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其多元化创作

合集下载

【电影音乐论文】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分析

【电影音乐论文】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分析

【电影音乐论文】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分析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体现出电影艺术的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电影音乐在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影片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环境气氛,创造节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与表现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艺术表现1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达感情,通过听觉来感受,用时间来展示形象,但是电影音乐又有自身的特性。

1.1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只有当画面跟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给观众以完整的真实感受。

在一部故事片中,电影音乐经常采用的方法,一首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而且可以反复出现,可以烘托人物的思绪来构成某种回忆,表现人物命运,甚至可以起到结构全剧的作用。

例如,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一路平安》,需要刻画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情感时就会让音乐反复出现。

如果这个主题曲本身非常动听,它很快就会流行,而且成为脱离这个影片独立的艺术存在。

1.2电影音乐在表现电影画面时的间断性电影音乐通常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影片蒙太奇的制约。

一部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数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

一部90分钟的故事片约有六百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只有9秒钟,所以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不同内容的音乐。

过长的音乐如同冗长的对话,影响全片的节奏。

就像我们在绘画、设计中一样,需要留有空白,创作美的设计。

音乐也如此,需要停顿,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1.3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电影画框内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听觉具有无限的联想性,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延展画面的内容。

梅林茂备受好评的大作《霍元甲》,虽然画面没有直接体现,但音乐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画面,成为影片向下发展的重要线索。

2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2.1抒发情感抒情性音乐在故事片中大量存在,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连接语言,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造成人物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高潮;也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委婉流露他们对影片人物、事件等的感受和评价。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作者:袁梦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1期摘要: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电影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后,真正的好电影应该更加注重电影音乐的地位,本文以浅谈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及地位。

关键词:电影;音乐;地位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主要取决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所带来的即时性感知。

作为电影音乐,是由听觉感知而引起的审美感知,不仅能够在故事发展、突出情节、人物内心表达等环节中提供渲染,而且又因其独特的艺术性质和多元化、多样化的功能成为了电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分支。

任何的偏离都可能造成了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关系的错位,造成了大众对电影音乐的赞美或者批评。

所以,我们对于电影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再认识,促使电影音乐本体的突显,既保持其电影美学的内涵,又探讨其具有时代性、扩展性。

本文立足于电影主体,探析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及现状分析(一)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电影丰富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作为人们抒发情感的最优美、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使得电影艺术不再仅仅依靠视觉来表达,在视听感受上也更加丰富了人们多样化的情绪抒发和艺术感受。

但最初的电影音乐创作,因为政治原因、经济发展、技术条件等因素,大多电影中只有主题曲及少量的插曲是艺术家编写、创作外,大部分的电影音乐都是选自已经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或者改编、填写一些民谣、小调等作品,形式较为单一。

从“创作型”电影音乐的意义上来讲,还要追溯到故事片《都市风光》(1935年),加速了中国电影音乐从改编到创作、从单一到多样、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

不仅注重向别的国家吸取好的經验,更使得我国电影音乐更具民族化以及专业化。

由陈凯歌导演执导的《霸王别姬》(1993年上映)中,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主题曲中融入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瑰宝京剧元素,也融合了当时港台音乐的流行歌曲元素。

结合电影故事本身“段小楼”与“程蝶衣”的悲欢离合、国家历次政治变动所带来的喜怒哀乐,用低沉的音调以及舒缓悲切的节奏将歌曲娓娓道来。

第四讲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和完美方式

第四讲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和完美方式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
正常的电影艺术审美活动应该兼容电影音 乐的审美活动. 音乐修养的高低制约着电影音乐的审美. 能否具有音画关系的一般性常识. 电影音乐的欣赏必须结合剧情,它的本体 存在中就必须具有适合观众进行这种审美 的特质,即电影音乐必须与电影本身同时 接受审美.
1,融合式
当音乐与剧中人物情绪的发展完全配合默 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不到" 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不到"音乐. 由于音乐与剧情已经融为一体,我们自然 也会出情入理地把它们作为一个艺术表现 单位给予一个完整的审美接受.

