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旅游论文
背包客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的访谈研究(完整论文)

背包客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的访谈研究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黄伟强指导老师:郑一筠摘要立足于背包客这一特殊群体,以心理动机为切入点,本研究自编访谈提纲,选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职业的共18名背包客进行了现场访谈与网络访谈,在心理学层面探索回答这些背包客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的理论问题。
研究发现,背包旅行的心理动机可分为以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工具性动机和以热爱旅行、关怀生命的价值性动机;影响背包旅行的性格因素主要有敢为性、独立性、乐群性,影响背包旅行的情绪因素主要为负性情绪,做好出发准备的意志也是影响背包旅行的重要因素;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经历了形成性动机和持续性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具性动机向价值性动机转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价值性动机。
初次背包旅行或者仅有少数几次背包旅行经历的背包客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多次背包旅行或者有过多次背包旅行经历的背包客由工具性动机引起,由价值性动机主导。
关键词背包客, 旅行, 心理动机AbstractBase on this special of backpacker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the study prepares interview outline, selects a total 18 different ages and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backpackers, conducts on-site interviews and network interviews. The study explores and answers the problem of these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theory in psychologylevel. The study founds: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backpacking tools to meet their interests needs motivation and love of travel, care for the value of lif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backpacking dare, independence and sociability, emotional factors affects backpacking negative emotions and to do the departure preparations also affects the backpacking; backpacking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experienc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motivation and sustained motivatio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n this process transforms to the value of motivation and eventually develops into value of motivation; first backpacking or only a few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experience mainly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several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experience caused by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led by the value of motivation.Key word:backpacker, travel,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背包客以低碳、环保、自由的清新姿态出现在国内昌盛的旅游市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人们的普遍喜欢。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旅行的意义篇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是告诉大家,理论和实际一样重要。
在自然课本上可以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照片和特征,多得数不胜数,背得我死去活来,但自从我户外教学到动物园参观,实际了解了动物的长相和习性后,便对动物有了充分的了解。
如图片上黑熊的脖子上有一个白色V字,当我亲眼看到后,就让我印象更鲜明深刻,永远难忘;又如书本上记载的鼻子“有千万根神经末梢,它是将近四万块富有弹性的小肌肉组成,它能极灵活地伸缩自如,作出灵巧地动作。
”今年寒假我到泰国度假,才真正的见到了它的威力,它不但可以让人骑在上面,还能用鼻子卷起甘蔗、芭蕉或玉米送进嘴里,用鼻子踢足球、卷着水彩笔在纸上画画、把鼻子当成椅子让人坐在上面;更厉害的是它还可以把鼻子当成莲蓬头,吸了水往自己身上喷,清洗自己的身体,我刚好骑在上面,差一点就喷到我了呢!这些都是无法从书本里边学习到的真实宝贵经验。
泰山的日出驰名国内、外,在语文课本中也曾读到过,但图片上的日出和我眼睛看到的,差别可大呢!日出的那一瞬间,万丈光芒的照耀着大地,真是耀眼夺目、璀璨非凡!我们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镜观赏太阳和云海,它们都呈现出彩色玻璃镜的颜色,就如同花蕾初开的少女,穿着不同颜色的洋装,展现出了变化多端的不同风貌。
这叫人惊艳的一幕幕景象,叫我怦然心动,久久不能自己,至今都印象深刻,深深撼动我心深处。
旅游不但是正当的休闲活动,还可以增广见闻、怡情养性,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这对我来说,是深具意义的。
旅行的意义篇二听说,旅行的意义是逃离。
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回忆。
——曹方《伤心旅客》“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你拥抱热情的岛屿,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却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一曲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唱出了多少人的迷茫,多少人的幻想,多少人那渐行渐远又遥不可及的梦。
远行的背包客我的自我发现之旅

远行的背包客我的自我发现之旅作为一名背包客,我有幸走过很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也遇见了许多人。
这些旅行经历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更重要的是它们带给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思考。
在远行的旅途中,我不断发现着内心深处的那份执着和渴望,也因此找到了更真实的自己。
发现世界的美好远行的背包客总是渴望去探寻未知的领域,探索大千世界。
每一次踏上新的征程,我都充满期待和好奇。
