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知识简介37页PPT
干熄焦知识简介共37页PPT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干熄焦工艺介绍
二OO九年十二月 炼焦二车间
三、改善了环境,减少污染
在湿熄焦中,熄焦用的水主要来自于化工车间的冷却水,其中含有 大量的酚,氰等有害物质。湿法熄焦产生的蒸汽及残留在焦内的酚,氰, 硫化物等腐蚀性介质,侵蚀周围建筑物,并能扩散到几公里外的范围, 有害物质超过环境标准的好几倍造成大面积的空气污染。
推焦车将约1000℃的红焦由炭化室推出,经拦焦车导焦栅,落入 熄焦车的旋转焦罐中,在电机车拖动下,引至提升塔下,由提升机 将焦罐提升到提升塔上限,然后平移到干熄炉顶。红焦通过装入装 置进入干熄炉预存室,随着排焦的进行下降到冷却段,与惰性循环 气体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到200℃以下,经平板闸门、电磁振动 给料器、旋转密封阀、双岔溜槽排出,由皮带输送机运走。
锅炉
热管换热器
二次除尘器 循环风机
链式刮板机
斗式提升机
链式刮板机
焦粉仓
锅炉给水泵
减温减压器
热力管网
汽轮发电机 电
蒸汽放散
蒸汽并网
布袋除尘器
加湿搅拌机
粉焦外运
除尘风机
净化气体排放
装置概况
1 干熄炉体
干熄炉体高度:34.027m 预存室体积:381m³ 冷却室体积:552m³ 入干熄炉焦炭温度:1000±50℃ 排焦温度:<200℃ 进干熄炉气体温度:130℃ 锅炉入口温度:880~960℃ 预存室压力:-30~-50Pa 预存室料位控制:
中润干熄焦简介
中润公司共有2套干熄焦装置,单套处理焦炭能力为140t/h,采用 N2作为惰性气体冷却红焦,配套4座55孔6米的焦炉的干熄焦生产, 布置在焦炉的北侧(焦侧)。
干熄焦项目是由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吸收并消化国内外成熟 技术及实际操作经验设计而成,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干熄炉、余热锅炉、 汽轮发电机组等,总投资3.8亿元。于2008年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历 时15个月,到2009年6月底两座干熄焦装置相继顺利投产。
干熄焦技术介绍

干熄焦技术介绍1 技术简介干熄焦(CDQ)是替代传统湿熄焦一项新技术。
干熄焦采用惰性气体冷却炽热焦炭,并回收余热产生蒸汽的节能技术。
该技术可节约用水、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能够回收大量红焦显热并产生中高压蒸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提高焦炭质量、扩大炼焦煤适应性、降低炼铁工序能耗,最终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
2 主要功能回收利用红焦显热提高焦炭质量产生蒸汽用于发电及其它用途3 技术价值3.1 节能和经济效益明显●焦炭显热回收在焦炉的热平衡中被红焦带走的热量相当于焦炉加热所需热量的37%。
湿熄焦无法回收焦炭显热,干熄焦可回收红焦热量的80%,每熄1吨红焦可回收0.55t蒸汽,发电130kwh。
●水的消耗湿熄焦吨焦耗水0.45吨,干熄焦熄焦过程中不耗水。
●高炉生产率才用干熄焦的焦炭,炼铁高炉的焦比降低2%~3%,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
3.2 环境效益明显湿熄焦会对环境产生大量的污染:一是红焦在熄焦塔内用水喷洒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并夹带大量粉焦散发,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酚、氰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严重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大气。
干熄焦采用惰性循环气体在密闭的干熄炉内对红焦进行冷却,基本没有大量气体和液体外泻,可以免除酚、氰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周围设备的腐蚀和对大气的污染。
