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逻辑常见错误及练习错误类比
类比推理错题

A.珠江:云南B.海南:海河C.黄河:西藏D.新疆:辽河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2实践:认识A.矛盾:发展B.内因:外因C.整体:部分D.物质:意识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3孔子∶颜回A.李白∶杜甫B.郭德纲∶于谦C.省长∶市长D.苏格拉底∶柏拉图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4品牌:忠诚A.标签:标注B.精品:价值C.谣言:谎言D.文化:认同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5A.艺术:经济B.火车:铁路C.婚姻:爱情D.烦恼:欲望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6木材:纸张:画架A.面粉:馒头:蒸锅B.白银:首饰:酒具C.混凝土:钢材:桥梁D.棉花:鸭绒:被子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7出人头地:苏轼A.东山再起:谢安B.多多益善:项羽C.投笔从戎:班固D.指鹿为马:李林甫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使得该项的两个词或词组依次代入题干的括号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题干所表达的类比关系。
弹出材料148飞机风筝之于()相当于企鹅海豚之于()。
A.天空——旱地B.风力——海洋C.雄鹰——冰雪D.人工——自然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49高尔夫球∶棒球A.排球:足球B.台球:铅球C.乒乓球:网球D.篮球:水球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0镰刀:农夫:水稻A.机器:工人:印刷B.奶牛:奶农:牛奶C.兵法:将军:战役D.银行卡:客户:存钱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1散步:走路:赶路A.战斗:战役:战争B.想象:理想:幻想C.休闲:无聊:空虚D.好感:喜欢:热爱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2道路:车辆:行人A.脑袋:头发:眼睛B.月亮:嫦娥:后羿C.眼镜:鼻子:耳朵D.手提包:钱包:手机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3展览:铭记:历史A.处分:告知:结果B.晚会:庆祝:节日C.研究:阅读:文献D.广告:推广:口碑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4青霉素:细菌A.伪劣产品:信誉B.维生素:营养C.国策:人口D.经济措施:危机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A.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B.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C.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D.无风不起浪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6泥土:煅烧:陶瓷A.泥炭:燃烧:热能B.玉石:雕刻:饰品C.学生:学习:人才D.粮食:发酵:白酒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7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A.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万事俱备,只欠东风D.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8()对于建筑相当于计划对于()A.设计︰成果B.图纸︰工作C.材料︰战略D.施工︰目标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59五行:木金水火土A.五经:诗书礼易大学B.五音:宫商韵征羽C.五色:青黄赤白绿D.五味:酸苦甘辛咸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0柏油公路:阳光大道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1有限:无限A.奇数:偶数B.陆地:海洋C.正数:负数D.远亲:近邻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2地球之于太阳相当于()之于()A.电子原子核B.分子原子C.原子核电子D.原子分子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3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A.韩剧:美剧:国产剧B.股票:基金:理财产品C.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建设银行D.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4()对于大脑相当于资料对于()A.智力︰书籍B.记忆︰硬盘C.细胞︰图书馆D.学习︰阅读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5艳羡:嫉妒A.崇拜:迷信B.增长:衰退C.淡漠:热心D.排放:污染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6世界地图:地球仪A.一元纸币:一元硬币B.纸飞机:飞机模型C.肖邦画像:肖邦雕塑D.楼房平面图:楼房三维图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7李尧棠:巴金:作家:家春秋A.聂耳:聂守信:音乐家:义勇军进行曲B.徐寿康:徐悲鸿:画家:愚公移山图C.舒庆春:老舍:作家:子夜D.李东壁:李时珍:医学家:本草纲目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8()对于网络相当于运输对于()A.电脑货物B.流量交通C.交流航线D.查询车辆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69( 2015黑龙江 )蚕:吐丝:蚕茧A.虫:感染:虫草B.树木:加工:纸张C.黄豆: 发酵:豆酱D.煤炭:燃烧:电能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70蜜蜂:蜂蜜A.蝴蝶:茧蛹B.母鸡:鸡蛋C.父亲:孩子D.农民:粮食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171花儿:因开放而飘香A.水稻:种在水田里的稻B.果实:从苦涩走向香甜C.玉米:籽实比黄豆稍大D.青苗:没有成熟的庄稼展开解析| 取消收藏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其关系与题干给出的词或词组的关系最为相似。
类比推理不正确的例子