第四讲 电影音乐的美学 特质和审美方式
一,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
纯音乐:音乐会,家庭或作为休闲式背景 音乐,作为娱乐性消费来赏听或宣泄和调 解情绪.其感受方式是以人们的主观理解 和主观需要为中心的. 电影音乐:必须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 和戏剧情节中去感受音乐.所摄取的信息 和相应的情感反馈,离不开电影所设定的 时空范围.
主要特征
这一特质的主要特征是:电影音乐对故事 氛围和戏剧情节的依赖关系以及所带来的 视听结合的形式特征. 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的前提条件,是画面 的运动性和音乐的运动性. 内容的可阐释性,联想的指向性和结构的 灵活性.
1,内容的可阐释性
音乐语言不具有约定性定义,不能表达明 确的概念,内容具有多释性. 电影音乐是与画面形象在同一个时空出现 的,人们根据画面的形象内容和电影的剧 情来感受音乐,就产生了较为明确和具体 的感受和理解.
如果影片叙述方式是客观写实性的,音乐 也就采用直接强化画面表现力的方法;如 果影片的叙述方式是心理表现式的,音乐 就采用了渲染,暗喻式的表现方法. 范例分2 范例分析2:《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

从美学角度解读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特质

从美学角度解读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特质

电影音 乐是将 电影画面与音效 完美结合的一种 音 乐艺术 , 不仅 丰富了 电影 内容 , 也 多元化地丰 富了 电影视听的立体 空间。不同风格 的音乐在电影 中的 应用, 使得 电影呈现 出不 同的视听体验的特征。不 同 的电影 中运用不 同的电影音乐 ,无论是在剧 陪的营 造, 还是在 电影内容的渲染上 , 电影 音乐都带给人 无 比 震撼 的视 听体 验 。
( 二) 视 听 的体 验 特 征

电影音乐
电影 已经有 1 O 0多年 的历史 了, 在这 1 0 0多年里 ,
电影从黑 白画面到彩 色画面 , 再到现在的 3 D画面 , 从 过去 的无声到有声, 再到现在的电子合成音 乐等 , 现今
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而电影中的音 乐在 电影 中起 着 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 在 电影 中 , 电 影声 音 主要是由音乐 、语言 、音 响组成的一个综合艺 术的展 示。 电影 音 乐 将 电影 内容 与 音 乐相 互融 合 , 用 音 乐来 表 现电影情感、 突出电影主题 、 烘托电影气氛等。电影音 乐还可 以根据不同的电影画面 、 不 同的场景需要 、 不同
的电影人物 、不 同的内容展示等 ,用不同的音乐来展 示 ,这样 不 仅升 华 了影 片的 思想 主 题 、渲 染 了电影 气 氛、 抒 发 了人 物 内心 情 感 , 也深 层 地 发挥 了音 乐 艺术 的
表现力 , 形成 了一种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的电影音乐。 可 以这样说 ,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灵魂 , 自从有 了电影就 有 了电影音乐。 随着 电影事业的发展 , 电影音 乐也在不 断提升中推陈创新 , 从过去 的单一音 乐效果 , 到现今 的 电子合成音乐、 数字音乐等 , 电影音乐已经发展成为具 有独特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

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

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

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为了填补电影的空白,更是为了传达电影的情感、氛围和主题。

电影音乐通过其特定的功能和实现方式,为电影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美学价值。

首先,电影音乐通过营造氛围和情感的方式,为电影创造了特定的艺术效果。

在电影中,音乐可以通过速度、音调、节奏以及音色等元素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比如,当电影中出现紧张的情节时,快速的节奏、尖锐的音调以及紧张的音乐元素会让观众产生紧张和兴奋的感觉。

而当电影中出现浪漫的场景时,缓慢的节奏、柔和的音调以及优美的旋律会让观众沉浸在爱情的氛围中。

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电影的画面和剧情相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进一步提升了电影作品的艺术性。

