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导学案)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弄懂什么是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二、探索新知:(一)内能:1、完成下列填空:()机械能()势能()2、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所以,分子也具有能,我们把它叫做;又因为分子间存在和,当拉伸时要相互吸引,压缩时又要相互排斥,所以,分子间也有类似于弹性势能这样的势能。

类似于机械能一样的,我们把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就叫做内能。

内能的的单位是(),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

3、同一物体,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物体的能越大;温度、状态相同的同种物体,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物体的越大。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一下的冰没有内能B. 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D. 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二)物体内能的改变:5、右图中,用力迅速压活塞,活塞对气体,使空气的内能,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使其燃烧. 第5题图6、如图所示,不停地向瓶子里打气,瓶内气体增大,温度升高,成水蒸气,塞子跳起,瓶内气体对做功,气体的能转化为塞子的能.三、自我检测: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第6题图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放入金属中的金属勺子变烫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8、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热量多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三、自我评估:本节课我学到了:。

九年级13.2 内能 导学案

九年级13.2 内能 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制:杨昌仲审核:班级:姓名:时间:课题:第二节内能目标:理解内能和内能改变的方法及其实质,了解热量及其单位,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学、展示:(一)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单位:J3、大小:物体具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对于同种物质, 质量相同时, 温度越高, 内能。

温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和。

1、热传递; 例如: 烧开水。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热量,内能,温度;低温物体热量,内能,温度2、做功; 例如: 不停地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变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转化为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温度;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温度。

注: 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三)、热传递现象(1)定义: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

这个过程,叫热传递(2)热传递的条件:;终止条件:温度相同传递的是 ;传递的方向:内能由向传递;热传递实质: 。

(四)、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叫做热量。

2、单位:,符号。

二、师生合作学习1、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有关,内能与有关,内能和机械能(是或不是)同一种能。

2、内能的改变:(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实验并观察等。

该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实验”实验并观察等。

该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检测、展示、评价。

1、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2、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锯条发热B.用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C.放进冰箱的水果温度降低D.阳光照射使石凳温度升高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4、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5、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降低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四、小结: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和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热量五、收获和疑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内能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13.2《内能》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含义。

2、了解内能的改变。

知道热传递。

3、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学习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二、导学(一)、知识回顾、预习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分子具有_______能;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__,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_____能。

(二)、自主学习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总和。

(2)、特点: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①.物体内能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跟物体的________有关。

(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________。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实例剖析:(1)、将水加热后,分子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0C的物体没有内能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C、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D、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①.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高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内能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2优秀教学案例

内能九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2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比较不同温度水的内能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冬天手摸暖气片感觉热?”“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如“为什么热水冷却后内能减少?”等。
3.通过问题串,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5.作业小结:本节课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学习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 13.2 《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 13.2 《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 13.2 《内能》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能量是什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

二、新知探究
1. 内能的概念
•定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什么?
2. 内能与物质状态
•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内能的大小是否相同?
•解释为什么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内能的大小不同?
3. 温度的概念
•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什么是绝对零度?
4. 内能变化的计算
•系统从A状态变为B状态,内能的变化就是什么?
•内能变化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内能变化的计算公式中,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三、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关概念和计算。

请你从我们学到的知识中回答以下问题。

1.当你进入一个装有热水的房间时,房间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
2.冰块在接触到空气之后会慢慢融化,这是因为什么?
3.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0g,温度升高100°C,求内能变化量。

四、拓展思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量的转化是无处不在的。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

