关键词:歌剧;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审美特征;民族性从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至今,歌剧在世界舞台艺术史上已流传了四百多年。

这种起源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除了具有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的特征之外,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

一部歌剧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都是通过演员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

因此,歌剧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1 歌剧艺术表演的戏剧性和音乐性歌剧作为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其演出形式和其他戏剧舞台艺术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来表现和完成。

例如,舞台背景、舞台音乐、服装道具灯光以及演员的表演等。

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除了完成演出所要的典型元素外,戏剧性的情节和歌手歌唱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尤为突出和重要。

在歌剧表演中,必须全面把握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两大要素。

戏剧性和音乐性是歌剧表演的生命和灵魂。

和其他戏剧形式相同,舞台演出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舞台上传达出剧作家的思想、情感,他的理想、痛苦和喜悦。

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歌剧音乐是体现歌剧戏剧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莫扎特的歌剧观认为:音乐与台词相比较,音乐则富有更为明显的戏剧表达能力。

因此,莫扎特把音乐创作看作歌剧创作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歌剧,按《辞海》的释义,为“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

” (注:《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0 页。

)由此可见,“以歌声为主”和“音乐戏剧”,是歌剧的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说,音乐是歌剧的核心和支撑。

因此,研究探讨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对于整个歌剧,会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歌剧艺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多元化歌剧音乐的第一大审美特征,就是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充分体现出歌剧音乐的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也充分体现出它的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特点。

具体而言,这种多元化又可以从以五大层面来理解。

其一是类型的多元化。

歌剧的主要类型,有西洋歌剧、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剧三种。

每一种类型,又可细分为更小的类型,例如西洋歌剧,就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多种。

又如音乐剧,又可细分为纯音乐剧、音乐舞剧等多种,特别是音乐舞剧,更是音乐与舞蹈的多元组合,如最近阿根廷上演的音乐剧《探戈女郎》,就是成功的范例。

其二是构成的多元化。

歌剧音乐的构成,也呈明显的多元化格局,仍以西洋歌剧为例, 其音乐构成就有序曲、 间奏曲、 舞曲、 进行曲、终曲、配乐等器乐形式;也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 等声乐形式;还有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演唱形式……如此 等等,都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其三是唱法的多元化。

歌剧的三大类型, 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则属于通俗唱法。

后,其文化背景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标榜,以“人文 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核心, 以冲破反动宗教思想的束缚, 严禁男女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旧礼教,彻底背叛崇尚“神”的观念,追求“人”的生活,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表现对新生活 生于 20 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其文化背景是以“新文化运 动”为核心,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反对旧思想,提 倡新思想;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猛烈冲击封建主义, 广泛宣传民主主义, 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等 为特点。

音乐剧产生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美国,因其以纽约的百老汇为演出中心, 故又称“百老汇歌舞剧”, 其文化背景 是以现代都市商业文化与市民文化为核心,以通俗化、浅显化、 平民化、轻松化为特点。

其五是创作原则的多元化。

比起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的以一总万”、 “以少胜多”原则下的“一曲多用”, 歌剧音乐 创作则以“以万总万”、 “以多显多”原则下的“多曲多用”为 特点。

所谓“一曲多用”,即不同剧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 的不同情感,均用相同唱腔;所谓“多曲多用”,即不同剧目、 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分别创作不同的音乐。

二、民族化唱法:西洋歌剧属于美声唱法;民族歌剧属于民族唱法;音乐剧其四是文化背景的多元化。

三大类型的歌剧, 产生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西洋歌剧产生于16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之摧毁 的热爱,追求真理,歌颂纯真爱情等为特点。

中 国的民族歌剧产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民族化作为闪光点与动情点,乃至作为生命和灵魂。

正如俄国伟大的作家赫尔岑所言:“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 (注:赫尔岑《往事与沉思》,《赫尔岑论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第27 页。

)而所谓“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

” (注:《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78 页。

)歌剧音乐也以民族化为其第二大审美特征。

具体而言,这种民族化可以从以下四大层面来解读。

其一是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

西洋歌剧音乐虽然产生于意大利,但是后来发展到世界各国,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艺术风格。

例如意大利歌剧原有的热情奔放、夸张外露的风格;德国歌剧的含蓄严谨、细腻优美的风格;奥地利歌剧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风格;法国歌剧的浪漫清新、秀丽典雅的风格;俄国歌剧的沉实厚重、雄浑宏大的风格;日本歌剧的小巧精致、多愁善感的风格等等。

同样, 西洋歌剧,也显示出真挚亲切、自然质朴的“中国式”风格。

须要指出的是,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是由整个剧目的题材、主题、人物、风格的民族化所决定的。

