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范仲淹专题情况汇报及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专题范仲淹《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公精神是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完美结合,它犹如一盏明灯,穿越千年照亮着我们后人的心房。
以下是XXX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X学习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1】我们的范氏传统家风,第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第二个为人忠诚耿直,谦逊谨慎今天带你来主要是看下我们范家大院,看下我们范氏的传统家风家规。
今后你不管走到哪里,不要忘记你是范家的后代。
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范氏家族里谁家有孩子长大了,谁家有人要外出开创事业,他们的长辈都会把他们带到这里来,很庄重地给他们讲家族的规矩。
尽管这些道理他们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这样的仪式感还是让他们体会到一种特殊的意义。
这里,就是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范家大院。
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20代孙范养源携家人从广东来到这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道中兴,买下田产,修建了这座大院。
范家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散落在罗江的范氏后裔已有两万多人。
家风,是一个家族灵魂的延续。
每年的春分时节,范氏家族的后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范家大院,重温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传承廉俭一生的范氏家风。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官几十年,几度沉浮,官职遍历朝中重臣和地方要员。
但他一生清廉守正,持俭忍穷,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忠伟节,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者。
身为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卓越的文韬武略,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建立功勋造福百姓。
坚持做人、做官、做事上不欺骗君主,下不欺骗百姓,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
在他看来,既然享受俸禄,由民供养,自当勤勤恳恳、清清白白地为国分忧、为民办事。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学习心得体会2】翻开历史的篇章,漫漫岁月,记载了多少圣贤大德的精彩和智慧;苍茫大地,书写了多少能人志士的雄韬武略。
学习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1000字3篇

学习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1000字3篇学习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1000字【1】近日,通过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方面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小节问题。
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才能树立起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才能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作为一名在经信系统工作多年的党员干部,我将严格按照规定,从严要求,以身作则,和广大党员干部一道,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本人就算好廉政帐教育活动学习情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对算好民心帐重要性的认识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
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在心里上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甚至滥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学习范仲淹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范仲淹心得体会范文3篇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应届整理的3篇学习范仲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范文一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过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意跑过来叫他去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范文二读《勤学自律的范仲淹》有感暑假里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勤学自律的范仲淹》。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范仲淹出生在江苏一个贫困人家,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
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继父实在也不富裕,范仲淹只有通过自学来识字。
白天,他去别人家帮工,晚上就点上小油灯来读书。
范仲淹专题观后感

范仲淹专题观后感同学们,为了让您的读后感写得更精彩,本站小编特地为您整理了范仲淹专题观后感的作文,欢迎您参考与学习!范仲淹专题观后感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
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真是太令人敬佩了!范仲淹专题观后感二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范仲淹出生在江苏一个贫困人家,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
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继父实在也不富裕,范仲淹只有通过自学来识字。
白天,他去别人家帮工,晚上就点上小油灯来读书。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免费招学徒的布告。
就赶紧跑进去请求老师收他为徒,老师说我的学生必须很刻苦才行,你能做到我就收你为徒。
范仲淹说老师我什么苦都能吃。
就这样老师收他为徒了。
有一天晚上,范仲淹仍在挑灯夜读,老师见他很用功,晚上又没吃东西,就从厨房里拿了一张大饼给他。
看到他专心致志的样子不想打扰他,悄悄地放到他面前石桌上就走开了。
范仲淹一点也没有觉察到。
当他起来踱步思考问题时候随手拿起了面饼,但又放下了。
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但由于也不知是谁放在这儿的,他看了两眼又专心致志地读书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想很多,我们至少从范仲淹身上学到两点可贵的品质,一是他不畏贫困,热爱学习努力向上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他注意修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帮大家的范仲淹的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仲淹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之所以好好读书,是因为他正在为志向而奋斗。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目标,我的远大目标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富,为国家取得荣誉。
虽然我才上五年级,但是我正在想我的目标而奋斗。
我觉得,全人类都应该向范仲淹学习。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辛,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划成四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抹一起使用。
范仲淹每天差不多凌晨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不像我们吃好的,穿好的,正因为他读书十分刻苦,终于有了回报。
“有了苦上苦,才有甜上甜”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今天我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
我被范仲淹的学习精神彻底感动了。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划粥割齑。
这个小故事,讲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学习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辛,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固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划粥割齑这个故事中范仲淹为什么一天只喝一锅粥,每天都是凌晨鸡叫的时候就开始读书。
为什么他这么有毅力呀?范仲淹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想了很久,才终于想到了答案——因为范仲淹很热爱学习,把学习看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他才那样做。
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想到了这次考试。
我做卷子时,做到做附加题了,我觉得太难了,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来。
我想放弃,但又有点不甘心,我觉得似乎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出来。
都怪我平时太贪玩,没有把知识学扎实。
今天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我觉得我要学习范仲淹的精神。
观看范仲淹家规专题教育片心得体会

