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书分享)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共3篇《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既具有现实主义描写生活的特点,又具有传奇、神话的色彩,因此在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设计一套完整有效的《俗世奇人》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由明代作家凌濛初所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八十章,描写了明朝中期苏州城乡的社会风俗、文化特点,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百态。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寻、包待制、陆夫人、彩霞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小说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令人读来底细纷繁,不乏惊险刺激之处。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俗世奇人》,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明代苏州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掌握叙事技巧和文学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明代苏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2.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对小说主题有深刻理解和思考。

3.加强文学鉴赏和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开放思维。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俗世奇人》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代苏州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介绍,如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

2.小说情节结构的分析,如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变化等。

3.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如自寻的聪明机智、包待制的假仁假义、陆夫人的家族优越感、彩霞的痴情执着等。

4.小说语言和文学鉴赏,如描写细致生动的叙事手法、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曲折多变的结构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俗世奇人》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讲授法。

由教师以讲授为主,主要介绍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俗世奇人》教案 1-3

《俗世奇人》教案 1-3

《俗世奇人》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俗世奇人》这一小说的研读,使学生能够:
1.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发展的逻辑;
2.掌握小说阅读和分析的方法,并对小说文本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3.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生活背景的分析;
2.小说情节的逻辑推理和意义的理解。

难点
1.掌握小说中多重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揭示方法;
2.深入理解和解读小说中复杂的情境和人际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小说概况和主要人物介绍
1.教师介绍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分享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

第二课时:小说情节分析和主题思考(上)
1.分组讨论小说前十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行为;
2.班级展示和点评每组分析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导师指导学生从情节中理解和总结小说的主要主题及其展示方法。

第三课时:小说情节分析和主题思考(下)
1.分组讨论小说后十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行为;
2.班级展示和点评每组分析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导师指导学生从情节中理解和总结小说的主要主题及其展示方法。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表现;
2.学生的小组分析和展示的内容和质量;
3.学生提交的小说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深入度;
4.学生在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1篇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1篇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1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一、“口技”激趣导入新课上课伊始。

师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关注过宁波五套的阿国电影?学生用宁波话齐答:“来发讲啥西!”对,大家真是太熟悉不过了,以宁波方言来演绎各国的经典故事,听起来,亲切够味儿,一个词:过瘾!初次见面,大家可能不知道,老师我也有个绝活儿:能表演口技。

不相信?(随口吹了声鸟叫)(众生笑)老师我还可以流利地说出几句外地方言,你们有兴趣听哪个地方的方言?“上海话——”学生异口同声。

老师模拟上海方言。

接着应生之邀模拟广东话(1、2、3、4)和四川话。

学生兴趣高涨之时,老师话锋一转,引出学习内容:“老师刚才的所谓表演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真正的行家里手、真正的俗世奇人,请同学们看──他在课文里。

”板书:刷子李点评: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方言表演大有单口相声之妙,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活跃,借班上课的老师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走好了关键的一步。

二、感知阅读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阅读完毕后,合上书本,完成填空题目:()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人称()。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名叫(),徒弟()次跟师傅出去干活,便由对师傅()变成佩服得发怔发傻。

〖点评:教师以独出心裁的填空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情况,既避免了对课文零打碎敲的肢解,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同时又引出了本文的核心人物——奇人刷子李,可谓一箭三雕。

学生对该填空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好,文章的情节性较强。

认真读一遍课文,即可顺利过“关”。

成就感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理解故事、分析人物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理解性阅读1、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对刷子李的总体印象,并说明理由:学生列举“奇”“绝”“妙”“神”等词语,并说明了理由。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俗世奇人教案15篇俗世奇人教案1教学目标1、能赏析作品语言特色,品味简单而曲折的情节,评价作品人物及思想内容。

2、能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考怎样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课后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如用铲车开啤酒的司机。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2、介绍作者冯骥才。