例如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曲的西洋歌剧《图兰朵》,因为描写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兰朵的故事,所以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用作剧中第一幕中的女声合唱曲,以增强中国的民族化特色; 又如普契尼作曲的另一部西洋歌剧《蝴蝶夫人》,因为描写的是日本女子巧巧桑(蝴蝶夫人)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相爱成婚,后被平克尔顿所弃, 悲极自刎而死的故事,所以采用了日本民歌《江户日本桥》、《赵后狮子》、《樱花》等的旋律,以增强日本的民族特色。

由此可见,西洋歌剧音乐的民族化是开放的、动态的,而不是封闭的、僵化的,亦即不仅具有本土性,而且具有异国性。

其二是民族歌剧音乐的民族化。

我国民族歌剧的音乐,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歌剧艺术之林,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吸收了民族民间音乐,如民歌、民族器乐曲、民族戏曲、民族曲艺等音乐精华,从而彰显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与独特艺术魅力。

例如《白毛女》的音乐就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青阳传》、《拾麦穗》等音乐素材;《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的音乐就吸收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音乐素材; 黑结婚》、 《刘胡兰》的音乐,就吸收了山西民歌与山西梆子的 音乐素材;《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就吸收了湖北天沔花鼓戏、襄 河民歌《襄河谣》及其他民间音乐素材; 《红珊瑚》的音乐就吸 收了河南地方戏曲与地方民歌的音乐素材; 《红霞》的音乐就吸 收了江南民歌与昆曲的音乐素材;《刘三姐》、《阿依古丽》、柯山红日》、《苍原》等剧的音乐,也分别吸收了壮族、哈萨 克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特别是《江姐》的音乐,广泛吸收了川剧、婺剧、越剧、京剧、杭滩、洋琴、 清音等多种戏曲、 曲艺的音乐素材, 构成了一道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准的民族音乐的亮丽风景线。

黑人民歌与爵士乐为音乐素材, 形成流行音乐风格。

在传播发展 的过程中, 各国音乐剧的音乐, 也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风 格。

例如我国近年来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冰山上的来 客》,就通过流行化与通俗化的作曲及演唱,将原影片中的插曲 名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怀念战友》 等,演绎得十分精妙, 充分展示出音乐剧音乐民族化的艺术魅力。

其四是各种音乐剧音乐的地域化。

无论是西洋歌剧还是民族 歌剧、音乐剧,其音乐均共同显示出地域化的特点。

这是因为,地域化是民族化和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有鲁迅《致陈烟桥》,《鲁迅全集》第 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 391页。

)张葆成先生也认为:“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 明。

” (注:张葆成《黑土戏剧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第 57 页。

)西洋歌剧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自其诞生伊始, 便十分鲜明。

仅以意大利歌剧为例,就因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形 成了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米兰学派、波隆学派、拿波里学派 等多种。

我国的民族歌剧音乐,也有山陕风格、关东风格等多种。

小二 系列化、其三是音乐剧音乐的民族化。

音乐剧最初的音乐,以美国的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 注:音乐剧的音乐同样如此,例如《鹰》、《山野里的游戏》等剧的音乐,就充满黑龙江地域音乐的特点,因而被称作“黑土音乐剧”。

三、抒情化歌剧音乐同所有的音乐一样,都以抒情化作为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

关于这一点,早就被世所公认,也在歌剧人中达成共识。

人们都信奉黑格尔的一段名言:“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

” (注:转引自汪流《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246 页。

)人们也赞赏李斯特的一段警语:“……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

”注:同上,第264 页。

)具体而言,歌剧音乐的抒情化,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来分析。

其一是人物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几乎所有歌剧的音乐, 尤其是其中的声乐,都以抒发剧中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为明显特征。

例如西洋歌剧《蝴蝶夫人》中蝴蝶夫人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就抒发了蝴蝶夫人对爱人的思念、期盼、等待、担忧等等多种情感。

又如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也抒发了江姐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共产主义的深爱之情愿为革命牺牲一切。

再如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中阿米尔的唱段《怀念战友》,同样抒发了阿米尔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其二是作曲家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

歌剧音乐创作同所有的音乐创作一样,是作曲家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强烈情感,化为剧中人物的情感。

这种“化”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情动”过程。

其三是演唱者与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

歌剧音乐同所有的音乐一样,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是具体的音乐而不是纸上的乐谱。

而把作曲家的乐谱变为真正的声音艺术,再把它们传达给受众,以收到用心拨心、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就离不开演唱者与演奏者的二度创作。

换言之,演唱者与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是连通作曲家情感与受众情感的中介与桥梁。

都知道,作曲家并不与受众直接进行情感交流与面对面对话。

综上所述,可见歌剧音乐的多元化,要求作曲家广收博采、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既要求作曲家以民族特色为灵魂和生命;要求作曲家、演唱者、演奏者满怀真情,倾情投入,做有情人、多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