另外,电影音乐还通过加强电影的叙事和传达主题的方式,为电影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音乐可以作为电影叙事的一种手段,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传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当电影中有无声场景时,音乐可以填补画面的空白,引导观众进入电影的氛围。

同时,音乐还可以通过与电影中的视觉元素结合,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一部描述战争的电影,适当的战争音乐会使观众感受到紧张和无助的氛围,进而思考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

电影音乐通过与电影内容的有机结合,为电影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提升了电影的观赏价值和思考深度。

除此之外,电影音乐还通过创新和实验的方式,开拓了电影音乐的美学价值。

随着电影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影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比如,电子音乐在现代电影中的应用,通过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节奏感,为电影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此外,音乐的混合和跨界也成为电影音乐创作的一种趋势。

通过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混合在一起,电影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电影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这些创新和实验不仅丰富了电影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也为电影音乐赋予了更多的美学价值。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情节和意义,对电影的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性表现有着独特的魅力,通过对音乐的构成、配合和艺术表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音乐的美学魅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性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其与电影情节的契合度上。

好的电影音乐应当与电影的情节、氛围、主题和人物形象相匹配,能够通过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氛围来加强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部电影的氛围和情感往往是由电影音乐通过旋律、和声、节奏、乐器选择等方面来营造和加强的。

在一部紧张悬疑的电影中,音乐可以通过快速的节奏和紧张的和声来增加紧张感,表现出角色的挣扎与追逐,使观众更加沉浸于剧情中;而在一部温馨感人的电影中,音乐可以通过柔和的旋律和舒缓的和声来增加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电影音乐与电影情节的契合度决定了电影的整体表现效果,也展现出了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其对观众情感的引导和操控上。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手段,常常起到了引导和操控观众情感的作用。

优秀的电影音乐能够通过其音乐语言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呈现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情节和人物情感,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它对观众情感的调动和操控上。

通过对音乐元素、音响效果、音色、音韵等方面的运用,电影音乐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使电影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对电影形象和主题的彰显上。

电影音乐不仅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语言来表现电影中的主题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对特定电影形象和人物性格的音乐描绘来加强对电影形象的呈现和主题的叙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还可以通过对电影形象和主题的音乐构图和音乐编排来提升电影的表现力和厚度,使电影主题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色浅谈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色浅谈

电影是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体,音乐 是整个电影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电影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性。电影音 乐是时代的产物。电影音乐虽然是新兴 起的一门艺术,但其在整部电影中所占 据的位置确实最为关键的,它可以将电 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所要抒发的情感充 分地体现出来。同时,电影音乐是一门 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语言、造型、表演 等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是电影中最主 要的部分。 1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色 1.1 电影音乐的描绘性 音乐和电影中的画面相同步是电影 音乐中最常见的表示方法。当电影中某 一特定的画面出现时,往往会伴随与画 面意境相关的音乐,从而起到烘托氛围 的作用。电影音乐不仅可以对人物进行 定位,也可以对后面即将发生的故事情 节进行特定的预告。 1.2 电影音乐与画面结合所表现的 一致性 优秀的电影往往具有音乐和画面完美 结合的特点。其中,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 的结合分为音乐与画面相同步,音乐与画 面相对立两种。其中,电影音乐和画面相 同, 既音乐和画面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节奏相一致, 对所要表达的情感起到烘托、 渲染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强剧中 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等的表达效果,塑 造出更加立体化的人物,使其表现的更加 生动逼真。音乐与画面相对立表在杂它是 从不同的角度、 层次等来表现不同的节奏、 意境、情绪等,从而达到声音与画面相反 相成,对立统一的效果。 1.3 电影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是唯一的 虽然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多种多 样的,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音乐所表 108
THE FILM
影视
摘 要:音乐和画面组成了一部完整的、动人的电影。在电影中,音乐是其灵魂,它能够将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音乐间 接地表现出来。如今,电影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其独有的艺术性、多元性等,更是广受称赞。本文就电影音乐的美学特 色进行了详细剖析,表现出电影的剧情是通过音乐来得以发展的,电影音乐是电影最为关键的部分。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色;美学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电影情节的氛围、突显人物的情感、加强观众的情感共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电影故事的一部分。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音乐与画面的搭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音乐的表达手法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之一是音乐与画面的搭配。