通过对焦粉的收集和处理,最后以高净化烟气排入大气(粉尘质量浓度低于50mg/m3)。
3.3 可提高焦炭质量干熄焦后焦炭机械强度、耐磨性、反应后强度均有明显提高,反应性降低。
采用干熄焦,焦炭块度的均匀性提高,这对于高炉也是有利的。
干熄焦比湿熄焦焦炭M40提高3~8%,M10降低0.3~0.8%,反应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干熄焦与湿熄焦焦炭质量对比3.4 扩大炼焦煤源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干熄焦可在配煤中多用15%的弱粘结性煤,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4 主要原理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干熄焦工艺基本知识

⼲熄焦⼯艺基本知识第⼀章⼲熄焦⼯艺基本知识第⼀节、⼲熄焦的发展历史⼲熄焦起源于瑞⼠,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熄焦技术,采取的⽅式各异,⽽且⼀般规模较⼩,⽣产不稳定。
进⼈60年代,前苏联在⼲熄焦技术⽅⾯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型焦化⼚建成⼲熄焦装置。
到⽬前为⽌,前苏联有40%的焦化⼚采⽤了⼲熄焦技术,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但前苏联⼲熄焦装置在⾃动控制和环保措施⽅⾯起点并不⾼。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熄焦技术得到了长⾜发展。
资源相对贫乏的⽇本,率先从苏联引进了⼲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型化、⾃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进⾏改进。
到90年代中期,⽇本已建成⼲熄焦装置31套,其中单套处理能⼒在100 t/h 以上的装置有17套,⽇本新⽇铁和NKK等公司建成的⼲熄焦单套处理量可达到200 t/h以上;装焦⽅式采⽤了料钟布料,排焦采⽤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接焦采⽤了旋转焦罐接焦等技术,使⽓料⽐⼤⼤降低,极⼤地降低了⼲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和装置的运⾏费⽤;在控制⽅⾯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做到了全⾃动⽆⼈操作;在除尘⽅⾯,采⽤了除尘地⾯站⽅式,避免了⼲熄焦装置可能带来的⼆次污染。
⽇本的⼲熄焦技术不仅在其国内被普遍采⽤,同时它将⼲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其⼲熄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发明了⽔冷壁式⼲熄焦装置,使⽓体循环系统更加优化,并降低了运⾏成本。
德国蒂森斯蒂尔奥托(TSoA)公司成功地将⽔冷栅和⽔冷壁置⼈⼲熄炉,并将⼲熄炉断⾯由圆形改成⽅形,同时在排焦和⼲熄炉供⽓⽅式上进⾏了较⼤改进,⼲熄炉内焦炭下降及⽓流上升,实现了均匀分布,⼤⼤提⾼了换热效率,使⽓料⽐降到了1000 m3/t焦以下,进⼀步降低了⼲熄焦装置的运⾏费⽤。
TSOA⼲熄焦技术在德国得到推⼴,同时该技术还输出到韩国和中国的台北。
⼲熄焦⼯艺发展⾄今,虽然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但基本⼯艺流程⼤同⼩异,只是在装焦、排焦、循环⽓体除尘等⽅⾯有所区别。
干熄焦知识简介

空气导入管
入干熄炉焦炭中残余挥发分的析 出和焦炭烧损使得循环气体中可燃组 分的浓度不断增加,并可能引起爆炸。 在环形气道顶部观察孔处设置空气导 入管,利用系统内部负压自然吸入的 方式向循环系统内补充空气,将循环 气体中的可燃组分燃烧,使其保持在 较低的水平以保证干熄焦装置生产操 作的安全。