类比推理不正确的例子
哎呀呀,让我来给你讲讲类比推理不正确的例子吧!
比如说,有人会说:“鸟会飞,蝙蝠也会飞,所以蝙蝠就是鸟。
”这不是很可笑吗?就好像说猴子会爬树,松鼠也会爬树,那松鼠就是猴子啦?这根本就是瞎扯嘛!
还有呢,“汽车有四个轮子,自行车也有两个轮子,所以自行车是汽车的缩小版”,这是什么逻辑呀!汽车能跑那么快,能载那么多人,自行车能吗?能一样吗?
再看看这个,“玫瑰花很漂亮,罂粟花也很漂亮,所以罂粟花就和玫瑰花一样无害”,天哪,这可太荒唐了!罂粟花是能提炼毒品的呀,这和美丽但无害的玫瑰花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又比如说,“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主持人在舞台上主持,所以主持人就是老师”,这完全不对吧!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主持人是活跃气氛的,差别大了去了呀!
“猫很爱干净会自己舔毛清洁,鸭子也会在水里自己清理羽毛,所以鸭子就是猫”,这简直是乱来呀!猫和鸭子的习性、生活环境都完全不同呢,怎么能这么类比。
这些例子不都充分说明了类比推理不正确嘛,不能仅仅因为两个事物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把它们混为一谈呀!我们可得擦亮眼睛,不能被这种错误的类比给误导了呀,不然可会闹大笑话的呢!。
逻辑基本知识—典型的逻辑错误

十二、典型的逻辑错误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3、概念不当并列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会导致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歌曲和民乐等。
■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的按国别的,后者的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A指出了题干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中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
B指出的是如何分类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C和D明显不合适。
4、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例如:■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A。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
B、D显然不合适。
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也许是因为中文表达上有这种特点,很容易出偷换概念的题目。
常见逻辑谬误(全)

常见逻辑谬误说明:本文主要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写作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逻辑谬误,每一谬误均给出了相应定义、示例,以及如何防止这些谬误的建议。
关于论证学术写作大都要求进行论证,即:对要提出或者阐释的见解,应给出理据。
也许你得到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论证逻辑不够严密,也不够有力,而你又担心自己在逻辑性方面较弱,或者不清楚论证要有力到底什么意思。
虽说学会出色的论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然而却并非不可能做到:“讲求逻辑”任何人都能做到,多加实践即可!所有论证都包括一些“论据”(即给出理由或证据的语句),按照恰当的顺序组织到一起,从而能够支撑“结论”(即所论证的核心观点或者阐释)。
要确保论证有力,应该做到:1.论据质量要高(确有把握认定论据的理据充分,因此论据不但真实而且与论题相关);2.确保论据能够支撑结论(不能是其他结论,甚或完全不能得出任何结论);3.检查是否已经讨论了问题的最重要或者最相关的那些方面(亦即论据与结论的焦点均着落在所论证的问题的真正重要部分);4.论点不要过大过泛,以免超出自己的论证能力。
此外,还应确保要点的陈述要连贯有序,以便读者跟上思路。
这方面请参考我们关于论证及其谋篇布局的相关建议,提高自己的论证水平。
本文介绍了一些论证中往往造成背离上述几条的问题形式;这些问题即是“逻辑谬误”。
如果觉得自己的论证有些问题,不妨看看其中是否存在逻辑谬误!若对论题抱有强烈情感,则最易陷入逻辑谬误——如果觉得结论显而易见,就更容易认定其为真,从而对相关证据不够仔细小心。
为了便于了解人们如何出现此类常见错误,作为示例本文选取了许多政治论题——例如堕胎、枪支管制、死刑、同性恋婚姻、安乐死、以及色情等等问题。
不过,本文的目的并非要论证任何这些问题的任何一种观点立场,而是要籍此阐明什么叫做推理有欠缜密,而这一问题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论证之中!请注意:这些示例中的观点,均是为了说明问题而编拟出来的,并未经过科学论证,因此不应在自己的文章中采用它们作为证据。
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39类语言逻辑差错(附详细案例分析)