电影音乐并非简单的填充,而是与影像紧密相连。

电影音乐的选择和运用要与电影情节、人物性格、场景氛围等紧密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起始、高潮、落幕都需要与影像的节奏相呼应,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部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往往离不开对画面情绪的精准把握,用音乐来加强和突显画面的情感。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也体现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上。

电影音乐的旋律往往要求简单易记,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音乐的节奏也需要具有节奏感,能够准确地配合影像的节奏变化,从而产生更好的画面效果。

比如在惊悚、悬疑类电影中,音乐的快速节奏和紧张的旋律能够加强电影的紧张氛围,让观众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到电影中的情节变化。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音乐的表达手法上。

电影音乐不仅是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的堆砌,更是对情感的诠释和对故事的陪衬。

好的电影音乐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突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感受情感。

比如在一部悲剧电影中,悲伤的音乐旋律和缓慢的节奏能够增强电影中角色的悲伤情绪,使观众更好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音乐与画面的搭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音乐的表达手法等多个方面。

一部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不仅要与影像紧密相连,还需要具有简单易记、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具有节奏感,能够准确地配合影像的节奏变化,同时还需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突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画外音□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及其多元化创作林 丽引 言一百多年前,当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世界上第一次将电影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当时的胶片并不发声,电影音乐自然无从谈起。

但是,人们在放映厅里却时常可以听到音乐声———乐队的现场演奏。

由于乐队即兴的演奏经常与画面内容配合不当,于是影院经营者根据影片内容的需要,把一些观众熟知的古典音乐旋律进行改编或重写,并将乐曲按电影内容的情绪进行分类演出,如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来表现明快、热烈的情绪,而贝多芬的乐曲则多被用于大树倾倒、追逐逃跑等场面———毕竟在当时只有古典音乐更容易表现出影片内容的不同情绪。

稍后,乐队演奏被放蜡盘唱片的方式所代替。

影院经营者将表现不同情绪内容的音乐,如滑稽音乐、抒情音乐等事先录制在唱盘上,然后根据画面剧情的需要,采用现场放唱盘音乐的方式来烘托影片的气氛。

这种为无声电影伴奏的音乐,使音乐成为了声音进入电影的“前奏”。

1908年,出现了一些专门为电影创作音乐的作曲家。

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作为第一位电影作曲家为法国影片《谋杀居伊兹伯爵》创作了一首序曲和五首描写戏剧场面的音乐。

但无声电影时代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主要还是延续着古典音乐的风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录音技术的发明,使得有声电影(声画合一)的出现成为可能。

直到录音技术在电影声音录音中的应用,电影才真正进入了有声时代。

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口”说话了。

于是各种风格的音乐陆续伴随着语言、音响声纷纷出现在银幕上。

30年代末期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音乐的创作也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通俗性,使其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阶段的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创作风格多为“后期浪漫派”,另外还出现了“百老汇”风格的电影音乐以及一些影片歌曲。

而欧洲电影的音乐创作则学术气氛较重,非常注重音乐与电影内容的结合。

由于各种音乐风格及流派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使得当时的电影产生了很大的魅力。

尔后的几十年中,科学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其中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声乐器和电子合成器的出现,使得电影音乐的创作风格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风格各异的音乐,为电影音乐的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可以知道早期的中国电影故事内容是以戏曲表演为主的。

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1905)的片断,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当时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中汲取营养的。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内容主要是由当时的流行歌曲和其他选配的伴奏音乐共同完成的。

尤其在30年代,电影音乐的流传和创作是相当广泛的。

遗憾的是,建国后到“文革”期间,电影音乐的创作形式却相当单一,直到“文革”后“第五代”电影人的崛起,才使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真正复苏觉醒。