3、《俗世奇人》介绍,举例刷子李。

4、推出重点人物“泥人张”。

(泥人张:真名张长林,自幼练成一手绝活,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拈土在手。

不动声色,瞬息可成。

作品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都用重金来购买,把它放入博物馆供人欣赏。

泥人张彩塑推动了国际文化艺术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它有的取材于舞台,有的取材于生活,有的取材于历史,有的取材于现实,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

)二、解析课题“泥人张”泥人确实不同凡响,课文作者为什么称这批艺人为“俗世奇人”呢?三、探究文本请一同学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儿。

思考:(一)说奇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泥人张”是个“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海张五是什么人?人怎样?用文中的话回答。

——海大人义子。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外形、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你的看法呢?明确: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冯骥才先生的文学风格,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奇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故事中的奇人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俗世奇人》。

(2)谁知道“俗世”和“奇人”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3)很好,那么请大家猜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答)2.作者介绍(1)作者冯骥才,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描绘生活中的平凡人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大师吧。

(2)简要介绍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3.故事梗概(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4.分析奇人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的“奇人”,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1.分析创作意图(1)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他想表达什么主题?2.生活中的奇人(1)同学们,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呢?他们可能有哪些特点?3.小组讨论①你如何看待故事中的奇人?②你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人物?你如何看待他们?(1)今天我们学习了《俗世奇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关注生活中的奇人,学会观察和思考。

(2)作业:写一篇关于身边奇人的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俗世奇人》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了冯骥才先生的文学风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奇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俗世奇人》,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人物,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梳理4. 作品主题探讨5. 文学手法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对作品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学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时分配: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作者简介第3-4课时:分析人物形象第5-6课时:梳理故事情节第7-8课时:探讨作品主题第9-10课时:鉴赏文学手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学生自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分享对小说的初步感受,讨论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1. 讲解: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阅读:学生继续阅读小说,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分享对人物的看法。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写作练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和文学手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俗世奇人》原著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文章3. 网络资源:关于小说和作者的介绍、分析文章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俗世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3)将小说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俗世奇人?他们有何特点?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悟。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2)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探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设计1. 完成阅读:继续阅读《俗世奇人》后续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探究性作业: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小说中的俗世奇人现象、传统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俗世奇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情节分析语言品味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难堪( )一瞅( ) 发怔( ) 褒贬( ) 怵( ) 抠(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擅长:阔绰:天衣无缝:发怔:大名鼎鼎: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4、“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5、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6、动手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赏析。

7、品味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②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8、“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或辩论。