1.提出一个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解释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为什么在冬季我们会觉得穿多一点衣服就会更暖和?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考拓展问题,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能量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请同学们在课后复习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13.2 内能主备人:学习目标 1.知道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知道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内能的改变情况,热量的概念以及物体的吸放热与内能改变的关系4.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具体做法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基础知识;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3)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反之,它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2.热传递(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3)热量:用字母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4.科学方法(1)改变内能的方法分为做功和热传递法(2)改变内能的2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效果是相等的法(3)由增加内能的方法想到减小内能的方法法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钻木取火(2)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就凉了(3)冬天人们常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4)双手互搓使手感到热(5)铁块在火炉上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6)用铁锤多次敲打铁块后,铁块的温度升高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内能的改变只有通过热传递来实现()(3)一个木块和一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内能一定相等()(4)天上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它也具有内能()(5)如果物体的内能大,它的机械能也一定大()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也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内能也越大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的越快、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就越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6、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A、质量大的物体传到质量小的物体B、密度大的物体传到密度小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多的物体传到热量少的物体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内能为零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 ℃水的内能一定比10 ℃水的内能多8.在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利用电炉把水烧开B.冬天里两手互相摩擦使手暖和C.冬天天气寒冷时要生火取暖D.用电焊机焊接金属使金属熔化9.甲乙两个物体并列放在一起而且紧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的温度比原来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甲的内能小于乙B.是由于甲的热量少于乙C.是由于甲的温度低于乙D.是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10.两个物体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则这两个物体具有A.相同的温度 B.相同的比热容 C.相同的热量 D.相同的质量11、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D.质量相同的两物体,温度升高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说明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多少是等效的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13.列现象中,哪个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 )A.两块冰相互摩擦,冰熔化成水 B.冬天室内用炉火取暖C.用手来回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D.汽车急刹车时轮胎变热14.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15.下列各种情况中,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A.将物体从一楼搬到三楼B.物体的温度升高C.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增加D.物体对外做功1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17.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18. 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而没有发生能的转化的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金属时感到冷B、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C、水蒸气会把壶盖顶起来D、电灯通电时发光19. 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金属丝弯折处的温度将________。

13.2《 内能》辅导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2《 内能》辅导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2《内能》辅导导学案一、知识概述1. 内能的概念物体由于分子、原子的运动和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内能。

2.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传热方式进行转化,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传递。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物质介质。

3. 内能与温度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直接关系,内能增大,温度也增大;内能减小,温度也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表征。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内能变化实验材料:电热棒、温度计、烧杯、导线、电源。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电热棒放入烧杯中。

2.通过导线将电热棒与电源连接,调节电源的电压。

3.同时测量电热棒和烧杯内水的温度。

实验数据记录:电热棒电压(V)电热棒温度(℃)烧杯内水温度(℃)2.030254.045306.060358.0754010.0904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对于相同的电热棒电压,电热棒的温度越高,烧杯内水的温度也越高。

这表明电热棒的内能越大,传递给烧杯内水的热量也越多。

活动二:探究热传导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实验材料:金属棒、绝缘支架、烧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金属棒固定在绝缘支架上。

2.将金属棒的一端加热,同时测量金属棒沿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的温度。

实验数据记录:金属棒位置(cm)温度(℃)010058010601540202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金属棒的一端加热后,沿长度方向温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热能从高温区域传导到低温区域,金属棒的内能由高到低逐渐减小。

活动三:探究热辐射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实验材料:黑色纸片、白色纸片、阳光。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并将黑色纸片和白色纸片放置在阳光下。

2.分别观察黑色纸片和白色纸片的变化。

实验观察:在阳光下,黑色纸片很快变热,而白色纸片变热的速度较慢。

实验解析:在阳光下,黑色纸片吸收了较多的光能,使得纸片的内能增加,变得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3. 2内能【学习目标】1.认识内能的观点||,能简单描绘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达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达的过程中||,所传达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添或减少的一些案例||。

【要点难点】1.认识内能的观点||,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并能解说有关的现象||。

学习内容一:内能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 P8 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观点、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也拥有动能 ||。

物质的分子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得越快 ||,分子拥有的动能也越大 ||。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使劲||,因此分子也拥有势能||,这类势能叫分子势能||。

3.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有关||。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请学生演示实验:(展现图片 )注意:实验有必定危险性||,不要将瓶口瞄准人||。