而此时,我们的电影音乐创作已经与西方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

一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性电影音乐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音乐门类的特殊本质有哪些方面呢?1.电影音乐表现内容具有确定性。

纯音乐的创作,常常是创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感的表现,可以说是作曲家个人的自我表现,如贝多芬的几首脍炙人口的交响曲,表现的是作家本人对生命的感受,这是音乐创作中最普遍的创作形式。

而电影音乐的作者创作的音乐就不可能是个人的情感表现,必须受到规定情节的制约,受到画面的制约。

他在创作电影音乐时,必须跟着影片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必须与画面规定的情感相符,不能自作主张地表现与影片不相干的个人情感。

从感受者的角度分析,电影音乐较之纯音乐更好懂。

这是因为在欣赏电影音乐的同时,伴随着内容具体的画面,音乐的内容也有明确、具体的依据。

纯音乐就不一样了,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有很大的联想自由度,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具有间断性。

纯音乐或一般音乐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的连贯性,而电影音乐恰恰丧失了这个特点,时间上的间断性变成了电影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不下20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

这种只有电影音乐才具有的时间上的间断性,是影片画面的跳跃性以及音乐与画面相对应的从属关系造成的。

电影作曲家必须跟随内容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出不同内容不同节奏的音乐。

也就是说:电影音乐的形式结构常常并不遵循通常的音乐发展的逻辑或程式,而是受到电影蒙太奇结构的直接制约。

一部影片的音乐,有相对完整的段落,如片头音乐、片尾音乐,或为特定场面制作的音乐。

但大多数情况下,音乐只是一个不长的段落,有时仅仅是一个短小的乐句,或是一个主导音乐动机,甚至只是一个和弦。

3.电影音乐在传达过程中具有中介性。

电影音乐是通过录音、放映等特殊技术传达给观众的。

由于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电影音乐需要录音,这就使得它与音乐厅里演奏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

电影音乐在录音时,可以根据需要强调某一种乐器,使本来音量很弱的乐器变得很响,就像电影摄影的“特写”镜头一样。

这是因为把这件乐器靠近了录音话筒———麦克风造成的。

前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说:“不论哪一种乐队中,长号都是发音强的乐器,巴松管都是发音弱的乐器。

但是如果把巴松管放在离麦克风很近的地方,而把长号放在离麦克风20米远的地方,结果以巴松管的强有力的音响为背景,长号的微弱的音响勉强可以听到。

这是音乐会中的音乐所想不到的。

换句话说,这里提供了一种逆转配器法的宽广的世界。

”日本当代音乐评论家秋山邦晴把这种只有电影音乐才有的特殊现象称之为“微音器(麦克风)艺术的电影音乐”。

同时,由于电影在录音时,还有一个混录的过程,即把音乐、对话、音响效果混合起来录在电影胶片上。

其结果,音乐可能被放在较弱的背景上,也可能会突兀于其他声音之上。

这要根据剧情的总体设计而定,也是与纯音乐的创作不一样的。

以上是电影音乐不同于一般音乐的几个审美特征,为了能进一步分析电影中各种风格音乐的应用问题,我们需要对电影音乐进行分类的特性描述。

其实电影音乐不外乎古典和现代两类,只是在运用中往往有互相交融的现象而形成了今天电影音乐丰富的内容。

一般意义上的古典音乐,主要是指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直到19世纪末叶创作的音乐,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带有古典风格的音乐。

古典音乐有着及其复杂的配器及和声走向,一般由庞大的交响乐队演奏,巨大的乐曲篇幅是其他音乐无法比拟的。

由于大师们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呕心创作,更使古典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迄今为止,古典音乐仍在电影中占重要地位。

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当今除古典音乐以外的各种风格音乐的代名词。

当今现代音乐的起始年代和范畴已经大大地扩展,包括“布鲁斯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另类音乐”、“电子音乐”以及“新世纪音乐”等等在内的各种新流派、新风格音乐。