干熄炉在环形烟道部位共有30个斜道,斜道是循环气体向环形 烟道汇集的地方,环形烟道是分为两个半圆的环向集合气道在(1) 孔与30孔,16孔与15孔之间设有隔墙,以保证全炉两半部压力及气流 状态的稳定,环形道上部为30个观察孔,下部为斜道入口,在斜道出 口上设置不锈钢的调节砖。每个观察孔上口一个中栓,共有30个中栓。 其中,空气导入中栓12个,旁通流量导入中栓10个,观察孔8个。
干熄焦原理图
干熄焦的优点:
一、吸收红焦的热量,节约能源
传统的熄焦方法采用喷水降温,红焦显热浪费很大。因为每炼1公 斤焦耗热约750~800千卡,而湿熄焦浪费的热量可达355千卡。干熄焦 避免了上述的缺点,它吸收红焦的80%左右的热量使之产生蒸汽。干熄 每吨焦炭可产生420~450Kg,450℃,4.6Mpa的中压蒸汽(蒸汽压力根 据各厂实际而定)实际上还要高一些。 二、改善焦炭的质量
预存室放散阀 预存室上部设有常用放散管,是为了要保持炉顶空间不积存过多 的CO、H2等可燃烧成份,它经常保持20%的开度。它不需要经常调节, 因在装焦后预存室的压力变化较小,该部位放散出来的气体温度近 1000℃,含尘量达10g/Nm3左右,因而不排入大气,由环境集尘风机抽 引到集尘去,该放散管是Ф426不锈钢制成的,耐压为10kg/cm2,管上 装有常用放散电动阀,阀的开关设置在中央操作画面上。
焦罐支座 设置在干熄炉炉口两侧,它的作用主要是打开焦罐的底闸门,当提升 机把焦罐落于装焦漏斗上时,焦罐底部中央梁的两端弹簧顶头就压在支 座上,此时焦罐不再下降,吊具仍然在下降,焦罐的底开门随着吊具的下
干熄焦工艺

图3 料钟、给水预热器安装后对操作的影响
4.1.3 旋转焦罐
4.1.4 锅炉水冷壁
4.1.5
排出装置
4.1.6
多管除尘器
4.1.7 控制系统
4.2. 参数的合理性 4.3 工序衔接的合理性
4.4 功能考核指标
干熄焦系统运行管理技术
宝钢分公司炼焦分厂
一、干熄焦简介
1.干熄焦的原理
干熄焦英语缩写CDQ(coke dry quenching ),其原理就 是用惰性气体吸收红焦显热,惰性气体吸收热量后,在锅炉放热, 不断循环,使红焦得到冷却,锅炉产生蒸汽。
热载体(循环气体) 中压蒸汽 热源 (红焦) 热交换器 (锅炉)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燃可爆成份会越来越高。 宝钢控制标准:
N2: 70~75%, CO2:10~15%, CO:8~10%, H2: 2~3%, O2: 0~0.2%
通过长期的运行证实,这个标准切合实际的。 控制手段:燃烧,充氮气
3.3 锅炉入口温度、排焦温度、蒸汽产率的控制 锅炉入口温度: 1.排焦量,2. 循环风量 3. 气体导入量 (锅炉的操作是干熄焦较复杂的操作,需要专门培训,并需要专 业部门颁发上岗证) 排焦温度: 排焦量 2. 循环风量 蒸汽产率: 1. 风料比 2. 空气导入量
3. 4. 5.
蒸汽产率 蒸汽参数 锅炉入口温度
3.2 循环气体成分控制
干熄焦采用氮气作为热载体只是理想状况,实际上在循环系统负 压段会漏进少量空气,焦炭有残余挥发份中有H2析出。 空气中的氧通过红焦层就会与焦炭反应,生成CO,CO2, C+O2=CO2 C+O2=2CO 空气中的水份通过红焦层与焦炭反应: C+H2O=CO+H2 并且而循环气体重点CO2在焦炭高温区又会还原成CO CO2+C=2CO
干法熄焦培训课件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8、干熄焦工艺流程:焦炭运送系统、气体循环系统、锅炉发电系统、除尘系统组成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8、干熄焦工艺流程:焦炭运送系统、气体循环系统、锅炉发电系统、除尘系统组成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8、干熄焦工艺流程:焦炭运送系统、气体循环系统、锅炉发电系统、除尘系统组成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6、干熄焦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7、干熄焦原理
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 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 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 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 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10、干熄焦焦炭冷却机理