(1)在一个矿泉水瓶中装一些水||,拧上瓶盖 ||,不要拧太紧 ||,用手挤压转动瓶子||,轻推瓶盖 ||,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何会产生这类现象?试解说||。

答:瓶盖会弹出去||,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了功||。

(2)瓶内的空气能对瓶盖做功||,说明瓶内的空气拥有能量||,这类能量是一种什么能量||,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一样?答:这类能量叫做内能||。

2.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弄清什么是内能||。

答: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拥有分子动能||,弹性形变拥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挤的分子拥有分子势能||。

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看书籍图13.2- 1 与图 13.2- 2||,想想:运动的足球拥有的动能||,与足球内部分子运动拥有的动能是一回事吗?答:足球拥有动能是因为足球做机械运动才拥有的||,是宏观上的;而分子的动能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微观上的||,它们是不一样形式的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内能主备人訾刚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2 上课日期
二次备课审批人签字二次备课审批时间
学习目标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2.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4.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5.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习重点内能、热量的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学习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举几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2.扩散现象说明:。

3.分子之间既有__________________,又有。

设计理由:本部分内容是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复习的作用。

而与内能相关的机械能部分则放到了学习探究部分中,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

操作方法: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二、新课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三、学习探究:
知识点1:内能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它有动能吗?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弹性势能的产生是由于弹簧的弹力。

分子之间有间隙,且引力和斥力都存在,它们之间有势能吗?
(3)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我们
叫做内能。

(4)机械能与物体的有关,而内能与和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一切物质都有内能;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所以物质的内能和有关。

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
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知识点2:内能的改变
(1)讨论:若将一个温度高的物体和一个温度低的物体接触,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析:如果两者相互接触,热会从的物体传递给的物体,高温物体温度会,低温物体温度会。

(*物体之间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也不是内
能)
过程图示:
高温物体
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
内能增加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

热量的单位是,用Q表示。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

知识点3:改变内能的方式
(1)实验:目的: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材料:铁丝、热水、打火机、砂纸、毛巾等。

方法: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使铁丝为温度升高。

并在讲台为全班同学演示。

(2)使铁丝变热的方法有哪些?你能否将它们分类呢并写在表格中?在生活中我们也能遇到各种改变内能的例子,请将它们的序号填入划分到你所分的类别当中呢?请你完成下表。

生活实例你所分的类别
①坐滑梯下滑时会感觉到发热
②冬天冷的时候烤火炉或用热水袋
③感觉冻手的时候搓手取暖
④用柴火烧水
⑤用切割机切钢材时火星四射
⑥教材P9图13.2-5 甲、乙
⑦洗脸的时候在冷水中加热水
(3)总结: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设计理由:此部分包括内能、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方式,开始以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对比,让学生建立和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再通过图表以及PPT演示,让学生明白内能是如何改变的;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做演示实验(有条件可以分组实验),然后自己总结,并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相联系,逐步区分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做功。

操作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做演示实验,以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个别人或小组。

4、自学检测:
1.物体的内能是()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物体所含一切能量的总和
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如图所示,把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

这是
利用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在此过程中,烧红的工件
热量,温度,内能。

3.用手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

这是由
于弯折铁丝时手对铁丝,使它的内能,温度,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四、课堂预设:1、学生以前学过动能、势能、机械能,在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内能的概念,而之后的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应该从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接下来的相关知识。

2、若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应该加入视频演示,小组实验,ppt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本节知识。

五、巩固练习: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2.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
★★★★4.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
A.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B.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C.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设计理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第1题是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的题,第2题是对内能机械能的区别的考察,第3、4题是对学习过的所有知识点的考察。

使用说明:学生独立完成,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测评与拓展。

六、测评与拓展: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2.在物理学中,“热”是个多义词,下面四句话里的“热”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1)天气真热;(2)摩擦生热;
(3)物体放热;(4)电炉很热。

七、课堂小结
各小组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写到笔记本上。

作业:课本P10动手动脑学物理1、4两题
八、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九、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