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节奏与和声的变化。

各种风格的现代音乐均有其独到之处。

在爵士音乐中,主旋律是飘忽不定的,使人如醉酒般恍惚;而新世纪音乐则给人一种空灵、缥缈的感觉,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特性,被用来展现自然景象,如梅德温的《女巫医》、科普兰的《大峡谷》等。

由于音乐的风格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而目前的音乐创作风格仍在不断地发展着,所以新的音乐风格也在不断地涌现。

另外,每个人接触音乐的媒体和界面也不同,因而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各种差异。

接下来,本文就对两种类型的电影音乐风格的创作和应用加以分析。

二 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创作及运用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已为世人所公认。

古典音乐中的不同乐思可以描述不同的情绪气氛,时而辉煌,时而忧郁,亦庄亦谐。

因此在有声电影的初创时代,电影音乐人大多以古典音乐作为电影中的配乐,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加强影片节奏及揭示主题等不同的作用。

90年代的热门影片《漂亮女人》叙述了一个现代“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所观看的歌剧被导演构思成《茶花女》。

一方面,《漂亮女人》中的Vivian(女主人公)与歌剧《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奥列塔在职业身份上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两人在妓女生涯中同样保持着纯洁善良的心灵。

因此影片通过歌剧《茶花女》的音乐形象来塑造Vivian的形象,是电影音乐人精心构思设计的。

而在影片的结尾时,当男主角与Vivian重归于好时,歌剧《茶花女》的咏叹调再次响起,交响乐队奏起了薇奥列塔的音乐主题,将剧情推向高潮。

此时歌剧所传达的情感已远远超出歌剧本身的内容,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

古典音乐所有的丰富内涵是无可取代的。

在西方90年代以来的诸多优秀电影作品中,古典音乐如影随形。

1990年的《教父3》是其中之一,在影片结尾处,歌剧《乡村武士》的应用令人叹服,美好、优雅的歌剧音乐与野蛮、血腥的黑帮火并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声画对位关系,使影片的主题更为鲜明。

这一场戏全长27分钟,在结构上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形式,每一音乐段落都与剧情内容的发展巧妙地结为一体。

影片中的歌剧音乐既是客观存在的,又可以理解为主观创作的音乐。

平行蒙太奇把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谋杀事件与演唱的歌剧画面进行平行交叉叙事,使影片内部的张力迅速扩大,将观影情绪推向高潮,令观众受到震撼。

这种对于歌剧音乐的处理手法独到新颖,创作动机把握得当,因此所取得的戏剧效果也十分感人和成功。

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在此片中的应用是很有创新精神的。

另一部澳大利亚优秀电影《闪亮的风采》描写了钢琴家大卫・韩夫高特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影片不仅探讨了音乐,也探讨了爱的意义。

爱,可以毁灭一个人,亦可以拯救一个人。

大卫因变态的爱而疯狂,又因得到真爱而在疯狂中生存下来,最终焕发出生命的光芒。

为配合剧情需要,片中采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名曲。

影片一开始,少年大卫演奏了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表现出他对音乐的挚爱和天赋的音乐才能。

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影片中出现了肖邦的《雨点序曲》、《c小调序曲》,李斯特的《钟》、《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里姆斯基・科萨克夫的《野蜂飞舞》,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多首观众所熟悉的古典音乐名曲。

这些古典音乐在影片中配合大卫的成长过程,除表现他天才的演奏技巧之外,也深刻地刻画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作用。

尤其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作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曲贯串始终。

在影片的高潮处,大卫在音乐会上演奏着这支曲子。

在跌宕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中,乐曲艰深的内涵诱使大卫长期潜伏的心理压抑爆发了出来,最终导致精神分裂。

在影片结尾处,在爱人吉利安的精心照料下,大卫的精神状况日趋正常。

曾是祸因的拉氏《第三钢琴协奏曲》使他从幻灭中重生又回到了舞台,仿佛是凤凰涅 ,灿烂的生命之光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