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2.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吗?学生甲: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学生乙: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学生丙: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结合“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世界之最的名称及分布,导入新课。
3.播放歌曲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七年级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地理位置。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教学重难点】1.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会分析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亚洲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主要位于____半球和____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东临______洋,北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洋。
3.亚洲西北以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4.亚洲西南以______运河与______洲为界,东南与______洲隔海相望,东北以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5.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______最广、______最长的大洲。
6.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地区。
答案:1.东北2.太平北冰印度3.乌拉尔土耳其欧4.苏伊士非大洋白令北美 5.跨纬度东西距离 6.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导入新课】2017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峰会于11月6日在澳门举行,多位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齐聚澳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亚洲地区发展”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亚洲的一员,你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习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总结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解读亚洲自然环境的信息,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4.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理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等。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综合。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操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资料进行辅助。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的解读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地理观察能力,观察并解释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
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材以亚洲的自然环境为主题,通过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亚洲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
2.亚洲的气候特点。
3.亚洲的河流和湖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亚洲自然环境的相关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教案全套人教版

教案名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通过对亚洲地理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亚洲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2. 亚洲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具。
2. 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 提问:亚洲有哪些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解释亚洲为何被称为“世界岛”。
2. 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分析其地理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三、课堂讨论1. 提问:亚洲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 总结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强调亚洲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 提问: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有哪些?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交通、人口分布等。
2. 分析亚洲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如气候、资源等。
3.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演变规律。
三、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保护和利用亚洲的地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掌握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
亚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因为它有很多的世界之最,请同学们想一下,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呢?
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有哪些依据呢?
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km
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km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位置可以有三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海陆位置位置,也称相对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第三种是半球位置,它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转承】同学们也注意到,亚洲的范围很大,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按地理方位,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小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2、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即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请同学们看亚洲的地形,请同学们看一下有什么?——河流和山脉高原、平原,他们属于什么呢?地形(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说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接近土黄色,表示的地势越高,好,大家看一下,在这幅图中,地势具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
【提问】现在,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具有什么特征呢?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1、地形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四周分布
地形类型:高原、平原
【提问】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亚洲这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2、河流:放射状分布
亚洲有很多世界大江大河,有向东流的,向西流的,向南流的,向北流的。
那么向东流,向西流,向南流,向北流的分别有哪些河流呢?它们又分别注入哪些海洋中呢?
向东流:黄河、长江太平洋
向南流: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印度洋
向西流:锡尔河、阿姆河咸海
向北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
有水才有河流,那么亚洲众多河流的水来自于哪儿呢?
附.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自然环境
1、地形
2、河流
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放射状分布
3、气候
类型:
特点: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型气候分布广,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