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39类语言逻辑差错(附详细案例分析)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各种语言逻辑差错,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表达准确性,还可能让读者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列举了39种常见的语言逻辑差错,并给出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1. 非必要重复:即在文章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造成冗余。
例如:"我非常喜欢喝咖啡,咖啡是我最喜欢的饮料。
"2. 语序混乱:即句子结构混乱,导致意义不明确。
例如:"我喜欢看书喜欢。
"3. 混淆词义:即错误使用词语,使得意思不清楚。
例如:"这个新领导很有魅力,能激励员工。
"(应该使用"鼓励")4. 模棱两可:即表述模糊,含义不明确。
例如:"这次活动我可能会参加。
"5. 概念混淆:即概念定义不清晰,逻辑关系混乱。
例如:"学习英语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很有帮助。
"6. 自相矛盾:即所表达的观点与事实相矛盾。
例如:"食物越多越好,但是我们需要控制饮食。
"7. 虚假推理:即基于错误的前提进行推理。
例如:"因为我每天喝了一杯水,所以我很健康。
"8. 无法证明的断言:即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说法。
例如:"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事实。
"9. 没有可靠来源的引用:即引用他人观点时没有提供可信的来源。
例如:"一位专家说过,但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10. 引用错误:即错误地引用他人观点或资料。
例如:"根据一项研究,大约70%的人支持这个政策。
"(实际上研究结果是60%)11. 恶意夸大或淡化:即有意夸大或淡化某个事物的重要性或影响。
例如:"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实际上只是在某个小范围内)12. 诋毁他人观点:即批评他人观点时使用情绪化的语言,而非事实和逻辑。
常见逻辑错误

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其实质是违反逻辑的。
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诡辩的策略:(如果可以,最好区分一下“谬误”与“诡辩”,前者更多的是无意的逻辑错误,后者更多的是故意的似是而非的论证。
也就是说诡辩都是谬误,但并非谬误都是诡辩。
)一、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否并行,武大的蒋舸在一辩陈词中提到概念模糊:“第一是概念模糊。
何为并行,静态的并存不是并行,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同行并不是并行,只有两件事齐头并进不冲突才是并行。
因此,您今天论证的其实是同行和并存,又何尝给大家论证了并行呢?”)二、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主要手法有:1、偷换概念:①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②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
③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④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2、偷换论题。
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把原论题换成与之不同的论题;②利用语言的歧义来偷换辩题;③利用改变语境来偷换论题。
(给辩题增加了一些前提。
例如“发展优先兼顾环境/环境优先兼顾发展”,有这么一组设问“如果连环境都被毁灭了,人类是否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环境,人就不能生存,不能生存,根本就无法发展。
”这里面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没有”其中一个时,另一个怎样。
问题是,题目为“兼顾”,你其中一个没有了还谈何兼顾呢?这里给辩题增加了一个“两者其中之一不存在”的前提,违背了题目中“兼顾”的要求。
加了一个隐含的前提,可以说是偷换了辩题。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合作多于竞争/竞争多于合作。
关于逻辑学的归纳推理及逻辑错误练习

一、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写出其推理形式:1.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
他10岁那年,老师在他班里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97+98+99+100+?老师刚把题目说完,小高斯就举起手来,报出算题的答案:5050。
小高斯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呢?原来他发现1到100这一百个数有一个特点,即依次把头尾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101,而这样的数刚好50对。
于是,他就用101×50去计算,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2.某村估计1000亩山地谷子当年产量,按其长势分为三个层次,好的200亩,中等的700亩,差的100亩。
然后从这三个层次中随机分别抽取2亩、7亩、1亩作样本。
这10亩平均亩产为350斤,由此推知山地谷子当年亩产量为350斤。
3.取大于1的奇数,各自平方,再从得到的数中减去1,例如32-1=8 52-1=2472-1=48 92-1=80112-1=120132-1=168……从它们的得数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每一个得数都能被8整除。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是8的倍数。
4.达尔文和他的表姐埃玛结婚,生了十个子女,个个体弱多病,有的终身不育。
后来,他在科学实验中发现异花受精的后代较优,而自花受精的后代较弱。
由此,他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子女体弱多病,原因是近亲结婚。
答案:1.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形式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2.统计归纳推理,其推理形式为:样本中的S是(或不是)P所以,总体中的S是(或不是)P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其推理形式为: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所以,所有S都是P4.类比推理,其推理形式为:对象A具有属性a、b、c、d对象B具有属性a、b、c所以,对象B也有属性d二、指出下列各段话包含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1.100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
会计专硕从逻辑角度谈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错误类型