无论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古老的文化遗迹,都让我感叹大千世界的瑰丽多姿。
在与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更加珍惜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感受他人的善意与温暖在旅途中,我结识了来自各国各地的背包客和当地居民。
每一次相遇都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交流和连接。
在他人无私的帮助和善意的分享中,我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这些美好的相遇让我对人心充满信心,也激励着我在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方面不断努力。
对自我的思考与成长远行并非只是对外界进行探索,更是对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和反思的过程。
在孤独旅行时,我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价值观、人生目标等深刻问题。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内心成长的历程,在经历种种风景和事物后,我发现了更加坚定和成熟的自己。
勇敢面对挑战与困难远行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比如语言不通、交通不便、食宿问题等。
这时候需要冷静应对、勇敢克服、灵活解决。
这种经历让我学会了坚韧、勇敢,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面对挑战时也有机会结识新朋友、获取意外惊喜。
从内而外焕发新活力通过不断追寻并发现外部世界,我的内心也正在悄然得到升华和净化。
在这个喧嚣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功利、物质所笼罩裹挟,旅途成了释放压力、放空心灵、洗涤身心灵魂之地。
当内心得到净化升华之后,“放下”才有可能“拥有”,远行成为我焕发新活力、回归内心最朴素需求之源泉。
总结与展望作为一名背包客,在远行历程中经历了体感、心灵两种提升;在感悟外部事物之余同样开始反思个人价值以及精神信仰路径;在促进个人全面提升同时与世界形成思维交汇碰撞共荣贯穿并促进个性生长。
背包旅游论文2021字

背包旅游论文2021字篇一:背包客旅游论文浅议背包客旅游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另类”的旅游体验,近年来背包客旅游迅速发展,因其具有低成本、更自由、富有挑战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人群的参与,并对旅游目的地及背包客个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这种自助旅游,背包客可以释放自身压力,满足社交愿望,体验异域文化,进行自我认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低碳”的旅游形式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由于文化差异,背包客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当地人带来一些困扰。
关键词背包客;旅游动机;影响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愉悦和压力释放的重要途径,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旅游消费模式及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在寻找一种“另类”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替代性旅游迅速发展,尤其是背包客旅游,旅游统计显示国际上每6个旅游者中有1个是背包客[1],因其作为一种更为自由灵活,更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个性化游客的青睐[2],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背包旅游有望成为继大众旅游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方式[3]。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背包客旅游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游客特征、行为动机、旅游偏好、旅游影响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本文综合国内外背包客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从背包客群体特征、行为动机及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为背包客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
1 背包旅游群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Cohen提出非制度化旅游概念,这种旅游与制度化的大众旅游不同,是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称之为“漂泊者”,此后还有Voget提出的[4-6]“漫游者”以及Riley提出的“长期低预算旅游者”,直至20世纪90年代,Loker-Murphy和Pearce对在对澳大利亚年轻徒步旅行者进行调查时,为了准确区分这一特殊群体,首次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背包旅游者”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界定,将背包客定义为:以年轻的旅行者为主,在较长的假期内偏爱廉价食宿设施、有灵活自由的旅游路线,注重与人的交往,喜欢参与非正式的、真实的旅游体验[7]。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范文【5篇】学资网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范文【5篇】旅行的意义议论文范文【篇1】旅行的意义对我来说,除了玩乐和放松心情,还是可以和亲友联繫感情的重要活动呢!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出外旅行,每次要出门的前一晚,我总是会兴奋的睡不着,有时候甚至会想像旅馆的样子呢!随着去年的经济不景气来袭,就像是寒流似的,让大家都把荷包握的紧紧的,深怕会被这波不景气吞噬。
我们的旅行次数也不断的减少,从一年好多次,变成三次、两次、一次。
最后干脆等哪天心血来潮时才收拾行李。
见到表地表妹的次数也变少了,见面时总觉得隔着一种很奇怪的生疏感。
旅行的意义,对得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人是为了游山玩水;有人是为了做些研究调查……等。
这些行为,让旅行有了许多不同的意义。
在我心中,旅行的意义永远不会变,每次回味起这些充满欢笑的记忆,仍然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幸福,也无比的温馨。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范文【篇2】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旅行,是一种能让心情舒缓平静的活动;既可以增加自身见闻,又可以给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会让你一瞬间就体会到生命之美,人在旅途总有无处不在的惊喜。
可能拼接出你生命精彩的片段,可能让你见识到冷暖自知的人情世故,可能让你的眼界心底无私天地宽。
让你不在是甘于现状做一只蜗居的井底之蛙,而是劈波斩浪、遨游大海的鲸鱼。
人的一生总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的,旅行恰逢其会地,在你生命中增添靓丽的色彩,让你可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去欣赏自然的美丽,静享生命的缤纷。
