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案

合集下载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亚洲概述》精品教案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亚洲概述》精品教案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亚洲概述》精品教案第七章第1节亚洲【教学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地形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

3、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流向的关系分析,树立“各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观点,进而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的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其它地区。

2、以解读亚洲地形图、剖面图为例,学会读图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归纳亚洲及其它地区的地形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我们的祖国在哪一个大洲?亚洲还有哪些国家?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指名回答。

如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深湖泊—贝加尔湖(苏武牧羊19年之地,北海),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同时人口世界最多。

新课:那么亚洲的面积呢?看图7.2,比较,亚洲面积居世界第几?相当于几个欧洲,几个大洋洲?认识一个地区先要知道“在哪里”,了解学习亚洲或其他的地理区域,我们要先了解其地理位置。

一、亚洲地理位置师:亚洲到底在哪呢?指名回答。

我们来把它整理一下。

请同学们填表格:看“读图填空”。

亚洲从南、北,东、西半球来看,亚洲大部分位于哪个半球。

1、纬度位置。

最北约为北纬80°,最南约为南纬11°。

跨度多少?(90°)跨哪些温度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内?那么亚洲的经度跨度多少呢?在图7.1上看,最东、最西经度多少?(最东:169°40′W;最西:26°3′E)跨度多少?2、海陆位置。

请看图7.1“亚洲行政区划图”,问:亚洲在哪个大陆?什么部位?东、南、西、北濒临哪些海洋?在图上找出来。

3、相对位置。

看图,亚洲邻哪些大洲?界限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看图7.3,找出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世界最高峰、世界最大的半岛、世界最深的湖泊等。

亚洲概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概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概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地貌;2.熟悉亚洲的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3.掌握亚洲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4.培养学生对亚洲地区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地貌•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介绍亚洲的主要地形地貌,如高山、河流、草原、沙漠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不同地貌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各类地貌的特征。

2. 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介绍亚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介绍亚洲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点,如语言、宗教、传统节日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或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3. 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了解亚洲经济的发展现状,如GDP、贸易等;•介绍亚洲的主要产业和特色,如制造业、农业、旅游等;•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兴趣,选择一个产业进行深入了解,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4. 思考和总结•学生分析亚洲的地理、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思考亚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知识,提出对亚洲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图表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亚洲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课堂讲授法: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亚洲的基本情况和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对亚洲的认识和了解。

3.自主学习法:通过小组报告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和答辩,评估学生对亚洲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和经济产业等方面的掌握能力;2.通过小组报告的评估,评估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3.通过课堂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亚洲地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地理》七年级下册(粤教版);2.互联网资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3.参考书目:《世界地理》、《亚洲文化概述》等。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案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案

亚洲的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分析一个地方自然环境要素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和分析地理的方法,让复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看”我行同学们根据看地图册和教材,归纳并描述出亚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看哪位同学能拔得头筹,又快又好。

亚洲: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临,南临,北临;西部与紧密相连,西南部以与非洲为界,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读图,运用所学办法描述北美洲的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美洲的经度为 20°W~170°W,纬度约是15°N~83°N;地跨寒、温、热三带2、半球位置:;3、海陆位置:。

活动二:“不知高低”各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图,分析并得出亚洲地形与地势特点。

读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根据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2016年自贡图4是世界两个岛屿地理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根据图中地理坐标可以推测,甲岛屿比乙岛屿()A、河流更多B、气温更低C、地势更高D、纬度更低18、根据图中河流分布推测,乙岛屿地势()A、周高中低B、南高北低C、中高周低D、东高西低活动三:走出迷宫通过集体和小组成员间的不懈努力,合作探究共同闯过重重难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共同进步,走出困惑。

师生互助,共同解决。

1.请仔细读亚洲气候图,找出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

2.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1/2/3组完成)【探究】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显著?(4/5/6组完成)【探究】季风气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7/8/9/10组完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2018年自贡)图18示意我我国各地油菜花开花时间等值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亚洲地区的进一步了解。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亚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亚洲地区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点4.亚洲主要国家及其特点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准备好亚洲主要国家的案例,用于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提问:“谁能说出亚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说课稿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说课稿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亚洲各国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洲,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国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亚洲各国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亚洲各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亚洲各国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亚洲各国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新课:(1)地理位置: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亚洲的位置特点。

(2)自然环境: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人文环境:介绍亚洲的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民族、宗教等,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人文特点。

(4)亚洲各国:介绍亚洲各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差异和特点。

3.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亚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整体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地理位置的记忆。

2.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话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思考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洲的风景、文化和民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基本了解,为后续亚洲各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地理的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点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3.图片:亚洲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地理特点介绍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形状,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点。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亚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了解亚洲的特点和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包括亚洲的位置、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亚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对学习亚洲地理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的认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难点: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通过亚洲各国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

2.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的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析一个地方自然环境要素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
3、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和分析地理的方法,让复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看”我行
同学们根据看地图册和教材,归纳并描述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看哪位同学能拔得头筹,
又快又好。

亚洲:经纬度位置: .
半球位置: .
海陆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临,南临,北临;西部与紧密相连,西南部以与非洲为界,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
读图,运用所学办法描述北美洲的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美洲的经度为 20°W~
170°W,纬度约是15°N~83°N;地跨寒、温、
热三带
2、半球位置:;
3、海陆位置:。

活动二:“不知高低”
各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图,分析并得出亚洲地形与地势特点。

读图分析亚洲的地形
特点
:;
:;
根据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
: .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
(2016年自贡图4是世界两个岛屿地理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根据图中地理坐标可以推测,甲岛屿比乙岛屿()
A、河流更多
B、气温更低
C、地势更高
D、纬度更低
18、根据图中河流分布推测,乙岛屿地势()
A、周高中低
B、南高北低
C、中高周低
D、东高西低
活动三:走出迷宫
通过集体和小组成员间的不懈努力,合作探究共同闯过重重难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共同进步,走出困惑。

师生互助,共同解决。

1.请仔细读亚洲气候图,找出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

2.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1/2/3组完成)
【探究】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显著?(4/5/6组完成)
【探究】季风气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7/8/9/10组完成)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
(2018年自贡)图18示意我我国各地油菜花开花时间等值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轻松小活动(画出你喜欢的图案,小组设计)
大脑放松,根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知识,画一个关于我们本节
课的内容分析思维导图,发挥想象,展示各组特色。

当我们学会分
析和归纳后,正确掌握地理各要素间的关系,我们会在地理中考中
一切迎刃而解。

闯关小练习:链接中考
低级: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中级: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
D、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高级:读图1(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亚洲大陆沿80°E
恭喜你!闯关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