会计专硕:从逻辑角度谈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错误类型一、论据部分1-1. 论据—违反同一律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统计显示,在汽车事故中,装有安全气囊汽车的比例高于未装安全气囊的汽车。
因此,在汽车中装有安全气囊,并不能使车主更安全。
攻击套路示例上述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A这个词的理解。
但是A这个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到底是……还是……?/但是A概念第一次出现时的内涵/外延是……,第二次出现时变成了……。
所以论证中存在概念模糊/偷换概念的谬误,该论证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1-2. 论据—调查失败一般认为,一个人80岁和他在30岁相比,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显著减退。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0岁的老人和30岁的年轻人在玩麻将时所表现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因此,认为一个人到了80岁理解和记忆能力会显著减退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攻击套路示例材料调查结论的得出,是基于数据A的,但是由于得出数据A的调查方在得出结论时有自身利益存在,所以其公正性值得怀疑。
材料调查结论的得出,是基于数据A的,但是由于调查时效性不足,不能说明现在的情况,所以原论证的结论值得商榷。
攻击套路示例引申:对于“忽略发展”的攻击材料用现在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情况/为将来提出相关的建议,但是,由于没有证明关键的环境因素会保持不变,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也是容易变化的,例如……,所以这个预测值的怀疑。
1-3. 论据—样本问题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X不安。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64名12~13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1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
其结果是:有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X不安,过于依附母亲。
1-4. 论据—比例问题人们对于搭乘航班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逻辑常见错误及练习错误类比
类比涉及两种事物的对比或两个时段(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比较,但下面这种对比存在逻辑问题。
例1: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成功了,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
分析:由“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成功了”推出“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属于类比不当。
因为两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成熟度、监管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如此简单地进行类推是值得商榷的。
例2:益格赛尔公司打算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
由于咖啡是比较昂贵的饮品,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好品牌,益格赛尔牌咖啡怎样才能赢得客户呢?它可以借鉴业内领先的塞恩公司的做法,该公司在推出咖啡系列新品种的同时,还开展短期促销活动,如提供新咖啡免费样品、价格优惠或赠送折扣券。
分析:一个是准备入行的公司要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一个是业内领先的公司推出咖啡新品种的做法,二者性质不同,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因而无法证明开展短期促销活动这种做法能为益格赛尔牌咖啡赢得客户。
强化训练
1、广告:任何认为润肤霜对皮肤并不重要的人都应当想一想地球的皮肤——土地在遭受旱灾时的情形。
由于缺乏水分的经常湿润,地表变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葱绿的美景也消失了。
因此,你的皮肤也应受到精心呵护,以免因缺乏水分而遭到破坏。
这份呵护将来自于能有效防止皮肤干燥的雅嘉牌清新滋润霜的经常滋润。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述广告在推论方面的错误?
(A)它把在某一状态下的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
(B)它只由两件事同时发生这一事实就推断二者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C)它没认识到:改变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能改变该事物事实上的情况。
(D)它依赖于“湿润”这个词的模糊性,该词既可用于某一过程,也可用于该过程的结果。
(E)它依赖于对两个事物并不完全类似的一些方面的特征进行类比,而只有这些特征确实类似,才能得出该结论。
答案E
2、评估专业领域中的工作成绩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的。
医生可以自由地查阅医书,律师可以参考法典和案例,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随时翻阅他们的参考手册,以此类推,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也可以看他们的课本。
上述论证中的推理是有问题的,因为:
(A)所引证的事例不足以支持评估专业领域中的工作成绩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的这个一般的概括。
(B)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即使采纳了文中的建议也不会显著地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
(C)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专业人士在上学时考试也不准许看课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
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
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
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
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
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
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
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
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
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
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
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
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
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
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