四、拓展延伸9、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一听。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哄哄动B.屏障屏气C.行当行头D.阔绰绰号2.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奇人”,奇在方法之独特。如《绝盗》中偷了东西让对 方说不出话来,从小偷小达子怀里拿走自己的金表的那个年轻人、 把冯五爷饭店里的东西偷个遍却不让人发觉的胖厨子、造假画以假 乱真耍得鉴定专家蓝眼丢了饭碗的黄三爷、倒卖古董成精的蔡二少 爷。
这些“奇人”,奇在脾气性格之独特。如:认准七块银元的正 骨名医苏七块、醉酒后满街摇摆的酒婆、凭一张好嘴把生意做红火 的杨巴、擅长溜须拍马特会调教鸟儿的贺道台、对中国字画钦佩无 比却把字轴挂反的美国佬等。
像医生一样抢救中国民间文化 冯骥才是作家,也是位画家。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 即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把目光转向民间文化遗产的抢 救。拿他的话说,现在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即民 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普查和认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 护和古村落的调查与保护。如今,诸如中国木版年画、 民间剪纸、唐卡等等,以及中国民俗志、中国民间故事 全书的编撰都已展开。冯骥才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 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 影像资料。 “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 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 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
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
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久记于
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
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
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忽
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
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
泥人张 一提泥人张,大家就比较熟悉 了, 张明山凭借着捏泥人高超技艺, 让人记住了这位能人, 书中“贱卖海张五”的桥段实 在经典, 手艺人靠手吃饭, 海张五借着财大气粗, 对手艺人张明山甚是不屑, 泥人张也没客气, 第二天杂货摊上就售卖着泥人 还贴着白纸条“贱卖海张五”, 用实力给嚣张的张五爷一个回 击。 也因此, 泥人张的捏泥人绝技广为流传。
董卿感叹道: “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 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 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有人觉得读诗无用,这不会让雷海为的现实生活条件有任 何改观。得了冠军,他还是那个外卖小哥。
的确,现在的雷海为已经回到杭州继续送外卖,生活 平凡得和之前没什么两样。接受采访时他说,“现在很流 行说“诗与远方”,我认为这是人世间的一种追求,永恒 追求,不管眼下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人都要有梦想要有追 求。对我来说,诗歌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我能够从 中得到快乐。远方就是需要去追求的美好生活。”
刷子李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刷好的屋子,怎么看怎么 美,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粉刷 的技艺, 他粉刷时身穿一身黑衣, 干完活, 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粉刷出神入化,粉浆一滴 部落, 粉浆、力道、方向、速度, 就连刷屋顶, 一刷一道白, 白得透亮,白得均匀, 关键一滴都不掉,奇哉!
华大夫
看牙医,朝他一张嘴, 不用多说,他往里瞅一眼就全知道。 但是有个毛病,记不住人,见过就忘, 后来在他那看过牙医的犯事, 指认犯人的时候没有印象, 后来出门吃饭看到一人一口牙想起来了, 所以立马抓到了犯人, 治牙只认牙, 治牙技艺,超然卓群。
击败北大硕士,外卖小哥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过关 斩将,击败北大硕士,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惊 呆众人,现场嘉宾连连称赞!
十几年前,他没有多余的钱买书,为了能读诗,就到书店把诗背下来回 家再默写,就这样积累了一千多首诗词。每次等餐的功夫,一旁的同事拿 出手机玩游戏,他就会在一边静静地看诗词书。长年累月的诗词积累,终 在这个春天绚烂盛放。
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
耳。
——《俗世奇人》(序)
一部《俗世奇人》,正是天津卫整个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纷
纷登场,真善美、假恶丑一齐上演,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这 就是人性,这更是文学。
这些“奇人”,奇在技艺之精妙。如: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 粉刷墙壁身上不落一点白粉的刷子李、从鞋底抠块泥就能捏出活人 像的泥人张、用缝衣针就能钓上鱼的大回、力大无比的张大力。
《俗世奇人》(读书分享)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 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 的激情。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 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 《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 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
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
《俗世奇人》还奇在冯骥才像个说书的民间艺人一 样,擅长讲故事,他把故事讲得环环相扣,讲得绘声绘 色,讲得跌宕起伏,讲得神乎其神。如《大回》中对大 回的外貌描写,就很奇特: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这样 的外貌描写像说书艺人的开场白一样迅速吸引了读者的 注意力。大回奇人之奇不仅奇在他的相貌,更奇的是他 的钓鱼技术。他将红虫子放在嘴里,用的时候再取出来。 这样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大回钓鱼的传奇性。捉王八是大 回的绝活,而将拴了三根红绳的象征着吉祥的鲤鱼钓上 来更是大回不一般的能耐。外号“鱼绝后”的大回是钓 鱼奇人,但最终“能人都死在能耐上”,被一辆拉鱼的 马车轧成了一张纸片,“鱼绝后”最终叫“鱼”把他 “绝后”了。
《俗世奇人》语言具有浓郁的津味色彩。读冯骥才的小说,
就能感受那独特的津味方言,就像到天津卫去采风,顺便品 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实在是别有风味。
比如:“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 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只有这一 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语言何其精练。再如: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 发蔫,靠边站着。”对偶、对比,传神地刻画了天津码头上 “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表达出作者最民间高手艺人的 由衷赞叹。再次,天津人爱把“像”说成“赛”,《泥人张》 里比比皆是。语言干脆利落,很有表现力。比如:《苏七块》 里“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刻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擦咔擦, 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