旅行无国无界:你可以去小镇转转看看淳朴乡情,也可以到国外看看异域景观,也算是旅行的意义。
你要懂得生命的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去看看海有多深,天有多高。
去记录震撼心灵的时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蒲公英都有旅行的意志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人类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们也要趁年华正好,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体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闻异事,让你的生命因为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
背包客的作文

背包客的作文在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中,人们总是匆匆忙忙,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扯着,机械地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
而我,却渴望挣脱这一切,去追寻那未知的远方,于是我成为了一名背包客。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背起沉甸甸的背包,踏上了一段独自旅行的征程。
目的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听说那里有着最淳朴的民风和最迷人的自然风光。
我先是坐上了一辆摇摇晃晃的长途客车,车里弥漫着各种奇怪的味道,有汗味、廉价的香水味,还有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食物的油腻味。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色像幻灯片一样不断切换。
路边的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地在展示它的丰收之舞。
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像是一群沉睡的巨兽。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一个中转站。
我拖着有些麻木的双腿下了车,在路边的小摊贩那里买了一瓶水,咕噜咕噜地灌下了大半瓶。
这时,旁边有个大妈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问我:“姑娘,你这是要去哪儿啊?”我笑着回答:“去一个小镇,听说那儿很美。
”大妈点了点头,说:“那你可得小心点,路不好走。
”我谢过大妈,心里却满是期待。
接下来,我坐上了一辆破旧的小巴车。
车里的座位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坐垫上的破洞露出了里面的海绵。
车子启动的时候,发出一阵“哐当哐当”的声音,感觉随时都会散架似的。
不过,车上的人们倒是很热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让原本枯燥的旅程多了几分生气。
终于,我到达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小镇。
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穿过小镇,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老的房屋。
石板铺成的街道狭窄而悠长,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门口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
我沿着街道慢慢地走着,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
突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原来是一家卖小吃的店铺。
我走进去,看到老板正在熟练地制作着一种特色美食。
只见他把面团揉成薄饼,然后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来后撒上一层糖粉,那香味简直让人垂涎欲滴。
我买了一份,咬了一口,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让我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了起来。
背包客的作文

背包客的作文《背包客的奇遇之旅我一直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渴望自由的飞鸟,背着那装满梦想的背包,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到处闯荡,于是就有了我的背包客生涯。
有一次,我决定去一个山间小镇走走。
那个地方特别的偏僻,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
我背着我的大背包,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就像一个移动的小家。
我站在小镇的入口,那种感觉特别奇特。
小镇的路是青石板铺的,每一块石板都被岁月打磨得滑溜溜的,中间还长着一些嫩绿的小草,从石板缝里探出头来。
旁边的房子矮矮的,大部分墙是石头砌成的,有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我沿着小路一直走,看到一个小茶馆。
里面就零星坐着几个人。
我这个外来客的出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我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把背包往旁边一放。
老板是个很和蔼的大叔,他问我从哪里来。
我就开始跟他唠我的旅途经历,从海边的沙滩说到大漠的风沙。
大叔一边听一边给我泡茶,那茶叶是他自己在山上采的野茶。
他从一个破旧的茶罐子里捏出一小把茶叶,放入那把有了年头的茶壶,再倒入刚刚烧好的热水。
茶叶在茶壶里慢慢舒展,就像我在旅途中慢慢放松的心情。
我喝了一口茶,那股清香瞬间在口腔里散开,有点苦但是回味悠长。
我在这个小镇待了好几天。
每天都在小路上晃悠,认识了一个会编织竹篓的老大爷。
他的手特别灵巧,一根根竹子在他手里分分钟就变成了一个精致的竹篓。
我就在旁边看着他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某个精彩的瞬间。
他偶尔会抬头看我一眼,露出那种淳朴的笑,然后又低头忙他的活计。
这次的背包客之旅让我体验到了最真实的人间烟火,那些平凡而又亲切的人们,那些别具风味的小物件,都成了我旅程中的宝藏。
这不就是背包客的意义吗,在未知的路途中挖掘那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背着背包游古城》我这人就特爱背个包到处晃悠,专找那些充满故事的古城。
就说我去的那座南方古城吧。
我背着包来到城门口的时候,那厚重的城门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我刚进城门,就被巷子里飘来的味道吸引住了。
是那种油炸食物混合着花香的奇特味道。
对于背包客穷游的认知

假期见闻总结———对于背包客穷游的认知大学步入第2年,数了数自己学了多少知识,认识了多少新朋友,去过多少地方,留下过多少足迹,回头看一次又一次的旅行经验,才发现万幸的是,在最好的时光里面,走过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脚印让人生的体验,更加丰富绚丽。
今年暑假,我与高中的几位友人一起背上了背包,踏上了前往昆明的火车。
8月的天气对深圳来说很热,即使没有很舒适的座位,也使我们感到满足。
心中的激动心情,并没有因为出游过很多次而减少。
期待着未知城市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历时28个小时的硬卧,景色在我们的视线不急不缓的划过。
去一个地方或城市旅行,出发前对这个城市了解得越深刻,旅行中就越容易有所悟。
这些了解可以包括这座城市的现状,发展历史,发展源头,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这座城市现在的个性,整体的性格是怎样等等。
在车上,昏昏沉沉,我们睡了又醒了,一遍一遍的看着手上的昆明攻略。