① 在同一层面焦炭与循环气体温差不大。 ② 在干熄炉冷却段内循环气体与焦炭的热交换,主要是对流传热。 ③ 焦炭冷却时间主要取决于气流与焦炭的对流传热和焦块内部的热传导。【焦炭块度并不均匀,
块度大的焦炭,冷却时间延长,造成焦炭冷却时间不一致】 ④ 焦炭冷却速度则主要取决于循环气体的温度和流速,以及焦块的温度和外形表面积等。【传
2×50 6.0
5#:1990.07 6#:1994.03
7#、8#
伍德7米63
2×70
7.63
7#: 2007.01
8#: 2007.04 新区分厂
第一章 干 熄 焦 工 艺 概 述
➢ 干熄焦基本状态
干熄焦 配套焦炉
干熄焦课件 PPT

吊挂管下集箱(2个),通 过连接铁板与鳍片管吊挂
吊挂管上集箱,共与74 根管连接
3)低压辅助蒸汽的介入 加入低压辅助蒸汽能加快炉水的循环、增加热风的温升
速度。由于高温高压锅炉采用的是自然循环锅炉,在温风干 燥期间锅炉的循环倍率(约20-30)比强制循环的锅炉小很 多,不容易将通到汽包中蒸汽的热量带到炉水中来提高循环 气体温度。所以除汽包外,在光管蒸发器和鳍片蒸发器上升 管上设置低压辅助蒸汽管。产生一个足够的动力推动炉水的 循环,使整个蒸发器到汽包中的炉水开始自然循环,促进蒸 汽的热量传递到炉水中,达到按计划除去干熄炉及一次除尘 器砌体中水份的目的。
3、雷达微波料位计操作
雷达微波料位计安装于干熄焦装置的干熄炉预存 室的顶部,由于干熄炉内正常生产时的温度高1050℃ (最高1100℃),为保持微波雷达料位计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为了防止高温烧坏变送器的电子部分,需要采 取下列防护措施:
① 用氮气连续对雷达头、天线进行吹扫降温。 ② 设置温度传感器,信号引到中控室,对雷达头处
装入装置
固定式料斗 移动式料斗
固定除尘管
除尘挡板
5、料位测量
采用雷达微波料位计,通过发射连续调制的高频 雷达波来连续测定干熄炉预存室内部赤热焦碳料位, 可以时时监测料位的情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原有的γ射线料位计,不能时时监测料位,需要 通过相关量的计算对料位进行固定点的强制校准,且 对设备环境有辐射危害。
二、采用新技术的优点
1、处理量上
为配备两座60孔的7米焦炉,单孔产焦量 31.8t,设置一座190t/h排焦量的干熄炉,符合生 产实际要求。(武钢7米焦炉只有一座并未设置干 熄炉、7.63米焦炉设置两座140t/h干熄炉(单炉 45t))
干熄焦工艺介绍讲座PPT

蒸发量 t/h 83.2 82 75 83.7
额定压力 MPa 5.9 4.3 4.14 4
2 3 4 5 6
2003 2004 2004 2005 2005
HLG125/78-4.6/450 干熄焦锅炉
HLG100/59-4.3/480 干熄焦锅炉 HLG140/91.3-12.8/450 干熄焦锅炉 HLG140/86-3.82/450 干熄焦锅炉 HLG75/49-4.8/470 干熄焦锅炉 HLG75/44-6.0/495 干熄焦锅炉
78 59 91.3
4.6 4.3 12.8 3.82
450 480 450 450
自然+ 强制循环
自然+ 强制循环 自然+ 强制循环 自然+ 强制循环 自然+ 强制循环 自然+ 强制循环
马鞍山钢铁 公司
通化钢铁公司 张家港宏发 炼钢公司 昆明钢铁公司
86
7
8
49
44
4.8
6.0
470
495
2005
目前新厂区的一 期厂房已经投入 使用,二期工程 已经开工,计划 2年内完工。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 公司历史
公司前身为沙洲船用锅炉厂,始建于1956年 1975年,开始制造船用锅炉
1987年,开始制造陆用锅炉、船用锅炉和压力容器
1995年,组建江苏海陆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转制成立张家港市海陆锅炉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6月25日,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