观看范仲淹家规专题教育片心得体会观看范仲淹家规专题教育片心得体会近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范仲淹家规专题的教育片。
范仲淹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规被誉为中国家规之最。
在观看这部教育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规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家规作为整个家庭的道德规范,对于家庭成员的品德和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范仲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创制的家规,覆盖各个方面,从品德、学问、礼仪、家务到劳动和习惯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
正是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才使得他的家庭成员个个品行端正、文化精深、修养高雅。
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没有良好的风气,社会也就难以保持和谐稳定。
其次,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如果一个家庭有着优秀的家风,那么其中的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熏陶和影响。
我们不难看到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好学生总是来自好家庭,而坏学生也很可能来自不良家庭。
因此,如果我们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就要从家庭的家风入手,让良好的家风成为我们成长的有力助推。
第三,在范仲淹的家规中,我还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虽然范仲淹的家规很严格,但是在理念上,他所倡导的是快乐生活。
比如范仲淹提倡读书和写文字,强调它们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让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他的家规中,也强调了每天都需要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让自己进行自我放松和享受。
这告诉我们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只要我们对它们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最后,在思考范仲淹家规时,我也注意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范仲淹的家规很严格,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却非常开放和自由。
他不以往往传统思维方式为准,而是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集锦8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集锦8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集锦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1今天我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
我被范仲淹的学习精神彻底感动了。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划粥割齑。
这个小故事,讲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学习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固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划粥割齑这个故事中范仲淹为什么一天只喝一锅粥,每天都是凌晨鸡叫的时候就开始读书。
为什么他这么有毅力呀?范仲淹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想了很久,才终于想到了答案——因为范仲淹很热爱学习,把学习看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他才那样做。
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想到了这次考试。
我做卷子时,做到做附加题了,我觉得太难了,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来。
我想放弃,但又有点不甘心,我觉得似乎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出来。
都怪我平时太贪玩,没有把知识学扎实。
今天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我觉得我要学习范仲淹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信只要我努力,也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2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
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我。
课文里面讲——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
他一个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据说,他从五年未解衣就寝。
一天,范仲淹的一位好友去看望他,给他了一些美味佳肴,而他把食物放发霉了也不吃。
范仲淹怕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真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我想要是我,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过我也能学到一点吃苦精神,以后挑饭,吃完饭就用心学习。
关于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精选9篇)

关于范仲淹家规心得体会(精选9篇)关于范仲淹家规篇1根据上级法院部署,我院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廉洁司法警示教育。
通过学习文件、通报,观看道德宣传片《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让我获益匪浅。
直面阴暗固然令人痛心,但以史为鉴乃强基所必需。
在当前推进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乃至今后长期的司法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正义化身的人民法官,我应当“后师不忘前车之鉴”,善于从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当今社会,学习几乎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故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尤应把学习作为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方法就无法改进,做出的决策可能失之偏颇。
说实话,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静不下心来,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式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响,不见学习水平涨”。
好多东西,只有静下心来细细研读,细细体味,才能有所思,有所获。
大量反面的案例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容易浮躁,静不下来;而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会拒绝不了诱惑,乱方寸,最终被诱惑的绳索绊倒。
综观好多“倒下”的干部,在反省时都痛心疾首地提到把精力过多地用在“应酬”和“社交”上,而没有潜心攻读政治和业务书籍,以致最终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因此,作为法院干警,必须要坚持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既要努力钻研法律、钻研业务理论,更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学政治、学做人,这样才能求得真实学,增长真才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汪洋大海中常葆一帆风顺。
二要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公正审判、清正廉明,这是一名法院干警最基本的行为准绳。
组织上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也时常为大家敲警钟,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
党员干部不廉洁,不仅会破坏党群关系,败坏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会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观看范仲淹专题情况汇报及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县纪委文件《关于组织收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的通知》,我局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于2月3日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了该教育片,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官几十年,几度沉浮,官职遍历朝中重臣和地方要员。
但他一生清廉守正,持俭忍穷,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忠伟节,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者”。
他的清廉操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范仲淹亲自定下《家训百字铭》,不仅要求族人”孝道当竭力,勤读圣贤书,礼仪勿疏狂,谦恭尚廉洁”,而且自己率先垂范。
范氏家规家风特色有四: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明奖惩,凡对家族有贡献者均以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三是讲公正,对佃户的管理均公正无私,不乱克扣,严禁中饱私囊;四是惠四邻,对于困难的族人、乡亲均应筹款尽善。
范氏家规家风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1 / 2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专题》题淹nkan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田局长还强调:一是要加强学习教育。
要继续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不断增强党性观念,以党的宗旨为根本准则,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是要慎重使用权力。
做到警钟常敲,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是要牢记清廉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清廉治家,廉洁从政,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