从下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迷恋上了昆明的空气,天空特别高,我们找到预定好的客栈。
其实整个旅程,客栈的老板让我们几个认识到了很多问题。
给我们讲了许多毕业生的困境。
问了他许多关于背包客问题,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事实上,在所谓穷游成果和经验的背后,很可能暗藏各种危机,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曾经有花季女孩在徒步墨脱途中逃票进入派乡后失踪;还有90后少年怀揣90元徒步中国,可路上曾遇各种险境,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最近有一项针对今年暑期学生游的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大学生可花费千元以内搞定一次旅行,可见“穷游”依然是你们这帮18岁到20岁出头年轻人的最爱。
可是,经常也见到一些省了钱同时丢了安全的朋友们。
”近几年,随着自由行的普遍和交通的完善,一些年轻人背着背包拿着车票就出发的例子越来越多。
不久前,看到很多关于背包客和穷游的报道,妙龄少女迷失在旅途,被骗以及由于过度轻信帮助自己的人,而被劫财劫色。
这不仅仅是旅友的个人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
例如2014年4月初,马来西亚沙巴州发生的中国游客绑架事件,震动了世人的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背包客旅游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另类”的旅游体验,近年来背包客旅游迅速发展,因其具有低成本、更自由、富有挑战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人群的参与,并对旅游目的地及背包客个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这种自助旅游,背包客可以释放自身压力,满足社交愿望,体验异域文化,进行自我认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低碳”的旅游形式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由于文化差异,背包客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当地人带来一些困扰。
关键词背包客;旅游动机;影响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愉悦和压力释放的重要途径,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旅游消费模式及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在寻找一种“另类”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替代性旅游迅速发展,尤其是背包客旅游,旅游统计显示国际上每6个旅游者中有1个是背包客[1],因其作为一种更为自由灵活,更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个性化游客的青睐[2],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背包旅游有望成为继大众旅游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方式[3]。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背包客旅游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游客特征、行为动机、旅游偏好、旅游影响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本文综合国内外背包客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从背包客群体特征、行为动机及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为背包客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
1背包旅游群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Cohen提出非制度化旅游概念,这种旅游与制度化的大众旅游不同,是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称之为“漂泊者”,此后还有Voget提出的“漫游者”以及Riley提出的“长期低预算旅游者”[4-6],直至20世纪90年代,Loker-Murphy和Pearce对在对澳大利亚年轻徒步旅行者进行调查时,为了准确区分这一特殊群体,首次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背包旅游者”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界定,将背包客定义为:以年轻的旅行者为主,在较长的假期内偏爱廉价食宿设施、有灵活自由的旅游路线,注重与人的交往,喜欢参与非正式的、真实的旅游体验[7]。
可以归纳出背包客群体的两大行为特征,首先即以低预算的旅行成本为最主要宗旨,并且是完全自助而极富弹性的行程,旅行时间、距离相对较长。
第二是背包旅行者注重旅行体验,在低预算的宗旨下,一些资深的背包客们通常是通过搭顺风车加徒步、当沙发客或者扎帐篷、到达目的地。
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在当地做义工来换取免费的食宿,再外加一些逃票等方法进行穷游。
不仅极大节省了旅行开支,而且最主要是能深入当地,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这样能在旅途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极大丰富了旅行的体验。
2背包旅游者的行为动机相比国内而言,国外关于背包客旅游研究较早,其中背包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特征是国外背包旅游研究的重点和热点,Cohen指出背包客旅游并非一种单一化的现象,不仅具有人口学和旅游特性的多样性,也包括旅游动机的多样性,背包客的旅游动机是多方面因素的自然混合。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将背包客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逃离或释放现实的压力Iso-Ahola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是一种“逃避”的想法,人们想通过休闲旅行逃离个人环境和人际间的问题,试图去打破单调的日常生活、工作、职业选择或责任关系[8]。
(2)社交与提高社会地位的欲望社交以及结识其他旅客的欲望也是背包客旅游的主要动机[7]。
这是背包客旅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背包客承认为了增强地位和改善在家庭和同龄人间的社会地位也是进行旅游的动机[6]。
Loker-Murphy 认为背包客想要通过为目的地提供文化资本,在其他背包客间或回到家后进行炫耀以满足他们提高社会地位的欲望[9]。
(3)进行自我认知及社会身份的重新构建通过旅游去发现“未知”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背包客通过与外面文化和人们的互动寻求个人的成长,背包客旅行要求年轻人通过独自解决问题和独立决策来证明自己,由于他们“退出”了原来的生活,需要为自己设立一个新的身份,这就要求背包客根据个人体验而非社会约束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10]。
因此,背包客旅行不仅被视为进一步认知和了解自我的途径,还是为自己创建新身份的渠道。
(4)体验异域文化,寻求刺激和自我挑战日常生活的压力促使年轻男女抽出时间旅行,追求自由、独立、冒险以及新的体验, 体验原始异域风情,挖掘当地文化的精髓也是背包客出行的主要目的,因此背包客旅行被视为一个体验和探索外部世界和文化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3背包旅游影响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背包客旅游吸引了广大的中青年的参与,其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背包客本身的影响。
3.1 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背包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众多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Scheyvens认为背包客市场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对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国家的边缘地区,对于那些没有高质量便利设施的小社区,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当地生产的商品、服务以及由居民提供的住宿设施。
背包客市场对当地社区的社会、政治和环境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背包客旅游提供的就业类型包括当地经营餐馆、住宿设施,尽管小规模的旅游不会提供更大的就业机会,但是可以给社区带来更大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决策权[11];姚冶认为,背包旅游能够调动当地的资源和资本,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因此相较于大众旅游,背包旅游更具发展优势[12];龙永红认为,背包旅游的发展对于城乡贫富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13]。
而黄向则提出,以徒步为主的背包旅游是纯环保、纯生态的旅游方式,开发投入少,经济效益好,可以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优先开展[14]。
但背包旅行在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主要集中表现为文化方面。
其中不乏一群边缘性的旅游者,其行为方式相悖于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尊重当地风俗、行为粗俗、具有暴力倾向,给东道国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困扰,另一方面,由于背包客的高流动性特征,给东道主国家地区的政府对其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文化差异,某些背包客的行为,可能对这些多民族国家产生一些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某些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的国家,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解,背包旅游不但没有促不同文化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反而使彼此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15]。
3.2 对背包客自身的影响背包旅行活动除了会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影响之外,同时也会对游客自身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背包客的思想中,他们对旅行的态度通常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不觉得旅行很累,反而觉得旅行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旅行中也能学到知识, 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学习,可以对地理和人文科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Noy等认为,背包旅游者在旅行途中的冒险经历有助于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体验生活,并且这种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到旅行结束之后,在旅游者就业以及未来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5]。
背包旅行是一种时尚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对于年轻人,甚至将这种长期的徒步旅行视为一次重要的“成长过程中的仪式”,认为它是一种成长的回忆和鉴证,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成人礼”。
由此可见,随着背包旅游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在相应地发生着重要改变。
参考文献[1]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2]成都背包客旅游动机性别差异研究[3]国内外背包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4]Cohen,E.Nomads from Affluence:Notes on the Phenomenon of Drifter-Tourism[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1973,14:89–102.[5]V ogt,J.Wandering:Youth and TravelBehavio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6,4:25–41.[6]Riley,P.Road Culture of International Long-Term BudgetTravelers[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1988,15:313–328.[7]Loker-Murph L, Pearce P L. 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1995:819.[8]Iso-Ahola, S.E. (1982). 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ourism motivation: A rejoinder.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9(2), 256–262.[9] Dann, G.M.S. (1977). Anomie, 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4),187–194.[10] Maoz, D. (2007). Backpackers’ motivation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nationality.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34(1), 122–140.[11] Scheyvens, R. (2002). Backpackers tourism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9(1), 144–164.[12] 姚冶.背包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8,29(3):81[13] 龙永红.网络时代的背包旅游文化[J].旅游学刊,2011,26(11):71-76[14] 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73-77[15]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背包客现象研究[16] Noy C. This trip really changed me: Backpackers’ narrarives of selfchange [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2004, 31(1): 7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